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919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5课时)

教材学情简析:

“长江黄河腾起鼓声,非洲密林鼓语传情。

”中国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非洲鼓乐奇特神秘、奔放热烈。

中外鼓乐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特性。

本单元以“鼓乐传情”为主题,汇集了若干与“鼓”相关的音乐作品。

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创编等音乐活动,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和非洲的鼓乐文化,激起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本单元选择了苏南吹打乐《将军令》、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绛州鼓乐《滚核桃》以及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作为欣赏曲目;选择了《敲起我的小木鼓》和刚果民歌《咿唷嘞啦》两首歌曲作为学唱曲目;另外还为学生门设计了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产生对鼓乐文化探究的热情。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的风格。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积极参与于到“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中国鼓乐的风格,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难点:

能初步认识并了解一些吹打乐的名称以及演奏方法。

学会念简单的锣鼓节奏。

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打击乐器锣、鼓、大镲、小镲、钹等。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课堂常规教育

二、听赏《将军令》(苏南吹打乐)

1.谈话导入

迟到的新年问候,从运动项目赛船,导入鼓乐在民族音乐中的作用和欣赏乐曲《将军令》。

2.初听乐曲,让学生对乐曲有初步的了解。

3.介绍乐曲《将军令》

本曲是一首粗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打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器组合的一种。

4.出示“苏南吹打”的图片,简单介绍苏南吹打乐器的主要乐器,告诉学生什么是苏南吹打。

1)出示“锣、鼓、大镲、小镲、钹”,教师分别介绍一下乐器的名称,以及它的演奏方法,然后再分别演奏一下,让学生初步体会它的音色。

2)苏南吹打-----吹打是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的组合,苏南吹打乐是流行于江苏南部苏州、无锡、宜兴一带的吹打音乐。

它与明清著述中所记录的江南“十番鼓”、“十番锣鼓”相关。

其代表性作品《满庭芳》、《甘州歌》等乐曲均以独奏的鼓段为中心。

鼓段又有慢鼓段和快鼓段之分。

鼓套子丰富,演奏难度高,这种形式在先存的吹打音乐中很罕见,其历史悠久。

苏南吹打套头结构庞大,组织有序,锣鼓段的编排很有规律,是我们研究吹打音乐至为重要的乐种。

粗吹的乐器配有大唢呐、绰板、单堂等。

它以两支唢呐为主奏,打击乐伴奏。

5.复听乐曲,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

6.介绍简单的“锣鼓经”知识,了解“同、丈、台、七、朴”所代表的打击乐器音响。

注:

“同”代表大鼓“丈”代表打锣

“台”代表小锣“七”代表钹“朴”代表小镲闷击

7.念一念,(见书本P1锣鼓经)

1)出示

2/4

同—|同同同同同同同同|00|丈台台|

七台0台|七台台台台|七台朴台|七台台|

七台0台|七台台台台|七台朴台|七台台|

七台0台|七台台0台|七台七台|七七台台|

七台0台|

2)全班一起念一念。

3)分“角色”念。

4)用不同的打击乐尝试演奏。

5)随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

三、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锣鼓经

2/4同—|同同同同同同同同|00|丈台台|

七台0台|七台台台台|七台朴台|七台台|

七台0台|七台台台台|七台朴台|七台台|

七台0台|七台台0台|七台七台|七七台台|七台0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2.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前倚音的唱法、反复记号的唱法以及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唱法。

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训练

二、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1.谈话导入

2.听范唱,熟悉歌曲。

提问: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是几拍子的?

2)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

每个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3)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3.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说说最想学的是哪一句?

觉得最难的是哪一句?

