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578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质量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制度.docx

《质量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制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管理制度.docx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一、综述

1.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满足用户需要。

2.质量管理——为经济地制造出质量符合用户要求的方法体系。

3.质量事故——经过努力可以避免出现的质量问题。

4.质量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向用户提供优良质量的产品获得利润,没有好的质量,利润就没有保证,所以质量应该是第一位的。

5.实施质量管理应该树立的观点

5.1不能只依靠质量管理部门,还必须号召全体人员参加,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5.2质量管理决不是指加强试验、检查活动来挑选合格或不合格的产品,而是通过生产要素(即人、机器、材料、方法)的标准化、稳定化,创造出生产合格品的生产环境条件,也就是树立“质量是通过管理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的观点。

6.企业领导、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及工人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

6.1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要明确企业领导、中层干部、一般管理人员及工人或各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并切实贯彻执行。

6.2企业领导的职责提出质量目标及管理方针,并率领整个企业贯彻执行。

6.3中层干部的职责根据企业领导提出的质量目标及管理方针,制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并大力贯彻执行。

6.4一般管理人员的职责负责未来产品质量的开发研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指导贯彻执行。

6.5工人的职责按质量标准和作业标准,具体实现产品质量;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

7.对质量工作者的要求

7.1具有推行质量管理的强烈责任感;

7.2着眼于提高全体职工的认识;

7.3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二、质量管理组织系统

质量问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号召全体职工都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为此,建立公司级、分公司(部室)和班组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系统管理图如下:

领导关系协调、指导关系

1.总公司级质量管理机构:

成立由总经理直接领导,由生产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主持工作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各二级单位正职、企管办、技术开发部、生产经营部、劳动人事部等职能部室,负责全公司质量管理的综合协调平衡工作。

委员会主要职责如下:

1.1制定企业质量管理方针并贯彻实施,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分配有关提高产品质量的职能,总结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1.2对与产品质量有关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新产品开发项目做出具体的可行性研究并提出报告;

1.3制定标准化的基本方针并协调有关部门完成标准化工作;

1.4指导并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方向,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落实解决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1.5研究质量管理教育方针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职工质量教育。

2.二级单位的质量管理组织:

二级单位是“质量”的直接制造者,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所以各二级单位必须加强本单位的组织管理,切实保证产品质量。

各二级单位成立由分公司经理直接领导的,由生产副职和主任工程师主持工作的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生产、技术及其它各班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兼顾生产运输中的每一个环节。

质量管理小组主要职责:

2.1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制定本单位质量方针目标并制定具体落实的实施办法。

2.2组织质量例会,贯彻上级质量会议精神并组织落实;

2.3检查质量情况和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影响质量的原因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或班组;

2.4进行提高质量的意识、素质教育,开展经验交流;

2.5检查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执行情况,制定新的措施。

3.有关职能部门设置专(兼)职质量管理员,负责检查、督促完成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质量职能。

4.班组内质量管理组织:

各班组设置兼职质量管理员,由主任工程师直接领导,负责本班组质量工作,尽量减少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存在的质量隐患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三、质量责任制度

(一)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质量责任制

1.总经理

1.1总经理是全公司质量工作的主要领导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指示,组织制定本企业的质量方针,坚持“质量第一”的经营思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1.2主持公司质量工作会议,分析质量状况,总结和布置质量工作,组织处理重大质量问题。

1.3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公司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的方案,及时把质量职能分配到各有关部门,并定期组织检查完成情况。

1.4表彰奖励对质量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惩罚忽视产品质量、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

2.生产副总经理

2.1在领导和组织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经常对有关的管理和生产人员进行确保产品质量的教育。

2.2领导分公司及有关部室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和规定进行生产,减少废品、次品,提高优质品率。

2.3领导和组织好市场调查,掌握公司产品销售和市场竞争情况及用户的具体需求,为做出决策和制定方针策略提供充分依据。

2.4领导和组织好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2.5在掌握产量动态的同时,掌握质量动态,重视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保证企业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3.总工程师

3.1按照确定的质量方针和产品品种及技术水平,对所领导的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3.2负责公司科研工作,组织好新产品开发设计的调研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工作。

