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300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案.docx

《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docx

答案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阴阳五行

(一)阴阳

1001

1、本例患者属于阳证。

阴阳学说认为凡是运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本患者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烦燥易怒、喜争吵、尿黄灼热、舌红、脉数、血压升高,均符合阳的特征。

2、发病初期是实热证,后期是虚热证。

患者因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导致阳气偏胜,“阳胜则热”,故出现一派阳热亢盛之象。

阴阳双方处于此长彼消与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之中,“阳胜则阴病”,阳热日久,制约于阴,阳长阴消,导致了阴的消耗与亏虚,而出现滋润不足、干燥等阴虚内热的症状。

1002

1、患者二月前是阳证,是虚热证。

疾病日久,阴阳失调。

痨虫蚀肺,肺阴亏损,“阴虚则热”,虚热内扰,则出现低热、颧红、手足心热、心烦、盗汗等虚热症状;阴津亏损,失于濡养则咽干口燥;热灼伤肺络则痰中带血。

2、患者近二月来由阴虚证转变为阴阳两虚证。

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患者久病不愈,阴虚日久,不能生阳,而出现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证。

病人除了阴虚症状外,同时还出现了怕冷、四肢不温、不思饮食、脘腹胀痞、大便溏泻、困倦乏力、舌有齿痕、脉沉无力等脾肾阳虚症状。

1003

1、本病前一阶段为阳证、热证,后一阶段为阴证、寒证。

全过程为阳证转化为阴证,热证转化为寒证。

2、“重阳必阴”、“热极生寒”。

患者热邪蕴肺,阳热内盛,热逼阴津外泄,阳气随津暴脱,亡阴亡阳,心阳虚衰,阳虚则寒,故由阳证、热证转化为阴证、寒证。

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本病证的阴阳转化是在“热极”的状况下发生的。

1004

1、本证初起为冷哮,属阴证,昨天起为热哮,属阳证。

其病机变化为:

哮病日久,正气虚弱,感受寒邪,发为寒哮。

寒哮未解,郁而化热,痰热壅肺,转为热哮。

本证为阴证转化为阳证,寒证转化为热证。

2、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疾病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本证初为寒哮(阴证),未及时治疗,肺气闭阻,郁而化热,痰热壅肺,阻塞气道,成为热哮(阳证)。

(二)五行

1005

1、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气机不舒,横逆克脾犯胃。

胃气失和,脾失健运。

肝郁化火,上逆犯肺,肺失肃降。

肝属木,脾胃属土,肺属金。

正常五行生克关系是木克土,金克木。

本病证为木乘土和木侮金。

2、导致相乘、相侮的原因有二,一是五行中任何一行过度亢盛时,出现对所克一行克制太过或出现反克现象。

二是五行中任何一行出现过度衰弱时,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或出现被反克的现象。

本证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木气太过,而出现乘土及侮金的现象。

3、肝(木)克脾犯胃(土),采用抑木扶土法。

肝(木)气犯肺(金),采用佐金平木法。

1006

1、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

肾病及肝,为疾病从母脏传及子脏,即母病及子。

患者年逾古稀,肾精(阴)亏损,水不涵木,导致阴不敛阳,肝阳上亢。

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本病证的治疗原则:

滋水涵木法。

“虚则补其母”,本证由于肾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故应滋肾阴以养肝阴,木得水养,肝阳则平。

1007

1、肺属金,脾胃属土,土生金,即脾为母,肺为子。

本病证为肺病及脾,属于“子病及母”的传变。

2、“培土生金法”是通过健脾补气以补益肺气的方法,是根据五行学说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

“虚则补其母”,脾(土)生肺(金),健脾以益肺。

本病人虽有痰浊阻肺,肺失宣降的实症,但病延日久,肺气虚弱,出现了自汗、气短等虚症,后又出现了脾胃失运的症状,故可以用“培土生金法”治疗,但发作期治疗必须以祛痰降逆平喘为主。

