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3759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热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分子热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分子热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分子热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分子热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热运动.docx

《分子热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热运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热运动.docx

分子热运动

龙文教育教师1对1个性化教案

学生

姓名

教师

姓名

张红

授课

日期

2013-4

-18

授课

时段

19:

00-21:

00

课题

比热容

教学

目标

1.掌握分子的特点。

2.掌握内能的知识

3.灵活运用比热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1)物质是由_____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

1、两滴水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液体和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扩散现象

(1)定义: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_________对方的现象.

(2)说明:

分子不停地做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______

(3)影响因素:

____,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二、教学辅助练习(或探究训练)

1、(2011年雅安)下列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汽车开过,路边“尘土飞扬”B.天降瑞雪,“纷纷扬扬”

C.大院中,“墙内花开,墙外香”D.操场上,“人声鼎沸”

2、(2011年内江)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三、知识总结

四、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教导处签字:

日期:

作业

布置

 

课堂练习

 

学习过程评价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家长

意见

家长签名:

心灵

鸡汤

★学习靠自己,进步靠努力。

每天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将来比别人收获多许多。

★好成绩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好前程来源于永不懈怠的刻苦。

★想做好大事情,必先得将小事情做漂亮。

想有好成绩的人,就必须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

初三物理讲义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1)物质是由_____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

2、两滴水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液体和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扩散现象

(1)定义: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_________对方的现象.

(2)说明:

分子不停地做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______

(3)影响因素:

____,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分子运动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肉眼能直接看见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如扫地时的灰尘.

3.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练习:

1、(2011年雅安)下列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汽车开过,路边“尘土飞扬”B.天降瑞雪,“纷纷扬扬”

C.大院中,“墙内花开,墙外香”D.操场上,“人声鼎沸”

2、(2011年内江)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用盐水腌蛋,过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这是______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做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相比较而言,煮茶叶蛋时,蛋很快就会咸,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内能

1.定义:

物体__________做热运动的_____和分子间______的总和

2.影响因素:

_质量、_温度、_状态

(1)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且任何温度下物体的内能都不为零.

(2)同一物体在同种状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不同物体,温度高的内能不一定大

(3)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热传递和做功.

(1)热传递: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

条件:

物体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

最终结果:

两者的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

内能从_____物体转移到_____物体.物体间在发生热传递时:

Q吸热=Q放热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热,内能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

(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

(2)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高温物体______,

内能_____;低温物体_________,内能______

(3)做功

增加内能:

外界___________,物体的内能_______

减小内能:

______________,物体的内能_____

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②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应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练习:

1、(2010年广东)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5-1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2、(2011年大连)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B.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D.气体膨胀,气体温度降低

三、比热容

1.探究: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比较物体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

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____的,吸热能力_____;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_____的,吸热能力_____.

(2)实验器材:

温度计、秒表等.

(3)结论:

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升高相同,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比热容c:

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1)定义:

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单位:

____________

(3)水的比热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如:

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

②水的比热容较大,应用:

用水作为冷却剂或散热剂;调节气候.

3.热量的计算

(1)公式:

Q=_______.吸热公式:

Q吸=cm(t-t0);放热公式:

Q放=cm(t0-t).

说明:

c为物质的_______,m为物体的_____,t0为物体的______,t为物体的_______,Δt为物体的____________.

(2)物体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注意:

要能区分“升高”、“升高到”和“降低”、“降低到”的不同.

②热平衡方程:

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即:

Q吸=Q放.

规律方法指津:

1、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理解:

 两者都与物体的运动有关,都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内能是由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决定,它与物体内分子运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是由物体的整体运动状态和物体间相对位置决定的,它与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情况无关。

由此可见,内能和机械能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内能和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但内能和机械能又是相互独立的,同一物体既可以有机械能又可有内能;当机械能发生变化时,内能不一定变化;当内能发生变化时,机械能不一定变化;

2、正确理解放映热的物理量:

温度、内能、热量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热程度,一般请款下,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增加,所谓热量是物体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内能度多少,一般情况下,物体 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内能和热量的单位相同。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例如: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计算题的 解题思路和方法

 计算题在本章所占的内容不太多,但由于公式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题目常有一定的难度和一定的数量。

常用的 解题方法有直接代入发和比例法。

例题:

小明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

B.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2、夏季的海边,昼夜温差小,气候宜人,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A.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常用水做工作物质

B.炎热的夏天经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C.北方冬天暖气供热设备用水做工作物质

D.北方春天的晚上,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止秧苗冻坏

练习:

1、下列说正确的是:

()

A. 开水比冰块含有的热量多

B. 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同样温度的水吸收的热量多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质量、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彼此接触时:

()

A.热量从铁块传给水B.热量从水传给铁块

C.温度从铁块传给水D.温度从水传给铁块

3、(2010年肇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某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使500kg的水温度升高30℃,那么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_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取7×107J/m3,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4、(2010年扬州)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1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__________J的热量.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_____,冷却效果好.

