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理综教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376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理综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调研理综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调研理综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调研理综教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调研理综教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研理综教师.docx

《调研理综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理综教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研理综教师.docx

调研理综教师

理科综合试题-(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长沙市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

(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Al-27 P-31

S-32 Ca-40 Fe-56 Cu-64 Br-80 Ag-1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生物的分子和细胞,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A.人是异养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所需氨基酸只能直接来自于食物

B.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苔藓的叶绿体,目镜倍数相同时,物镜倍数越高,看到的叶绿体越多

C.蓝藻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D.酶、抗体、激素并非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解析】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20种,都能从食物中获得,其中有12种非必需氨基酸还可以由人体自身合成,所以A错误。

物镜倍数越高,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因此B错误。

蓝藻是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因此C错误。

由于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激素大部分是蛋白质,还有些是其他成分,比如性激素是脂质,因此酶和激素并非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

2.2016年2月16日,中国科学家吴永宁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美国医学会期刊》上发表了中国人的食盐摄入量的最新评估数据,结果表明国人目前的食盐摄入严重超标,让人担忧。

请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以下正确的是(C)

A.食盐摄入过多会使内环境渗透压上升,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下降

B.人体不需要大量摄入食盐,因为正常情况下,细胞内钠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

C.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和无机盐

D.摄入食盐而导致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升高,人体吸收食盐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食盐摄入过多使内环境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因此A错误。

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B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构成,C正确。

人体吸收食盐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3.研究人员发现施加一定压力培养干细胞可促进分化,且边缘的细胞比中央的细胞更容易分化成功。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与细胞膜上的E-钙黏蛋白和整联蛋白有关:

E-钙黏蛋白是细胞间的信号蛋白,在中心位置,细胞相互接触,通过E-钙黏蛋白的信息传递相互作用会抑制干细胞分化;在边缘,细胞分散相互接触少,E-钙黏蛋白的作用小,整联蛋白在外来压力下可以促进细胞分化。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B.细胞的分化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C.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D.E-钙黏蛋白和整联蛋白都能促进细胞分化

【解析】根据题干中“E-钙黏蛋白是细胞间的信号蛋白”判断A正确;施加一定的压力培养干细胞可以促进分化,说明基因分化受环境影响,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B正确。

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具有发育的全能性,C正确;E-钙黏蛋白抑制细胞分化和整联蛋白能促进细胞分化,所以D错误。

4.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D)

A.观察真核细胞DNA和RNA的分布时可发现细胞核部分区域呈红色

B.观察线粒体在根尖细胞中的分布,根尖细胞应先用盐酸水解再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是稀盐酸而不是酒精

D.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液含有大量有机溶剂

【解析】DNA与甲基绿结合呈绿色,RNA与吡罗红结合呈红色,而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因此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A错误。

用健那绿染色观察线粒体时,由于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因此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不能用盐酸处理细胞,B错误。

解离液是15%盐酸和95%酒精1∶1混合,C错误。

层析液含有大量有机溶剂,所以能溶解色素,根据溶解度不同从而分离,D正确。

5.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赤霉素和生长素均能促进果实发育

B.太空失重状态,植物茎将不会出现背地性生长,单侧光下也不会出现向光性生长

C.乙烯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能促进果实成熟,在生产中可使用乙烯利来代替它

D.各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解析】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A正确。

太空失重状态下,没有重力的作用,根尖生长素不会出现横向运输,两侧分布均匀,直立生长,而单侧光下茎尖会有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生长素在两侧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快,导致向光弯曲生长,B错误。

乙烯是促进成熟的气体植物激素,乙烯利是代替乙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中常用乙烯利,C正确。

植物生长发育是各激素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6.耐冷菌是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类生物,在0-5℃可生长繁殖,最高生长温度一般在30℃左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温度对该菌的种群密度有影响B.温度不影响该菌的酶活性

C.环境污染不会影响该菌的生长繁殖D.土壤pH对该菌无影响

【解析】温度影响该菌的酶活性,从而影响它的生长繁殖速度,所以对其种群密度有影响。

7.2015年12月31日,日本获得第113号元素的正式命名权。

这种原子(记作

Ja),是由30号元素Zn,连续轰击83号元素Bi获得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获得新核素