二、脏象

(一)五脏

2001

1、主要病变在心。

2、心主血脉、主神志、主汗液,其华在面,开窍于舌,本患者的症状均与心的功能失常有关。

风湿之邪内舍于心,心脉痹阻,血液运行障碍,血流不畅而发生瘀滞,故出现心前区刺痛、两颧紫红、口唇爪甲青紫、舌紫有瘀斑、脉涩结代等症。

病久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气促等。

心藏神,神舍于血,神失血养,则心慌易惊,夜梦。

心主汗液,心阴心阳不足,阳虚则自汗,阴虚则盗汗。

心其华在面,心血不足则面白无华,心脉瘀阻则两颧紫红。

舌为心之苗,舌质紫暗、舌尖瘀斑均反映心脉痹阻不畅。

心合脉,心脉瘀阻则出现涩、结、代等脉象。

2002

1、主要病变在肺,肺病及脾,久病及肾,且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

2、患者年逾古稀,久病日损,导致肺气虚衰。

肺主一身之气,肺虚则宗气不足,故出现气促、咳声低弱、言语无力。

肺主呼吸之气,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气喘、胸闷不展。

肺主皮毛,肺虚外表不固,汗出,易感外邪。

肺失宣发肃降,水道不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故尿少、浮肿、痰多、纳呆、苔滑。

久病及肾,肾主水,肾主纳气,肾气虚弱,故出现水肿、气逆、肢冷。

3、肺为相傅之官:

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心合血脉,肺朝百脉,心与肺互相配合,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故曰“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

本患者肺病日久,肺气衰弱,宗气不足,心脉推动无力,故不仅出现咳喘等肺部病症,又出现心悸、口唇青紫、脉搏无力等心脉不畅的症状。

肺为娇脏:

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易受邪侵,不耐寒热,故称为“娇脏”。

本例患者肺病日久,外表不固,故逢冬则病,遇寒则发,本次发作也是由于洗澡受凉后发生。

肺为水之上源:

肺气的正常宣发和肃降,能保持水液运行的道路通畅,在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该患者由于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水液运行障碍,故导致尿少、水肿。

2003

参考答案:

1、主要病变在脾

2、胃病日久,脾与胃相表里,致脾气素虚,又因手术伤气耗血,胃腑缺损,中焦虚弱。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失于健运水谷,饮食不化,故纳食不佳,口淡无味(脾开窍于口),脾气失升则食后作胀,大便溏薄。

水谷不运,气血生化无源,以致气血亏虚,机体失养。

肌肉失养则消瘦(脾主肌肉),四肢失养则无力(脾主四肢),唇失所荣则淡白无华(脾其华在唇),脏腑组织失于营养则神疲、目花、面黄、脉虚。

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清晨牙龈出血。

脾失运化水湿,水湿内停,泛于肌肤则全身浮肿。

泭3、病机示意图:

┌→纳食不佳

┌→水谷不化│→口淡无味

┌→失于运化水谷││→食后腹胀

││脾气不升└→大便溏薄

胃溃疡病→脾胃素虚脾脾││┌→脏腑神疲

→气→失→│└→气│组织→目花

手术损伤→胃腑缺损虚运│血机│失养面黄

弱化│生→体→│→肌肉→消瘦

│化失│失养

│无养│→四肢→四肢

│源│失养无力

│└→脾气→齿

│虚不

│统血

└→失于运化水湿→水湿内停→水肿

2004

1、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七情致病与肝脏密切相关。

患者因悲伤太过,导致肝气疏泄不及,肝气郁结,情绪抑郁,嗳气太息。

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与主藏血。

患者因七情所伤,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调,则肝气郁结,表现为胸胁及乳房胀痛,嗳气叹息;情志失畅,表现为情绪抑郁、多悲;脾胃气机升降失于调节,表现为食少、脘腹胀满、大便异常;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表现为口干不思食。

肝失疏泄又可导致肝藏血功能失常及冲任不调,而出现月经紊乱,经期延长而量多,由于月经过多,耗伤肝血,致肝血不足,机体失养。

肝开窍于目,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昏糊;肝主筋,筋失所养则四肢麻木,爪甲枯白;木生火,心失所养则心悸,不寐、脉细。

2005

1、肾藏精,其中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

患者为早产儿,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之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不足则表现为发育迟缓,身体虚弱。

