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案例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135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本案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书本案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书本案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书本案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书本案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本案例题.docx

《书本案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本案例题.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本案例题.docx

书本案例题

【案例1K411041]

1.背景

甲公司中标承包某市主干道路工程施工,其路面结构为2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底面层,300m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200mm石灰土底基层。

路面下设有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线,由建设方直接委托专业公司承建。

该工程年初签了承包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当年年底竣工。

受原有管线迁移影响,建设方要求甲公司调整施工部署,主要道路施工安排在9月中旬开始,并保持总工期和竣工日期不变。

为此项目部决定:

(1)为满足进度要求,项目部负责人下达了提前开工令,见缝插针,抢先施工能施工部位。

(2)项目部安排9月中旬完成管道回填压实、做挡墙等工程,于10月底进入路基结构施工,施工期日最低温度为-1℃;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3d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开始路面面层施工时,日最低温为-3℃,最高温度为+3℃,但天气晴好;项目部组织突击施工面层,没有采取特殊措施。

(4)为避免对路下管道和周围民宅的损坏,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

工程于12月底如期竣工,开放交通。

次年4月,该引道路面出现成片龟裂,6月中旬沥青面层开始出现车辙。

2.问题

(1)项目部下达提前开工令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2)指出路基结构施工不妥之处。

(3)分析道路面出现龟裂、车辙的主要成因。

3.参考答案

(1)问题1

项目负责人下达开工令是错误做法:

因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对开工日期都有约定。

项目部应根据合同安排进度,并且在开工前先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由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项目部应按监理的命令执行。

(2)问题2

不妥之处主要是:

①不符合规范关于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的规定;

②不符合规范关于基层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养护3~7d的规定。

(3)问题3引道路面出现龟裂和车辙主要成因:

①路面基层采用的是石灰稳定类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其强度增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温度低时强度增长迟缓。

为使这类基层施工后能尽快增长其强度,以适应开放交通后的承载条件,规范规定这类基层应在5℃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且应在出现第一次冰冻之前1-_1.5个月以上完工。

开放交通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基层强度不足,是整个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出现成片龟裂的质量事故。

②沥青路面必须在冬期施工时,一应采取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并应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快压等措施,以保证沥青面层有足够的碾压温度和密实度。

③次年6月以后出现车辙,主要原因是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致使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密度不够,在次年气温较高时,经车轮碾压压实,形成车辙。

【案例1K412031]

1.背景

某市新建道路跨线桥,主桥长520m,桥宽22.15m,桥梁中间三孔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连续梁,跨径组合为30m+35m+30m,需现场浇筑,做预应力张拉,其余部分为T形22m简支梁。

部分基础采用沉入桩,平面尺寸5mX26m,布置128根桩的群桩形式,中间三孔模板支架有详细专项方案设计,并经项目经理批准将基础桩施工分包给专业公司,并签订了分包合同。

施工日志有以下记录。

(1)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经理批准签字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为增加桩与土体的摩擦力,沉桩顺序定为从四周向中心打。

为了防止桩顶或桩身出现裂缝、破碎,决定以贯入度为主进行控制。

(3)专项方案提供了支架的强度验算,符合规定要求。

(4)由于拆迁影n向了工期,项目总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作了变更,并及时请示项目经理,经批准后付诸实施。

(5)为加快桥梁应力张拉的施工进度,从其他工地借来几台千斤顶与项目部现有的油泵配套使用。

2.问题

(1)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变更程序的做法是否正确,应如何办理?

(2)沉桩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如不符合,请指出正确做法。

(3)专项方案提供支架的强度验算是否满足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请予补充。

(4)在支架上现浇混凝土连续梁时,支架应满足哪些要求,有哪些注意事项?

(5)从其他工地借用千斤顶与现有设备配套使用违反了哪些规定?

