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828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

《《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2.docx

《小公鸡和小鸭子》优秀教案人教部编版2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5小公鸡和小鸭子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块、捉、急”等12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他、河、说”等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3.了解“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会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口字旁的书写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2.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3.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会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1.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会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学会运用。

2.体会“口”在字的不同部位的不同写法,正确书写带有口的生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

(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

)板书小公鸡和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

(他们长得不一样。

嘴:

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

脚:

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

“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

("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

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

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

1.录音范读。

让学生倾听录音中课文的语气变化,疏通字音,明确句子间的停顿,听完录音,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生自读课文,明确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检查词语。

这一课出现了很多生字宝宝,看看你都认识它们了吗?

一块儿捉不到急得直哭小河死去偷偷地跟忽然喊叫身边

渗透识字方法:

儿歌识记“捉、喊、跟、急”:

捉捉捉,用手捉;

喊喊喊,用口喊;

跟跟跟,用脚跟;

急急急,心里急。

3.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再来读一读,看看这对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这对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介绍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2.随文识字“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换偏旁“快”)认识新偏旁:

提土旁。

(儿歌识记:

土土土,一块儿土,心心心,快乐心。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他们一块儿去了哪里?

遇到了什么事?

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图——草地里。

课件出示句子:

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吃得很欢”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吃得很欢?

(因为找到了许多虫子)那我们就来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小鸭子为什么“急得直哭”啊?

那我们就用着急、不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2.小公鸡看到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时,做了什么事情?

(小公鸡看见了,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

)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子吃。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他们又一块儿去了哪里?

(出示文中第二幅图——小河边)这次发生了什么呢?

2.用直线划出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

3.学生读找到的相关句子。

交流明确。

出示句子(逐句出示,指导朗读):

小鸭子说:

“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

”——热情的语气

小公鸡说:

“我也去。

”——急切的语气

小鸭子说:

“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

”(字理识字“死”,会意字,左边是残骨,右边是人,指形体与魂魄分离。

)——担心的语气

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

“鸭子哥哥,谢谢你。

”——感激的语气

附:

 

4.分角色朗读对话。

分角色读对话:

指名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呢?

(小鸭子为小公鸡捉鱼吃。

)主题升华小总结:

他们可真是一对互相帮助的好伙伴!

5.对比句子:

当小鸭子不让小公鸡跟着下水的时候,小公鸡是这样做的:

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好?

为什么?

(加上“偷偷地”更生动形象,小鸭子不让小公鸡跟着下水,小公鸡却悄悄地跟着下了水,仿佛看到了小公鸡调皮、淘气的样子。

当小公鸡在水里大声喊救命的时候:

小鸭子游到了小公鸡身边。

小鸭子飞快地游到了小公鸡身边。

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好?

为什么?

(加上“飞快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小鸭子去救小公鸡时急切的样子。

练习:

加上“偷偷地、飞快地”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会让句子更加地生动形象。

给予场景进行练习:

1.赛跑时,我()向终点冲去。

2.妈妈在睡觉,我()推门出去。

四、拓展延伸,主题整合

请你轻轻打开主题丛书91页——《稻草人和他的小朋友们》,自己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要求:

用横线划出稻草人和他的朋友们对话的句子。

交流:

1.对照老师划出的句子“天渐渐凉了,你要多穿点衣服喔!

”“田里还有一些不小心掉落的稻穗,要一一捡起来啊!

”“我不该再装人吓他们……”

2.老师指导朗读:

注意圈出读好哪些词更能读出感情。

3.分角色读,感受朋友们对稻草人的关心和稻草人的内心变化。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知道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相信咱们同学们之间也一定会互相帮助、快乐合作的。

【板书】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小公鸡

互相帮助

小鸭子

 

【课型】写字指导课

【教学内容】《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口”在字的不同部位的不同写法,体会带有口字旁的字的构字规律。

2.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掌握生字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有7个生字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开火车读)

二、分类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字宝宝,你想把他们分成哪几类?

