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4023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分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口分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口分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口分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口分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分布》教案.docx

《《人口分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分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分布》教案.docx

《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

课题

《人文地理学》第4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3、通过分析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能够正确认识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2、难点: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人口的总数量是多少吗?

是的,有70亿人口,那么这70亿人口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

他们是平均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人口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

人口分布:

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人口分布的测度

人口密度:

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

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

[引出问题]

刚才我们提到世界人口共有70亿,那么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

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

1、北半球人口稠密,南半球人口稀疏;

2、中纬度地区人口稠密,低、高维度地区人口稀疏;

3、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4、海拔500米以下的人口稠密,500米以上的人口稀疏;

5、城市人口密集,乡村人口稀疏;

6、欧、亚两洲人口稠密,其它各洲人口稀疏。

(用PPT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邦奇的人类大陆图

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

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

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用PPT展示人类大陆图,让学生看图总结出世界上的四个人类大陆)

[引出问题]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我国的人口分布又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五、中国的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

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

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三个特点是:

人口的低地指向性,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

(用PPT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引出问题]

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会如此不平衡,都有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不平衡的分布?

先来思考几个问题:

1、沙漠、两极等地区为什么鲜有人居住?

2、务工潮都流向什么地方?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3、闯关东是世界移民史上的一次壮举,为什么先后有两千多万山东人闯荡到关东大地谋求生存?

(引用这些问题,可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六、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重要。

1、气候:

过于寒冷、干燥或湿热的地区均不适合人类居住,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如:

亚热带和温带)成为人类密集的地区;

2、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地区;

3、土壤:

具有不同的天然肥力和适耕性能,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4、水体:

除了作为水源,还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载体和通道,也是人类副食品的一个源地;

5、矿产资源:

现代人类需求的主要矿产资源区逐渐发展成为人口稠密区;

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资源、新材料的发现与利用,往往成为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及其分布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1、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史前时代:

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分布特点是极端分散、稀疏和流动性;

奴隶社会:

生产力有所发展,人口密度增大,大多数人仍散于农村;

封建社会:

农业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空前发展,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大大提高;且城市人口大增,农村人口减少;

二战后:

全球人口向城市集中。

2、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3、经济活动方式:

一般来说,工业区比农业区的人口稠密,农业区中的种植业区又比畜牧业区人口稠密;

4、交通输条件:

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促使交通沿线人口日益稠密。

(三)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1、历史因素:

人们通常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而居住历史长、开发较早的地区集中了稠密的人口;

2、政治因素:

有时短时间内便可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四)科技发展、国家制定的人口政策等也对人口分布有影响。

(讲述每一个影响因素时,都要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引出问题]

我们了解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再来总结一下:

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七、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1、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过于炎热、寒冷的地区人口稀疏;

2、地势地平的地区人口稠密,地势过高的地区人口稀疏;

3、水源充足的地区人口稠密,水源短缺的地区人口稀疏;

4、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稠密,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稀疏;

5、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密集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稀疏;

6、位置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偏僻、闭塞的地区人口稀疏;

7、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新开发区人口稀少。

(让学生根据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思考、讨论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由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人口分布及人口密度的概念,然后通过读图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的不平衡的分布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最后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思考题]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原因。

 

《专题17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说课稿

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陈佳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的是选自中华地图出版社高一地理第二册教材中第五篇第二节《专题17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教材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册主要介绍了自然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第二册主要探讨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及其地理影响。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是人类对地理环境施加影响的最基本方面。

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既反映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口变动的约束和限制,也反映了人口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可以说,人口分布与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为后续学习第六篇《城市》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处理思考: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两个课时:

一是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二是人口迁移的形式。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识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名称和分布,理解影响人口分布差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教材在编排上采用陈述的方式将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人口容量、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这三个知识点逐步列出,并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与案例,总体上体系是完整的,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实仅是材料的堆砌,这对学生的学习运用以及知识点网罗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设计上通过顺序调整与整合,努力创设一个完整的课堂,在不偏离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让教学的流程层次感鲜明、体系性更强,具体见下面的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能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四大稀疏区的名称。

3.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探究人口稠密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口稠密区的成因,正确看待上海人口密集的现象。

(四)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并充分体现人口分布与迁移在联系人口和城市的桥梁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教学难点】探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突破】通过《世界人口分布》、《世界地形》、《世界气候类型》三幅地图比较,使学生在案例中掌握重难点。

