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854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法国大革命受到美国革命的思想理论指导

B.法国和英国都是彻底摧毁了本国封建堡垒后建立的代议制政体

C.法国和英国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政体的典范

D.从现代化视角看,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民族独立,确立现代化体制

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时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

“伞式社会”即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

“蜂窝式社会”即每个平民百姓都像辛勤的蜜蜂那样,通过个人或家庭的努力,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构筑属于自己的蜂窝。

导致由“伞式社会”到“蜂窝式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加强

B.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

C.政府监管职能的削弱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3.1923年孙中山在阐释“民族主义”时指出:

“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地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

强调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扬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

这表明孙中山

A.否定了颠覆清朝的作用B.首次提出了五族共和的观念

C.主张各民族团结共同反帝D.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

4.康有为认为《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把孔子看作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对此有人指出,康有为实际上摧毁了自西周以来形成的“从人世、历史先例得到教训,而不是通过神学或者哲学论述”这一传统,作为中国政治权力来源正当性的天命观被否定。

对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

B.维新派批评洋务运动的弊端

C.康有为质疑清廷统治的合法性

D.激进变法理论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5.《天津条约》以法律的形式把公使驻京确定下来。

但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就想修改条约。

1859年2月25日的上谕中说道:

“……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

”……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来换取取消该条款。

材料说明

A.咸丰帝没有条约意识和契约精神

B.咸丰帝力图维护国家主权

C.咸丰帝的想法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国家主权

D.咸丰帝对时局的理性应对

6.1960年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等第三世界产油国,为维护本国石油利益,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展开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

这表明20世纪后期

A.经济领域出现“冷战”状态B.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利益维护

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D.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

7.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

“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

B.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C.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

D.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

8.“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上天赋予了每个人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同时也认为平等并不都能实现。

全部权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权力,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

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

由此可知,西塞罗

A.肯定等级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认为人人平等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C.批评轮番而治造成雅典政治腐败

D.不赞成在雅典社会实行民主政治

9.为解决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1978年,国家又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

B.国家经济体制发生变革

C.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副业获得了大发展

10.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11.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

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这说明

A.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

B.中国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12.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

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古代封驳制度

A.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限制了皇权滥用

13.分封制下的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这一现象说明

A.分封制瓦解推动社会各阶层双向流动

B.儒学家积极入仕扩大了国家统治基础

C.宗法制构建的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嬗变

D.士大夫成为旧的社会解体的主要力量

14.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

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15.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

东北

华北

上海

长江流域

华南

1895年

1.7

5.2

51.1

2.1

39.9

1931年

17.0

17.1

34.2

13.7

17.9

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

A.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16.清代,皇子被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按等第发予粮银俸禄、赐田土牧场及庄丁,有领兵打仗、参与国政之权,但均建藩于北京,命令“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

B.庄园经济威胁政府的财政

C.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

D.顺应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17.据《宋书·周朗传》对江南社会风气的概括,“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

”以上现象对南朝经济的影响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

B.精耕细作的深化

C.租佃制迅速推广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8.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对苏联的影响,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

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近代化

C.为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19.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

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

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人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

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A.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

C.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

D.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这些发明都是适合大面积的土地生产需要而出现的。

但是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

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江东犁用牛耕田,“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耕十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翻地大约“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养牛的空间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贫困农民无地养牛,造成畜力严重不足,“吴郡力田者,以锄带耜,不蓄牛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二(英国)圈地后,地主侵吞了大部分的土地,把此前零散的田产整固到紧凑的联合农场里,并能圈占从前受社区规章制约的土地,从而把它们归于个人的管理之下。

18世纪的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1701年塔尔发明了马拉谷物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发明,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1828年贝尔发明了马拉收割机,此外还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饲料粉碎机、干草切割机、甜菜切片机等等。

——材料均摘编自高辉《明清江南的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兼与英国农业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应用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农业生产的变化,并说明中英农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行政方面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应官吏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

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或坚持异议。

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则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

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史的人事权,都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书皮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里,中央政府至今只管理少数值得它特别注意的事务。

它不参与管理社会的次要事务。

它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

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

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到面上。

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旨。

当代表多数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员去执行命令,但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于它,它也不能每时每刻予以指导。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中国相比较,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虽然材料说法国大革命是美国革命的直接后果,但是“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英国是君主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妥协;C选项错误,材料注重强调的是英美的典范作用;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材料的叙述。

点睛:

本题材料中涉及到英国、美国和法国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从材料中总结出其各自的特点,得出相应的结论。

2.D

【解析】

“伞式社会”与“蜂窝式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过渡转变的关系,产生变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分配制度的变化。

可以看出,“伞式社会”代表的是公有制下按需分配;“蜂窝式社会”代表着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不符合这一理论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职能的变化;C选项错误,这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

3.C

【解析】

从“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可以看出,孙中山极力强调民族团结,尤其针对满汉问题,要求一致对外,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孙中山并没有针对满族,而是强调民族团结;B选项错在“首次”二字;D选项不够完整,其中还涉及到对外的态度。