生纷纷发言。

(有说按结构分的,有说很多带“口”字一组的,带“也”一组的)

今天老师跟这些同学不谋而合,把带“口”的字归为一类,带“也”的归为一类。

三、学写生字

(一)“口”在不同位置的书写

1.学写

呈现“河、说、听、哥”

首先提醒孩子前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复习左右结构字的小儿歌

思考:

“口”在不同位置书写有什么不同

总结:

口在“河”中的时候要小一些,居中写

 口在“说”中的时候要扁一些,写在右上格

 “听”上的口要瘦长一些,写在左上格

 “哥”中的两个口都要扁一些,下口大,上口小。

相机提示:

“说”和“河”都有点,写法也不一样。

生先观察,师总结:

“说”的左点高而大,右点小而下。

“河”的三点水的写法:

第一个点靠右,下边的点和提重齐靠左。

学习言字旁:

点下边的三道横和口变成横折提

师范写这四个字,生书空,生描红,临写

2.展示

师巡视相机指导,生反馈再写。

选择优秀作品上台展示。

(二)“也”的书写指导

1.学写

呈现“也”。

生先观察,师总结:

横折钩的横拉长向上倾斜,竖弯钩的弯要伸长一些。

师范写,生书空,描红,临写

当“也”加上偏旁以后,写法的变化,呈现“他、地”

生先观察,师总结:

横折钩的横收敛,左右承让一下。

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识提土旁和学习写法:

土的横变短,最后一笔横变成提。

生试着自己先描红,再临写,师巡视纠正,生再写。

2.展示

选择作品上台展示交流。

四、复习生字

我们分别给这些生字组个词吧!

学生组词,老师纠正,在黑板上写下好词。

每个字选择一个词语写一下,注意端正坐姿,写漂亮。

选择优秀作品对学生进行展评、奖励。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提土旁,知道了“口”和“点”在字的不同位置的写法,学会了正确书写“河、说、听、招、呼、讲、许”7个生字。

大家上课很投入,写得很认真!

【板书设计】

小公鸡和小鸭子

河、说、听、招、呼、讲、许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猴、结、掰”等12个生字。

书写“瓜”“块”“进”三个生字。

2.初步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初读课文,明确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各种不同的表示手部动作的生字,并明确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先一起来猜个谜语!

.尾巴卷卷又翘翘,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

2.出示字卡“猴”,它是反犬旁,你还能说出几个反犬旁的字?

(猫、狗等),一般有反犬旁的字都跟什么有关系?

(动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跟小猴子有关的故事,出示题目,老师板书课题。

读题。

二、指导明确课文脉络,整体感知。

1.故事就在语文书的94页,在读故事之前啊,老师有两个要求,一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5(都标对了吗?

标错的看黑板改一改)

都好了吗?

那小猴子下山后去哪些地方玩的呀?

请同学们再次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并用“——”画出小猴子下山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开始吧。

2.你看见小猴子去了哪儿呢?

指名说。

(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板贴)

三、分段随文识字。

【第一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着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

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指名读,生点评)

2.教学“块”字。

(出示生字),你还会换什么偏旁。

指导书写。

我们还可以说一块什么呢?

(出示PPT:

豆腐,蛋糕……)

3.小猴看见玉米结的——又大又多。

看!

这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

一起读好这个词。

小猴子的心里——非常高兴。

(引读)

这个词就是非常,谁再来读一读?

一起读。

你能给非常找一个近义词吗?

——十分特别。

对的,意思都理解了,咱们来用“非常”说一句话吧。

(你说的句子也非常漂亮)(你举手举得也非常快)

如果你们能坐端正,老师会——非常开心。

4.小猴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会读书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了吗?

(指名说)

5.出示“掰”这个字谁会读?

(bai)你掰过什么东西?

怎么掰的?

做做这个动作?

做得真形象,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

出示“扛”,一起读好这个字。

6.走,我们也去掰掰玉米,读读第一小节,谁来试试?

指名读。

(这只小猴子声音真响亮!

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了不起!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捧读)

【第二自然段】

1.过渡: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棵桃树下)。

同桌互相读读一读第2小节

2.小猴子看到的是这棵桃树吗?

为什么?

引出“满”,教学“满”。

3.(满树的桃子)表示树上的桃子很多。

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可以说——满天的星星……

出示扔:

这个字不仅是后鼻音还是翘舌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

谁来做一个扔的动作?

(往低的地方扔)

摘:

这个字谁认识?

