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3643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docx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

十.以

山东省2005年自主命题以来,至2012年8年的高考中,7次考查了“以”(只有2011年没有考查),是考查最多的虚词;

广东省于2005——2009、2011考查该字的意义和用法。

是广东省八年高考中考查次数最多(6次)的虚词。

1.介词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工具,拿,用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凭借,凭,靠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所处置的对象,把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介词,表时间、处所,于,在,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原因,因为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介词,表原因,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介词,表依据,依照,按照,根据

2.连词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连词,表并列关系,而,又,而且,并且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连词,表承接关系,而,或省去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连词,表目的关系,来,用来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连词,表目的关系,来,用来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连词,表修饰关系,而

3.助词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语助词,表时间、方位、范围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助词,表时间、方位、范围

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语助词,调整音节

4.动词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以为,认为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动词,用,任用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井陉之战》)动词,率领

5.名词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名词,缘由,原因

6.通假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通假,通“已”,已经

无以,则王乎?

(《齐桓晋文之事》)通假,通“已”,停止

7.高考实例

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05山东高考)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05山东高考)连词,来/介词,让

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06山东高考)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06年东高考)介词,凭/介词,因为

以母忧去职(07年山东高考)

不赂者以赂者丧

(07年山东高考)均为介词,因为

群扶以归(08年山东高考)

欲割颈以塞责耶(08年山东高考)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表目的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09年山东高考)

洎牧以谗诛

(09年山东高考)

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

金公以御史为参军(10年山东高考)

以勇气闻于诸侯

(10年山东高考)

均为介词,凭,凭借

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12年山东高考)

但以刘日薄西山(12年山东高考)

用/因为

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2005广东考题)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2005广东考题)

都是连词,“因为”

竟绐(di,欺骗)以他事辞去(2006广东考题)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2006广东考题)

均是介词“用”的意思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2007广东高考)

以是益疑狐妄

(2007广东高考)

都是介词,译为“因”、“由于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2008广东高考)

访作长岐枨(qchng

)以距之(2008广东高考)

都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2009广东高考)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2009广东高考)“以何”的倒装,用/

用来

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2011广东高考)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2011广东高考)

介词,“凭,凭借”/连词,表修饰关系

十一.因

广东省于2006、2008年考查了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介词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介词,凭借,依靠

因利乘便(《过秦论》)

介词,趁着,趁此,乘便,趁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张衡传》)

介词,趁着,趁此,乘便,趁机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介词,趁着,趁此,乘便,趁机

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通过,经由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尚可得乎(《苏武传》)

介词,通过,经由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介词,因为

2.副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于是,就,因而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揕(zhn

)之(《荆轲刺秦王》)

副词,于是,就,因而

3.名词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机会,缘由

4.动词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动词,根据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因袭,沿袭

5.高考实例

因访一元家所在(2006广东高考)副词,于是,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06广东高考)介词,经、由

因家庐江寻阳焉(2008广东高考)副词,于是、就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2008广东高考)介词,趁着

十二.于

山东省自2005年自主命题至2012年8年的高考中,于2010、2011年2次考查了“于”;广东省于2004、2007、2008、2010年4次考查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介词

会于会稽之兰亭(《兰亭集序》)

介词,在

而耻学于师(《师说》)

介词,向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介词,比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介词,表被动,“被”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鸿门宴》)介词,在……方面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介词,同,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介词,对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介词,到

青,取之于蓝(《劝学》)介词,从

2.感叹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感叹词,x,同“吁”

3.固定结构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件事上,对此,从此,因此。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于是秦王不怿(《廉颇蔺相如列传》)

4.高考实例

遂言甫于朝(2010山东)

当其欣于所遇(2010山东)介词,向/介词,对

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2011山东)

故燕王欲结于君(2011山东)介词,在/介词,同,与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2004广东高考)

勾践说于国人曰(2004广东高考)都是介词,可译为“对”“向”

不自选择,但决于狐(2007广东高考)

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2007广东高考)介词,“由”“依据”/介词,“在”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2008广东高考)

又破之,奔于临贺(2008广东高考)两个均为介词,“到”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2010广东高考)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2010广东高考)

两个均为介词,“在”

十三.与

山东省自2005年自主命题至2012年8年的高考中,于2005、2007年2次考查了“与”;广东省于2005、2008年考查了该字的意义和用法。

1.动词

与斗卮(zh)酒(《鸿门宴》)

动词,给予,授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动词,给予,授予

与(y)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动词,交接,亲附

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淮阴侯列传》)

动词,对付

天下有道,丘不与(y)易也(《论语》)

动词,参与

吾与点也(《子路……侍坐》)