3.3组织技术攻关活动,解决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影响质量和生产的问题。

3.4领导普及质量管理、质量意识的教育。

(二)各职能部室质量责任

1.企管办

1.1作为公司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全公司各方面质量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1.2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制定公司全面质量规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协调,检查考核,促其实现。

1.3组织公司各部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工作程序,并组织起草公司质量职能及其展开活动项目的分配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促使其正常运转。

1.4管理和指导全公司各部门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及时总结经验,组织开好成果发表会,对企业各种质量活动成果及有贡献的部门提出奖励建议。

2.技术开发部

2.1贯彻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有关质量的规定与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检验对产品质量的保证、预防和报告职能,做到出厂产品达到标准要求。

2.2负责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检验工作,监控产品质量,掌握和分析全公司质量动态,签发合格证。

2.3做好试验检测仪器的周期性检定工作,确保精度,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收集公司内外有关新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2.5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档案,做好产品质量检验的原始记录、各种凭证报表的存档工作,做到准确、完整,按规定上报各类质量报表。

2.6进行产品配合比设计及新产品的研制工作并对试生产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检验,提出检验报告和总结报告。

2.7不断研究改进检测手段,提高检验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2.8建立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周期检修等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保证设备的技术状态能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2.9开展群众性的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10对在用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开展周期计量管理,确保在用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处于完好状态。

2.11负责技术攻关工作,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技术问题。

3.生产经营部

3.1加强生产预测,制定生产计划,组织好均衡生产,为保证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3.2合理调度,组织好运输车辆和生产。

3.3熟悉生产过程、生产品种及现场情况,为生产、质控提供准确信息。

3.4掌握市场动态及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信息。

3.5对主要原材料供应单位,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调查和认证。

3.6贯彻执行公司原材料质量标准,采购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国家及部颁标准要求,并负责对进厂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处理。

3.7贯彻原材料储存保管规定,做到不变质、不混淆、严防把不合格的原材料用于生产。

3.8对新料源、新产地、新规格的砂石材料,采购前须经过试验室鉴定,取得合格证明后方可采购,对砂石以外的原材料须取得产品说明书和出厂合格证,由技术开发部及试验室认可后方可采购。

4.劳动人事部

4.1加强组织管理,制定和实施有关质量方面的职工培训,安排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教育。

4.2发挥人事管理职能,保证质量目标、质量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分公司及其有关人员的质量责任

1.分公司经理

1.1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正确处理产量与质量的关系。

1.2领导分公司质量管理组的工作,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全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

1.3领导分公司材料部门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原材料用于生产。

1.4组织好分公司内部自检和互检,支持专检人员的工作,严把质量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1.5组织建立班组的质量考核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奖罚。

1.6组织并搞好文明生产,认真组织实施现场质量管理体系。

1.7对由分公司原因完不成质量指标和出现重大质量事故负完全责任。

2.分公司主任工程师

2.1组织并教育分公司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共同遵守工艺纪律,认真贯彻工艺操作规程。

2.2组织、指导分公司质量管理员工作,指导并帮助操作工人共同搞好工艺质量控制,保证工序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2.3对生产中的技术和质量问题,组织开展各专业组织和群众性的质量管理讨论活动或其它形式的活动。

2.4领导分公司技术科搞好生产中所用技术文件的管理。

2.5领导和组织分公司设备员搞好分公司设备的维护管理,使它们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6负责组织实施本公司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和领导全员性质量管理活动。

3.分公司生产副经理

3.1在日常生产中,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职工加强质量责任感的教育,消除因失误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可能性。

3.2领导各生产班组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3安排好生产各环节的衔接与配合,严防出现遗漏环节,影响质量。

3.4搞好原材料管理工作,保证为生产供应合格的原材料。

4.班组长

4.1根据分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展开制定本班组全年的质量奋斗目标,并认真贯彻执行。

4.2组织操作工人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填好数据记录、表及控制图等。

4.3组织操作工人严格贯彻执行工艺纪律,对违反工艺纪律,漠视质量责任,造成质量事故的负完全责任。

4.4组织操作工人开展自检、互检,严把质量关,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班组。

4.5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支持本班组质量管理员工作,全面完成班组质量指标。

5.班组质量管理员

5.1负责本班组质量目标实施的动态管理工作。

5.2在班长领导下负责质量管理和质量指标、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向有关领导或部门反馈信息。