经典例题

例1.(2011·连云港)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例2.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

A.用锯锯树木,锯条发热B.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C.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为太阳照射而发热D.饮料放进冰箱,慢慢变凉

例3.(2011·威海)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例4.(2010·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B.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例5.(2010·蚌埠)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D.破镜不能重圆

专题训练:

1.(2012年肇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这些灰尘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B.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它们的扩散速度相同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D.水、水蒸气、冰三种物态分子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2.(2011年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3.(2011年广州)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5-4所示).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A.摩擦力B.分子引力C.分子斥力D.大气压力

4.(2010年广州)如图5-5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5.(2011年湛江)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市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在创建“宜居港城”活动中,小敏和同学们一起到街头巷尾用砂纸清除那些违章“小广告”;砂纸表面很粗糙,是为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过

了一会儿,小敏感觉砂纸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为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的.

6.(2011·吉林)如图所示,用铁锤连续敲打铁块,铁块变热,内能________;铁块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

7.(2010中考变式题)如下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

①说明分子________;②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__;③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

8.(2011·济宁)“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诗中描述的“花气袭人”现象表明:

分子在______________.

9.(2011·连云港)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和,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10.(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

11.(2012中考预测题)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两滴水银能自动合成一大滴水银,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

实验综合题

1.(2010中考变式题)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甲图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乙图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2.(2012中考预测题)下图所示是王濛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夺金的场景.在滑行的过程中,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冰面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冰面的内能.

比热容训练:

1.(2011·株洲)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对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2.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让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  )

A.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降低的多B.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降低的多

C.二者降低的温度一样多D.无法比较谁降低的温度多

3.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的()

A.北方冬天,用循环水来供暖B.初春傍晚,给秧苗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C.用水来冷却汽车的发动机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和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A.甲液体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

5.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容是乙的比热容的(  )

A.0.25倍  B.4倍  C.1倍  D.0.5倍

6.(2011·兰州)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2.1×103J/(kg·℃)B.4.2×103J/(kg·℃)C.1.2×103J/(kg·℃)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7.(2011·包头)(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8.(2012中考预测题)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J·kg-1℃-1

物质

比热容/J·kg-1·℃-1

水银

0.14×103

沙石

0.92×103

4.2×103

2.1×103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9.(2011·山西)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所示,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10.(2010中考变式题)1kg20℃的水吸收4.2×105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①80℃ ②100℃ ③120℃ ④130℃

A.1     B.2     C.3     D.4

11.(2012中考预测题)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12.(2011·潍坊)(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只有引力

B.建筑工地上,汽车驶过时尘土飞扬,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13.(2012中考预测题)(多选)现有A、B两个铜球,mA>mB,并且它们的初始温度相同,当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  )

A.热量从A传到BB.热量从B传到A

C.A的内能增加,B的内能减小D.A的内能减小,B的内能增加

14.(2010中考变式题)由Q=cm(t-t0)可得c=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15.(2010中考变式题)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二、填空题

16.(2011·潍坊)潍坊白浪河湿地公园建成后,水域面积大大增加,不仅起到了美化绿化作用,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附近居民明显感觉到昼夜温差变小了.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做出简要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2中考预测题)用一个400W的电热器对某液体加热,如图所示是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设电热器提供的热量全部被液体所吸收).在5min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液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若该液体的质量为1kg,则液体的比热容是________.

18.(2012中考预测题)太阳能路灯的灯杆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向灯杆下方的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储存起来,供夜晚路灯照明.若在一定时间内,太阳光辐射到该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为2.7×107J,这与完全燃烧________kg的煤放出的热量相当;这些能量经转化后,可供功率为35W的路灯工作60h,那么该太阳能路灯的能量转化效率是________%(煤的热值为3.0×107J/kg).

三、综合题

1.(2010中考变式题)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场景如图所示,他们说该实验有两种探究方法.

(1)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中所示:

①在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

(2)请你设计出第二种实验方法:

①写出该实验方法所需要的测量仪器________;

②请写出设计思路.

 

四、计算题

1.(2011·聊城)用天然气灶烧水,燃烧0.5m3的天然气,使10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7.0×103J/m3.求:

(1)0.5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2)水吸收的热量Q吸.

 

2.(2012中考预测题)吃早饭时,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250g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升高到42℃,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多少千克?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不计热量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