3.参考答案

(1)问题1不正确。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经项目经理签批后,必须经企业(施工单位)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后方可实施;有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程序。

(2)问题2不符合。

依据相关规范的正确做法:

沉桩时的施工顺序应是从中心向四周进行;且沉桩时应以控制桩尖设计高程为主。

(3)问题3不满足专项方案的要求。

还应提供支架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的验算。

并且专项方案应由施工单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实施。

(4)问题4支架应满足:

①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倾覆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3,受载后挠曲的杆件弹性挠度不大于L/400(1为计算跨度)。

②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及基础的允许下沉量,应满足施工后梁体设计标高的要求。

③注意事项有:

整体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不均匀下沉,若地基下沉可能造成梁体混凝土产生裂缝时,.应分段浇筑。

(5)问题5

违反了有关规范的下列规定:

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验和校验。

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

 

【案例1K412032]

1.背景

A公司中标承建一座城市高架桥,上部结构为30m.预制T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形式,共12跨,桥宽29.5m,为双幅式桥面。

项目部在施工方案确定后,便立即开始了预制场的施工。

但因为处理T梁预制台座基础沉降影响了工程进度,为扭转工期紧迫的被动局面,项目部负责预制施工人员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出现纰漏,如千斤顶张拉超限未安排重新标定和T梁张拉后便立即把T梁吊移到存梁区压浆,以加快台座的周转率。

被监理工程师要求停工整顿。

2.问题

(1)预制场的施工方案如何确定?

(2)预制台座基础怎样保证不发生沉降?

(3)千斤顶张拉超过200次,但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满足规范要求,即士6%以内,千斤顶是否可以不重新标定?

(4)T梁张拉后便立即把T梁吊移到存梁区压浆,以加快台座的周转率这种做法正确吗?

为什么?

3.参考答案

(1)问题1

预制场的施工方案,由项目部总工组织编制,经项目部负责人讨论优化,在项目负责人(经理)批准后,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批准后,施工方案才能实施。

(2)问题2

张拉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台座基础应根据场地情况而定:

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足以满足梁重承重要求的,可直接在此地基上做台座基础。

如果地基达不到承载力要求,则须对地基进行处理。

采用换填灰土夯实的方法,或者采用打挤密木桩的形式,保证处理后的地基的承载力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然后,再在上面浇筑混凝土基础。

另外,做好预制场场地排水工作也至关重要,以防止雨水浸泡地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台座基础不发生沉降。

(3)问题3

依据相关规范的规定,张拉满6个月或者张拉次数达到200次的千斤顶,必须重新进行标定方能够继续投入使用。

(4)问题4

项目部做法不正确。

按照施工规范要求,T梁在台座上张拉压浆后,其水泥浆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或者达到T梁混凝土同等强度后,才能吊移。

否则,会因为不小心的磕碰,容易发生锚具破损、钢绞线断丝现象,从而直接导致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案例1K412033]

1.背景

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跨越主干道路部分采用钢一混凝土结合梁结构.跨径47.6m,鉴于吊装的单节钢粱重量大,又在城市主干道上施工,承建该工程的施工项目部为此制订了专项施工方案,拟采取以下措施:

(1)为保证吊车的安装作业,占用一条慢行车道,选择在夜间时段,自行封路后进行钢梁吊装作业。

(2)请具有相关资质的研究部门对钢梁结构在安装施工过程中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分析。

(3)将安全风险较大的临时支架的搭设,通过招标程序分包给专业公司,签订分包合同,井按有关规定收取安全风险保证金。

2.问题

(1)结合本工程说明专项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施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项目都拟采取的措施

(1)不符合哪些规定?

(3)项目部拟采取的措施

(2)验算内容和项目齐全吗?

如不齐全请补充。

(4)从项目安全控制的总包和分包责任分工角度来看,项目部拟采取的措施(3)是否全面?

如不全面,还应做哪些补充?

3.参考答案

(1)问题1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确定,还应包括季节性措施、四新技术措施以及结合市政公用工程特点和由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的、工程需要所应采取的相应方法与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2)问题2

项目部拟采取的措施

(1)不符合关于占用或挖掘城市道路的管理规定: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须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方可按照规定占用。

(3)问题3

项目部拟采取的措施

(2)验算内容和项目不齐全。

钢梁安装前应对临时支架、支承、吊机等临时结构和钢梁结构本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

(4)问题4

项目部拟采取的措施(3)不全面。

应审查分包方的安全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应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分包方;在分包合同中应明确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对分包方提出安全要求,并认真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规定冒险蛮干的分包方,应令其停工整改。

 

【案例1K412034]

1.背景

某公司中标承建城市立交桥工程,该立交主桥为全钢结构,最大跨度79m,最宽44m,最高35m,用钢总量近7000t。

项目部依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将钢桥分块进行预制拼装,纵向共分成8’块,横向共9段,采用工地焊缝连接。

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报审过程中遭到了质疑,经过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后经过修改补充方被批准实施。

2.问题

(1)钢桥预制前还应做好哪些工作?

