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103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

《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docx

深度打造武汉市优秀旅游城市全解

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全国最佳旅游城市

----以武汉为例

摘要:

按照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所应具体条件的要求,比较了武汉旅游发展现状中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将武汉打造成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所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认为武汉旅游的发展必须以武汉特有的丰厚的旅游资源为载体,以优越的旅游区位为支撑,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资源整合,产品升级;并且强调发展中要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建议成立旅游协调委员会。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写山水文章、塑首义之城,创文化品牌、展科技雄风等武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路,闸明了深度开发与多元整合的策略。

而且,发展中要提高市民旅游意识和精神文明素质,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形象;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树立优质服务的行业形象;加强武汉旅游宣传的力度和深度,做好市场销工作

关健词:

最佳旅游城市条件定位问题武汉旅游资源开发整合

武汉市是一个面积达8467k㎡,人口超过800万的特大城市。

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武汉境内山川壮丽,风景独特,特产丰富,交通发达,是旅游胜地。

其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6大类,即人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民族风情类、商品饮食类。

近年来,武汉旅游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政府主导战略确立,旅游外部环境改善;旅游行业素质提高;武汉大旅游格局初具雏型在20世纪最后的日子里,武汉“创优”成功,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是对武汉旅游业发展成绩的肯定,为武汉旅游业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也为创新世纪的辉煌注人了新的活力。

然而,以旅游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相比,始终没能进入全国前列,这说明武汉市旅游业还处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温冷地带。

为何武汉市旅游业难以升温?

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问题曾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然而武汉市旅游业仍然发展缓慢。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旅游如何再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朝着“全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方向发展。

这就要求必须认真审势,进行新世纪的战略思考深人地分析现状、冷静地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解析原因。

进而更新观念,整体构思,合理布局,丰富内涌,实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整合。

一、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应具备的条件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出发点的经济行业,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业发展基地,其优秀与否主要取决于它在旅游活动中满足旅游者游娱购食住行等方面要求的能力及其最终在旅游者和大众心目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整体形象,这一形象是该城市外在的有形的旅游资源特征、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状况与内在的无形的精神文化特征、旅游服务质量在旅游者心目中全面而综合的反映。

它直接与旅游者对以上各方面的满意程度相连。

(一)旅游特色形象鲜明、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常变常新

最佳旅游城市应该是对众多旅游者有着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类型多样、丰富多彩,否则就无法适应今天旅游消费人群越多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一般来说,城市复合型的旅游资源大多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旅游特色形象则是一个旅游城市在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者竞相趋之的重要条件。

如典型的东方古都特色形象使北京成为众多旅游者的向往之地、秀甲天下的岩溶山水特色使桂林旅游长盛不衰,深圳典型的“窗口”特色形象一经树立,便一跃成为我国新的旅游热点城市……

由于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个人的偏爱以外,追求新奇是个普遍现象。

旅游城市要对旅游者保持长盛不衰的吸引力,就必须使其旅游景观不断产生新的魅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不断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外,更经济实惠的办法是不断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围绕已有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能表现其特色形象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组织新颖的旅游活动,亦即使旅游活动项目、活动内容常变常新,使旅游特色形象青春常驻。

(二)城市基本建设与旅游设施设备能满足旅游接待需要

城市基本建设和旅游设施设备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娱购所需的各种硬件,它是旅游接待的物质基础,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交通条件和饭店设施。

人群异地流动是旅游的基本特征,便利的交通是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的必备条件。

其明显的标志是不但对外交通线路能自成网络,并有快捷、舒适、方便的旅游交通工具。

旅游饭店直接控制旅游活动中吃、住两大基本要素,也涉及娱、购与行等要素的内容,是旅游接待特别重要的基础设施。

由于在我国境内旅游的国际、国内游客经济支付能力的差异大,要使各类旅游者都能得到满足,该旅游城市就必须拥有各种不同档次的旅游饭店,而且各档次旅游饭店的接待能力要基本与旅游市场的需求基本相符。

(三)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与舒适的旅游环境

最佳旅游城市应有令旅游者满意的高质量服务。

它要求不仅要为旅游者解决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实际问题,而且要提供细致周到的超常服务,使旅游者获得异乎寻常的精神享受和日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这往往是获得旅游者高满意度的直接原因。