Ja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

B.题中涉及的三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C.这种超重核素

Ja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2

D.这种新核素,是同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

8.明星药物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键线式为

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9%

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D.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9.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中:

K+、Na+、HSO

、ClO-(D)

B.0.1mol/L的Fe(NO3)3溶液中:

Na+、H+、Cl-、I-

C.0.1mol/L的NaAlO2溶液中:

K+、H+、NO

、SO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

Na+、Ba2+、NO

、Cl-

10.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B)

AgCl(s)+Cu+(aq)===Ag(s)+Cu2+(aq)+Cl-(aq)

下列关于该电池在工作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108g银,转移电子个数为1mol

B.Cu+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Ag电极活泼,A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Cl-由负极迁移到正极

【解析】该装置是原电池,根据电池总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可推知:

生成108g银,转移电子数为NA,电子个数不能用mol表示,Cu+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g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l-应从正极迁移到负极,综上所述,选B。

11.利用表中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D)

选项

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

A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FeCl3溶液、NaOH溶液

制Fe(OH)3胶体

B

圆底烧瓶、导气管、烧杯、铁架台

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

模拟喷泉实验

C

酸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带铁夹)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

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

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三脚架

NaCl溶液

蒸发溶液得到晶体

12.织物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

、Cl-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

25℃时,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没有画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25℃时,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0-6

B.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3.0

C.25℃时,等浓度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中:

c(HClO2)+2c(H+)=c(ClO

)+2c(OH-)

D.该温度下的NaClO2溶液中c(Na+)>c(ClO

)>c(OH-)>c(H+)

13.含有4molHNO3的稀硝酸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铁粉反应,所得氧化产物a、b与铁粉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C)

A.a是Fe(NO3)3    B.n1=1   C.p=1.2 D.n3=1.5

【解析】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铁过量后生成的硝酸铁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则根据图像可知a是硝酸铁,b是硝酸亚铁。

硝酸是4mol,根据方程式Fe+4HNO3=Fe(NO3)3+NO↑+2H2O可知n1=1mol。

硝酸铁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铁离子是1mol,继续加入铁发生反应2Fe(NO3)3+Fe=3Fe(NO3)2,p点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设又加入铁的物质的量是xmol,则3x=1-2x,解得x=0.2,所以n2=1+0.2=1.2,p=0.6,n3=1.5,答案选C。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自1932年磁单极子概念被狄拉克提出以来,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验物理学家都一直在努力寻找,但迄今仍然没能找到它们存在的确凿证据。

近年来,一些凝聚态物理学家找到了磁单极子存在的有力证据,并通过磁单极子的集体激发行为解释了一些新颖的物理现象,这使得磁单极子艰难的探索之路出现了一丝新的曙光。

如果一个只有N极的磁单极子从上向下穿过如图所示的闭合超导线圈,那么,从上向下看,这个线圈中将出现(C)

A.先是逆时针方向,然后是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先是顺时针方向,然后是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逆时针方向的持续流动的感应电流

D.顺时针方向的持续流动的感应电流

【解析】本题以磁单极子穿过闭合超导线圈为例,考查楞次定律的应用,答案选C。

磁单极子向下穿入闭合超导线圈时通过线圈的磁场向下且磁通量增加,穿出时通过线圈的磁场向上且磁通量减少,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持续流动的感应电流。

15.以相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速率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D)

【解析】考查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图象的结合,答案选D。

在速率-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加速度不变,为图中虚线表示,有阻力的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为变力,是实线。

受阻力作用的物体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故选D。

1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盒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连接a的一段细绳竖直,a连接在竖直固定在地面的弹簧上,现在b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a、b、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b对c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地面对c的支持力可能不变

C.c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

D.弹簧的弹力可能增大

【解析】本题以连接体为载体,考查平衡问题,答案选A。

对a分析,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弹力不变,故D错;细绳拉力不变,b、c整体受向左的摩擦力或者没有摩擦力,故c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不可能向左,地面对c的支持力增大,B错。

如果开始时,b所受c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则b对c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A对。

17.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一簇等势线,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实线为一带电质点(重力不计)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C)

A.a、b、c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电场中Q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比P点处大

