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图曲线描述的是( )
A.甲:
铜、锌的混合物乙:
稀盐酸
B.甲:
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乙:
氯化钡溶液
C.甲: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乙:
稀盐酸
D.甲: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乙: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锌和稀盐酸反应一开始就会生成大量的气体,故A错误;
B、由于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故B错误;
C、向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或沉淀产生,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C不正确;
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盐酸的存在,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既无气体也无沉淀;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至氯化铜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2.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M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B.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C.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
D.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两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
根据题意,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开始沉淀增加,然后沉淀不变,最后沉淀减少一部分,然后保持不变。
【详解】
A、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因为是硫酸和碳酸钠二者反应生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B、ab过程中沉淀不变,说明加入的盐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氢氧化钡显碱性,故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C、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因为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碳酸根,故沉淀中没有碳酸盐沉淀,故无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D、d点溶液中有溶于盐酸的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有盐酸与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还可能有剩余的盐酸,故溶质不少于两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先冒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B.滴至bg时,溶液中的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g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滴至dg时,溶液pH>7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正确;
B、滴至bg时,溶液中不含HCl,含有反应生成的NaCl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钙两种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滴至cg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
D、滴至d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4.下列选项中的操作,与图像不能相对应的是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5.向含HCl、CuCl2和MgCl2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随着pH增大,Cu2+、Mg2+依次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溶液中析出固体质量与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pH小于4.2的范围内,无化学反应发生
B.a点处析出的固体是Cu(OH)2和Mg(OH)2
C.pH在6.7-8.6范围内,溶液中有3种溶质
D.若m2=2m1,则原溶液中氯化铜和氯化镁的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含HCl、CuCl2和MgCl2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HCl先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CuCl2再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Cl,MgCl2再和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
【详解】
A、pH小于4.2的范围内,是HCl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没有固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B、a点处是CuCl2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Cl,析出的固体是Cu(OH)2,不符合题意;
C、pH在6.7-8.6范围内,HCl、CuCl2已完全反应,MgCl2还未反应,所以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3种溶质,符合题意;
D、若m2=2m1,说明生成的Cu(OH)2和Mg(OH)2质量相等,均为m1,设原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氯化镁的质量为y。
所以原溶液中氯化铜和氯化镁的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7.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A.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B.
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
C.
少量硫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D.
常温下将足量的Na2CO3、块状CaCO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氨水易挥发,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质量减小;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溶解度所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分别加热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C.硫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将足量的Na2CO3、块状CaCO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因为碳酸钠是粉末,碳酸钙是块状的,所以碳酸钠反应速率较快;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每73份质量的氯化氢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加入的盐酸少量,盐酸完全反应,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所以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一样,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一样,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实验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序号
实验
横坐标
纵坐标
A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稀硫酸的质量
水的质量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时间
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
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加水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D
向一定量镁粉中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的质量
镁粉的质量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水的质量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水,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渐的减小,只会无限的接近x轴,但是不会减小到零,不符合题意;
D、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完全反应时镁粉的质量会减小到零,符合题意;故选D。
9.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横坐标
纵坐标
A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生成氢气的质量/g
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加入铜粉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C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D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加入水的质量/g
溶质的质量/g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锌粉接触就会反应产生氢气,横坐标表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会从原点开始。
故A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横坐标表示加入铜粉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质量,由反应可以看出,一个铜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64)反应进入溶液中,两个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08)会被置换出来,所以溶液质量会随着铜的加入而减少直到反应结束。
故B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碳酸钙(相对原子质量为100)是固体,二氧化碳(相对原子质量为44)为气体,溶液中每进入100份质量同时减少44份质量,进去的多,出来的少,所以溶液质量会增加,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钙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质量,加入碳酸钙前盐酸有一定质量,故起点在纵坐标上不为原点处。
故C符合题意;
D.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
横坐标表示加入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不变应该是一条直线。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
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
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A.HCl、CuCl2B.HCl、MgSO4
C.CuCl2、H2SO4D.NaCl、K2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HCl、CuCl2,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沉淀生成,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选项正确;
B、HCl、Mg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氢氧化钡和盐酸,氢氧化钡和硫酸镁的反应同时进行,即:
加入氢氧化钡后立即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C、CuCl2、H2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D、NaCl、K2CO3,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只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和氯化钠不反应,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故选A。
11.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
A.