旅游环境是影响旅游者情绪及其满意度的又一重要因素。

由于旅游是一种涉及面很广的活动,因而一地的旅游环境决不仅旅游景区或旅游企业内部的环境,而应是该地旅游社会综合环境。

一个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治安无保障、秩序混乱的旅游地,旅游者决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一个卫生条件不佳,社会风气不良或市民不友好的旅游城市,也不会使旅游者感到身心愉快。

只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才能降低旅游者身处异地的心理压力,增加其安全感、舒适感,以至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旅游活动,充分领略异地他乡的美好风景与情调,从而获得异常的精神享受,产生较高的满意度。

 二、武汉市争创全国最佳旅游的定位前提

(一)武汉是现代化大都市

武汉是我国中部最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6位,逐步迈向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城市。

武汉市域面积8467k㎡,下辖13个行政区。

城镇人口占80%。

武汉中心城区面积约800k㎡。

武汉是长江沿线的重要城市,九省通衢的特殊地理位置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区位环境,东西、南北交通便利,是东达南至的必经之地,处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四大中心城市的水陆十字交叉点上,腹地范围广阔,是我国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

武汉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十分深厚。

伴随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实力雄厚,辐射强劲,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的大型产业基地。

东有钢铁巨人坐镇;西有十里车城雄踞;南有中国光谷出世;北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崛起,它们将为武汉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输出强大动力。

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秉承上个世纪汉口金融的完善,凭借新世纪在国内国际经济一体化中的全新地位,武汉实现了金融中心的回归。

聚集众多银行、保险和证券机构的金融街,是武汉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武汉是国家99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其地处江汉平原东部边缘的武汉水体资源得天独厚。

除汇流于市内的长江、汉水两大水系所构成的风景河段外,还有140多个大小湖泊镶嵌在这片土地上,其中有跻身于全国第一批风景名胜的浩瀚东湖,也有历史上早就闻名的秀巧月湖、郎倌湖。

平原地区难于寻觅的山体在武汉并不缺乏,除郊县众多的低山丘陵外,城区内也有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桂子山、磨山、来旺山、喻家山、伏虎山等十数个山岳一字排开。

贯通市区中脊,并成为市区内的天然绿岛。

这些山岳多环湖临江,与各类水景组合成一幅幅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的山水景观,为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良好的天然环境。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据考证,在武汉市北郊黄陂区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宫城。

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

近代汉口开埠后,武汉成为中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城市。

1911年武汉打响了辛亥首义第一枪,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迎来了民主共和的曙光。

历史给武汉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为了使城市文脉得以延续,本着抢救、保护、继承、发扬的原则,城市总体规划中做了周全的考虑。

江汉路商业步行街、中山大道、汉口沿江大道均已整饰一新,沿线的近代优秀建筑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以“红楼—首义广场—起义门”为主轴的辛亥首义文化城,成为武汉的“世界名片”。

此外,作为华中商业中心城市,武汉也不乏著名的商业街区以及四季美汤包、老通城豆皮,蔡祥记热干面等一系列楚地风味小吃等。

(三)武汉具有一流的城市建设

武汉是我国内陆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长江水运网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全国287万k㎡国土面积。

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呈放射状对外延伸。

京广、沿江等铁路在此交汇,使武汉成为华中最大的铁路枢纽。

以天河国际机场为中心,众多航线驾起武汉连通世界的空中桥梁。

为适应大进大出的交通运输形势,武汉还修建了汉口火车站、武汉客运港、汉阳货运港区等一批重要交通设施。

还将规划建设新武昌高速铁路客运站等大型工程。

武汉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使武汉市与国际、国内间联系的距离不断缩短,发展都市旅游的交通条件日益完善。

另外,市内交通形成了3条环路,其中内环线长28km,连接了武汉市的繁华地区和重要地段;中环线即城区边缘环线,全长约90km,比原定的88km延长了2km,在中环线的环里是武汉整个中心城区;外环线188km,形成气势恢宏的环城绿化带,既便捷了交通也改善了城区环境。