然后一起学一学。

2)按节奏朗读歌词并理解歌词。

3)再听范唱,进一步熟悉歌曲。

4)分句学唱,先学最想学的,在学觉得最难的。

教师提示歌曲中的难点:

前倚音:

X—

歌曲中的节奏:

XXXXXXXXXX

重点唱好以下乐句

2/422255|112|1215|5X||

22255|115|5。

2|12|5—|5—||

两句中的“2”和“5”两音及最后结束句。

5)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曲,唱出歌曲的特色。

6)在唱好歌词的基础上再唱歌谱,可采用接龙的方法完成。

4.歌曲处理

1)用小鼓模仿老师所奏旋律的节奏。

2)为了更好地表现佤族换个区的风格,要求学生讨论:

A、用什么样的声音、情绪来表现歌曲。

B、可边唱边加入身体动作来表现。

3)用学生讨论的方法来演唱、表现歌曲。

三、总结下课。

生随音乐离开教室

板书设计:

2/422255|112|1215|5X||

22255|115|5.2|12|5—|5—||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演唱《咿唷嘞啦》。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2.能感受并掌握两声部和声的演唱。

并能运用一些身体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效果。

教学重点:

能用热烈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会多声部演唱。

教学难点:

能和谐地唱好两声部。

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训练

二、复习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1.听范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2.跟琴轻唱,注意区分两个部分不同的旋律、节奏。

前半部分注意唱好X。

X、XXX、XXX等的节奏。

后半部分要注意22255|112|与22255|115|的区别。

三、学唱歌曲《咿唷嘞啦》

1.导入:

先让学生欣赏一些非洲歌曲,看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请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非洲,谈谈听赏的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以此引出课题——《咿唷嘞啦》。

2.初听乐曲:

说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简介乐曲:

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歌唱总是与身体的律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也以这种方式演唱他们的民歌。

说一说非洲音乐的特点。

非洲音乐作为非洲黑人的原创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也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的其他音乐。

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

3.复听范唱,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也和第三部分是两个相似的乐段。

第二部分很短小。

4.再听范唱,说说你最喜欢的部分。

(节奏)

5.看书本的节奏谱,引导学生看谱学习“跺脚”、“击掌”。

出示节奏:

跺脚:

4/4XXXX|XXXX|

左双右双左双右双

击掌:

4/4XXXXXX|XXXXXX|

1)分小组练2)分声部练3)合作4)随音乐练5)随音乐律动

6.学唱歌词

1)跟琴唱,注意两个声部的衔接。

2)边唱边律动。

7.边听歌曲边看录像,教师适时提示:

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歌唱总是与身体的律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也以这种方式来演唱他们的民歌吧!

8.完整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扭动自己的身体,模仿黑人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跳。

四、拓展

欣赏非洲歌舞并试着跳一跳

五、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4/4XXXX|XXXX|0000|0000|

左双右双左双右双

0000|0000|XXXXXX|XXXXXX|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2.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教学难点:

了解敲花鼓“磕、擦、搓、挑、撩、敲、碰等演奏手法。

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训练

二、欣赏

1.《非洲鼓魂》(选段)

1)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民俗习惯等。

2)初听一遍乐曲,感受非洲鼓乐的特点。

教师归纳:

鼓是非洲普遍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3)复听音乐,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中的鼓点是怎样的?

(生:

XXXXXX)

出示:

4/4哼唱0000|0000|5———|

M

击鼓0000|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击掌000x|000x|000x|

跺脚xxxxxx0|xxxxxx0|xxxxxx0|

4)看节奏谱,让学生用击鼓、击掌、跺脚等动作来完成上面的练习,进一步感受非洲音乐的意境。

2.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

1)初听音乐,对乐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介绍乐曲的背景:

《滚核桃》集中了“花敲鼓“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了核桃,置于房顶晾晒的场面。

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敲花鼓”击奏罚,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后,风吹自落,沿坡滚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3)复听乐曲,引导学生区分作品结构的头、身、尾三个部分。

了解头、尾部分具有三板特点,无明显规律的律动,中间部分则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4)分段欣赏三个部分的片段,进一步把握作品段落结构。

5)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教师讲解敲花鼓的磕、擦、搓、挑、撩、敲、碰等演奏方法,并指导学生练一练,亲身体验其乐趣。

三、我的创造

这是针对鼓乐《滚核桃》设计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培养学生节奏感、建立音乐结构与生活联系意识的活动。

1.用学会的表演敲花鼓的表演手法来表现:

滚板栗、舞龙舟等。

2.想一想,还能用鼓表现出什么情景?