(2)钢结构桥梁吊装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3)工地焊接时应按什么顺序进行?

3.参考答案

(1)问题1

根据选用的吊机能力、运输能力及工厂制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该立交桥纵横向分割方案。

分割方案必须与设计单位、制造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商定,并逐级报批,特别要考虑分割后钢梁的稳定性及桥梁整体的拱度和分割后刚性变化对拱度的影响,通过建立模拟计算修正分割后单片钢梁的制造预拱度。

(2)问题2

钢结构桥梁吊装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

①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不影响道路、管线施工及水、电、热供应方便的地域设置办公区、生活区及材料仓库。

②施工区域地下各种市政管线复杂及军用、专用光缆等,涉及产权单位,应事先走访沿线及配合单位,充分做好调整,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确保各种管线的安全。

③根据横向分配的情况,设立临时支撑,施工前要对临时支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

④对桥墩的顶面高程,中线及跨距进行复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方可安装。

⑤由于钢梁构件较宽,体型较大,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会涉及地面道路及高架道路的交通,除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输吊装方案外还应制定相应的交通导行方案,向交通管理部门汇报,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3)问题3

依据分割方案,制定专门的焊接方案。

焊接方案必须考虑现场施焊和工厂焊接的区别。

除高空作业外,应注意防风的措施。

焊缝的连接顺序设计有规定的按设计要求做,无规定时焊接顺序顺桥向宜为从跨中向两端,横向从中线向两侧对称进行。

【案例1K413021]

1.背景

A公司中标某市地铁车站工程。

车站为地下双层三跨箱形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主体基坑长度约212m,宽度约21m,基坑平面呈长方形,开挖深度为16m,围护结构标准段为+1000@1600钻孔桩加三道+609钢支撑。

基坑所在位置均为现状道路,基坑长边临近运河,车站围护桩外皮与河堤最近距离约9m,且基坑周边存在多条重要地下管线,基坑安全等级设计定为一级。

工程项目部在A公司批准了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保证计划等文件后,组织了实施。

2.问题

(1)试分析本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

(2)简述一级基坑施工安全的主要控制指标

(3)给出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3.参考答案

(1)问题1

从背景介绍,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是施工期间确保运河的河堤安全及航道正常使用;车站主体施工期间加强围护结构刚度和内撑刚度,如采取增大钻孔桩直径和内撑壁厚等措施,以控制基坑变形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2)问题2

据有关规范规定,安全等级为一等的标准段基坑变形控制标指应为:

最大地表沉降≤0.15%H且≤30mm;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2%H且≤30mm。

+

(3)问题3

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①基坑开挖前,应对周围管线进行确认,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②对基坑临近河堤上部及下部的杂填土、素填土进行地面注浆加固,可采用单液水泥浆,土体加固体强度应达到0.3~0.5MPa,加固纵向、横向范围应经论证确定。

③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挖随锚喷桩间混凝土,并按设计位置架设钢管支撑。

④临近河堤保护段范围,基坑开挖应严格遵循平面分层分步,纵向拉槽开挖,充分考虑空间效应,以控制基坑变形,减少土体开挖对河堤的影响。

并对河堤迸行严密监测。

⑤加强基坑量测监控,做到信息化施工。

⑥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施作垫层和结构底板。

【案例1K41302,2]

1.背景

某市政工程基础采用明挖基坑施工,基坑挖深为5.5m,地下水在地面以下1.5m。

坑壁采用网喷混凝土加固。

基坑附近有高层建筑物及大量地下管线。

设计要求每层开挖1.5m,即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

某公司承包了该工程,由于在市区,现场场地狭小,项目负责人(经理)决定把钢材堆放在基坑坑顶附近;为便于出土,把开挖的弃土先堆放在基坑北侧坑顶,然后再装入自卸汽车运出。

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单位把每层开挖深度增大为3.Om,以加快基坑挖土加固施工的进度。

在开挖第二层土时,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

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顶地表面出现许多平行基坑裂缝。

但施工单位对此没有在意,继续按原方案开挖。

当基坑施工至5m深时,基坑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征兆。

项目负责人(经理)决定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组织人员在坑内抢险,但已经为时过晚,基坑坍塌造成了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问题

(1)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本基坑工程侧壁安全等级应属于哪一级?

