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579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ppt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和策略,2022/10/16,思考一:

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哪些素质?

(一)、一颗无私的母爱之心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2、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8、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发展观:

良好的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基础上的。

现代儿童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

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树立了对待儿童的新态度,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大教育观:

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由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共同承担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只有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并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三个十足的个人魅力1、高尚的人格魅力2、良好的语言魅力3、丰富的知识魅力。

(四)、四项熟练的教育技能1、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2、与幼儿友好沟通的能力3、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的能力4、教育实践能力,(五)、五项高度的教师职责1、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2、树立对幼儿全面负责的教育观念3、主动协调家园关系4、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考二:

要做好家长工作,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一)、工作责任感:

具有六心:

热心、耐心、细心、虚心、包容心、恒心

(二)专业能力:

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指导家长的能力(三)沟通的技巧:

如何与家长沟通?

案例:

早上入园时,小宇的妈妈拿来一小袋东西,对老师说:

“这是小宇昨天从幼儿园拿回家的玩具,我昨天在家已经批评他了,他爸爸气得要打他。

”老师接过小袋子一看,是活动区的小玩具。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做?

老师的做法:

老师并没有马上批评小宇,而是安慰她妈妈一番,让家长放心老师会解决好的。

老师利用活动区的时间,把他叫到跟前,小声地与他交流,你喜欢活动区的这个小玩具是吗?

他点点头,“喜欢可以和妈妈说,让妈妈给你买,也可以和老师说,准许你拿回家玩一次转天再带回来,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喜欢也不能悄悄地带走,那样是不对的。

今天妈妈把玩具拿回来,做得非常对,老师相信你以后不是自己的东西再也不会拿回家了,你能做到吗?

”他用力地点点头。

面对孩子的过失,不能简单的给孩子扣上“偷”的帽子,应理解孩子,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悄悄拿走,这并不是品质上的问题。

老师没有过多的指责他,而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他与其分析是与非,最终明白自己哪里错了。

分析:

面对孩子的过失,不能强加批评,而要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怎样做。

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更容易让幼儿接受,从而能更好的改正自己的错误。

当前幼儿园家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问题

(二)教师问题(三)家长问题,

(一)社会问题1、学前教育事业尚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教师与家长合作中双方地位不平等3、教育职责不清(监护人)4、教育服务扩大化,

(二)教师问题1、家长工作的目的在于教育家长2、不会开家长会3、与家长的个别接触少4、不善于具体地反映幼儿在园情况5、不适当地加重家长负担6、对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7、良好的服务传统在淡化、消失,(三)家长问题1、“私人空间”概念2、长辈或者保姆代劳3、居住区域广泛4、知识学习为重,忽略能力、非智力因素,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

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教育家长”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但不是家长工作的目的。

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

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办家长学校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家园合作主要不是家长配合教师完成某些教学任务,而是相互配合落实教育目标,使孩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孩子的素质。

总之,认清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十分必要。

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家长工作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

做好家长工作有哪些途径?

小班,吃饭、睡觉,大班,幼小衔接,中班,情绪、社交,一、家长工作的途径家长会,每个学期的家长会,都应设计和安排相应的游戏活动,家长会准备工作与环节安排,家长会是最高效的家长工作形式之一,主要目标根据各年龄段家长关注重点不同,设置不同的主题内容。

布置任务家长可做的、必做的具体工作,活动形式参与性互动性,M1,M2,M4,M3,开场前的准备时间的确定人员的召集,家长开放活动的总结,家长开放活动的安排,二、家长工作的途径开放日,家长开放活动的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与教学开放活动不同,家长开放活动是展示活动不是“教学活动”,减少差异化一个都不能少每位家长都有参与互动的机会,开放活动的形式开放活动的内容,小结的形式将快乐留下来,三、家长工作的途径接送环节,晨间接待的艺术1、晨检:

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2、晨间拥抱:

蹲下来与孩子拥抱。

离园准备1、仪容仪表的整理2、情绪的梳理3、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讨论:

家长没有带接送卡如何处理?

4、离园时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互动:

离园时遇到的问题,五、家长工作的途径日常工作细节,家访,教学计划安排,每周的反馈,家长工作做好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将家长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通过日常工作的安排,使得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成为老师的帮手!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质量,

(一)、家访,1、新生家访。

家访的准备:

电话联系,目的和意图,准时,5-20分钟,家访表,家访报告.学会听。

家访的反馈:

孩子在园的表现对家长的反馈2、旧生家访:

针对性,重点在于家访后对于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反馈。

(二)家园联系册,1、撰写家园手册的艺术:

1、细节;2、语气委婉;2、发放和收取的艺术:

内容真诚,周末发,周一收,(三)、家长园地,1、家长园地的内容:

育儿经验、活动分享、“时事”聚焦、对家长的感谢、教学关键经验。

2、资料收集的途径:

网络,报刊杂志,班级间共享,家长提供。

3、班级之间资源共享,多赢。

(四)电话与网络沟通,1、电话沟通艺术、短信:

与家长约定通话时间。

2、讨论:

班级是否需要建立QQ群、微信群?