2、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肾气生化无源,故发育迟缓,身体矮小。

天癸化源不足,故生育功能障碍。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头晕、耳鸣、健忘。

肾其华在发,精亏则发少。

肾为“水火之宅”,内藏元阴元阳,肾阴不足,出现手足心热、盗汗、舌苔少。

肾阳不足,出现形寒、肢冷、面色白。

肾气虚弱,肾不纳气则气短,肾主二阴,肾气不固则尿频便溏。

腰为肾之府,肾亏则腰酸。

3、患者同时出现肾阴虚与肾阳虚的症状。

肾为“水火之宅”,肾阴和肾阳的作用相反,互相制约,对人体的代谢和功能起着调节作用。

但两者又是相互资生的,达到动态平衡,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都会导致阴阳不平衡而致疾病。

患者肾精肾气亏损日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致肾阴阳二亏。

(二)六腑

2006

1、患者为食积胃腑。

由于饮食不节,酒肉过度,食积胃腑不化所致。

2、《素问·五脏别论》说: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胃主受纳水谷,经腐熟初步消化后即下传小肠,再经小肠彻底消化,吸收精微后排入大肠,大肠将糟粕从肛门排出,故曰“六腑以通为用。

”胃主受纳,以通为顺,患者酒肉过度,积于胃腑,滞而不化,导致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则嗳腐吞酸、呕吐;胃气阻塞则胃脘痞胀疼痛;食滞腐败则嗳腐、大便腐臭、苔腻;中焦失运则厌食、大便不畅。

2007

1、病人主要病变在胆,与肝密切相关。

2、胆主贮存和排泄胆汁及主决断。

肝与胆相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胆附于肝下,居于右肋。

患者为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胆气上逆。

肝失疏泄,经脉阻滞,则右肋疼痛,痛引肩岬;胆汁外溢则身目发黄、尿黄;胆气上逆则口苦,呕吐黄苦水。

发热、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均为肝胆热盛之象。

2008

1、尿频数与肾和膀胱关系密切,膀胱主贮尿与排尿,膀胱气化不利或膀胱失约均可致尿频数。

膀胱与肾相表里,尿液由肾化生,膀胱的贮尿功能又有赖于肾气的固摄。

因此排尿异常与肾和膀胱密切相关。

病程初期为湿热蕴结膀胱,致气化不利,是实证。

后期是肾气亏损,膀胱失约,而以虚证为主。

2、肾主水,膀胱为洲都之官,贮藏和排泄尿液。

二年前患者感受湿热之邪,蕴于膀胱与肾,致膀胱气化失司,而出现小腹拘急,尿频尿痛,尿道灼热。

病延日久,肾气亏耗,肾气不固,膀胱失于约束,出现尿频数,夜尿增多等排尿异常症状。

腰背酸痛、头晕耳鸣均为肾虚的表现。

2009

1、本病病位在大肠。

“大肠者,传导之官”,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糟粕。

患者饮食不节,感受湿热之邪,蕴结肠中,气机阻滞,传导失司,腑气不通,气血凝滞则腐败化为脓血,故引起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

2、大肠为六腑之一,六腑的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

大肠为传导糟粕的通道,“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本患者是由于湿热蕴结肠中,导致腑气不利,治疗应泻下通腑,荡涤污浊。

前医用西药抗菌素及白头翁、铁苋等清利湿热、解毒止泻均无效。

改用:

生大黄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白头翁30克、黄柏10克、黄连须10克、木香6克,药后解水样大便二次,诸症皆缓,二剂而愈。

2010

1、病位在小肠,与脾关系最为密切。

小肠为受盛之官,其主要功能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下传其糟粕。

如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异常,可引起浊气在上的呕吐、腹胀、腹痛,又可引起清气在下的腹泻。

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和水湿。

如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吸收和输布,可出现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倦怠、消瘦等。

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功能是脾主运化功能的延伸和具体体现,两者相互密切联系。

2、小肠主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输送大肠,同时也吸收大量水液,如小肠泌别清浊异常,则饮食物入肠后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故大便水样,伴不消化食物残渣。

小肠主液,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吸收大量的水液,与尿液生成有关,患儿解大量水样大便,水液从大便中丧失,尿化源不足故出现尿少。

小肠从饮食物中吸收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运化与输布营养全身,小肠失于泌清别浊,脾失于运化水谷,则躯体失营,脏腑失养,故形体消瘦,神疲乏力。

