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637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5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政治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政治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政治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政治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知识清单.docx

《政治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知识清单.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知识清单.docx

政治知识清单

财政与税收

知识经纬

   

【要点精析】

重难点知识聚焦:

1.财政

  ①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②国家预算: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国家决算: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①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补充。

  【例题讲解】

  由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在中西部多个省区实施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中央专项资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扶贫工程。

累计金额达107亿元人民币。

这一工程将对改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面貌,为培养人才、加强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表明(  )

  A.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了基础性作用

  C.只要财政收入增加了,教育就能发展起来

  D.财政支出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解析:

答案为D。

A、B选项的观点就是错误的,财政收入的增加是教育发展的条件之一,不是唯一条件。

因此不选,材料强调的是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所以正确答案为D。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①财政配置资源原因:

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有国家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这种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这些行业是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需国家的财政支持。

  例如: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三峡工程、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事业。

  特别提醒:

资源配置是指人、财、物等资源在全社会各行业的流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手段有两种:

计划和市场。

但是市场手段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进行调节,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经济手段。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①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②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它包括两部分:

一是由国内生产活动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二是由国外提供的最终总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进口。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它包括两部分:

一是国内需求,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内消费需求;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出口。

  ③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④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进行宏观调节,使政府经济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政策。

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

  特别提醒:

财政的本质:

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的分配关系。

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在于增加财政收入,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扩大支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例题讲解】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平衡运行

  ③财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④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答案为D。

本题要求同学记忆财政作用。

财政的作用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这一作用包括“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1)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它分为

  ①税收收入:

它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②利润收入:

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收入。

  ③债务收入:

包括内债(即政府公债,如国库券、建设债券等)和外债(国外债券、向外国和国际金融机构取得借款)。

  ④其他收入:

收费、罚款等。

  【例题讲解】

  在财政收入形式中占主导地位,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罚没收入

  解析:

答案为A,本题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在财政收入形式中占主导地位,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税收收入.要求同学们记忆知识点即可。

  

(2)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是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②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③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例题讲解】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  )

  A.税收的征收范围              B.公民自觉纳税的意识

  C.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D.国家的财政支出

  解析:

答案为C,本题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要求同学们记忆知识点即可。

  (3)财政支出

  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它分为

  ①经济建设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地质勘探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

  ②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包括:

设备购置、维护费,人员经费,公务费用。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政府、司法、驻外机构支出,军队、国防建设、国防科研的支出。

  ④社会保障支出:

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的费用。

  ⑤债务支出。

包括偿还内债和外债。

  【例题讲解】

  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应选D 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图表所反映的具体信息:

图表反映的是2006—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这三个方面的支出情况,对应的财政作用就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②④人选;图未直接体现巩固国家政权和调控收支水平的作用,不选①③。

故选D。

  (4)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①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

  a.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b.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c.财政收支完全相等。

  ②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③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例题讲解】

  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某年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500亿元。

这表明本年度我国(  )

  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解析:

本题应选D 财政赤字的含义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故选D。

4.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含义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①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一是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二是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无偿性: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③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特别提醒:

无偿性是相对的,直接无偿,间接有偿,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

  固定性是相对的,税收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作出调整,如通货紧缩时降低税率。

  ④三者的关系:

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特别提醒: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利润、国债都没有这三个基本特征,而行政收费中只有一部分具有这三个基本特征。

5.税收的分类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1)增殖税

  ①属于流转税。

  ②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③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④税率:

实行比例税率。

  ⑤重要作用:

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①属于所得税。

  ②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

  特别提醒:

  a.必须是合法所得;

  b.并非全部所得,有一定范围和起征点。

  ③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收入的个人。

  ④两种税率:

  a.超额累进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工资薪金所得。

  b.比例税率:

  ⑤作用: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特别提醒:

纳税人不同于纳税对象。

  【例题讲解】

  1.(2011天津)假定小张和老赵某月的工薪收入分别为1900元、5000元,结合表1,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2

3

4

……

9

不超过500元的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分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分

……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5

10

15

20

 ……

45

  *指个人月工资、薪金所得减去2000元以后的余额

  A.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具有累进性质

  B.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小张该月不用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D.老赵该月应缴纳450元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解析:

本题应选D,A项表明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具有“累进”性。

观点正确;B项正确表述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C项工薪为1900元,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2000元,小张不应缴税,观点正确;通过计算,老赵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500×5%+1500×10%+1000×15%=325元,故D项错误,故选D。

  2.(2011浙江)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解析:

本题应选C,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000元,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将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减少,A错误;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B说法错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属于再分配范畴,D不合题意;C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C。

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税收的性质: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③个人:

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

  

(2)纳税人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①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3)违反税法的现象

  ①偷税:

纳税人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

纳税人不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

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取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

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例题讲解】

  (2011江苏)“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

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

这说明(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应选B,本题考查我国税收的性质和财政的作用等知识。

中央投资将进一步向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倾斜,说明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③入选;安排车辆购置税投资是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①入选;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④说法错误。

故选B。

疑点突破

1.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即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政府财政赤字的大幅度增加,需要政府举债维持财政支出,可能造成纸币的流通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使得社会总供给低于社会总需求,导致商品短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但是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不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

关键是看能不能用好政府手中的钱。

一个政府财政赤字的低线,一般是财政支出的20%,也就是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和累积国债余额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和60%的警戒线,即被视为安全线内。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别

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不同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保护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货币政策。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

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②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2)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可以用下图来归纳: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区别

实施条件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目的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联系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三)、思维拓展:

  (2011山东)“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未(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

          

  材料二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据材料一、材料二,

  

(2)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11分)

  审题过程:

  

(1)这是一道图表题,需要两个步骤,首先需要描述图标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其次,还需要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概括反映该现象背后的实质。

我们通过对图表的纵横对比得出结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那么,我们分析清楚了第一小问所存在的社会现象,那么第二小问,进一步问如何解决,第二小问回答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回答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要注意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3)“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可以提炼出“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提炼出“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可以提炼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可以提炼出“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参考答案:

  

(1)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

  ①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提示】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清单】

知识经纬

     

【要点精析】

重难点知识聚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地位: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必要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例题讲解】

  下列对按劳分配认识正确的是

  A.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按劳分配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为尺度进行分配

  C.按劳分配可“完全避免收入分配的差别”

  D.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解析:

正确答案为D.

  A错误,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而非市场经济。

B错误,尺度包括数量和质量,不仅仅是数量。

C错误,允许收入差距,但不能过分悬殊。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

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①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特别提醒: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

个体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其收入形式应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例:

私企外企,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形式属于按劳动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