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例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212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言文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言文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言文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言文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例题.docx

《文言文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例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例题.docx

文言文例题

【例题解析】

例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

“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

“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

“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

“是欲置我何地耶?

”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

“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

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

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

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

制止。

【答案】A

【解析】:

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实词含义推断还可以通过代入借助语境或者语法搭配进行甄别。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顺昌民以刚为命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答案】B

【解析】:

本题围绕人物事迹主题词做的筛选,而且题干要求是分别对应关系。

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

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与“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

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

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

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

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

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概括。

分析关键点在于关键实词理解,概括的关键在于准确精炼,不能张冠李戴。

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

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

【答案】(翻译本句一是抓好倒装顺序,二是哺、饷莫若三个关键词语。

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

【答案】(关键在于虚词“则”和实词“君、兄”二字活用现象。

)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例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

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

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

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

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

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

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访曰:

“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

”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

闲散的官员。

②海昏:

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答案】C

【解析】(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注意排除法的使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

【答案】A

【解析】(虚词一看意义是否恰当,二看用法是否合适。

必须注意区分好什么是介词,什么是连词,区分好对应逻辑关系。

A于是、就;趁机。

B跟、同。

介词。

C来、用来。

连词。

D到。

介词。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答案】B

【解析】“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

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

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答案】C

【解析】(避免人物与事实的张冠李戴现象,注意强加因果现象。

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

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

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9.断句和翻译。

(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答案】(文言断句必须关注对话标志、常见语气词,对话主体等信息。

)⑴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答案】翻译关键点是“妻”“不自称”。

一个是名词作动词,一个是倒装。

①当时陶侃担任散吏,周访举荐他担任主簿,彼此交往结为好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瞻。

②(平常)人有一点小的好处,很少不称赞自己(的)。

您的功绩都像这样(大)了,却没有一句话(赞扬自己),为什么呢?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摄山栖霞寺记

[明]王世贞

余以三月朔赴留都①,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

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

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

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

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

谓:

“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

”余兴发,不可遏。

质明起,遂取所向道。

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

然所过诸岭多童,至中凹处,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

趋驰道数百步,得寺曰栖霞。

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阴“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

稍东,拾级而上曰山门,一碑卧于地,拂而读之。

后拾级复上,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

其阳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巧致。

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蹙沸而起,僧咸资汲焉,曰品外泉。

兹泉陆羽②所未品也。

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有光泽。

涧水受雨,争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戛玉。

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

已,由中峰涧过岭,其直如截者曰天开岩。

中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

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矣。

其西则层叠浪岭,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汹涌。

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

返则日下矣。

欲骄余以所不及见,余谓:

“若所见非大江耶?

业已自龙潭饱之矣。

”二子不能对,乃就寝。

今天下名山大刹,处处有之,然不能两相得。

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

灵岩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

今者垂暮,而复与观栖霞之胜。

(选自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十三,有删节)

[注]①留都:

指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旧都南京为留都。

②陆羽:

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       址:

山脚

B.然所过诸岭多童         童:

光秃

C.其阳为石塔           阳:

外面

D.僧咸资汲焉。

          资:

依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与江相胶带而行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石莲花蹙沸而起吾尝终日而思矣

C.兹泉陆羽所未品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欲骄余以所不及见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写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见奇伟秀丽的江山美景,喜悦自得,忘却了衣履尽湿,为下文写对摄山栖霞的游兴作铺垫。

B.文章写观寺,依次写观寺院、石碑,及千佛岩、石塔和品外泉。

写游山,所见有雨后初霁,草树润泽,涧水奔流;有山岩孤险,群峰层叠。

C.作者慨叹,三十年前游济南灵岩,仅得见古寺;但不如栖霞寺这样既著名又古老,而且名山与古寺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难得。

D.文章叙事写景中,穿插了对寺院碑刻的书法艺术的考察和评价,简略介绍了品外泉得名的由来,体现了作者的见解和学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

译文:

.

(2)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

译文:

.

(3)若所见非大江耶?

业已自龙潭饱之矣。

译文: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9分,每小题3分)

李姬传【清】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

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蹲,输千金立尽。

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

少,风调皎爽不群。

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

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

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

姬曰:

“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姬私语侯生曰: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公!

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

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

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④。

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妾亦不复歌矣!

”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

姬固却之。

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姬叹曰:

“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卒不往。

【注】①雪苑侯生:

侯方域,号雪苑。

  ②城旦:

一种服苦役的刑罚。

③中郎:

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

④开府:

官名,用称督抚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工:

擅长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偿:

偿还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昵:

亲附

     D.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赞:

赞赏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 (   )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②能辨别士大夫贤否

      ③少,风调皎爽不群                               ④歌琵琶词以送之

      ⑤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乃有其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论城旦,为清议所斥。

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

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这篇文正风格质朴刚健,选材凝练,笔致含蓄。

透过语言,李姬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歌伎形象跃然纸上。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译文:

                                                                                                                                    

(2)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4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盐酒税治舍俯江漘①,水患尤甚。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体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

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

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苏辙《东轩记》,有删节)

【注】①溽chún:

江边。

②抱关击拆:

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

③睎:

仰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

告假       

B.莫归,筋力疲废     莫:

傍晚

C.而不害于学     害:

妨碍       

D.足以易穷饿而不怨   易:

轻视

10.下列句子括号内是补充的文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之)为宴休之所。

B.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中)乐。

C.勤劳(于)盐米之问,无一日之休。

   

D.然而非(余)所敢望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既陷仕途逆境,借记东轩,集中笔墨,抒发了对仕官与学道关系的积极思考。

B.文中表现了“闻道”的三重境界:

俗士未闻大道、德者循理求道、达者无所不可。

C.第三段将自己“勤劳盐米”与颜氏“箪食瓢饮”对比,了悟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可贵。

D.苏辙自比先贤颜回,困顿于俗世而不改其乐,始终坚持重道、求道与行道的精神。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9分)

(1)敝不可处,乃告于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文中说“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为何“自笑”?

请据文意作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8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

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

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

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

孔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

“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

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一老农夫也。

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

北宋文人,名巩,工诗。

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

②眊眊:

昏乱,糊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忝:

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期:

看待。

C.畏其敏畏:

担忧。

                       

D.饮酒不衰衰:

减退。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  B.定国且不我怨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梅以曲为美   置杯焉则胶

16.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