(2)本工程基坑应重点监测哪些内容?

当出现本工程发生的现象时,监测工作应做哪些调整?

(3)本工程基坑施工时存在哪些重大工程事故隐患?

(4)项目负责人(经理)在本工程施工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3.参考答案

(1)问题1

基坑工程具有地域性,许多地区对基坑的分类做了规定。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0-1999第3.1.3条对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做了如表1K413022所示规定:

本工程基坑周围有高层建筑和大量地下管线,如果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周边环境影响很严重,因此,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2)问题2

基坑开挖卸裁必然引起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基坑侧壁水平位移越大,坑后土体变形越大。

过大的侧壁水平位移必然会造成建筑物沉降及管线变形。

因此,任何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侧壁水平位移都是监测的重点。

本工程基坑同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是基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其变形也应该是基坑监测的重点。

本工程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必须采取降水措施。

施工时需要监测地下水位,因此,地下水位也应该是监测的重点。

另外,地下水中的承压水对基坑的危害很大,尤其要注意接近坑底的浅层承压水对基坑的影响。

如果承压水上面有不透水层,随着基坑开挖,当承压水层上部土重不能抵抗承压水水头压力时,基坑坑底会出现突然的隆起,极容易引起基坑事故。

如果坑底存在承压水层时,坑底隆起也是基坑监测的重点内容。

但由于基坑开挖施工,直接监测坑底隆起并不容易,可以通过监测埋设在坑底的立柱的上浮来间接监测坑底隆起。

当基坑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

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本工程应加密观测次数,如果变形发展较快应连续监测。

(3)问题3

本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

不按设计要求加大每层开挖深度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坑设计单位都应该根据其设计时的工况对施工单位的基坑开挖提出要求,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在施工时超挖极容易引起基坑事故。

在基坑顶大量堆荷是引发基坑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背景介绍未提及考虑这些荷载的安全性设计验算,因此本工程把大量钢材及弃土堆集于坑顶也是重大事故隐患。

(4)问题4

对于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现象,施工单位应该对基坑进行抢险,对基坑做必要的加固和卸载;并且应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

基坑危险征兆没有引起注意,仍按原方案施工是施工项目负责人(经理)一大失误。

当基坑变形急剧增加,基坑已经接近失稳的极限状态,种种迹象表明基坑即将坍塌时,项目负责人(经理)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人员要及早撤离现场。

组织人进入基坑内抢险,造成人员伤亡是项目负责人(经理)指挥的一个重大错误。

【案例1K413035]

1.背景

某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隧道穿越土层有黏土、粉土、细砂、小粒径砂卵石、含有上层滞水,覆土厚度8~14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

施工项目部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在具备始发条件后开始隧道施工,掘进过程中始终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各项施工参数执行。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

拆除始发工作井洞口围护结构后发现洞口土体渗水,洞口土体加固段掘进时地表沉降超过允许值。

事件二:

在细砂、砂卵石地层中掘进时,土压计显示开挖面土压波动较大;从螺旋输送机排出的土砂坍落度较低。

2.问题;

(1)施工项目部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开始隧道施工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2)掘进过程中始终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各项施工参数执行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3)分析事件一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正确的做法。

(4)分析事件二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3.参考答案

(1)不正确。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的规定,盾构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2)不正确。

首先,在初始掘进过程中应根据收集的盾构掘进数据(推力、刀盘扭矩等)及地层变形量测量数据,判断土压(泥水压)、注浆量、注浆压力等设定值是否适当,及时进行调整,并通过测量盾构与衬砌的位置,及早把握盾构掘进方向控制特性,为正常掘进控制提供依据。

其次,由于掘进过程中地层条件、覆土厚度等差异很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施工参数。

第三,根据反馈的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相关的施工参数。

(3)事件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洞口土体加固效果不满足要求。

正确作法是:

①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盾构种类与外形尺寸、覆土深度及施工环境条件等,明确加固目的后,合理确定加固方法与加固范围;本案例的加固目的,既要加固又应止水。

②拆除洞口围护结构前要确认洞口土体加固效果,必要时进行补注浆加固。

(4)事件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塑流化改良效果欠佳。

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

①选择适宜的改良材料,并适当提高添加比例。

②开挖面土压波动大的情况下,开挖面一般不稳定,此时应加强出土量管理。

【案例1K413047,]1.背景

某公司施工项目部承建城市地铁3号标段,包含一段双线区间和一个车站,区间隧道及风道出人口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的主体结构采用明开法施工。

