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632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docx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申报材料

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基础及优势

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树立了“培育乐观自信、善于沟通、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生”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科学指导、真诚服务、保守秘密”的服务理念,构建了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多维度的服务体系、“四位一体”的危机干预体系和专业化的师资培训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等文件要求,从组织制度、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有力支持和保障:

一是成立了以学校领导为组长的“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内外专家为主要成员的“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大学学生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专家组”,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

二是于2000年成立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处级单位),挂靠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

中心编制10人,其中主任1人(副处级),科级岗位3人,是负责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机构,其主要职责有:

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负责学生心理测评工作;面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和危机干预;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等。

三是先后出台《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实施细则》,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和“心理危机干预五级机制”,配套建立了心理健康普查制度等,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工作体系。

四是加强条件保障。

设置接待咨询室、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沙盘室、情绪减压室、团体训练室、心理测量室、危机干预室等共约1000多平米的高标准咨询辅导室,并在中心校区、趵突泉校区、兴隆山校区和软件园校区设立了四个咨询部;每年设立40万元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加强专兼职教师配备,现有专职教师9人(均为思政系列,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兼职教师65人(均为专职辅导员,聘期两年),此外,先后聘请10余位校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督导或兼职教师,并从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中选聘30人长期担任学院心理辅导员。

(二)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群体系:

一是通识核心课群,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等通识核心课,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夯实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提升理论素养;二是公共选修课群,包括《女性心理学》、《心理电影赏析》、《研究生萨提亚人际沟通训练》等不同专题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团体训练课群,包括《大学生恋爱成长》、《自信心提升训练》、《职业心理素质训练》、《情绪管理能力提升训练》、《大学生意志力训练》、《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领导力团体训练》、《网络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和暑期学校《朋辈辅导》等十余门训练性课程,加强学生行为训练。

目前我校每年平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600课时,70余位专兼职教师在六个校区授课,选课人数平均3000人以上。

通过实行教学检查制度、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程研讨制度,强化细化教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2.推广实施“三个工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

一是实施“新生助跑工程”,每年对一万余名新生提供六项心理教育和服务,具体包括:

听一场适应性讲座,参加一次团体活动,开展一次心理测评,建立一份心理档案,收到一本心理健康知识手册,观看一场大型心理健康教育展览,新生助跑“六个一”工作经验得到教育部肯定和推广;二是实施“毕业生起飞工程”,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加强入职适应教育、感恩意识教育、校友意识教育,帮助毕业生做好角色转换,更好地适应职场、走向社会;三是实施“日常普及工程”,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日常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通过印发手册、编发简报、展板宣传、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网课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个工程”的实施,营造了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使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程度上惠及每一位学生,并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为其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十多年来使十余万学生受益,孕育出了“走进心灵”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

其中,“走进心灵”讲座每年举办150余场,2015年达到了189场。

该活动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主要针对新生入学后面临的困惑,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讲座活动,覆盖各个校区全体新生。

第二板块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分层次设置了14个讲座主题,其中二年级学生教育内容侧重人际交往、自我成长,三年级侧重学习心理、情绪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毕业班侧重职业心理辅导。

第三板块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高水平专题讲座,先后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厚粲(can)等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心理学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分类指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作为我校另一项大型特色品牌活动,目前已连续举办了十六届,每年会开展“心理情景剧”、“趣味运动会”、“心理沙龙”等60多场专题活动,在全校营造了“关注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浓厚氛围,在校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

(三)构建多维度的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

1.开展特色课外素质拓展。

我校把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的素质拓展作为提升学生“自尊自信、人际交往、沟通合作”等心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将积极向上心态的塑造贯穿其中,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此为理念,中心设计了“提升性辅导”、“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三大类13个训练方案,每年开展新生适应团体拓展、心理委员朋辈辅导、“添翼工程”学生自强团体训练以及重大灾害后的团体辅导等50余场。

先后邀请专家学者针对不同核心素质来访交流并开展体验式培训和团体活动。

例如,2011年邀请心理专家佟梅梅来我校开展“学生干部领导力训练营”,对来自校院两级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的主席、副主席及部长等近40人进行沟通力专题训练,增强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和沟通交往能力,促进了我校学生骨干素质的整体提升;2015年暑期学校期间,邀请韩国高丽大学柳东秀教授为我校70余名本科和研究生代表进行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体验式团体培训,通过进行敏感性训练,帮助学生领会团结、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在关爱自己的同时理解和接纳他人,受到参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2.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以个别咨询、心理与行为矫正为主,辅以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针对学生不同时期面临的学业、就业、经济等压力,向学生提供常态、即时、科学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得到同学们的普遍信任和欢迎,来访的咨询学生逐年增多,每名专职教师年咨询量达180小时。

其中,因一般心理问题来访咨询的学生比例由2010年的76.1%提高到2015年的91.1%,说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因关注自身遇到的成长困惑来做发展性咨询,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校心理咨询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工作针对性不断增强。

(四)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增强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性

为保证及时预警并减少危机及其影响,我校建立了“预警、干预、跟踪、反馈”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通过建章立制,责任到人,以及动态的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和持续的追踪反馈措施,在全面普及心理危机干预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重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有效减少了危机的发生。

一是心理普测和预警。

我校通过网络化全覆盖保障“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机制,每年对所有入校新生(含硕博研究生)一万余人开展心理普测工作,经筛查和初步面谈后列入“心理危机预警库”。