(五)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人口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面狭窄,我校的学生尤其如此,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3.我们的学生生源阶梯性较大,基础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语言表达欠佳,课外知识积累很少,地图掌握能力较差。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

1.案例分析法:

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下,更好的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70亿”唤起对人口问题的检视》

观看视频

简短的视频涵盖丰富的信息,既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又复习上一个专题《人口增长》中提到的人口过多现状。

过渡

通过上一专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人口数量已经突破“70亿”大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70亿”人都生活在哪些地区。

新课教学

请大家看课本18页的《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人口排序(___)》图。

问1:

读出上海与澳门这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

多媒体展示照片《上海街头》、《澳门街头》

问2:

上海与澳门人口总数相差巨大,但为何它们的街头都显得如此拥挤呢?

因为两地的人口密度是不同的。

人口密度:

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人口密度=

(人/千米2)

上海=2640人/千米2;澳门=17244人/千米2

读《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人口排序(___)》图(书P18)

答2:

澳门面积小

做笔记

用数据来说话,上海是学生生活的城市,而澳门是我国人口数最少的城市。

学生通过上一环节已经了解上海人口是澳门的将近35倍,但照片显示出澳门街头与上海街头同样都是拥挤的状态,直观引出人口密度这一概念的作用与算法。

1、人

1.1、

概念及算法

过渡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我国不同省区的人口密度是不同的,同样,世界上不同大洲之间的人口密度也会有差异。

1.2、世界人口密度差异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5页,看《世界各洲人口密度》表

问3:

1950年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哪个大洲?

问4:

___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哪个大洲?

问5:

按现在的速度,将来哪个大洲有可能成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

看《世界各洲人口密度》表

答3:

欧洲

答4:

亚洲

答5:

预计学生可得出各种结论

通过谈话法明确世界人口分布并不平均,并以此引出下一知识点。

过渡

其实大家很难肯定得回答我,哪个大洲将来人口密度会最大,因为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且发展不平衡,我们无法确切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了解现在世界上人口密度的分布情况如何。

2、世界人口分布

2.1.1、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

问6:

看图,说出人口密度较大(红色较深)的地区?

我国东部

东亚:

朝鲜半岛≥250人/km2

日本

印度

南亚:

孟加拉国≈300人/km2

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东部

西欧:

英、法、≈180人/km2

德、荷、比等

北美美国东北30~100人/km2

东部:

加拿大东南部

答6:

东亚、南亚、西欧、北美地区

地理学科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能从地图中寻找需要的信息,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同时,掌握本课教学重点。

2.1.2、人口稠密的原因

问7:

这些地区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多媒体呈现《世界气候类型》图

1 气候条件:

趋向于气候舒适的地区:

e.g:

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多媒体呈现《世界地形》图

2 地形条件:

趋向于平原地区(因为:

地势平→便于发展交通→利于发展经济)

3 水资源条件:

趋向于沿海、湖、河地区

【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为我们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离开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呢?

4 社会经济条件:

趋向于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历史悠久

答7:

预计学生可得出答案:

靠海

做笔记

 

做笔记

 

做笔记

 

答:

与他们的家乡相比,上海的收入、生活水平等都较好。

 

直观了解人口稠密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直观了解人口稠密与地形、水源条件的关系

 

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人口稠密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2.1.3、知识点小结

世界人口多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势低平、沿海、经济条件好或历史发展悠久的地区

做笔记

2.1.4、课堂练习

《练习册》

P6:

三、1

(1)

完成练习

体校生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记忆知识点,及时巩固尤为重要。

3、本课小结

1.人口密度:

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

原因:

世界人口多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势低平、沿海、经济条件好或历史发展悠久的地区。

4、作业

分层A

 

A:

基础作业;B:

提高作业。

我校学生生源阶梯性较大,因此提出不同学习要求。

分层B

 

三、2

附:

板书设计:

1.人口密度:

人/km2

2.世界人口分布:

3.

四大稠密区:

东亚原因:

南亚中低纬度

西欧地势低平、沿海

北美东部经济条件好或历史发展悠久

四、教学反思:

本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经过了精心设计:

新课的导入、知识点的过渡与衔接也都比较顺畅;授课过程使用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也都经过筛选,在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效果达到我预想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宗旨。

存在的不足,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现在我是直接呈现相关地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今后是否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地图。

这个问题也想通过交流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