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589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docx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

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初探

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为抢占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国内各地区特别是开发区都竞相创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创业园区。

这其中,有些高科技园区聚集相应区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力量,并通过制定各种行动方案,在提升本区域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科技创业园管理体制及类型概述

纵观国际国内的科技创业园区,概括地说,其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1、政府管理型。

由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我国的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和日本筑波科学城。

2、大学管理型。

依托大学进行管理,如美国斯坦福研究园依托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科技园依托剑桥大学进行管理。

3、公司管理型。

以非盈利性公司作为科技创业园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在政府的资助和支持、指导和监督下负责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区内各项业务和提供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如印度班加罗尔等属于这种类型。

4、基金会管理型。

由政府、企业、银行、大学和其他机构共同承担管理职能,一般由多方共同组成的基金会或协会负责园区经营管理,如美国北卡罗纳三角研究园。

一般而言,根据创立目的和功能不同,科技创业园大致有如下几种不同的叫法或种类:

1、科学城或科学园。

特点是集中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既重视应用研究又不轻视基础研究,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企业加入从事研究开发和中间试验,并积极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部门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2、科学工业园。

特点是通过优质基础设施、良好环境和服务吸引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聚集本地,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生产和经营。

3、孵化器或创业中心。

特点是致力于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和把创业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组织形式,为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培育基地。

4、高新技术产业带。

特点是集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于一身,具有较广的地域和规模。

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区。

特点是以吸引外资、引进和转化国外的先进技术为目的,生产用于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

此外,还有一些科技创业园有着更富地方特色的叫法和类型,这里不再一一累叙。

二、科技创业园经验剖析——以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为例

1、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建设发展简述。

新竹科学工业园位于我国台湾岛西北部的新竹境内,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是1970年代末,台湾当局为解决台湾工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而推动建立的。

凭借其具有的工业经济基础,较为完善的基础实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特别是台湾地区著名的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国家高速电脑中心、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和国家太空计划实验室等台湾地区政府设立的国家级实验室,新竹科学工业园的科技研究实力非常雄厚。

为了更好地推进科学工业园建设,台湾地方政府专门在“国家科学委员会”下设立“园区指导委员会”作为园区最高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决策、指导和监督,其下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管理局”侧重于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园区的软硬环境等基础实施建设资金主要由台湾当局提供;从投资结构来看,园区内80%以上企业由台湾地区居民和华侨投资创建,外资投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为新竹工业园的文化整合及交易成本降低十分有利。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新竹科学工业园的产业特色明显,以半导体产业为主导的信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生产了全球80%的电脑主板、80%的图形芯片、70%的笔记本电脑、65%的微芯片和95%的扫描仪。

1998年,园区的高技术产品如笔记本电脑、网卡、扫描仪、集线器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集成电路设计居世界第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四,较好地实现了由代工为主的产业链低端逐步向高端演进。

其中,半导体产业逐步成长为全球产业龙头;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一条从封装——制造——设计,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新竹的发展目标已由最初的“突破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瓶颈,促进本地科技生根、产业升级”逐渐演变为“把科技产业推向世界舞台,创造出独步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在全球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竹科学工业园的迅速崛起,被视为世界高科技园发展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2、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发展的主要经验。

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建园模式借鉴了硅谷模式,其发展的主要经验有:

1)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服务——为科学工业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早在1976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就纳入了台湾《六年经济建设计划》和《科学技术发展十年长程计划》。

为了与产业前沿相对接,新竹科学工业园选择了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精密仪器机械、生物工程、集成电路、通讯光电等高科技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并确定了科学化、学院化、国际化的建区方针。

1994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又制定了《科学园区未来十年发展远景规划方案》,计划将工业园建设成为亚太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制造中心。

为了保证工业园的规划得以实现,管理局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审查和监控。

首先,进入园区的企业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一是“两大,两高,两低”原则(即市场潜力大,产业产联效果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源密度);二是必须有一定的投资强度;三是必须符合产业规划。

其次,投资计划实施后,凡未按经营计划经营者,撤消其投资案并迁出园区。

定期检查中,对不符合要求者,限期整改,若仍然未能达标,限期一个月内迁出工业园。

为了保证园区管理局对园区管理的主动权,园区的土地只租不卖。

与此同时,园区管理当局为创业者提供了一系列优质服务,包括提供标准厂房和设备齐全的“三通一平”场所、专用的办公和生活用房以及完善的交通、通讯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等,使工业园变成一个融研究开发、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科技园区。

园区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园区管理局设置了单一窗口的服务,包括了“经济部”工业局、国贸局、商业司、“内政部”营建署、地政司等相关部门的业务,各种管理手续都可以集中在一个地方完成,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科学的规划管理把握住了引入园区的科技企业的质量,促进了科学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2)优惠政策措施——为科学工业园良性发展创设重要推力。

