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87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docx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

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

为了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

在计算教学方面,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的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素材,是一幅小学生在给海鸥喂食的场面。

通过观察,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展开对11—20各数的认识。

在认识11-20各数时,结合摆弄学具和计数器,先学1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基本的内容,再认识11-20各数。

借助从画面提出的“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岩石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引出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些内容有意识安排在练习中学习和扩展。

如在自主练习中,设计有“按顺序写数”,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填<、>或=”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渗透估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如数物体的个数,借助小棒等学具数数、计算加减法等。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经常接触到11-20以内的数数、比较大小、读写、简单的计算等。

在教材编写时,充分地利用这些现实的知识基础。

如:

在教学认识“11”这个数时,直接让学生数出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这是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认数之后教学“12+3=?

”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数一数或利用小棒或计数器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自主完成对算理算法的探究。

2、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

教材在编排11-20以内数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数数,在借助小棒等学具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感悟数的大小,掌握数的顺序。

接着把10根捆成一捆,在直观的基础上抽象出10个一是1个十,然后用计数器表示出来,借助计数器进一步抽象出数的写法。

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有直观到抽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发展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另外,在教学加减计算时,也经历了解决红点问题借助学具明确算理,解决绿点问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的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3、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本单元教材在认数和计算的编排上都注重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如:

在认识“20”时

教材呈现了借助实物来一个一个的数,用小棒数一数,用计数器拨一拨等多种方法。

在计算教学时,也呈现了数一数,拨一拨、摆一摆等多种方法。

多样化的方法是以展示学生在合作探究成果的形式呈现的,表明这些方法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产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的读写

2、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1、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正确日算十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建议

1、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生活活动经验探究新知。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这样,既可以有的方失,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乐于思考。

如在教学时11-20各数的认识时,可以直接将问题提出,让学生数一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学生根据已有的具备的数数经验,很容易数出有11只和20只,而且会出现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等不同的办法,这些经验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探究。

同样。

在教学“12+3=”时直接然给学生想办法来计算。

因为学生在认数时已经形成了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数的活动经验,所以学生很顺利得出计算结果,并借助学具操作探究“十几加几”的算理和算法。

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也能帮助其联系已有的认知基础探究新知。

2、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数的认识和计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充分的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如本单元中,计数单位“十”和数位“十位”时非常重要的。

学生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是比胶困难的。

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让学生用1根小棒代表1只海鸥来摆一摆,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摆才能使学生一眼就看出是多少。

随着学生想出把10根打成一捆,引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让学生深刻体会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产生的重要性。

再借助计数器表示出“11”,对照小棒、计数器写数,在头脑中建立起“1个十”和“10个一”的表象,理解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这样,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数感。

3、放手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展现多样化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如:

在教学“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时,教师在学生列出算式“12+3”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等于多少,如何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充分展示多样化的方法,如数一数,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2+3=5,10+5=15”等,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习惯等会有不同,所以出现的方法可能不同,像数一数的方法在情况比较好的班级就会不存在,而“2+3=5,10+5=15”这种方法又有可能没有出现,我们在教学时,要明确每一种方法的价值,对重要的方法,如借助学具操作和“2+3=5,10+5=15”必须出现,如果学生不出现要进行引导,并重点处理,而其它方法可以适当灵活处理。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保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4、依据教学目标全面回顾,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评价学生时,可以从以下3各方面进行。

能否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能否正确的读、写;能否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其所在的数位;能否掌握数的组成并会比较大小;能否正确的进行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否借助学具进行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否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象概括,病娇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借助已有的经验主动思考,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具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共4课时机动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迎接海鸥---11-20各数的认识

1

喂海鸥—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

1

综合练习

1

智慧广场

1

合计

4

1迎接海鸥---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9页信息窗1,11-20各数的认识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提示

创设“海鸥回来”的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自然的认识数,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0个一是1个十”及数位个位和十位,掌握11-20个数的组成。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欢迎海鸥回来的情境。

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有:

沙滩上有11只海鸥、13个小朋友、礁石上有20只海鸥。

借助问题“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和“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挂图创设情境,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画的什么的是什么,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介绍素材的背景:

由于人们注重环境保护,大海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海鸥又回来了,看,一群小朋友正在海边欢迎海鸥的到来,再给海鸥喂食。

这样,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引入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第一红点标示的问题是: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教材先出示了两种不同的数法,接着借助小博士引出学具,学习数的组成、数位及读写法。

这样,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抽象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会数、会写20以内的数。

2、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进一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

4、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从情景中自然的认识数,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0个一是1个十”及数位个位和十位,掌握11-20个数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并与他人交流,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环保意识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

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

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

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学生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介绍背景:

市南区发起“挽留海鸥”的活动,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久“海鸥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谈话:

如今海边变美丽了,可爱的海鸥又回来了。

你瞧,小朋友和海鸥玩的多开心啊!

设计意图:

既创设了学习新知的情景,又借助情景让学生说:

“怎么做才能让海鸥回来呢?

”让环保教育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

(二)探究新知:

1、你们看图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充分提问。

⑴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⑵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⑶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2、数11-20各数

⑴你能估一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吗?

⑵数一数,说说你是怎么样数的。

1个1个的数,2个2个的数,……

说明:

着重让学生掌握1个1个的数,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

根据提出的问题,数出自己喜欢物体的个数。

(学生说说数的办法。

)学生数出并回答,师随机板书此数

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

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2、认识数的组成、数位和计数单位。

(1)怎样才能把数数的更准确呢?

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小棒学习数“沙滩上有几只海鸥?

”(用小棒表示海鸥)

(2)引导学生把其中10根捆成一捆,强调10个一是一个十,让学生初步体会十进制,体会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一捆小棒加一根就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一捆加两根就是12,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

接着让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