2011

1、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肾主水。

三脏功能失调,致三焦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水液潴留为患。

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水犯上焦,致头晕、心悸、胸闷、咳嗽、头面浮肿。

膈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水滞中焦致脘闷腹胀、纳减、便溏。

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肝、大小肠、膀胱,下焦不利致小便短少、下肢浮肿。

2、从病案分析表明,三焦并非是一个胸腹腔内的实质性脏器,三焦的通行元气、运行水液的功能,是体内五脏六腑气化功能的总括。

如三焦通行水液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综合。

三焦运行元气,协助消化吸收功能是对脾、胃、心、肺、肾、膀胱、大小肠等多脏腑相关功能的总括。

从三焦与脏腑的功能活动的关系而言,上焦相当于心肺的生理功能,中焦相当于脾胃生理功能,下焦相当于肝、肾、大小肠和膀胱的生理功能。

三、病因病机

(一)六淫

4001

1、感受了风邪、湿邪、寒邪。

以风邪为主。

2、风为百病之长,患者风寒湿为患,寒与湿邪依附于风邪侵袭人体。

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高热恶寒为风寒袭肺,肺卫不宣所致,皮肤斑疹为邪犯肌表,肺在上,皮肤在外,均为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患者上下肢大小关节游走性疼痛,皮肤红斑时现时隐,均为风邪致病特点。

4002

1、患者为内风致病。

由于肝阳化风,肝风内动所致。

2、患者平素肝阳亢盛,又喜甘肥酒烟,聚湿生痰,为肝旺痰盛之体,故时常眩晕、性情急躁、肢体麻木。

大怒伤肝,肝阳暴动,阳升风动,挟痰挟火上扰,故突然仆倒,昏不识人,面红。

风性主动,故四肢抽搐,双手握团,牙关紧闭。

4003

1、寒邪是本病的主要病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损,失于温煦作用,全身或局部出现机能减退的寒象,故关节冷痛,遇寒更甚。

寒主凝滞,血脉经络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腰腿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面色晦黑、舌质暗。

寒性收引,使人体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收缩,故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2、患者感受外寒,寒凝经脉,积久不散,“阴胜则阳病”,寒邪最易伤人阳气,阳气受损,失于温煦,导致内寒的产生。

阳虚之体,外寒易于乘虚而入,故外寒与内寒相互影响。

患者既有外寒,又有内寒。

4004

1、病位主要是肾与脾。

主要病邪是内寒。

由于脾肾阳虚,寒从内生。

2、泄泻日久,脾气虚弱,久病及肾,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食物失于腐熟与运化,故大便水样,完谷不化,黎明之前阳气未复而阴气极盛,故五更作泻。

阳气不足,寒从内生,机能衰退,故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濡缓。

4005

1、患者为暑湿之邪致病。

八月气候炎热,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暑与湿合,阻于中焦。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患者出现身热、心烦口渴、四肢烦痛、小溲短赤、面赤、

舌质绛、苔黄、脉洪均为暑邪内扰之象。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易犯中焦脾胃。

患者发热日久不退,午后热甚、头昏胀痛、身重沉困、腹痛脘痞胸闷、恶心呕逆、

大便不畅、面有油垢、脉缓等,均为湿阻中焦、气机阻遏所致。

2、湿与暑合,缠绵难解,治宜分消暑湿,使不互结。

刘老投以甘露消毒丹二剂,呕止,胸脘胀闷消除,热减,仍有口渴咽干、心烦、脉洪,为湿邪已解,暑热未尽,改用竹叶石膏汤治疗,二剂热退,食增,症皆瘥。

4006

1、患者主要感受了湿邪。

居处潮湿,以水为事,淋雨涉水是湿邪致病的感受途径。

患者在淋雨后发病,淋雨是诱发原因。

2、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常先困脾,脾被湿困,故不思饮食、恶心欲吐、大便溏薄。