为抢占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新竹科学工业园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

一是税收优惠政策。

工业园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其产品开始销售起一年内,可以自行选择以下优惠:

连续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进口自用的机器设备、原料、燃料等免征进口税,且无须办理免征担保记帐及押税手续;区内企业以产品或劳务外销者,其营业税为零且免征货物税。

二是投资优惠政策。

对于鼓励发展的一些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当局以直接投资或优先提供长期贷款方式予以扶持。

符合工业园区引进条件的高科技产业,可申请当局参与投资,投资专款经批准后可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或其他开发基金中划拨,最高出资额可达总资本金的49%,且投资者可以购回全部股权;投资者如以技术作为股份投资,最高可以拥有总股份的25%;外国投资者可享有与岛内投资者相同的优惠条件和权利。

三是土地厂房租用优惠政策。

园区建设了大量规划完备的设施和厂房,并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创业企业;对于被认定为对台湾发展有特殊贡献的工业投资,可减免土地租金五年。

四是技术创新鼓励政策。

工业园制定了“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奖助实施要点”等政策法规,鼓励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园区资助技术创新开发资金,最高额可达该项目计划所需经费一半,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创业者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积极性。

3)风险投资——为科学工业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由于受技术更新快、产品寿命短、市场风险大等因素影响,高科技产业更需要风险资金支持。

台湾风险投资的规模尽管不是很大,但对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帮扶作用。

如国联光电公司创立时,在风险投资扶持下,很快就开发出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产量超过日本东芝,产品远销于欧美、日本市场。

风险投资对高新企业的早期创新所起到的启动、培育作用,对扩展期的企业所起到的推动、壮大作用等,的确功不可没。

4)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科学工业园发展夯实基础。

为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进入园区创业,工业园制定了引智引才的各种政策措施。

园区设立了创新技术研究开发奖,以资助技术人才研究开发新产品。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台创业,工业园提供经费邀请在硅谷的留学生和华人技术人员参观访问新竹,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硅谷的华人技术人才把大量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带回岛内,他们活跃在硅谷与新竹之间,为新竹获得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了直接的通道和连接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从美国回来的科技人员创办的公司占到工业园公司总数的40%。

与此同时,工业园也十分重视本土人才培养。

园区规定,企业雇用台湾本地科技人员的人数不能低于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此政策来促进本地科技人才培养。

园区还积极推动企业与当地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举办经常性的企业管理培训班和各种研讨会,以提高园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带动工业园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科技创业园的思考与建议

事实上,各地高新科技创业园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这样那样的经验和值得汲取的教训。

我们以为,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建设发展,很值得开发区深入分析、学习和借鉴。

1、科技创业园的发展模式选择——应结合本地的经济科技水平及比较优势。

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来看,在目前情况下,开发区建设科技创业园,还没有实力采取以市场主导的产业高端发展道路,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推动和引导。

其次,从比较优势来看,开发区必须根据“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来确定本区域应当优先发展的产业,积极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努力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做强做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较强辐射力的竞争优势。

如国内武汉开发区,依托正在形成的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群,其光传输系统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上升到全球第二位,从而在全球技术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在对外开放、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优势,针对自身发展所存在的驻区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不强,核心关键技术较少,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的不足,在选择和培育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创新型高科技产业方面,就必须进一步了解本地区的现实需求、发展空间、未来前瞻性发展方向等问题,找出自身的比较优势,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切实避免产业重构现象的再次出现。

2、科技创业园的发展机制选择——应深化区产学研有机合作,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网络体系。

创新网络体系是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创新要素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良性互动的动态系统,其作用在于有效提高所在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新竹科学工业园内的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中介组织等,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互动机制,通过这些网络节点的良性互动,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和产业化发展。

返观国内开发区科技创业园的政、产、学、研关系现状,多数情况是,园区的政府管理机构在促进网络体系构建中积极性较高,而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却较为松散,各个要素和节点所应形成的密切关联的创新网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我们以为,开发区制度化的政、产、学、研有机合作、良性互动的创新网络系统建立,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扮演好组织推动者的角色,开发区内的创新企业应扮演好创新主体的角色,大学及研究机构则应扮演好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和知识库的角色,三方围绕主导产业和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实现多赢。

其中,作为组织者,开发区的主要职责在于从制度设计入手,积极鼓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通过联合研发、委托研发等形式开展合作,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支持企业联合大学、科研机构在区内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同时,也要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进行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创办组织产学研项目对接活动或示范项目等形式,促进产学研的联合与合作。

政府切不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要恰如其分地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功能。

事实上,只有真正激活创新网络体系的各个网络节点,特别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网络体系。

3、优化开发区科技资源配置——应加强孵化功能的开发开放及转化。

如何更好地优化配置和使用政府投入的用于支持科技创业发展的软硬资源,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措施、规范和管理办法。

建设孵化器,加强孵化功能的开发,自然成为开发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概括各国先进科技园区开发孵化功能的有关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孵化器已成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生成和成长的有效载体。

在美国,经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活率是未经孵化企业的3倍。

那么,开发区在建设科技创业园的过程中,又该如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园孵化功能开发开放及转化的有机互动呢?

