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284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

《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docx

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而”所表示的关系判断有误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顺接)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转接)

C、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转接)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转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由,诲女知之乎!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恕乎

C、可以为师矣出师不利

D、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

④饭疏食饮水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一词多义。

①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

可以为师矣______

②而: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温故而知新______

③知: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

温故而知新______

④乐:

不亦乐乎______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解释划线的词语,并填写到括号里。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②不亦君子乎______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

④温故而知新______

⑤饭疏食饮水______

⑥博学而笃志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而”字做连词时主要有两种用法:

A.顺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的意思是顺承下来的;B.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的意思是转折的。

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用上文中A,B序号)。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③温故而知新______

④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⑤敏而好学______

⑥默而识之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哪句话?

【答案】:

【解析】:

第13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不亦说乎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④不逾矩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答案】:

【解析】:

第14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⑤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④有朋自远方来______

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三十而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从中选择一条,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

【解析】:

第15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②学而不厌______

③不愤不启______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用原文填空。

①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______,______。

②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

相关内容链接。

①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②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