动词,赞许

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鲁人版史记选读.甘罗》)

动词,帮助

2.介词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介词,和,同,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介词,替,给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介词,比,和……比较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连词,和,同,跟

3.通假字

曰:

“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同“欤”,表疑问或感叹

4.固定结构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比较和选择,“跟……比较,哪一个……”

相与枕藉(ji)乎舟中(《赤壁赋》)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

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

可译为“共同”

5.高考实例

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2005山东)

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2005山东)

介词,跟,同

戎尝与阮籍饮(2007山东)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007山东)

介词,同/连词,和

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2005广东高考)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2005广东高考)

都为介词,“和”、“与”之意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2008广东高考)

与贼战,斩首数百(2008广东高考)

都是介词,译为“和、跟”

十四.则

山东省自2005年自主命题至2012年8年的高考中,于2011年考查了“则”;广东省于2004年考查了该字的意义和用法。

1.连词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承接关系连词,就,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假设连词,如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表转折连词,却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表选择连词,与“非”“不”呼应,译为“不是……就是”

善则善矣,其马将佚(2004广东高考)

表让步连词,用在第一个分句,虽然,倒是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表并列连词。

此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可译为“就”,或不译。

(本人不同意此用法)

2.名词

以身作则(成语)

名词,准则,法则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名词,准则,法则

3.动词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史记·周末纪》)动词,效法

4.副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副词,表肯定,是

此则国人之罪也(2004广东高考)

副词,表肯定,是

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则亡,不如都周

【都周:

在周的都城建都】(《汉书·娄敬传》)

副词,立即

5.高考实例

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2011山东)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011山东)

表假设的连词,译为“那么”

善则善矣(2004广东高考)

此则国人之罪也(2004广东高考)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

十五.者

山东省自2005年自主命题至2012年8年的高考中,于2006、2009年2次考查了“者”;广东省的八年高考尚未考及。

1.助词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逍遥游》)

构成者字结构,指人、地、物、事等

高者挂罥长林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构成者字结构,指人、地、物、事等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用在数词后,个,样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用在数词后,个,样

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苛政猛于虎》)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的时候,或不译

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的时候,或不译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代词,用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代词,用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代词,用在主语的后面,引出原因

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代词,用在主语的后面,引出原因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定语后置的标志,译为“的”或不译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在疑问句末,表疑问语气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作“若、似、如”的宾语,“……的样子”

2.高考实例

何者?

上下之分也(2006山东高考)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2006山东高考)

语助词,表停顿/与前面动词连用,组成“的字短语”,可译为“……的”

攻原得卫者(2009山东高考)

假舆马者(2009山东高考)

表提顿语气,不译/“……的人”

十六.之

山东省自2005年自主命题至2012年8年的高考中,于2007、2010、2011年3次考查了“之”,考查次数仅次于“以”和“而”,居第三位;广东省于2004、2009——2011考查该字的意义和用法。

是广东省八年高考中考查次数居第二位(4次)的虚词。

1.代词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一人称代词,我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第一人称代词,我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第二人称代词,你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代词,这,此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代词,这,此

2.动词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动词,到

3.助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修饰关系,可以翻译为“的”,有时可不翻译

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宾语前置的标志

天视自我民视……此之谓也(《孟子·万章》)宾语前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定语后置的标志

见羽旄之美(《庄暴见孟子》)定语后置的标志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4.高考实例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07山东高考)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07山东高考)

助词,无实意/主谓之间

童子亦欲学之乎(10山东高考)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0山东高考)

代词/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11山东高考)

此亡秦之续耳(11山东高考)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相当于“的”

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2004广东高考)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04广东高考)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发兵捕之,久不得(2009广东高考)

代词,代亡卒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2009广东高考)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今俞瑱(tin)得之(2010广东高考)

乃令吴玉守之(2010广东高考)

均为代词,指居庸关

令捕之杖毙,弃诸野(2011广东高考)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chu](2011广东高考)

均为代词,他

十七.也

山东、广东省的高考尚未考及本虚词。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或解释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句末句中语气词,表肯定、感叹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句末句中语气词,表肯定、感叹

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十八.若

山东、广东省的高考尚未考及本虚词。

1.动词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动词,如,好像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张衡传》)

动词,如,好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比得上

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同,相当

2.代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代词,你,你的

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记》)

代词,你,你的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代词,这样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奈,怎样

3.连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如果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魏其武安侯列传》)

连词,与,和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

连词,或

病未若死,只以解志

(《国语·晋语五》)【虽然负了伤,所幸还没有死,这样只会松懈我们的斗志】

至,至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若夫:

句首语气词,至于说到……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

形容词或副词后,表事物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