首先,开发区应高度重视孵化器建设,从规模和设施条件提供等方面,为高新科技企业的创办和产业技术开发营造良好条件。

其次,开发区应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角度,加强孵化功能的开发,为企业提供综合配置各种科技资源的系统化服务,如提供技术开发合作、投融资、市场开拓、法律等综合性服务,设立企业生长加速器、公共研发平台等延伸孵化设施,优化配置使用各种科技资源包括专项资金投入。

同时,更要积极借鉴国际国内开发孵化功能的经验,勇于探索不同的孵化方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入驻企业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和孵化,加速其成长和发展壮大。

4、加速开发区一流高科技企业培育的根本所在——应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并培育出具有内生动力和竞争优势的一流企业,开发区才能真正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硅谷之所以能引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就在于其拥有英特尔、思科、惠普、苹果等一批世界级的一流企业。

这些企业正是凭借了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进而带动了硅谷的整体发展。

比较起来,目前,国内不少开发区尚未引进类似思科这样的世界级一流企业,甚至尚未培育出像华为这样的国内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开发区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全面调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尽快培育出一批具有内生动力的高成长性的一流高新技术企业,以此增强开发区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以为,能否重视、培育并推动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企业成长,尤其是挖掘和扶持一批具有内生动力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高技术大公司,这是开发区能否抢占产业制高点,增强开发区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5、促进开发区创新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应创新产业组织形式。

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就具有显著的集群发展特征:

一是有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软件企业聚集班加罗尔,其中既有印度本土企业,又有世界知名的软件公司;二是当地政府把握全球产业成长机遇,通过对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的有效调控,发挥政府在产业组织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大量的教育研究机构、风险资金、中介组织,保证了班加罗尔产业集群的要素聚集。

集群的产业组织形式,为班加罗尔软件公司迅速应对对市场变化,提升整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借鉴班加罗尔等科技园的发展经验,开发区也应立足于产业成长和企业聚集规律,将推动产业组织创新作为促进开发区产业聚集和发展的核心。

开发区应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发挥政府有效配置资本、技术和市场等要素资源的引导作用,通过产业联盟、专业园、业态创新和设施管理等,创新产业组织,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协助开拓市场,进而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如可以专业企业为核心设立专业园,通过提供专业的孵化器、加速器和相关的配套服务进行产业组织创新,形成优势细分的产业集群。

开发区还要更加关注处于形成期和成长阶段的产业,积极挖掘和培育新业态,力争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为更好地促进产业集群,建议开发区在园区管理方面应逐步实现从物业管理向设施管理转变;并主动适应园区企业对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升级需求,积极推广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的现代管理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开发区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6、构建开发区国际性的人才资源网络——应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硅谷的发展得益于该地区聚集了一大批全世界的顶尖人才,班加罗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印度的软件人才。

可以说,美国的印度裔技术人才及其带来的人脉关系网络,在班加罗尔软件业的崛起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开发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尚未建立起与国际知名科技园比肩的国际性人际关系网络。

开发区应尽早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在培养、使用好本土人才的基础上,大量吸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并充分利用他们的国际性人际关系网络,促进开发区产业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对接与联系。

7、加大开发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应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资金是高新技术企业创办和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手段。

开发区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在通过风险投资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创新技术的成熟度、企业经营能力和投资环境等因素。

政府资金通过风险投资机构注入高技术企业后,还需要不断研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颁布政策措施,对有关情况及问题予以调整和解决。

开发区还应该适当吸收国外资金参与风险投资,以此在带来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此外,设立专项资金,为技术创新程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有效扶持。

8、构建开发区良好的科技创新体制条件和外部环境——应完善基础设施和优化管理服务水平。

在科技创业园的建设标准方面,开发区应结合现有经济实力,尽可能向较高的建设标准看齐,并有一定的发展前瞻性和预留发展空间。

在科技创业园管理方面,建议成立高规格的管理机构,负责科技创业园建设发展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具体管理工作交由科技创业园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

在具体的管理工作方面,要着重强调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体系,如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对高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和资助政策,进一步培育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并引导其向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产业化生产经营和投融资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