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能排查练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960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能排查练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能排查练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能排查练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能排查练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能排查练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能排查练二.docx

《考能排查练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能排查练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能排查练二.docx

考能排查练二

考能排查练

(二)

第一关:

判正误 测基础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

2.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 √ )

3.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 )

4.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 )

5.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 )

6.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

7.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

8.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O2和ATP( × )

9.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 )

10.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 )

11.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 )

12.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 )

13.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平均每摩尔葡萄糖生成的ATP量与安静时相等

( × )

14.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

( √ )

15.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 )

16.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 )

17.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 )

18.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 × )

19.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 √ )

20.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 )

21.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 )

22.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

23.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 )

24.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 )

25.暗反应的长期进行不需要光( × )

26.光下只要有氧气的释放植物就只进行光合作用( × )

27.细胞呼吸的产物中如果没有H2O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 )

28.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 × )

29.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都需要O2( × )

30.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 )

第二关:

练题型 提考能

题型一 过程图示型

1.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④是ATP,在类囊体膜上生成

答案 D

解析 根据光合作用图解可知,图中①是光合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的薄膜(基粒)上;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③是三碳化合物,在由光反应阶段提供[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为(CH2O);④是ATP,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基粒)上生成。

2.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中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a经过①过程产生O2,应为光反应过程,b经过③过程产生C6H12O6(葡萄糖),应为暗反应过程,②过程消耗O2,应为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④过程消耗C6H12O6,产生[H]、ATP和CO2,相当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即②过程。

3.如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重要生理过程中C、H、O三种元素的变化。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甲、乙两生理过程中的[H]分别用于还原C3、与O2结合

C.若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停止光照,B的含量将下降

D.动物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氧一定全部来自C6H12O6

答案 B

解析 甲、乙过程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前者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后者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C3,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和O2结合生成水,B正确;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不再生成[H]和ATP,C3的还原减慢,B(C3)含量上升,C错误;动物有氧呼吸产生CO2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O2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和水,D错误。

4.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能量A是光能,能量B、C和D中有一部分形成ATP

B.①过程是光反应,②过程是暗反应,③④过程都是无氧呼吸

C.①过程是光合作用,②③④过程都是有氧呼吸

D.①②过程只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内,③④过程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

答案 A

解析 ①过程是光合作用,②过程是有氧呼吸,③④过程都是无氧呼吸。

①过程可发生在植物细胞或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生物细胞内,②过程可发生在需氧生物细胞内,③过程可发生在动物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一些植物细胞中(如马铃薯的块茎),④过程不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可发生在植物细胞或酵母菌等细胞内。

题型二 坐标曲线型

5.如图是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b、d

B.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ADP含量增加

D.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含量将减少

答案 D

解析 题中装置为密闭大棚,与开始时相比较,大棚中最后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说明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积累有机物,表现出生长现象。

观察图解可知,b、d两处的CO2含量变化是转折点,因此b、d两点时番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项正确;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量,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项正确;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ATP减少,短时间内暗反应过程中C3还原消耗的ATP依旧,造成叶绿体内ATP含量减少、ADP含量增加,C项正确;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和[H]减少,叶绿体内C3产生量不变但消耗减少,故C3含量将增加,D项错误。

6.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之前,结束于F点之后

B.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C.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

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答案 C

解析 图甲C点和F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之前,结束于F点之后,A正确;图乙中的d点之前,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环境中CO2浓度不断升高;d点之后到h点之前,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环境中CO2浓度不断降低;h点之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环境中CO2浓度又开始不断升高。

由此可见,图乙中的d点对应于图甲中的C点,此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B正确;在图甲中的F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图乙中的h点,C错误;根据图甲可直接看出,一昼夜后玻璃罩内的CO2浓度降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D正确。

7.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

据此提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看出,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35℃,A错误;5~35℃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速率大于零,B错误;从图中无法判断光照强度对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C错误;25~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大,最适宜蔬菜生长,D正确。

8.有人把玉米和向日葵的叶片从植株上切下后,分别放在保持高湿度、光照充足的容器内(保持叶片的生活状态),叶片的含水量由于蒸腾作用而逐渐减少,然后测定叶片在水分亏缺情况下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水分亏缺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B.水分亏缺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不同

C.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是因为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CO2进入叶内而起作用的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在水分亏缺为30%和50%时,向日葵和玉米已分别停止光合作用,再结合植物所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可得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不是因为原料水的不足(此时叶片的含水量是可以满足光合作用对水的需求的),而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另一原料CO2缺乏(CO2主要通过气孔进入细胞,水分亏缺会导致气孔关闭)。

