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208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

《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药剂学广药.docx

中药药剂学广药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

1、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起效速度由快到慢:

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

2、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作用性质、起效速度、作用强度和稳定性。

3、剂型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汤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酒剂、流浸膏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还包括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等。

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①注射给药,有注射剂,包括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穴位注射;

②皮肤给药,有软膏剂、膏药、橡胶膏剂、糊剂、搽剂、洗剂、涂膜剂等;

③粘膜给药,有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舌下片、吸入剂、栓剂、膜剂等;

④呼吸道给药,有气雾剂、吸入剂、烟剂等

4、中药处方的调配顺序:

审查处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

5、斗谱排列原则:

①按处方需要排列  ②按方剂组成排列

         ③按入药部位排列  ④按药物性味功能排列

         ⑤按需特殊保管的药物特殊排列

第三章

1、灭菌效果常以杀灭芽孢为准

2、D值的物理意义为,在一定温度下杀灭微生物90%或残存率为10%时所需的灭菌时间(分)

Z值:

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是衡量温度对D值影响的参数

F值:

①一定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生物F值)

   ②比较不同灭菌温度的灭菌效果

F0值:

一定灭菌温度,Z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3、物理灭菌法:

1)热灭菌法:

①干热灭菌法

②湿热灭菌法:

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

热压灭菌法注意事项:

a必须使用饱和蒸汽

b必须将灭菌器内的空气排除

c灭菌时间必须从全部药液温度真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

d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必须使压力逐渐降到零,才能放出锅内蒸汽,开启灭菌器的门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a不同细菌的不同发育期与数量所需灭菌温度及时间不同

b灭菌温度与灭菌时间c蒸汽的性质d介质的性质

e介质pH值的影响f被灭菌物品的种类、大小、灭菌载量和装载方式

2)射线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

3)微波灭菌法

4)滤过除菌法

5)化学灭菌法:

a气体灭菌法:

环氧乙烷、甲醛、臭氧

b浸泡与表面消毒法:

醇类、酚类、季铵盐类、氧化剂、其他类

4、常用的防腐剂:

防腐剂

机制

抑菌浓度

特点

应用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苯甲酸未解离分子

0.1%~0.25%

内服、外用、食品

对羟基苯钾酸酯类(尼泊金类)

酚羟基的解离作用

0.01%~0.25%

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好,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

抑酶、酵母菌强,细菌弱

内服、食品、糖浆剂

山梨酸

依靠其未解离分子发挥作用

0.15%~0.2%

对霉菌的抑制力强

内服、液体制剂、食品

乙醇

使蛋白质变性

20%

注射剂

酚类及其衍生物

苯酚:

0.5%

甲酚:

0.25%~0.3%

氯甲酚:

0.05%~0.2%

强力杀菌剂:

致病菌、芽孢

注射剂

季铵盐类

季铵型阳离子

0.01%

pH<5时作用减弱,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失效

外用溶液,

口含消毒剂

第四章

1、中药制剂原料的特点:

①来源的多样性

②成分、性味、功效的多样性

③质量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原料:

是指中药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

2、中药制剂辅料的作用:

①是中药制剂成型的基础

②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

③可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和适应证

④可促进或延缓药物的吸收

⑤有利于提高制剂稳定性

⑥可促进新剂型的形成

⑦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顺应性

第五章

1、粉碎的目的:

①增加药物比表面积,提高生物利用度

②便于各成分混合均匀,制备多种剂型

③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

④便于物料的干燥和保存

基本原理:

主要是依靠外加机械力的作用,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来实现的。

2、粉碎的基本方法:

干法粉碎、湿法粉碎、低温粉碎、超微粉碎

干法粉碎:

1)单独粉碎:

贵重药材、毒性或刺激性强的中药、氧化性与还原性强的中药、质地坚硬的中药、细小种子药材

2)混合粉碎:

①串料粉碎:

粘性强的药材

②串油粉碎:

种子类药物

③蒸灌粉碎:

动物的皮、肉、筋、骨及部分需蒸制的植物药

湿法粉碎:

药物与适量的液体一起粉碎

药物在选中的液体中必须稳定、不影响药效。

加液研磨、水飞法。

优点:

利于药物粉碎更细(增强药效)

避免粉末飞扬,减少药物损失与刺激

保证安全(避免燃烧、爆炸)

低温粉碎:

适用于:

1.树胶,树脂等常温下粉碎困难物料

2.富含糖分,黏性的药物

3.需保留挥发性成分

3、筛析的目的:

将粉碎的物料分等级、提高粉碎效率、起到混合作用。

4、药筛的9种筛号:

一号筛筛孔内径最大,依次减小,九号筛的筛孔内径最小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把固体粉末分为六级,粉末分等如下: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七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5、过筛注意事项:

振动、粉末应干燥、粉层厚度(加粉量适中)

6、混合的目的:

使多组分物质含量均匀一致

混合机理:

切变混合、对流混合、扩散混合

混合方法:

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7、混合的影响因素:

①组分药物比例量:

等量递增法

②组分药物的密度:

混合时,一般将轻者先放于研钵内,再加重者,这样重者下沉,轻者上浮,最终二者混匀

③组分药物的色泽:

打底套色法

④组分药物的粉体性质:

先将粒径大者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粒径小者

8、粉体的流动性,一般用休止角和流速表示

休止角(α):

一般α<40°可满足生产需要

流速:

粉体的流速快,则其流动性好

第六章

1、浸提:

指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使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浸出的操作。

浸提的过程:

一般可分为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等阶段

反应浸提效率的公式:

(Fick’s第一扩散公式)

2、影响浸提的因素:

药材粒度、药材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pH、浸提压力

3、常用浸提溶剂:

水、乙醇

4、常用的浸提方法:

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汽蒸馏法等

单渗漉法操作步骤:

粉碎药材→润湿药材→药材装筒→排除气泡→浸渍药材→收集渗漉液

操作注意事项:

5、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6、精制的方法:

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盐析法、酸碱法、澄清剂法、透析法、萃取法等

水提醇沉法:

浓缩方法

原理/方式

特点

应用

常压蒸发

特点:

液体表面压力P大,蒸发需较高温度,液面浓度高,粘度也增大,因而使液面产生结膜现象而不利于蒸发,搅拌有利蒸发

耐热物质

减压蒸发

密闭的容器中,通过减压抽掉并排除液面上的空气和蒸汽,以降低其内部压力、使液体沸点降低而沸腾蒸发的一种操作。

1.沸点降低,汽化潜能增大(耗能)

2.温度低、速度快

易因热分解失效的成分

有机溶剂的蒸发、回收

薄膜蒸发

方式1:

液体薄膜快速在加热面流动而蒸发

2使药液剧烈沸腾产生大量泡沫,以泡沫内外表面为蒸发面

蒸发速度快,受热时间短;不受料液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连续操作

多效蒸发

多效蒸发器的类型:

顺流式、直流式、平流式、错流式

节能型蒸发器,能够节省能源,提高蒸发效率

7、干燥原理:

传热和传质同时进行的过程

必要条件:

被干燥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气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蒸气分压

8、影响干燥速率的最主要因素:

被干燥物料的性质

第七章

1、汤剂的制法:

煎煮法。

在饮片中加适量水浸渍适当时间,加热至沸,并维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滤取煎出液,药渣再依法加水煎煮1~2次,合并各次煎液,即得。

注意事项:

1)煎煮条件的控制:

1煎药器具:

砂锅,大量制备时用不锈钢容器

②煎煮用水及加水量:

饮用水。

用水量以浸过药面2~5cm为宜

③煎煮火候:

沸前武火,沸后文火

④煎煮时间:

第一煎煮沸后20~30分钟,第二煎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短

⑤煎煮次数:

2~3次

2)特殊中药的处理: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或另炖药、烊化、冲服

2、合剂的制法:

浸提→净化→浓缩→质量检查→分装(20~40ml/日)→灭菌→质量检查(含量、微生物、装量差异)

3、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煎煮法。

药材浸提→净化→浓缩→灌封

(单剂量罐装者称“口服液”)

4、糖浆剂:

系指含有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制法:

2)冷溶法:

3)混合法:

药物+单糖浆

注意事项:

1)控制微生物污染,避免糖浆剂长霉变质

2)防止糖浆剂出现沉淀

5、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6、酒剂的制法:

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回流热浸法

注意事项:

7、流浸膏剂:

多用渗漉法制备,也可用煎煮法和溶解法;至少含20%乙醇

制备方法:

浸提→浓缩→调整含量→分装→质检

8、浸膏剂制法:

多用渗漉法和煎煮法制备,也可用回流法或浸渍法

浸提→浓缩→干燥→调整含量→分装→质检

第八章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

通式(RCOO-)nMn+

碱金属皂:

O/W

碱土金属皂:

