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834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docx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莱教发

关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意见  莱教发〔2011〕30号  

   

各区教育局,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泰钢工业园,市直各中小学: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遵循青少年学生的成才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原则和目标  

(一)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自主发展的品质,促进学生潜质的充分发挥;  

2、科学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成长需要,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3、独特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独特性,考虑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生涯等方面的个性化需要;  

(二)目标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具有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三种构成要素。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要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组内成员分工,规范合作学习流程。

合作学习应在个人自学基础上,提出每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组同学讨论。

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供全班合作研讨。

教师要参与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及时掌握小组活动情况,归纳学生正确意见,指出不足之外,对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重点点拨、指导或讲解,给予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经常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情况,注意鼓励学生,并能以经验交流会形式,让各小组交流经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不仅学生,而且家长、老师、社区人员都可参与学生的学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社区人员之间可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维,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接触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真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就可能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

  

探究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从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追求其结果。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情感和积极的创造精神。

  

(四)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

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五)基于实践的学习  

基于实践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

基于实践的学习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如以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目的的认知实践,以处理自身日常事务的生活实践,以处理与他人相互关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实践等。

  

(六)基于网络的学习  

基于网络的学习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学习者根据实际需要,主要利用社区的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室、个人电脑,以Internet为媒介,来获取他们想要获取的知识。

基于网络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根据当前的学习需要引进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学习中的辅助功能。

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会根据网络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主动地设计自身的学习活动,提升网络在学生学习中的基础性功能。

要求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增强搜集信息、获取信息、筛选检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储存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转变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  

学习方式应包括课上学习方式和课下学习方式,课上学习方式应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课下学习方式应以自主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学习为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学  

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成就感。

要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义务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相结合。

要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挫折耐受力,有效减少学生的心理困扰及其不良影响。

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诱发学生质疑和猜想。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  

要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能力。

要指导学生掌握应对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的技能技巧。

要有效识别、诊断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并为其提供额外的专业指导。

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共性学习方法(阅读、思考、听课、作业、考试)的基础上,掌握个性学习方法(基于模块章节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仪器和设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转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学  

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教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自然探究与社会探究等能力,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书面作业要严格按照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布置,作业内容要有代表性、典型性、选择性和趣味性。

要适当布置有关观察自然、保护和改善环境,学习传统文化,进行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和家庭劳动,倡导小发明和小制作,利用网络搜集、筛选、储存和运用信息等自由作业,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道德素养和创新精神。

  

(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各学校应建立学生学习规范,各校、各班还要定期召开学习方法专题讲座会和经验交流会,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各学科全面发展和不偏科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上认真听课、主动回答问题及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和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阶段复习的习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等。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炼观点、辩证分析、合作讨论、求异思辨、注重方法,实现沟通知识联系、深化理解、优化思维过程、纠正不良习惯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加强研究与指导。

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作用,加强研究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成长规律,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加强评价与实施。

各级各学校要建立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评价机制,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要定期召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研讨会和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莱教基字〔2011〕42号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

各区教育局,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泰钢工业园,市直各中小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推进学校管理方式、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莱芜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的迫切需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探索实施,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准确把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探索建立“12355”的全员育人模式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指在保持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由全体任课教师担任导师,每名导师负责指导几名学生,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育人制度。

它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立足于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有效举措,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必要而有效的补充。

当前,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要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目标、两项要求、三条原则、五项内容、五项制度的具有莱芜特色的全员育人工作模式。

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市中小学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让师生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要求

――教师人人都是导师。

全体任课教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全部从事全员育人工作,都有受导学生,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努力创造学生成长的有利环境。

――学生个个受到关爱。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情景中,在导师的关怀与指导下不断成长进步。

工作原则

――坚持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原则。

――坚持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等多措并举的原则。

――坚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工作内容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导师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

――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

导师要认真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

导师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进行个人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当好学生成长向导。

导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推进制度

建立健全成长档案、谈心汇报、家校联系、分析会诊、考核评价等5项具体推进制度,形成运行流畅、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三、建立健全推进制度,为全员育人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完善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为有效开展全员育人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一)成长档案制度

从关注学生成长、积累工作资料、评定导师实绩等方面,为每一位导师建立工作档案,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导师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导师与学生交流记录、学生学业进步情况、施导学生整体素养评定等。