再结合玉米对CO2的利用效率高,可知水分亏缺主要是通过影响CO2进入叶内而影响光合作用的,符合图示现象。

题型三 实验探究型

9.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丙酮

CaCO3

SiO2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

答案 B

解析 由表可知,甲同学加的溶剂为水,而不是有机溶剂丙酮,色素不溶于水,因而提取不到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得结果应为②;乙同学的操作正确,所得结果应为④,即自上而下依次出现的条带分别代表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较多;丙同学尽管使用了有机溶剂丙酮,可以提取到色素,但由于未加CaCO3,叶绿素可能被破坏,因而下边的两条色素带比正常的窄,所得结果应为①;丁同学未加SiO2,可能造成研磨不充分,导致各种色素的提取量均少于正常水平,所得结果应为③。

10.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片叶片。

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后的结果显示出X为蓝色,Y为棕黄色 ②W和X两部分对照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等色素 ③X和Y两部分对照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④Y和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对照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答案 D

解析 X和Y两部分对照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则X可进行光合作用,故X显蓝色,Y因无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显现的仍是碘液的颜色——棕黄色,故①正确,③错误;W处为白色,无叶绿素等色素,X处为绿色,含有叶绿素,两部分对照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②正确;Y处无CO2,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无光和CO2,二者变量不同,无法形成对照实验,④错误。

11.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

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B.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则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答案 C

解析 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不会引起液面变化;若进行了无氧呼吸,则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消耗的氧气,气体体积增大,液面上升。

12.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

烟草幼苗、试管两支、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第1步:

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

此时,叶片均浮在水面。

第2步:

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的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第3步:

将这两支试管先放在____________一段时间。

结果:

甲试管中叶片仍在试管底部,乙试管中____________。

第4步:

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

结果:

甲试管中叶片仍在试管底部,乙试管中________。

结果分析:

(1)第3步中乙试管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步中乙试管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4步中甲试管中叶片均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第3步:

日光下 叶片上浮 第4步:

暗培养箱中 叶片下沉 结果分析:

(1)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

(2)黑暗中,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放出的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

(3)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位于试管底部)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

因此,此实验既要验证光合作用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也要验证呼吸作用中有气体的消耗和产生,是两个不同的实验,所以光照条件不是变量,不要将一支试管放在光下,另一支试管置于暗培养箱中。

由题目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及步骤1、2可知:

两支试管分别盛等量的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即遵循等量和对照原则;叶肉细胞间隙有气体则叶片上浮,没有就下沉;NaHCO3稀溶液可为光合作用提供CO2,也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第三关:

做真题 明考向

1.(2012·海南卷,4)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答案 C

解析 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A、D不正确;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B不正确;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C正确。

2.(2012·北京理综,1)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答案 C

解析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会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结果产生ATP和[H];蓝藻(蓝细菌)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等,其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上也会产生暗反应所需的ATP和[H];而选项C中的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ATP不属于蛋白质和脂质,因此内质网的膜与ATP合成无关。

3.(2012·上海卷,25)如图表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C6H12O6

2CH3COCOOH+4H+能量

(葡萄糖)   (丙酮酸)

A.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

B.只发生在细胞缺氧时

C.只发生在线粒体内

D.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

答案 D

解析 题干反应式可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两者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故D项正确。

4.(2011·海南卷,3)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答案 B

解析 种子风干脱水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代谢缓慢,细胞呼吸强度减弱;土壤淹水后,植物根系缺氧导致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破伤风杆菌能够侵入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并大量繁殖,有氧条件会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含量上升,代谢加快,有氧呼吸加强。

5.(2012·福建理综,1)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答案 B

解析 在萌发初期,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由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分解提供的,所以在萌发初期,种子内有机物不断消耗,有机物总重量减少,A项错误。

积水过多时,豌豆根周围的氧气浓度较低,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及时排涝,可以避免酒精的产生,进而可以防止酒精对根细胞的毒害,B项正确。

进入夜间,叶肉细胞的细胞呼吸仍在继续,可以产生ATP,C项错误。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黄化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D项错误。

6.(2009·广东文基,69)正常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的很多结构退化消失,但保留了大量线粒体,因为线粒体可以合成精子运动所需的(  )

A.乙醇B.ATPC.胰岛素D.淀粉

答案 B

解析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是细胞供应能量的主要结构。

7.(2011·海南卷,12)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

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 C

解析 红枫叶片含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叶片呈红色是花青素的作用。

8.(2011·江苏卷,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

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答案 B

解析 水稻的叶黄素缺失,则对蓝紫光的吸收减少,对红光的吸收无明显差异,A、C项错误。

色素层析条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缺失则色素层析条带从上至下缺第2条,故B项正确、D项错误。

9.(2012·海南卷,9)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答案 D

解析 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绿叶中叶绿素约占3/4,类胡萝卜素约占1/4。

利用层析液可分离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仍可吸收光能,但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导致完整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10.(2012·海南卷,8)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C

解析 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这样会导致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的CO2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随密闭玻璃容器内CO2的减少而降低,直至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到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此时CO2浓度在一定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11.(2012·福建理综,26Ⅰ)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

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

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

学习小组假设:

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

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

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

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