内容:

(1)图片(孩子、家长、老师);

(2)文字(随感等);(3)热点讨论。

(五)组建家长助教和家长义工队伍,1、家长助教的工作内容:

上课,生活护理,环境布置2、家长助教的推行方法:

自愿,由少到多,分工明确,鼓励倡导(拍照展示,工作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技巧与策略,幼儿园、家庭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两大教育资源,而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更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而要合作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工作,首先我们要进行沟通,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作用,采用家长会、家委会、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园联系本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沟通根据实际需要又重点突出,与家长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策略,协调进行教育。

家园双方建立和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促进幼儿园健康发展,在工作中具体做法有:

一、教师要理解家长,用心建立家园交流的基础。

孩子的优点是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基础。

教师要善于建立这个交流基础,要向家长那样从内心深处相信他的孩子会越来越能干。

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把孩子的优点(那怕是一点点)放大来说,缺点要少说,即使说了也要表明相信(首先要自己相信,其次让孩子相信、让家长相信)孩子一定会改掉缺点的。

这样家长才容易接纳教师的建议或意见。

二、要依据不同群体的孩子家长工作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多进行沟通。

家长工作难度与孩子发展成正相关。

孩子发展全面、进步快、能力强,家长满意程度高,家长工作自然好做;反之,难矣。

一类是孩子聪明好学、又懂事,这类孩子家长一般都有较好的个人素养、知书达理、以身作则,其孩子易于教育,孩子进步自然快,家长满意度就高,这类孩子的家长工作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第二类孩子是聪明淘气,学习上不费劲、一学就会,也很可爱但不太守纪律,经常犯错误,常被叫到老师跟前挨批,但孩子可以感觉到老师不烦他,所以对老师很亲近,这类孩子的家长工作也比较好做;,第三类孩子淘气、好动,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扰乱正常秩序,易引起教师反感,老师不喜欢他,他更是故意与老师作对,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不喜欢老师,自然家长也不会喜欢老师,家长工作当然不易见效;,第四类是默默无闻的孩子,这类孩子有的不怎么聪明,但从来不惹事生非,不给教师找麻烦、来和没来一个样,没给老师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经常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孩子遭受冷遇,家长工作也就可想而知。

因此,教师要真心关爱每个孩子,尤其要关注问题儿童,也就是第三类、第四类孩子,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和帮助,放大他的优点,以点带面,以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同时要针对性地、有重点的多与问题儿童的家长多沟通。

有沟通就有理解。

多交流、多沟通,家长自然会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之情,了解教师在孩子身上所付出的心血,家长就会认同教师、接受教师,使沟通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一个家长对一个教师的信任或不信任很多时候只来自一两次谈话和交往。

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

幼儿园开展活动,一位小班幼儿家长用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有意义的镜头。

第二天,家长将冲洗好的照片带到班上。

离园前,老师将有幼儿镜头的照片分发到对应的小朋友手上。

事后老师正在整理桌椅,做下班前的准备。

琪琪的妈妈拉着琪琪来了,她气冲冲的对老师说:

“为什么琪琪没有照片?

你们做老师的真偏心,琪琪的座位也在最后面”说完,拉上琪琪头也不回地走了你会怎么做?

分析: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关注方式和支持程度不同。

部分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且有主动关心的意识,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不了解活动及照片的缘由,但是又很在意活动中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程度,所以会发生这一幕。

2、案例中教师处理照片的方法也有欠妥的地方。

一方面带照片的家长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应给予感谢,另一方面应考虑到部分家长由于不清楚照片的来源,而对老师产生误会。

教师可将这些照片作为布置主题墙或相关专栏的材料,设置一个关于此活动的集锦专栏。

这样既能促进活动的深入,又能淡化家长对照片的过分注意。

3、案例中,家长从照片联系到孩子座位在最后,从而得出“老师真偏心”的结论,说明教师平时工作中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应对方法:

(1)主动与生气家长沟通,说清照片的来源,并不是琪琪表现不好,其实琪琪在各方面表现还是很好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

(2)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家长园地可引导家长参与讨论,让家长互相交流。

、根据家长需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

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孩子关心的方式不同。

老人关注孩子的生活、饮食,父母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多些;母亲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过问的多些,而父亲则很少过问;小班孩子的家长关心生活事多些,大班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方面的事多些;,体弱儿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方面多些,而新入园的家长则每天都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切表现,这时的家长对教师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感,担心孩子在园受委屈,担心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尽心,教师与家长、孩子之间正处于磨合期。

教师要关注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以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由头,展开沟通,进而再引导家长关心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问题,以保障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案例:

小雅在家饭菜一口不吃,每天用奶瓶喝流质食物。

入小班以来,老师运用各种方法来纠正她不良的饮食习惯,经过一个月时间的锻炼,小雅终于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吃蔬菜时也不恶心了。

老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长,家长很开心,但也有点半信半疑。

国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