4.D

【解析】从“作为中国政治权力来源正当性的天命观被否定”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这一观点是对革命思想有利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没有抓住材料主要想传达的含义;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对洋务运动的批评;C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针对清政府,而且康有为是拥护君主的,强调君主立宪。

5.C

【解析】

咸丰帝修改条约的这一措施使得中国进一步丧失关税自主权,而且还开放烟禁,这与公使进京相比更损害中国的利益,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咸丰帝修改条约并不符合契约精神;B选项错误,咸丰帝修改条约的目的不是维护主权,而是感觉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选项错误,这一应对并不是理性的。

点睛:

解答本题我们要明确咸丰帝修改条约的真正意图。

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国家考虑,而是为了自己考虑,因此是一种不理性的选择,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搞清楚利弊。

6.C

【详解】

据材料“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国际能源机构”的形成,都反映了在二战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家间合作的加强,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各自之间的合作方式,而不是“冷战”状态,A错误;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国际能源机构都不是区域集团,故B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各自之间的合作方式,而没有涉及二者之间的矛盾尖锐,D错误。

7.D

【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而让农业、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材料中的“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等字眼说明了斯大林在为自己所创建的经济发展模式辩解,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C均是自身是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两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斯大林并未放弃计划经济体制,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8.C

【解析】

依据材料“全部权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权力,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

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

”可知西塞罗主张民主,但不是绝对的民主,结合所学,雅典轮番而治造成民主权力滥用,政治腐败,可知,西塞罗批评轮番而治造成雅典政治腐败,C正确;西塞罗主张民主,而没有倡导专制等级制度,A错误;依据材料“西塞罗认为上天赋予了每个人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同时也认为平等并不都能实现”体现人人生而平等,认为人人平等并不都能实现,不能说明人人平等是无法实现的幻想,排除B;据“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参政方式的局限性,并不是不赞成在雅典社会实行民主政治,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塞罗认为上天赋予了每个人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同时也认为平等并不都能实现”“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

9.B

【解析】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为解决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表明,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市场经济,市场购销体制的建立,产品逐渐丰富。

所以材料反映的变化反映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正确;A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A;从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到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反映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农副产品的管理体制变化情况,排除D。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分析解答。

10.A

【解析】

根据“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说明毛泽东义利观强调牺牲精神,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需要,“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表明邓小平主张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现实,A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都具有合理性,B错误;毛泽东义利观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形势,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排除C;邓小平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两人的义利观不是根本对立的,D错误。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分别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

1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方工业品是否被接受,故A项排除;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促进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荣记湖丝”独得金、银大奖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故D项排除。

12.C

【解析】

根据“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可知,古代封驳制度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提高决策的正确性,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古代封驳制度提高决策的正确性,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封驳制度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D。

13.C

【解析】

根据“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发生巨变,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士大夫”称谓含义发生变化,故C正确;“士大夫”称谓变化,但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是贵族政治,没有推动社会各阶层双向流动,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学家积极入仕”,排除B;生产力的发展是旧的社会解体的主要力量,D错误。

点睛:

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和社会变革的重大影响分析解答即可。

14.A

【详解】

材料信息“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说明了作者旨在强调新教理论有利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故A正确;新教主张任意享乐不符合“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强调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故C错误;旧教强调特定仪式,故D错误。

15.A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东北、华北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增长快,这和1895-1931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华北有关,A项正确。

进出口贸易值占中国百分比不能反映中国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排除B。

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均衡发展无关,排除C。

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没有涉及经济危机的信息,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6.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是指严禁亲王离开京城,这一措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D项正确;材料强调严格限制亲王权力,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庄园经济威胁政府的财政,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排除C。

17.B

【解析】题干中“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说明当时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以小家庭的方式存在,从根源上来说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精耕细作的深化,使得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得以出现,故B正确;铁犁牛耕的普及,精耕细作的深化,推动了南朝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出现,A因果关系颠倒,排除;C是宋朝时期,排除;小家庭主要和小农经济相关,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结合所学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析解答。

18.C

【详解】

根据材料“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可知该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为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了经验,C项正确;因为这一观点是针对“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方面的意义,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无关,A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新经济政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普遍意义,不是具体实践,B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经济建设思路的意义,不是强调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D项错误。

19.D

【解析】

【详解】

材料介绍了“铁饭碗”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当时分配的人员都是有教育背景的人员,符合当时国家建设的需求,因此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故D项正确;从长远来看,这一体制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新中国政权已经相当稳固,故B选项错误;C选项搞错了因果关系,是人才服务了“铁饭碗”。

20.

(1)特点:

先进农业技术发明的应用出现停滞;落后农业技术回潮。

(原因:

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人口大幅增长;养牛成本增加。

(2)变化:

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

影响:

使中国长期固守小农经济;阻碍了当时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迟滞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使英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的扩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推动了英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养牛的空间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结合所学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人口大幅增长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的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中国影响结合所学从使中国长期固守小农经济;阻碍了当时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迟滞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思考回答;英国的原因从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推动了英国近代化进程角度思考作答。

21.

(1)特点: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官制变动频繁;各级监察力度增强;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趋向完备。

(2)进步性;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宽松。

评述:

未经历封建君主专制和深受自蒙思想的熏陶,是决定美国中央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