试着做一做。

四、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4/4哼唱0000|0000|5———|

M

击鼓0000|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击掌000x|000x|000x|

跺脚xxxxxx0|xxxxxx0|xxxxxx0|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的风格。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认识各类鼓,了解各类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验中国鼓乐的风格,感受气势宏伟的威风锣鼓。

教学难点:

在朗读数板的过程中注意节奏的准确。

XXX、XXXX、XXX

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训练

二、认识各类鼓:

多媒体出示图片,边看边听介绍。

1.威风锣鼓——流传于山西临汾地区的洪洞、霍县、汾西等地。

过去多在庙会,祈神、求雨等活动中表演。

演奏者在敲击大鼓、锣、钹中倾情舞动,把自己生命的律动和祈求丰收的愿望都融会于表演之中。

2.太平鼓舞——以“太平鼓”命名的有两种:

一种是用扇形带柄的单面鼓,另一种用筒形双面大鼓,两者的鼓型、舞法虽有极大区别,但都是用来寄寓人们对太平盛世、五谷丰登的向往。

3.安塞腰鼓:

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欲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果说“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是金鼓齐鸣、壮阔的阳刚之美的话,那么“安塞腰鼓”则是人鼓合一,冲闯腾越,既显示群体精神,又突出了个性之美。

三、欣赏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

1.先介绍一下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欣赏的热情。

《黄河留下威风鼓》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

歌曲采用了具有黄土高原的高亢音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现出当代中国人激情澎湃的精神风貌。

2.完整地欣赏一遍后教师提问:

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

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请学生谈谈数板在歌曲中的作用?

4.老师带着学生学一学“老河留下千面鼓,面面鼓里有传说,年年岁岁打下去,日子越打越红火”,这一段,跟着录音唱一唱,体会歌曲那振奋人心的气势。

5.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念一念数板。

在念的过程中注意节奏的准确,情绪的饱满。

四、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黄河留下威风鼓》

 

第二单元《溯流探源》(5课时)

教材学情简析:

树有根,水有源,生活是音乐的沃土,民歌是创作的源头。

本单元以“溯流探源”为主题。

展现给孩子们一条条脉络清晰的探讯音乐之根的思路。

本单元从民族民间音乐出发,先则了河北民歌《小白菜》、《青羊传》与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苏北民歌《李玉莲调》与钢琴独奏《向阳花》,越剧《楼台会》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俄罗斯民歌《夜歌》、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铃花》,利用民间音乐素材让学生有比较地感受经艺术提炼加工的音乐作品与民族民间音乐的渊源关系。

在“听一听、比一比”、采集与分享“等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民间音乐宝库的艺术魅力,并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音乐及相关文化的兴趣。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剧《北风吹》,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等音乐活动中。

2.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与民歌之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歌剧音乐与民歌之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训练

二、学唱河北民歌《小白菜》

1.听歌曲范唱,说说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情绪。

2.出示歌谱:

1)分析歌曲,简单介绍复拍子的知识。

(频繁的拍子变换,使歌曲更具摇曳、动荡的感觉。

2)看谱视唱,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下行的旋律、平稳的节奏特点。

3)完整地视唱歌谱。

3.学唱歌词

1)听范唱,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

(悲伤、凄凉)

2)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下歌曲的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跟音乐朗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歌曲的感情。

4)演唱歌曲,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悲伤情绪和凄凉的气氛。

在用歌声塑造音乐形象的同时,进一步体会逐步下行与表达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

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说说你对歌剧《白毛女》的了解。

2.介绍歌剧《白毛女》的时代背景:

创作于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

它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是中国歌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它是以1940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为依据而创作的。

该剧通过穷苦农民杨白劳及喜儿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

全剧以“旧社会把儿女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反映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农民的艰难生活,歌颂人民军队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让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功绩。

音乐采取了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并加以改编和创作,塑造了喜儿、杨白劳、大春等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和任务性格。

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3.介绍故事的梗概,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感性地了解中国歌剧艺术的基本特点。

4.完整地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5.指导学生分辨歌曲的乐段,并通过哼唱第一部分旋律,进一步感受下行旋律和表达歌曲内容之间的联系。

6.哼唱第二部分旋律

7.欣赏河北民歌《青羊传》,要求学生与《北风吹》做比较,找一找哪一部分旋律是相同的。

然后在课本上画上记号。

8.最后再完整地听一遍《北风吹》并能跟着音乐哼唱。

四、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小白菜》

5/44/4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钢琴独奏曲《向阳花》,演唱苏北民歌《李玉莲调》音乐活动中。

2.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之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

教学难点:

了解钢琴独奏作品与民歌之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训练

二、学唱歌曲《李玉莲调》

1.听范唱,1)让学生利用积累的知识来判断是哪个地域的民歌?