C.该带电质点在P点处受到的电场力比在Q点处大

D.该带电质点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点具有的电势能大

【解析】本题以电场为载体,考查电场中电场强度、电场力、电势、电势能的关系和特点。

选C。

由图可知,P处等势线比Q处密集,有P处电场强度比Q处大,该带电质点在P点处的电场力比在Q点处大,故B错C对,若质点从P向Q运动,根据合外力指向轨迹弯曲一侧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若从Q向P运动,则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故P点动能大于Q点动能,P点电势能小于Q点电势能,但不知电性,无法判断电势高低,故A、D错误。

18.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粗细均匀的边长为L的单匝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垂直磁场边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穿过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

测得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i的大小和运动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B)

           甲        乙

A.线框受到的水平外力一定是恒定的

B.线框边长与磁场宽度的比值为3∶8

C.出磁场的时间是进入磁场时的一半

D.出磁场的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与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外力做的功相等

【解析】本题以线框切割磁感线为载体,考查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和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答案选B。

由E=BLv,I=

,F=BIL,v=at及F拉-F=ma可知,线框受到水平外力是变力,且出磁场时比进磁场时要大,故出磁场时外力做功比进入磁场时外力做功多,则A、D错误。

线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及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结合电流与速度的关系可知,线框边长与磁场宽度比值为3:

8,出磁场的时间不是进入磁场时的一半。

故B对C错。

19.如图甲所示,一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距细杆右侧d的A点处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

细杆上套有一带电小环。

设小环与点电荷的竖直高度差为h。

将小环无初速地从h高处释放后,在下落至h=0的过程中,其动能Ek随h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则(BC)

A.下落至O点时小环所受合力为零

B.从h高处下落至h=0的过程中,小环电势能增加

C.从h高处下落至h=0的过程中,经过了加速、减速、再加速三个阶段

D.小环将做以O点为中心的往复运动

【解析】本题以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为载体,考查牛顿定律、带电物体在电场中运动的能量问题,答案选BC。

结合动能Ek随h的变化图像可知,小环带正电,从h高处下落至h=0的过程中,小环受电场力为斥力,做负功,小环电势能增加,由图可知,从h高处下落至h=0的过程中,经过了加速、减速、再加速三个阶段,故B、C都对;在下落至O点时小环所受电场力与杆对小环的支持力平衡,合力为重力,过了O点后,电场力,杆对小环的支撑力和重力的合力向下,小环一直做加速运动,AD错误。

20.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S为单刀双掷开关,定值电阻R1、R2均为10Ω。

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图示的交变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当S与a连接后,理想电流表示数为2.2A

B.当S与a连接后,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11V

C.当S由a拨到b后,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25Hz

D.当S由a拨到b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解析】本题以变压器为载体,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交变电流的相关知识,选A、D。

由图可知,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为220V、周期为0.02秒,频率为50Hz。

当S与a连接时,由变压器的原理可知,n2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2V,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22V,理想电流表示数为2.2A,故A对B错;当S由a拨到b后,原线圈电压、频率不变,原线圈匝数减半,则副线圈频率不变,答案C错误,副线圈两端电压加倍,负载电阻不变,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也变为原来的4倍,答案D对。

21.据报导,2016年2月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玉兔号成功自主“醒来”,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介绍说,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

假如月球车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后小球回到出发点。

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月球的质量为

C.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获得

的速度就可能离开月球表面围绕月球做圆周运动

D.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绕行周期为

【解析】本题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运动为例,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竖直上抛运动、第一宇宙速度等内容。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则g=

,A错;又在月球表面,由G=

=mg得M=

,则B对;由mg=m

=m

得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绕行周期为π

,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最小发射速度为

,故C对D错。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一端带有滑轮的粗糙长木板上,平衡摩擦力后,安装在水平桌边缘,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中心间的距离为L。

滑块A上固定一宽度为d的遮光条,在质量为m的重物B牵引下从木板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光电门1、2记录的遮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

(1)用此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且认为A受到外力的合力等于B的重力,则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还有__Mm(2分)__;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为__

(2分)__(用上述字母表示);

(2)用此装置研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以A为研究对象,外力做功的表达式是__mgL(2分),动能改变量是__

(2分)__。

23.(7分)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已知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6V,额定功率约为3W,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A:

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5Ω;

电压表V:

量程为3V,内阻为3kΩ;