5.3协助班长搞好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分析会等工作。

6.操作工人

6.1熟悉并掌握有关规程、规定、质量标准和配合比等技术文件。

6.2认真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和工艺规程,确保工序质量和产品质量。

6.3搞好自检、互检,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如实反映实际情况。

6.4努力完成质量考核指标,积极参加质量管理小组及其它质量管理活动。

6.5搞好文明生产,搞好本岗位负责范围内的卫生及设备工装的清洁完好。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原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所以加强对进厂原材料的控制,保证为生产提供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

2、为适应市场要求,各种原材料均执行国家标准或有关部颁标准,如果没有明确规定或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可以由厂技术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标准,或与供应厂家协商确定供货标准,签定供货合同时,必须将质量要求或标准依据写入合同。

3、原材料进厂验收实行材料泵房目检,试验室抽检的两级检验制度,由于验收不彻底或不准确所造成的损失,须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4、试验室在进行原材料检验后,应认真填写试验通知单,书面通知材料部门,材料部门收到通知单后,根据检验结果做出适当处理,由于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所造成的损失,由材料部门负责。

5、原材料检验记录和检验通知单要求完整、准确,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沥青材料质量管理

1、新产地、新规格的沥青,签定供货合同前采购人员应先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送交试验室做鉴定试验,待确定可以使用方可订货,如不方便取样,在订货时根据厂生产需要,按国家或部颁标准签定供货合同。

2、沥青进厂,必须附带出厂检验报告,并由材料部门负责通知试验室取样检验,每种规格产地的沥青,首车必须取样检验,以后每隔300吨通知取样一次。

3、试验室对进厂沥青做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三项指标的检验,首样或必要时做全套指标试验,试验结果以试验报告单的形式通知材料部门。

4、不同规格的沥青应分别卸入不同的储油罐储存,收料人员填写入库单交卸油班,卸油班根据入库单上写明的产地规格卸油。

5、进厂沥青如规格性能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由进料部门负责解决。

6、重交通道路沥青国家标准见附录一,中、轻交通道路沥青标准见附录二。

三、砂石材料质量管理

1、材料部门决定供料单位前,应先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调查,对确有保证质量能力的厂家进行认定。

2、对新开发的料源产地或变更规格的砂石材料,采购人员应事先取有代表性的样品送试验室检验,经鉴定符合有关标准后方可订货。

3、新料源、新规格的原材料进厂,材料部门应及时通知试验室取样检验,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方可批量进厂。

4、原材料进厂,分公司材料部门必须安排专人对进厂砂石料进行目测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粒径、泥污含量、风化颗粒含量等,随时注意质量变化,当发现质量有疑问时,不允许卸车,应立即通知试验室取样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明显不合格的材料应采取必要措施处理。

5、试验室应根据规定经常性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试验结果填写试验通知单送交材料部门。

6、分公司应安排专人负责料场管理,指挥卸料,杜绝错卸、混料现象。

7、根据砂石料质量不同,分为合格、次品及废料三种,全部质量均符合质量指标为合格,主要性能指标符合标准,个别指标如含粉量、级配组成超过规定标准,但超过量不大,总体能满足质量要求的为次品,偏离指标较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为废品,对次品采取扣罚吨位的办法,根据严重程度扣罚10%~50%,对于废品,每出现一次,对供料单位提出一次警告,连续三次警告,取消供料资格。

8、进厂粗集料标准见附录三,细集料标准见附录四,矿粉标准见附录五。

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制度

一、沥青混合料生产

1、必须用指定的原材料,保持上料均匀稳定和各料仓的平衡,以免造成级配和温度的波动。

2、推土机或铲车上料时,如发现矿料级配、含土量、风化颗粒含量严重超标,应停止上料并及时通知机台和生产部门,避免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拌合机影响产品质量。

3、机台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试验室所给配比生产,遇到原材料波动,影响料仓配比时,应及时与试验室联系,不得随意更改配比。