你的翘舌音读得很准。

谁再来读读?

一起读。

你还会摘什么?

(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宝宝回到句子里,谁还愿意读?

(指名2人读)一起读!

4.小男生们,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一小节吧!

女孩子认真听哦,学会倾听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真不错,男生读的好,女生听得认真。

总结:

(边贴板书)小猴子走到了——(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第三自然段】

1.摘了桃子的小猴子又走到了——一片瓜地里(引读)。

谁想读?

(出示第三小节)

2.(ppt出示瓜,这个字是——瓜。

古时候的人啊也很喜欢吃瓜,看!

古时候的瓜是这样写的,高高地藤上结了一个圆圆的瓜。

比一比,这两个瓜字有什么不一样呢?

谁来书空一下这个瓜字,拿出小手一起写一写。

你还知道哪些瓜?

3.再读,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找一找,这一小节中有哪些带有“扌”的字,找到以后圈出来。

4.根据回答板贴:

捧、扔、摘

小猴子看到——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

课文中还有两个像这样的词,你能找到么?

一起读

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5.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捧起书,读一读第三小节。

【四自然段】

1.摘到西瓜的小猴子又去干嘛了呢?

谁能读一读第四小节?

2.咦,刚跑过去的是?

(出示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老师想到了一首儿歌。

拍手读儿歌: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3.小白兔走路是——蹦蹦跳跳的。

出示词语:

蹦蹦跳跳。

谁来读。

教学“蹦”,让学生做做动作,说一说。

小兔子蹦蹦跳跳的跑回课文中去了,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引出“追”,谁来读,教学“追”字。

4.小白兔蹦蹦跳跳地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一起去追它吧!

(引读第四小节)

【第五自然段】

1.小兔子跑进树林里,小猴子追到了吗?

引读。

比较进和近

2.总结: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小兔子_,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小兔子跑进一片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四.总结全文。

看板书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还认识了一只下山的小猴子。

他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他又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一片瓜地,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小兔子_,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小兔子跑进一片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

一块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走

一棵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

一片瓜地里又大又圆捧扔摘

树林里真可爱抱扔追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小蝌蚪找妈妈人教(部编版)

1.小蝌蚪找妈妈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

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

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

重难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难点)。

3.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难点)。

教学

准备

1.搜集有关青蛙的知识。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学习

重难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

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

(学生)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用时:

5分钟)

1.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

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

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板书:

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1.学生对比观察图片,认识蝌蚪和青蛙。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用时:

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用时:

20分钟)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小蝌蚪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最后小蝌蚪们在哪里找到了它们的妈妈?

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

(2)第一段是讲小蝌蚪找妈妈之前的事,那么课文的第二段与第三段讲的是什么呢?

(3)最后三段写的什么?

1.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共6个自然段。

(2)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

它们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

(3)小蝌蚪们在荷花旁边找到了它们的妈妈。

它们的妈妈是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1)第一段写池塘有一群小蝌蚪,介绍了小蝌蚪的外貌特征。

(2)第二、三段写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

(3)最后三段写小蝌蚪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并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四、总结,拓展。

(用时:

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

反思

-----------------------------------------------------------------------------------------------------------------------------------------------------------------------------------------------------------------------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

重难

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学前

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用时: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用时:

27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时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2.学习第二部分。

(第2、3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

①小蝌蚪的样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看见鲤鱼妈妈时用了个什么动词?

说明了什么?

③我们从鲤鱼妈妈那里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

(2)学习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

①告别鲤鱼妈妈后,小蝌蚪在找妈妈的途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们把谁错认成他们的妈妈?

②小蝌蚪看见乌龟后“追上去”说明了什么?

③为什么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知道了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

3.学习第三部分,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并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青蛙的样子以及小蝌蚪长成青蛙后发生的变化。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后回答问题。

小蝌蚪有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1)①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

②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时是“迎”上去的。

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小蝌蚪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③小蝌蚪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

(2)①告别鲤鱼妈妈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

他们把乌龟错认成他们的妈妈。

②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

③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但不等于只要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动物就是他们的妈妈。

蝌蚪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3.“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他们的尾巴不见了。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用时:

3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

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青蛙?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

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作业设计(PPT)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