2)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范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并板书课题《李玉莲调》。

3.学唱歌谱

出示歌谱:

2/4

3532|3532|33612|3321|663|2376|55627|6675|

35656|765|35656|765|223|2276|55627|6765||

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十六节奏的唱法。

,特别提示学生关注旋律的骨干音及进行特点。

4.学唱歌词

1)听范唱,进一步熟悉旋律。

2)根据节奏朗读歌词。

3)跟琴轻唱歌词。

注意:

33612|3321|,55627|6765|的一字多音的唱法。

光扬

4)完整地演唱歌曲,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唱出苏北民歌的特点。

三、欣赏《向阳花》

1.初听乐曲

提问:

1)这首乐曲的旋律是否熟悉,它同我们学过的哪一首歌曲相同?

2)你知道它的音调素材来源于何处?

2.唱一唱学过的《李玉莲调》,进行对比。

1)启发学生发现它和《李玉莲调》这首歌曲的相同之处。

2)感受其在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微妙变化。

3.复听歌曲,找出与主题相关的不同变奏段落,体验音域、节奏、音色、速度的变化与不同情绪之间的联系。

4.学生可以通过想象来为不同的变奏段落设想情景,感受主题与变奏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李玉莲调》

2/4

3532|3532|33612|3321|663|2376|55627|6675|

35656|765|35656|765|223|2276|55627|6765||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

2.听赏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3.了解外国音乐作品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唱好俄罗斯民歌《夜歌》。

教学难点:

变拍子节奏的掌握。

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训练

二、学唱歌曲《夜歌》

1.从介绍什么是“夜歌”入手。

“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中抒情性的音乐载体。

译自德文Nachtlied,意为“在夜晚唱的歌”。

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noctune)。

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

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写过一首叫“流浪者的夜歌“的诗,后由舒伯特谱曲。

夜歌擅长于抒情,富有歌唱性,常带有忧郁的色彩。

2.先完整地欣赏一遍,

提问:

1)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2)歌曲的情绪怎样?

3)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学生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变拍子的歌曲,歌曲中出现了4/4、5/4、3/4三个拍号,,并且带有摇篮曲的风格,频繁的拍子变换,使歌曲更具有摇曳、动荡的感觉。

3.学唱歌谱,启发学生感受旋律中明显的忧郁与伤感的情绪,让学生和着旋律的流动体会那种思乡与离愁之情。

4.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俄罗斯民歌的风格。

2)听范唱,进一步熟悉旋律。

3)跟琴轻唱歌词。

4)全班齐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变拍子的节奏。

三、欣赏《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

1.教师简单介绍这首乐曲的背景:

19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而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50首》。

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2.完整地听一遍乐曲,熟悉乐曲。

3.比较一下歌曲和乐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讨论回答。

四、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夜歌》

“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中抒情性的音乐载体。

译自德文Nachtlied,意为“在夜晚唱的歌”。

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noctune)。

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

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写过一首叫“流浪者的夜歌“的诗,后由舒伯特谱曲。

夜歌擅长于抒情,富有歌唱性,常带有忧郁的色彩。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铃花》,感受苏格兰民歌。

2.了解外国音乐作品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演唱歌曲,了解外国音乐作品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教学难点:

在演唱时能唱好歌曲中的弱拍起节奏,还有一些记号和装饰音。

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训练

二、学唱歌曲《苏格兰的蓝铃花》

1.从欣赏美丽的苏格兰自然风光入手

1)出示图片,以《苏格兰的蓝铃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感受悠扬的歌曲旋律。

2)介绍苏格兰的风情,美丽的蓝铃花以及苏格兰民歌的特点。

附:

苏格兰民歌

英国的苏格兰是西方现代民谣的一个重要发祥地。

苏格兰民歌源远流长,一些名作至今仍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脍炙人口。

而它们的形成至少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历史上英伦三岛居民相互之间曾多次迁徙,杂居在一起,所以民间音乐有诸多共同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