4、生产前、后对拌合机筛面等部位进行检查、清理和养护工作,随时注意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通报有关部门。

5、生产时按筛分能力控制上料量,减少越漏数量,控制越漏量,不得超过所越漏仓料重量的15%。

6、热料仓的料应保持适当的位置,当发现空仓应停止称量拌和,等料达到一定数量后再继续生产,当料满串仓时,应把串仓的料放净后再重新上料,继续生产。

7、注意控制温度,按不同规格品种和生产季节控制温度,以达到拌和完的成品温度为准,规定温度如下:

Ⅰ型沥青混凝土加热温度140~160℃

Ⅱ型沥青混凝土加热温度130~150℃

沥青碎石120~140℃

冬季温度适当提高5~10℃,机台操作人员应随时根据需要测试温度,保证成品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8、为保证拌和均匀一致,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拌和,即Ⅰ型沥青混凝土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秒,加沥青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0秒,Ⅱ型沥青混凝土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秒,加沥青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8秒,沥青碎石拌和时间不得少于25秒,特殊品种由试验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9、每拌产品班组岗位操作人员都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应作废。

10、管理好机台储油罐,换料换油时及时调整,特别是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前,应提前加热搅拌,生产后及时停止搅拌,并适当降温,避免改性沥青离析、降解、老化,存放时间较长的改性沥青使用前应及时通知试验室取样检验,检验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应停止使用。

11、年初和年终对拌合机称量系统进行标定,其它时间如有问题,及时标定称量系统。

12、运输车辆应注意保持清洁,装料前清理掉积料和积液,装料后不得耽搁,应及时运送到工地。

二、乳化沥青生产

1、生产前检查输油管线及各部保温节门、乳化机、齿轮泵、储油罐等设备是否已经预热,节门开关及设备盘车是否灵活。

2、检查乳化机空载试运转是否正常,沥青泵、水泵是否上油上水,乳化剂配制池,储存罐及输送管路是否冲洗干净。

3、所用沥青根据规定由试验室确定,配制过程按有关规定执行,用于生产乳化沥青的原样沥青加热温度以加热到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为原则,一般120℃~150℃。

4、乳化剂水溶液的配制先向乳化剂配制池中加入欲配制数量60~70%的冷水,加入已称量准确的乳化剂,加热到80~90℃,补齐到所要配制乳化剂水溶液的数量,对有特殊要求的乳化剂的配制,按试验室提供的方法执行。

5、生产过程中每隔10~15分钟在岗操作人员测量乳化沥青成品温度一次,如果温度低时可打开乳液储存罐加热装置加热。

6、岗位操作人员每隔10~15分钟检查一次沥青乳化剂溶液的比例,并根据成品的颜色深浅进行调整。

7、制备完成的乳化沥青应随时用玻璃棒检查,应为细而分散均匀,无显著可见的颗粒并有一定胶结性的液体。

8、沥青乳液成品应密闭储存,尽量减少和空气接触,减少水分蒸发,引起表层破乳起皮,不同品种的沥青乳液及其容器严禁混用。

9、沥青乳液储存温度低于零度将分裂变质。

应在气温5℃以上使用完毕。

10、乳化沥青标准见附录六

三、改性沥青生产

1、每次生产改性沥青的前一天,把指定产地、规格的沥青输送到改性沥青加热升温罐中预热备用,加热温度要求保持在160℃~170℃之间,同时将指定的产地、规格、型号改性剂足量运到现场备用。

2、生产前检查沥青加热保温输送系统的油泵阀门、导热油和沥青管路是否均已预热,检查改性设备各气动管路和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有无损坏、失灵和漏气,检查改性剂供料系统并试运行。

3、严格按照融胀——研磨——养生的过程生产,在研磨前先将改性剂加入沥青中,在160~17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融胀不少于30分钟,然后通过胶体磨研磨40分钟,最后将研磨后的改性沥青输送到搅拌罐搅拌养生不少于15分钟方可输送到机台储存罐中。

4、要严格按照配合比生产,对每班所用改性剂的数量和传感器计量称量的数量相核对,沥青用量要经常核对罐的容积称量数和传感器计量称量数。

5、要严格控制搅拌和研磨温度,极端最高不得超过185℃,极端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60℃。