区间隧道上方为现况道路,路宽22.5m,道路沿线的地下埋设有雨污水、天然气、电信、热力等管线,另外还有一座公共厕所。

隧道埋深15m左右,并有lOOm左右长度内遇有中风化石灰岩。

岩层以上分别为黏土2m,砂卵石5~7m,粉细砂Zm,粉质黏土3m,回填土2~2.5m。

施工日志记录如下事件:

(1)设计文件提供的相关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的资料表明:

隧道距所有地下管线的垂直净距都在3.5m以上;经过分析,项目部认为地下管线对暗挖隧道施工的影响不大。

但在挖到地面的公共厕所位置时隧道发生塌方。

(2)隧道基底施工遇有风化岩段,项目部拟采用松动爆破法移除岩石;施工前编制了松动爆破施工专项方案,但在专家评审时被否定,最后采取了机械凿除法施工。

(3)‘由于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采用干喷方式,没有采用投标施工方案中的湿法喷射混凝土方式,被质量监督部门要求暂停喷射混凝土施工。

(4)在隧道完成后发现实际长度比工程量清单中长度少1.5m。

项目部仍按清单长度计量。

当被监理发现后要求项目部扣除1.5m的长度。

2.问题

(1)事件1中最可能引起塌方的原因是什么?

(2)事件2中专家为什么否定爆破法专项方案?

(3)质量监督部门为什么要求暂停喷射混凝土施工?

(4)事件4,监理要求项目部扣除1.5m的隧道长度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参考答案

(1)问题1

从背景分析,引起塌方可能成因是公共厕所的化粪池渗漏。

较旧的污水混凝土管线、方沟、化粪池等渗漏情况比较多,致使隧道顶部土体含水量增大引起塌方,所以要特别引起注意。

一般情况地下、地上建筑物比较复杂,参考设计资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核对资料,现场实地调查。

正确的方法是:

在开工前,首先核对地质资料,现场调查沿线地下管线、各构筑物及地面建筑物基础等情况,并制定保护措施。

(2)问题2

因为背景介绍隧道位于城市现况路下,上方有多种管线,采用松动爆破法移除风化岩石应充分考虑爆破风险及其后果的影响;采取机械凿除施工风险较低,且容易控制。

项目部原拟施工专项方案选择不当,被专家否定是必然的。

(3)问题3

因为采用干法射喷混凝土,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工作空间粉尘危害较大;湿法喷射混凝土,需要较严格的施工配合,费用较高;但是可有效减少粉尘污染;符合施工现场预防职业病消除粉尘危害的要求。

质量监督部门要求暂停喷射混凝土施工应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一是承包方应按投标文件中的施工方案施工,如果需改变施工方案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二是采用干法射喷混凝土现场施工粉尘较严重,通风换气装置、除尘设备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或有关规定。

(4)问题4

监理要求是正确的。

因为据有关规定:

当清单与实际发生的数量不符时,应以实际数量为准,清单中的单价不变。

因此计算工程量应按实际发土生的长度,扣除1.5m长度土。

IK413043掌握衬砌及防水施工要求

【案例1K413044]

1.背景

某热力管线暗挖隧道,长3.2km,断面尺寸为3.2mX2.8m,埋深3.5m。

隧道穿越砂土层和砂砾层,除局部有浅层滞水外,无需降水。

承包方A公司通过招标将穿越砂砾层段468m隧道开挖及支护分包给B专业公司。

B公司依据A公司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场后由工长向现场作业人员交代了施工做法后开始施工。

施工中B公司在距工作竖井48rrr时,发现开挖面砂砾层有渗水且土质松散,有塌方隐患。

B公司立即向A公司汇报。

经有关人员研究,决定采用小导管超前加固措施。

B公司采用劈裂注浆法,根据以往经验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注浆过程中地面监测发现地表有隆起现象。

随后A公司派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协助B公司研究解决。

质量监督部门在工程施工前的例行检查时,发现A公司项目部工程资料中初期支护资料不全,部分资料保留在B公司人员手中。

2.问题

(1)暗挖隧道开挖前的技术交底是否妥当?

如有不妥,写出正确做法。

(2)B公司采用劈裂注浆法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应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