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B.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D.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2CuO+C
2Cu+CO2↑可知,第16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12份质量的碳反应,氧化铜完全反应,木炭有剩余,设:
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x,
解得x=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5g-1.1g=3.9g,故A错误。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降低,无限接近7,但是不会低于7,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用水稀释KOH溶液
B.
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过量
C.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
D.
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稀释KOH溶液时,pH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之后,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直至降低至原温度,符合题意;
D、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时,根据化学方程式
,
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故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其中C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D是最轻的气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的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等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氧化铜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答案】O2CO2COH2CH4CuO+H2
Cu+H2O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气体E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E为甲烷,C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所以C是一氧化碳,D是最轻的气体,D是氢气,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B,所以B是二氧化碳;气体A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知道A就是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氧气和甲烷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O2,B是CO2,C是CO,D是H2,E是CH4,故填:
O2,CO2,CO,H2,CH4;
(2)氧化铜与D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O+H2
Cu+H2O,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填:
CuO+H2
Cu+H2O置换反应。
14.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
A为暗紫色固体,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④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4)我们家乡大庆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_____,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
【答案】H2O2Cu2KMnO4
K2MnO4+MnO2+O2↑化合反应有炭黑生成
【解析】
【分析】
甲烷和B可以点燃生成E、F,所以B是氧气,A为暗紫黑色,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D是锰酸钾,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C是二氧化锰,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X是过氧化氢,F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所以E是二氧化碳,Y是铜;铜和氧气和二氧化碳生锈得到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2,Y的化学式为Cu,故填:
H2O2、Cu;
(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故填:
2KMnO4
K2MnO4+MnO2+O2↑;
(3)反应④是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反应;
(4)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有炭黑生成,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故填:
有炭黑生成。
【点睛】
推断题的突破点在一些物质的特殊用途如作消毒剂,特殊的组成如常温下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特殊的物质颜色如暗紫色的高锰酸钾等。
15.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溶液,其中除了硝酸钠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去一定量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无色废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l的名称为_______。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_____________。
实验活动二:
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接下来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_____,试剂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碱性过滤
(2)CuSO4+Ba(NO3)2=Cu(NO3)2+BaSO4↓或其它合理答案
(3)硫酸钠、碳酸钠(4)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
【解析】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1)原无色废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
操作l的名称为过滤。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NO3)2=Cu(NO3)2+BaSO4↓。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碳酸钠。
实验活动二:
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试剂①是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
16.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甲,丁。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生活中,物质丙的用途之一为。
【答案】
(1)甲CaCO3,丁Ca(OH)2
(2)CO2+Ca(OH)2=CaCO3↓+H2O;复分解(3)干燥剂
【解析】
试题分析:
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说明甲是碳酸钙;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说明乙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乙(二氧化碳)和丙,则丙是氧化钙;丙的用途之一干燥剂,丙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丁,则丁是氢氧化钙。
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反应的类型
17.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E、F、G含有同一种元素,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E+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6H12O6化合NH4HCO3
NH3↑+CO2↑+H2OH++OH﹣=H2O
【解析】
【分析】
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故D和F为二氧化碳或是氨气中的一种,C能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故C可能是碳酸氢铵,生成的E为水,水和F能反应生成G,故F可能是二氧化碳,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G为C6H12O6,B能与F反应,故B可能是氢氧化钠,A能与B反应,A可能是盐酸,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G是葡萄糖,故填:
C6H12O6;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
(3)C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NH4HCO3
NH3↑+CO2↑+H2O;;
(4)从微观的角度A与B能发生反应是因为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故填:
H++OH﹣=H2O.
18.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甲、乙、丙均为气体,乙有刺激性气味,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化肥,H为红棕色固体。
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化学式:
B__,F__。
(2)自然界中,甲和D反应产生一种供呼吸的气体,该反应名称为______。
(3)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②____。
(4)由反应②可知,在农业上施用G时应注意______。
【答案】NH4HCO3[或(NH4)2CO3]Fe(OH)3光合作用3CO+Fe2O3
2Fe+3CO2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肥料)混合施用
【解析】
【分析】
根据甲、乙、丙均为气体,乙有激性气味,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以丁是铁,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G是一种化肥,和E加热会生成乙,所以乙是氨气,G是氯化铵,H为红棕色固体,所以H是氧化铁,F是氢氧化铁,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化钙,甲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丙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