6、已改性好的沥青不能长时间在高温下加热,应根据使用量生产,剩下的沥青及时停止加热,使用时提前加热。

7、对每种改性剂首批生产的改性沥青研磨完成后,要进行细度的初步外观检查,看是否有明显颗粒,如无明显颗粒,即可取样送试验室进行显微镜观测细度、颗粒分布并进行软化点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要求,方可输送到稀释罐,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出生产规律后,方可按正常生产控制方法进行。

8、改性沥青的正常生产检查。

(1)每班从稀释罐内或机台罐取样进行显微镜观察、软化点、针入度及5℃延伸度试验。

(2)每月进行一次改性沥青的全套试验,试验内容见附录七改性沥青技术标准。

(3)检查试验结果及时以试验结果报告单的形式通知沥青配制车间,配制车间应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进行调整或采取措施。

 

沥青混合料成品检验制度

1、总则

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同时加强质量保证制度和手段,所以分公司必须设立现场质量控制员负责现场质量,产品出厂实行班组自检、现场质量管理员检查和试验室抽样检验的三级检验制度。

2、班组自检项目如下:

(1)拌和均匀性,要求每拌混合料颜色均匀一致,没有花白料,粗粒料表面被沥青矿粉和细集料包裹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但不能有结团成快现象,矿料表面应显现一定厚度的油膜,但油量又不能过大,超过矿料的持油能力。

(2)随时测量温度,要求温度不超出规定范围。

(3)当自检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岗位人员解决,不合格的产品及时铲出车外或作废料处理。

3、现场质量管理员对出厂的产品质量做最后的把关检查,检查项目同班组自检,凡经过检查不合格的产品退回班组处理并填写检查日志。

4、试验室每天对混合料进行抽样检查,当原材料变、或生产新品种、特殊要求的混合料或产品不稳定时,增加抽检试验次数或进行热料仓取样检查。

5、试验室试验结果应及时通知生产班组,班组根据结果找出质量变动原因,总结经验,及时分析调整达到质量要求。

 

质量事故报告及废次品处理制度

1、质量事故是指在产品质量方面通过努力可以避免发生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不合格造成产品报废;

(2)因指挥生产错误或操作不当造成产品报废;

(3)因设备不正常或生产工艺存在问题,出现废品;

(4)因运送不及时或保管不良造成大量废品。

2、凡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投入使用前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次或在一天内由于质量问题造成损失在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为一级质量事故,10000元以上为重大质量事故。

3、凡发生质量事故均应逐级上报,班组应在当日内报分公司,分公司应在两日内写出书面材料报企业管理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在接到材料后两日内报有关领导或有关部门,凡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从重处罚。

4、一级质量事故由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解决,重大质量事故由公司总经理或主管质量的领导主持,召集有关领导参加的质量分析会,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做出处理。

5、出厂产品凡经检查确定为废品的产品,或经工地因质量问题退回的产品,即不能作为正式产品出厂,处理办法一是报废,或是降价处理,但须事先向使用单位说明,以免引起纠纷。

6、凡发生质量事故和废次品损失超过规定指标,均须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

 

质量奖罚制度

1、总则

奖励制度要体现“质量第一”的方针,把提高产品质量与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质量方面的贡献转化为努力的报酬,作为综合奖的重要条件,对专职的质量管理员单独制定奖励办法,主要考核检验质量和检验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对完不成质量指标的要进行处罚,制度如下。

2、对分公司实行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与奖金直接挂钩制度,完不成规定指标,按承包办法扣除一定数额的奖金。

3、出厂产品经质量管理员检查或取样检验,凡出现不合格,应迅速查明原因,扣罚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一定数额的奖金。

4、对从事配合产品质量工作有关人员及质量检查人员的奖罚条件:

(1)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本职范围内有关产品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完成提高产品质量措施计划中所承担的工作项目,并有以下事迹可以表彰:

1在质量管理、改进操作、改进设备、改进配合比、改进质量检测手段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项目。

2密切配合生产,在推行质量目标管理,对质量一贯重视,坚持原则大胆负责,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