另外,武汉市远景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0km,设站182座,设置跨长江线路3条(控制预留4个通道)、跨汉江线路3条,并配套规划汉口火车站、汉口中心区、洪山广场、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汉阳十里铺等主要客运枢纽。

设置车辆维修基地3处,车场10处;规划大型客运枢纽5个,布置跨长江线路3条,跨汉江线路2条承担全市主要的过江交通。

武汉还是中国八大通信枢纽之一。

互联网络大大缩小了这座城市与世界的距离,江城的脉搏与世界同步跳动。

密如蛛网的各类市政公用管网连接着一座座电站、水厂、污水处理厂和排水泵站等市政设施,维持着城市里工作生活的高效运转。

市民居住条件在不断得到改善。

在旧城不断改造的同时,成片的居住新区在陆续建成,昔日狭窄里弄、低矮平房逐渐被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亲切宜人的新式住宅小区所代替。

到2020年武汉市民的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将从现在的19.5㎡提高到30㎡以上。

三、武汉市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形象不够鲜明

武汉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其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但要形成实实在在的吸引力还有待于开发。

从目前情况看,武汉市已民开发建设的景点达20多处,数目不算少,但遗憾的是景点规模普遍偏小,参与性娱乐性弱,至今仍没有一处叫得响,能体现武汉旅游特色,并能与特大城市相匹配的旅游景区。

一些基础条件好、有可能开发成这类景区的地段,由于权属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也被人为地分割成一个个小景区,各景区自行其是,无法形成整体形象。

(二)城市基本建设与旅游设施设备须更进一步完善

武汉市虽然有着悠久历史并且经历代特别是近20年来的建设,已具特大城市规模,陆水空立体对外开放的交通网络也已基本形成,对外通讯发达,已建成旅游涉外饭店50多家,合法的国际国内旅游社70多家,满足旅游吃住行游购如六要素的基本条件已具备,但仍不十分理想。

首先,市内交通还不够通畅,部分旅游景区、景点交通尚不方便,目前被长江、汉水分割的武汉三大镇之间的交通仅靠长江一、二、三桥及汉水桥等一系列交通要道所组成的内环线维系,桥梁车流负荷量大,加上沿途公交车走走停停及行人不时穿越车道的影响,堵车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基本没有开设专门负责城区内一日游、二日游的旅游专车;郊县旅游景点仍依赖于一般客运交通,不仅车次少,甚至有的还无车前往;就是市内不近主干道的景点,公交车次也少,发车时间往往无保障,难于使游客形成交通便捷的感觉。

第三,旅游饭店档次不齐全,至今五星级的饭店仍寥寥可数,致使某些豪华型旅游团不敢选择武汉作为旅游目的地。

第四,旅游景区内辅助设施不很完善,最突出的是景区、景点内合乎卫生条件的厕所难寻,这往往是国际游客投诉最多之处。

此外,一些饭店不注意设施、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本应报废的设备超期使用,给服务质量带了不良影响。

(三)缺少长远规划,存在短期行为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需要有长期规划,力克短期行为,以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

然而,武汉在这方面却不尽人意。

一方面,旅游景点千篇一律,缺少吸引游客的特色。

另一方面,投资者各自为政,急功近利,只管赚钱,不求发展。

如惹人注目的楚人狂欢岛,热闹了一小阵子,便渐渐没有游人了;洪山广场的规模不小,但在总体策划上缺乏可以吸引外地游客的主题特色;军山地球村,去过的人更是不知所谓;还有野生动物园,旅游交通不便,且缺少配套的服务行业,都是吸引客源的障碍。

(四)服务质量差,欺生现象严重

一是缺少职业道德,无视信誉,旅客是上帝、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观念树立不牢,主要表现有旅游行程缩水、吃住行打折扣、违规转团、拼团等;更有一些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玩游戏,观光游变成“购物游”,旅游安全没保障,旅客怨声载道,旅游投诉率不断攀升。

二是社会风气欠佳。

在外地人眼里,武汉人的凶、狠是出了名的。

吵嘴、打架、斗殴、拒载、宰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等窗口地段,经常有敲诈外地游客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执法者,也是态度专横,语言粗俗,这些都大大损害了武汉的城市形象,有碍武汉旅游业的发展。