滑动变阻器R1(0~10Ω,2A);

滑动变阻器R2(0~500Ω,1A);

定值电阻R3=1kΩ;

定值电阻R4=3kΩ;

电源:

电动势为9V,内阻约为0.1Ω;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根据所给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分)

(2)实验中,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R1(2分)__,定值电阻是__R4(2分)__(填仪器的字母代号)。

24.(14分)航空母舰静止在海面,某型号的舰载机质量m=3×104kg,在航空母舰上无风起飞时,加速度是5m/s2,跑道长160m,为了使飞机正常起飞,航母上装有舰载机起飞弹射系统,无风时弹射系统必须给飞机30m/s的初速度才能从舰上起飞,设加速过程为匀加速运动,求:

(1)无风时起飞速度是多少?

(2)某次执行任务,有10m/s的平行跑道的海风,飞机逆风行驶起飞,测得平均空气阻力增加Δf=2.4×104N,弹射系统必须给飞机多大的初速度才能正常起飞?

(起飞速度为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

【解析】

(1)设起飞速为v

无风时起飞时初速v01=30m/s,a1=5m/s2

根据v2-v

=2ax1(3分)

解得v=

=50m/s(3分)

(2)当飞机逆风行驶起飞时,起飞速度为v′=50m/s-10m/s=40m/s(3分)

加速度是a2=a1-

=4.2m/s2(3分)

v′2-v

=2a2x1 解得v02=

1=16m/s(2分)

25.(18分)如图所示,x轴上放有一足够大的荧光屏,y轴上(0,L)处有一个点状的α粒子放射源A,某瞬间同时向xOy平面内各个方向发射速率均为v0的α粒子(不计重力),设α粒子电量为q,质量为m。

求:

(1)当空间中只存在平行xOy平面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时,最后到达荧光屏的α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为最先到达荧光屏的α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的3倍,求电场强度。

(2)当空间中只存在垂直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时,最先到达荧光屏的α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最后到达荧光屏的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

倍。

求磁感应强度及荧光屏被打亮的范围。

【解析】

(1)设沿y轴负方向射出的粒子运动的最短时间为t1;(1分)

沿y轴正方向射出的粒子运动的最长时间为3t1;(1分)

取y轴负方向为正,由题意,有

L=v0t1+

at

(1分)

L=-3v0t1+

a(3t1)2(1分)

又a=

(1分)

解得E=

(1分)

(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半径为R,有R=

(1分)

运动时间最短时,则有Rsin

(1分)

运动时间最长时,则有R(1-cosθ2)=L(1分)

粒子在磁场运动周期相同,则有

(1分)

解得θ1=

 θ2=

π R=L(1分)

解得B=

(1分)

由题意,在x轴负方向,粒子最远距离A点2R,在屏上,则xmax1=-

L(2分)

在x轴正方向,粒子最远运动

个圆,有xmax2=L(2分)

有粒子打亮屏的范围为-

L≤x≤L(3分)

26.(14分)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

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Ⅰ.氮氧化物研究

(1)一定条件下,将2molNO与2mol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O2(g)2NO2(g)

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abc(2分)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O2,同时生成2molNO2

(2)在T1、T2温度下,一定量的NO发生分解反应时N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反应N2(g)+O2(g)2NO(g)的ΔH__>(1分)__0(填“>”或“<”)。

(3)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N2(g)+O2(g)===2NO(g)__ΔH=+183__kJ/mol(2分)__。

Ⅱ.碳氧化物研究

(1)在体积可变(活塞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如右图所示,现将3molH2和2molCO放入容器中,移动活塞至体积V为2L,用铆钉固定在A、B点,发生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

CO(g)+2H2(g)CH3OH(g)

测定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内的CO的转化率,得到如下数据: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T1

30%

55%

65%

65%

T2

35%

50%

a1

a2

①根据上表数据,请比较T1__<(1分)__T2(选填“>”、“<”或“=”);T2℃下,第30min时,a1=__50%(1分)__,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4(2分)__。

②T2℃下,第40min时,拔去铆钉(容器密封性良好)后,活塞没有发生移动,再向容器中通人6molCO,此时v(正)__<(1分)__v(逆)(选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拔去铆钉,容器是在同温同压下进行,体积之比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