导师对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学业状况、兴趣爱好等情况。

学生档案记录必须实事求是,充分肯定学生发展成果;对问题必须持慎重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

(二)谈心汇报制度

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监督其执行。

受导学生要主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坚持每周一次以成长周记的形式向导师汇报。

(三)家校联系制度

导师要积极接待家长来访,主动以电话或信件等形式定期、不定期的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受导学生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

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密切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四)分析会诊制度

针对一些重点案例和特殊情况,定期开展分析会诊工作。

会诊可由导师、班主任、级部领导或学校领导提出,年级委员会或学校组织进行,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和校外专家参加,集中进行个案分析,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提出解决办法。

(五)考核评价制度

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客观全面且易于操作的工作考评机制,全面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

要根据导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合作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5个维度的指导情况,评价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明确工作流程,确保全员育人工作扎实开展

各中小学校要建成以班主任为班级导师组长、全体任课教师为导师的育人导师体系,明确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落实到岗到人,确保全员育人工作扎实开展。

(一)制定实施方案

各学校要在对教师和学生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楚,措施到位。

实施方案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二)确定学导关系

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

学校根据教师学生比例确定导师带领学生的数量。

学生依据学习和生活需要选择导师。

导师根据学生申请和自身专业特长,选择自己的施导学生。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剂余缺。

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安排好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边缘少年儿童、留守少年儿童、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障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导育工作。

(三)签定师生协议

学校组织导师和受导学生签定师生协议,正式确立指导关系并规定双方应承担的职责。

导师职责:

了解学生状况,指导学生学业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与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及时沟通,形成育人合力。

受导学生职责:

与导师坦诚交往,主动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虚心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

(四)开展育人工作

师生协议签定后,导师对所带领的学生实行承包责任制,在整个施导过程中,要精心培育优生群体,积极转化“边缘生”群体,大力培养特长生群体。

要坚持做到六个关注:

关注身心,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关注学习,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关注生活,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健康、安全的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细节,留意受导学生言行举止的细节表现,及时进行诊断与指导;关注变化,及时发现受导学生的学业变化、思想及行为变化,肯定其进步表现,纠正其不当行为,促进学生提高;关注个性,帮助受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施考核评价

各中小学要将导师工作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

要根据导师工作职责,制订《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考核细则》,并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通过导师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学科教师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导师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

对优秀导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对工作不力的进行帮扶指导,提升导师队伍育人水平。

五、加强领导,确保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效

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我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制,不断提高实施水平。

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学校特色的操作办法,使全员育人导师制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亮点。

要建立健全检查、督导、评估制度,对导师实行教学与育人双线管理,对导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广大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好经验、好做法,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各中小学班主任要按照自身职责,牵头做好班级全员育人工作,定期组织全体导师例会,分析学生表现,制定指导措施,提高育人实效。

各级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加强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事迹的宣传推广,推动全员育人工作深入开展。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莱教发〔2011〕29号

 

关于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构建理想课堂的指导意见

 

各区教育局,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泰钢工业园,市直各中小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实现课堂转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作全局,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研究理想课堂的“六度”模式和“三重境界”,构建理想课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必须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理想课堂的构建,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理想课堂的基本原则是: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原则。

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当然,对于小学不同年段、不同学科,落实先学后教的措施有共性也有区别。

如小学低年级,更强调的是手把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所以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后,可以在课前或上课开始安排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学习重点或学生学习困惑进行点拨指导,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三讲三不讲原则。

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着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三)及时矫正反馈原则。

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反馈和矫正,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对学生学习的纠正与反馈,一方面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评价指导,注意反馈的及时性与针对性;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四)及时归纳总结原则。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往往使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停留在感性阶段和非系统化状态,及时归纳与总结,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使知识理性化、抽象化、概念化、系统化,使方法规律化。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激励性,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和行为操作,确保做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

(六)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

布置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认识,并产生新的思考,不合理的作业是学生学习的累赘和负担。

“三布置三不布置”是指:

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三、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

(一)理想课堂教学总体架构是“三个步骤”、“四个环节”。

1.三个步骤:

即“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

(1)课前延伸(预习):

主要是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