W/O

有机胺皂:

三乙醇胺皂

硫酸化物

通式ROSO3-M+

硫酸化蓖麻油、月桂醇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

磺酸化物

通式RSO3-M+

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通式[RNH3]+X-

主要有苯扎氯铵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天然品:

卵磷脂

合成品:

氨基酸型与甜菜碱型

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

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山梨坦(司盘、Span)

HLB值4.3~8.6,作W/O型乳化剂或O/W型助乳化剂

聚山梨酯(吐温、Tween)

O型乳化剂

HLB值:

﹥8;作增溶剂、润湿剂、O/W型乳化剂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HLB值较高,

作增溶剂、O/W型乳化剂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

商品名为普流罗尼克(Pluronic)

Poloxamer188系O/W型乳化剂,可用于静脉乳剂

3、亲油亲水平衡值(HLB):

描述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的大小

HLB值越小亲油性越强,而HLB值越大则亲水性越强

Krafft点:

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

只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才有。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一般认为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口服没有毒性。

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不仅毒性大,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非离子型表活也有轻微溶血作用。

吐温类(非离子型)溶血作用最小

5、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杀菌剂、去污剂

6、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①温度:

吸热:

温度↑,溶解度↓;放热:

温度↑,溶解度↓

②溶剂:

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③药物的性质:

主要由于极性的差异,也与晶型和晶格引力的大小有关

④粒子大小:

可减小粒径,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7、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办法:

1)增溶:

加入表面活性剂

2)助溶常用的助溶剂:

①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

②酰胺化合物,如乌拉坦、乙酰胺等;

③某些无机化合物,如碘化钾、氯化钠等

3)制成盐类4)使用潜溶剂

8、溶液剂的制备方法:

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

9、芳香水剂制备方法:

纯净的挥发油和化学药物常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多用水蒸气蒸馏法。

10、制备甘油剂常用溶解法和化学反应法,甘油具有粘稠性、吸湿性、防腐性,常用于口腔、鼻腔、耳腔与咽喉患处。

11、醑剂:

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剂,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均可制成醑剂。

特点:

挥发性药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挥发性成分浓度可以比芳香水剂大得多。

醑剂中药物浓度可达到5~10%,乙醇浓度一般为60~90%

12、有限溶胀过程静置即可,无限溶胀过程需搅拌或加热

13、乳剂形成的基本类型:

①油为分散相,分散在水中,称水包油(O/W)型乳剂

②水为分散相,分散在油中,称油包水(W/O)型乳剂

另外也可形成复乳,水包油包水型(W/O/W)或油包水包油型(O/W/O)

14、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

1.提供乳化所需的能量

2.加入适宜的乳化剂

3.具有适宜的相比

乳化剂的种类

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肥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六烷基硫酸钠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与鲸蜡醇合用形成阳离子型混合乳化剂,还有防腐作用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聚山梨酯类、脂肪酸山梨坦类

HLB值为8~16,形成O/W型乳剂

HLB值3~8,形成O/W型乳剂

天然或合成乳化剂

阿拉伯胶

适用于乳化植物油、挥发油。

乳化能力较弱,常与西黄蓍胶、琼脂等合用

明胶

为蛋白质,用量为油的1%~2%时,形成O/W型乳剂

磷脂

乳化作用较强,精制品可作注射用

胆固醇

羊毛脂皂化分离而得,形成W/O型乳剂

西黄蓍胶

乳化能力较差,常与阿拉伯胶合用以增加乳剂的粘度

固体粉末

O/W型乳剂: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硅藻土、白陶土等亲水性固体粉末

W/O型乳剂: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炭黑等亲油性固体粉末

15、根据哪些条件来判断乳剂的类型?

乳化剂的类型、HLB值、外观

16、乳剂不稳定的现象:

①分层:

主要原因是由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造成的

②絮凝:

乳滴的聚集和分散是可逆的

③转相:

④破裂:

不可逆

⑤酸败:

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发生水解、氧化等,导致酸败、发霉、变质的现象。

添加抗氧剂、防腐剂等,可改善

17、乳剂的制备:

①干胶法:

水相加入含乳化剂的油相中

②湿胶法:

油相加入含乳化剂的水相中

③新生皂法:

多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18、制成混悬剂的条件:

①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

②药物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

③两种溶液混合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或产生难溶性化合物时

④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

19、助悬剂作用途径:

①增加介质的粘度;②微粒表面形成机械性或电性保护膜;③增加疏水性微粒的亲水性;④具触变性的助混悬剂。

低分子助悬剂:

甘油、糖浆剂

高分子助悬剂:

树胶类、植物多糖类、纤维素类、硅皂土、触变胶

第九章

1、注射剂特点:

分类:

①注射液包括溶液型、乳状液型、混悬液型注射液

②注射用无菌粉末③注射用浓溶液

不溶性微粒;重金属、砷盐

质量要求:

2B、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

3、热原:

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基本性质:

水溶性、不挥发性、

耐热性:

180℃加热3~4小时,250℃加热30~40分钟或65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滤过性:

<1nm孔径可滤过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破坏

可吸附性:

活性炭、硅藻土,白陶土可吸附热原

4、注射剂热原的污染途径:

溶剂带入(主要)、原辅料带入、容器或用具带入、

制备过程带入、使用过程带入

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

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和其他方法

5、热原检查方法:

1)热原检查法家兔法检查

灵敏度为0.001ug/ml;试验结果接近人体真实情况;操作繁琐费时

2)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鲎试剂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比家兔法灵敏10倍,操作简单易行;其对革兰阴性菌以外的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不灵敏;尚不能完全代替家兔法。

6B、减轻疼痛的附加剂(止痛剂):

注射剂的附加剂

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聚山梨酯-80(吐温-80)

含鞣质或酸性成分;溶液会变浊;可能降低杀菌效果;有起昙现象

胆汁

用量0.5~1.0%

甘油

用量15%~20%

其他

如有机酸及其钠盐、酰胺与胺类

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

抗氧剂

水溶性:

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

油溶性:

二丁基苯酚(BHT)、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维生素E

惰性气体

高纯度的N2或CO2

金属络合物

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

抑菌剂

0.5%苯酚、0.3%甲酚、0.5%三氯叔丁醇

调整pH值的附加剂

10%盐酸、10%枸橼酸、10%氨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10%枸橼酸钠、10%氨溶液

助悬剂

明胶、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钠及甲基纤维素等

乳化剂

聚山梨酯-80、油酸山梨坦(司盘-80)、普流罗尼克F-68、卵磷脂等

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

氯化钠、葡萄糖、磷酸盐、枸橼酸盐

渗透压的调节方法:

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X为配置等渗溶液需加入的等渗调节剂的量(%,g/ml)

a为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

b为用于调整等渗的调节剂1%(g/ml)溶液的冰点下降度

1%氯化钠的冰点下降度为0.58℃,血浆的冰点下降为0.52℃

7、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和包装等步骤。

8、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

①蒸馏法:

提取挥发性成分的常用方法

②水醇法:

普遍用于中药注射原液的制备

③醇水法:

采用渗漉或回流操作。

④双提法:

蒸馏法和水醇法结合,同时保留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

B

9、输液剂的分类:

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胶体输液、含药输液

质量要求:

第十章

1、不同部位皮肤通透性大小顺序:

耳郭后部>腹股沟>颅顶盖>脚背>前下臂>足底

2、软膏剂

3、软膏剂的制法:

①基质的处理

②成型:

研和法:

适用于软膏基质较软,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可与药物均匀混合;不宜加热、不溶性及少量的药物的制备

熔融法:

将基质加热熔化,适用于软膏处方中基质熔点不同,常温下不能混合均匀者;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需用植物油加热浸提

乳化法:

基质为乳剂型时用乳化法

4、黑膏药的基质:

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经高温炼制的铅硬膏

植物油+红丹→脂肪酸铅盐

黑膏药特点:

保护、封闭、治疗作用;基层较厚,作用持久;使用前必须预热(缺)

制法:

5、橡胶膏剂

组成:

第十一章

1、栓剂按给药途径分类:

肛门栓、阴道栓、鼻用栓、耳用栓、口腔栓

以直肠给药发挥全身作用,通常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肛门6cm深处→直肠上静脉→门肝系统→肝脏代谢进入大循环

2)肛门2cm处→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下腔大静脉,而进入大循环

2、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基质因素、药物因素

基质因素:

油相基质对脂溶性药物释放阻力大

水相基质对水溶性药物释放阻力大

适当浓度表面活性剂有助于药物吸收,但高浓度形成胶团会阻碍药物吸收

栓剂的基质:

 

3、栓剂的制法:

搓捏法、冷压法、热熔法

热熔法的制备过程:

一、栓模准备

1)栓模的选用

2)润滑剂的选用

①用于油脂性基质的润滑剂:

软肥皂、甘油各一份与90%乙醇5份混合制成的醇溶液

②用于水溶性基质的润滑剂:

液状石蜡或植物油等油类物质

二、药物的处理与混合:

三、栓剂的成型

四、栓剂的包装与贮藏

4、置换价(DV):

系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

药物同体积基质的重量=纯基质栓重量G-(含药栓重量M-栓中的含药量W)

 

第十二章

1、胶剂的特点:

B分类:

皮胶:

驴皮ð阿胶,猪皮ð新阿胶牛皮ð黄明胶

角胶:

鹿角胶(提取角胶后的角渣称鹿角霜)

骨胶:

动物骨骼

甲胶:

龟甲胶、鳖甲胶

其他胶:

肉如牛肉胶等、甲、角、骨的混合胶

B辅料的选择:

冰糖、白糖:

增加胶剂的透明度和硬度、矫味

油类:

植物油,降低胶的粘度,便于切胶、使收胶时气泡易散

酒类:

黄酒,矫味矫臭,出胶前加入去泡

明矾:

沉淀泥沙、提高透明度

阿胶:

增加其他胶的粘度使易成型、发挥药理相加作用

2、胶剂的制法:

1)原料的处理:

2)煎取胶汁:

加压煎煮罐:

蒸汽表压0.08mPa、煎提8-48h、煎取3-7次(一般4-5次);关键:

严格控制温度与压力

3)滤过澄清

4)浓缩收胶:

澄清胶质浓缩时应不断搅拌和除去浮沫,直至相对密度为1.25左右,含水量约26-30%,加入豆油,搅匀、再加糖、搅拌溶解、浓缩至挂旗,搅拌下加入黄酒,继续搅拌至无水蒸气溢出,出锅

5)凝胶与切胶

6)干燥:

晾胶:

晾胶车间(调温调湿)干燥数日;定时翻动;闷胶(伏胶):

晾胶至密闭容器内再经闷数日使内部水分向表面扩散;擦拭表面:

闷胶表面用乙醇擦净、晾干

第十三章

1、散剂的分类B

2、散剂的制备方法:

1)粉碎与过筛

2)混合(关键)

①打底套色法:

组分中含有量少、色深药物时常用方法

②等量递增法:

当各组分的量相差悬殊的时候

3)分剂量:

重量法:

适应于含毒性药物、贵重细料药物的散剂

容量法:

适用于大多数散剂

 

3、含毒性药物散剂的制备方法:

原则:

稀释剂应选用无显著药理作用,与主药不发生作用,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的惰性物质

含低共熔混合物散剂的制备方法:

含液体药物散剂的制备方法:

4、眼用散剂的要求:

极细粉,通过九号筛;无致病菌,不得含有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制备时注意:

一般用水飞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成极细粉。

所用配制用具应灭菌,并在清洁、避菌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5、散剂的质量要求:

性状:

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粒度:

内服散剂——细粉,儿科及外用散剂——最细粉,眼用散剂——极细粉

水分:

不得超过9.0%

装量检查:

检查剂量及装量均等性;单剂量-装量差异;多剂量-最低装量限度

第十四章

1B、丸剂的分类

1)根据赋形剂分类:

蜜丸、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

2)根据制法分类:

泛制丸、塑制丸、滴制丸

2、丸剂的制备方法:

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3、水丸的制备

1)泛制法:

①原料的准备

②起模(关键)——粉末直接起模、湿颗粒起模

③成型

④盖面——干粉盖面、清水盖面、粉浆盖面

⑤干燥——水丸的含水量不得超过9.0%;干燥温度一般80℃以下;含挥发性药材的水丸:

50~60℃

⑥选丸——滚筒筛、立式捡丸器

2)塑制法:

①原料的准备②制软材③制丸④干燥⑤选丸⑥盖面

4、泛制法滴丸常见问题:

外观色泽不匀,粗糙;丸粒不圆整、均匀度差;皱缩;溶散超时限;微生物限度超标

塑制法制蜜丸常见问题:

表面粗糙;空心;丸粒过硬;皱皮;微生物限度超标

5C、蜂蜜的作用:

赋形剂、矫味剂、抗氧化作用、治疗作用

炼蜜的目的:

除杂、去水、破坏酶、杀死微生物、增加黏性。

相对密度1.35

相对密度1.37

相对密度1.40

6C、微丸的制备

7C、糊丸的特点

8、

丸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