湿性重浊,患者头昏头重,胸闷不展、神倦,周身困重,正是湿邪困阻经络、关节所致。

小便混浊为湿注下焦引起。

湿性粘滞,故病程缠绵,久热不退,舌苔白腻。

4007

1、病位主要在脾,湿邪为患。

由于脾失健运,水湿不能运化,湿从内生,积而为水,泛于肌肤则为全身浮肿。

如《素问》所说: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本病为内湿为患。

湿邪易于困脾,脾为湿邪所困,水湿不化,亦易招致外湿的侵袭,内湿和外湿常相互影响。

患者纳少,腹胀食后更甚,大便溏,此为脾失健运的表现。

夏季湿热熏蒸,水气上腾,故易感外湿,病情加剧。

全身浮肿,为水湿泛滥于肌肤所致。

舌苔腻,脉濡是湿困之象。

4008

1、本病例是外燥致病,为温燥。

时值秋初,久旱无雨,气候温热而干燥,燥与热合而侵犯人体,患者表现为一派燥热的症状,如发热、咽干、鼻干、口干、皮肤干燥、干咳、咯痰带血、心烦、尿赤、便干、舌红苔干、脉数等。

病位在肺,肺为华盖,肺为娇脏。

肺主呼吸,开窍于鼻,直接与大气相通,故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

2、燥性干涩,最易伤肺。

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各种干涩的症状和体征。

故患者咽干、口干、鼻干、干咳、皮肤干燥、尿少、便干、舌苔干等。

燥邪犯肺,肺气失于宣发与肃降,故咳嗽、咯血、胸闷、气逆而喘、无汗、发热等。

4009

1、患者发病与内热(火)、内燥关系密切。

痨虫(结核杆菌)内侵,阴津亏损,肺肾阴伤,阴虚生内热,虚热内灼,故咳嗽咳血,手足心热、烦燥不安、盗汗,舌边尖红。

阴津亏耗生内燥,津不上承,故口舌干燥,舌苔少而干。

2、本例患者与4008例患者异同比较:

┌────┬──────┬────────────────────────┐

│││不同点│

││相同点├─────────┬─────────┬────┤

│││病机│症状│病位│

├────┼──────┼─────────┼─────────┼────┤

││均有“燥”的│为“外感六淫”,感受病程短,主要表现为││

│4008│特点:

口舌干│温燥之邪,耗伤津液│肺为燥邪所伤│肺│

├────┤燥、干咳、舌├─────────┼─────────┼────┤

││苔干等。

│为“内生五邪”,阴│病程长,除肺阴不足││

│4009││虚生内燥,阴津亏损│外,还有肾阴亏损表│肺肾│

││││现││

└────┴──────┴─────────┴─────────┴────┘

4010

1、导致本病的病邪是外火。

患者发病时间短,体温高,有受凉后感受外邪导致发热咳嗽等邪在肺卫的发病史。

2、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故患者高热、汗多、面红、口苦、脉数。

火易伤津耗气,热蒸于内,迫津外泄,汗多伤阴,故口干、尿少、大便干结。

火易致肿疡,火毒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为痈肿疮疡。

患者感受火热之邪,热壅于肺,肺络瘀阻,热盛肉腐,化脓成痈,名曰“肺痈”,故出现咳吐脓血,腐臭异常,胸痛等症状。

4011

1、患者的主要病邪是内火(阴虚火旺)。

4010病例为外火(实火),本病例为内火(虚火)。

2、该病的主要病位是肾。

肾藏精,为诸阴之本。

肺痨日久,耗伤肺肾之阴,肾阴亏损,虚热内生,火扰于内,故五心烦热,午后颧红,盗汗;热灼肺络,络损血溢,故咳血鲜红。

火耗津伤气,故咽干口渴,神疲,舌红少苔。

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背胀。

(二)七情内伤

4012

1、病位在心与肝。

由于情志所伤,心肝功能紊乱所致。

2、七情致病,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多种病证的发生。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患者情志所伤,心神被扰,肝气不舒。

心神被扰则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哭笑无常,夜不能眠。

肝气不舒则肝气郁结,出现性情忧郁,胸胁胀闷喜叹气,易怒易悲,肝郁化风则四肢抽搐。

(三)痰饮、瘀血

4013

1、痰有“有形”、“无形”之分,有形之痰包括视之可见的咯出痰浊或触之可及的肿块。

患者痰浊凝聚脑络形成肿瘤,痰浊停聚于经络、骨骼、皮肤则致肢端肥大,故见眉骨上凸,下颌前突,指趾增粗,皮肤增厚。

此乃为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有形之痰。

2、《杂病源流犀烛》说:

“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因痰成也。

”《景岳全书》说:

“痰在周身,为病莫测。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罕见疾病、怪病,怪病多痰,患者舌苔白腻为证。

张羹梅教授用内消瘰疬丸、芋艿丸、牛黄醒消丸等方加减,软坚化痰利湿,疾病得到控制。

实践检验,辩证为痰湿为患是正确的。

4014

1、主要的致病因素有痰(无形之痰)、内风、内火(阴虚火热),为“风火痰扰”证。

痰:

痰浊蒙蔽清阳,故眩晕、头重如蒙、耳鸣;痰浊停阻中焦,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呕痰。

内风:

虚风内动,头晕作旋,手抖,舌体颤动,走路不稳。

内火:

阴虚生内热,胃脘灼热,口干思冷饮,舌苔光剥,大便干结。

2、与脾、肝、肾关系密切。

脾:

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扰清空。

肝: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阴亏虚,肝阳上亢,亢极化风,虚风夹痰上扰。

肾:

肾为诸阴之本,肾阴亏损,水不涵木,阴不敛阳,致肝阳上亢。

阴虚生内热,虚火内扰伤津。

4015

1、患者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的不孕症。

瘀血的表现有:

①月经不畅,色紫黑夹有血块。

②经期腹痛剧烈,拒按。

③舌质紫黯。

④脉涩。

2、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滞常可导致血瘀。

患者因过度的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出现精神忧郁,性急易怒、胸闷,喜出长气,经期乳房胀痛。

肝失疏泄,冲任不调,则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气滞则血瘀,故出现各种瘀血症状与体证。

四、辩证

(一)八纲辩证

6101

1、患者以发热、头痛、咳嗽、咽痛、四肢酸痛、脉浮数为主证。

系由风热袭表,肺卫失和所致。

邪袭于表,正气抗邪故发热,脉浮;邪郁太阳,经络不利,故头痛、身痛;肺失宣降则咳嗽、咳痰、胸闷、流涕;风热上攻则头痛、咽痛;综上所述,总以风热袭表,肺卫不和所致。

2、其根本原因是虽经治疗,但表邪未解,邪热未清,所以旋又发烧,诸症复现。

6102

1、属于里证。

根据:

①有宿痰;②反复发作;③无恶寒发热等表症;④舌干少苔;⑤脉虚大无力。

2、成因是年老体弱,肾阴肾阳不足,阳气不足,则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上迫于肺,肺气不降。

阴不足则口干少苔。

6103

1、表证:

寒热、头痛、口苦、脉浮数。

里证:

胸闷、泛恶、腹泻、苔腻、脉滑。

2、表证为风温袭表所致。

里证为里有痰湿所致。

6104

1、属里证、寒证,由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是谓“阳虚则寒”。

2、此案断为寒湿阴水所伤。

寒之与湿,同属阴邪,“寒湿相搏,其表亦虚”。

阳虚失于气化,水邪泛滥,故全身悉肿;元阳不足,失于温煦,则振寒卷卧,头重胸痞、形态呆木;脾阳不足,水湿不化,水饮犯肺,肺气上逆则喘咳上气;膀胱气化无能,则小便不利,皆由脾肾二脏阳气衰弱,阴水迫肺所致。

6105

1、此属里热证。

主要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小便涩赤、大便三日未解、脉洪数、舌红绛、苔黄而干。

2、本案的成因系由风温失于清透,复又误用辛温,热势鸱张,转为里热证。

案中虽有高热、谵语、便秘等颇似阳明实热之证,但患者神识昏迷,系由热毒内陷心包之垂危,不可病重药轻,应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清热解毒,醒神开窍为急。

6106

1、本案为寒热错杂中的表热里寒证。

发热、恶寒、咽喉疼痛、尿黄赤、苔薄黄为表有风热;体温虽高,但欲近衣被,腰痛,背恶寒明显,倦怠乏力,舌淡、脉沉为肾阳不足之里寒证。

2、案中虽有类似阴盛格阳病证,但有恶寒、发热、身痛、咽痛、苔薄黄的风热袭表之实邪病证,而且体温高达39℃,非虚阳外越所致面若桃花,虚烦不寐等虚阳征象,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