2015年,我校引进“心云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系统”面向全校本硕博学生施测,参测学生34405人,筛查学生3316人,并对达到高危和警戒水平的学生进行了约请面谈。

二是危机评估和干预。

我校按照“重在教育、强化防护、责任到人、处理到位”的危机干预工作要求,一方面通过建立快速流畅的危机处理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危机损害;另一方面,及时联系当事学生家长,由临床专家进行危机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作出转介入院、在校或回家治疗的意见,同时做好当事学生的监护工作。

三是危机跟踪和反馈。

根据“心理危机预警库”,学校心理中心每年四次跟踪回访重点学生,学院心理辅导员实行重点学生动态月报制度。

从数据统计来看,2008年至2014年间,年度跟踪学生人数最高83人,危机干预人数最高59人。

2015年进行危机跟踪10次,共599人次;危机干预14起,危机感染人群干预112人次。

四是危机干预能力提升。

每年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分别在中心校区、趵突泉校区和兴隆山校区面向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和辅导员开展4至6场危机干预个案研讨会,着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危机干预能力。

(五)构建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中有博士后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2人,兼职教师均拥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专兼结合的队伍建设思路,我校实行分层培养的专业化培训模式,制订《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和培训,不断提升专兼职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1.专职队伍建设

专职教师培养坚持“送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模式,保证每人每学期至少有1次外出学习机会,提升专业素养,开阔学术视野。

邀请高水平的专家到学校开展专业培训,平均每年4至5次。

坚持每周专业学习和朋辈督导的学习制度,每学期邀请专家进行专业督导2至3次。

2.兼职队伍建设

兼职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校内外培训、备课会、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多次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蔺桂瑞教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教学专题培训,参训兼职教师160余人次;多次邀请台湾许维素博士进行焦点技术应用培训,提升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学水平和谈心谈话技能;组织兼职教师参加团体沙盘技术等培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每年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兼职教师集体备课会,鼓励和指导兼职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

3.辅导员队伍建设

按照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规划,邀请国内外知名心理专家开展辅导员专题培训,推动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专家化;2006年在国内高校率先成立“辅导员成长之家”,搭建了辅导员实现个人成长、个体服务、培养培训和工作交流的平台,深受辅导员好评;开展新生辅导员培训、新生普测主试培训、心理辅导员危机干预培训和案例督导等常规性培训,每年约60场。

4.学生骨干和其他相关人员培训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每年坚持利用暑期学校等机会,采取朋辈辅导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委员培训;每年开展至少1次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培训,发挥其在学生危机预防中的作用;开展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危机干预专题培训,提高其危机发现和预警能力。

此外,自2009年开始,在省委高校工委的领导下,我校成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承担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多次组织承办全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年会和专题培训班,并创造性地开设年会分论坛和会后工作坊,组织了省高校首场校园心理情景剧晚会。

同时依托研究基地加强我校专兼职队伍的培养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先后邀请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培训师组织“咨询与团体辅导技能”等一系列不同流派的高级培训班,为我校教师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等提供了专业理论支持。

例如:

“中美治疗师督导班”邀请罗伯特•波特诺伊(RobertN.Portnoy)博士,以理论性、经验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框架,为学员提供了督导理论,使咨询师能够具备专业督导的技巧和能力;“国际EMDR创伤治疗培训”邀请了杨渝川博士、吕秋云教授,主要培训内容为创伤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高校学生危机干预中的创伤稳定化技术;国家外专局聘请的中国心理治疗首席专家瓦文(Varvin)教授及他的团队“在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创伤心理咨询培训”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授课,更加注重个人早年创伤处理的技能以及在学生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由马来西亚籍华人林文采博士讲授,如何在高校心理咨询中有效运用萨提亚技术的实操技能,对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学生咨询工作都有实际的助益。

多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2001年当选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2007年、2010年我校两次获评“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心理中心获“全国三八红旗单位”殊荣;2009年,心理中心1人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在教育部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09年至2016年连续被评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单位,心理网站、心理协会被评为省十佳心理教育网站、十佳心理社团;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三次被《教育部简报》转发并在教育部网站推介。

二、关于加强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路与打算

大学将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大学)的建设,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和建设,力争将示范中心建设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工作与成果水平领先、示范与辐射效应显著的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省及周边省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科学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示范中心软硬件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优化机构设置,加强师资配备,进一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不断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

(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进一步整合、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群体系建设,提升“新生助跑、毕业生起飞、日常普及”三个工程,深化走进心灵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构建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教育模式。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整个育人过程相结合、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承担省及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养培训工作,探索建立专业、有效的培养培训模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培训,建议设立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海外研修和高级培训专项计划,由示范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加强省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成长发展、领军人物培育等方面的作用,激发带动区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提升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

加强兼职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学生骨干队伍系统化培训,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有力补充,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队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指导实施拓展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积极开展和参与能够增加耐挫力,发掘自身潜能,提高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素质拓展活动,探索将素质拓展融入新生军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帮助全体学生掌握心理知识,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美育素养,促进身心健康。

(五)整合校内外资源,提高危机干预能力

与临床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校外机构合作,引进整合有关专家资源,借助医疗系统为心理疾患及精神症状突发的学生开设绿色通道,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克服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局限。

聘请校外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教师来校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申请建立心理咨询教师实习机构。

(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智库作用,为教育部门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增强研究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

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项课题,组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加强区域专兼职队伍的工作交流与合作,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学将持续推进示范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平台建设、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开创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