(五)旅游社会综合环境有待改善

用一个优秀旅游城市应具有的旅游社会综合环境标准来衡量,武汉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以市容、市貌不够整洁,市民文明行为欠佳最为突出。

走上武汉的街头,灰尘扑面、垃圾乱堆、污水溢流的现象并不罕见;汽车、自行车乱停乱放、商贩占道经营现象屡见不鲜;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地吐痰,动辄吵架、骂脏话的事情时有发生……以至电视台对武汉的“脏、乱、差”现象多次曝光。

在北京零点调查公司所作的调查中,“粗俗”成了武汉人在大众心目中最突出的负面印象。

这些统计都严重地损害了武汉市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使武汉市山水交融的美好环境失去了光彩,大大降低了武汉市的旅游吸引力。

此外,由于旅游法规还不够健全,旅游执法不够严厉,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及导游过程中的各项服务质量还不够稳定,一些不符规范的行为与作法仍然存在,这也是武汉在争创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必须大力改善的地方。

(六)宣传的力度不够,信息资料不详

一是信息资料不全。

湖北的旅游网站,对武汉市内知名的拳头产品,如黄鹤楼、东湖、宝通寺、归元寺、海洋馆等,通常只有一般的景点介绍,没有详细的旅游线路图,且缺少准确的标识。

而周边地区的神龙架、武当山、明显陵这些十分独特的人文景观,更是因为缺少详尽的资料而鲜为人知,别说外地游客,即使有些武汉市民也难以找到准确方位。

二是景点宣传力度不够,文化宣传缺少特色。

譬如武汉电视塔,在那里不仅能目睹武汉全景,而且还能观赏到长江、汉江的交汇,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然而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相比,旅游效益却相差甚远。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知名度不高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在地区文化的宣传上,一直未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像武汉的特产、原创早点、饮

食文化等,知之者甚少。

显然,让武汉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武汉,加强宣传力度、加快旅游信息化是发展武汉旅游业的当务之急。

四、打造武汉成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所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成立旅游协调委员会、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主导作用

在武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系列整合过程中,政府应积极主导地推进旅游资产整合,克服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体制羁绊等弊端,为武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整合,为21世纪武汉率先进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行列保驾护航。

旅游业是一个市场需求大、产业关联性强、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都非常好的产业,它理应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事实上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其列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给予旅游业发展极大支持。

同样由于旅游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在旅游业规划开发及其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类似于土地及旅游资源权属、社会综合环境改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一个旅游企业或者单一的旅游管理部门所能解决的,必须有政府参与才行。

如蛇山旅游资源未能统一规划开发,其主要原因就是一个土地权属的问题。

它涉及的管理单位分别有武汉市园林局、武昌区园林局、省文化厅等几个,其中还夹杂了“军事重地”、“铁盾山庄”及居民住宅,如果要某一旅游企业逐一收购再进行开发,就目前的资金条件来看,是很难办到的,只有由市政府出面统一协调解决才比较恰当。

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笔者建议武汉市向上海学习,成立一个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包括旅游管理局及其它相关部门领导在内的旅游协调委员会,突出旅游业为政府主导型产业的性质,专门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跨行业,跨部门或涉及整个社会的难题、确保旅游业健康的发展。

(二)武汉旅游的发展必须以武汉特有的丰厚的旅游资源为载体,以优越的旅游区位为支撑,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资源整合、产品升级。

1、深度开发要写好山水文章

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

长江武汉段自汉南入境至向家湾出境。

市区内长江段长60km,另外还在市辖郊区境内流经85km,总长达145km。

江面宽度一般为1000----2000m。

汉江武汉段自张家湾谢八家入境。

于汉阳南岸嘴注入长江,在市辖区内流经62km,在市区内流经50km,总长达110余km。

注卿江河道弯曲狭窄,在汉口附近宽度为200m左右,有250余km的江河水道贯穿武汉,这不仅在中国仅无绝有,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目前,江河水道仅作为交通水道,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开发.可开发长江、汉江两岸,建旅游景点、创形象工程、展示江城景观;设置不同特色游船。

开展两江游览;可兼容日游夜游观光、娱乐、品食等旅游项目,形成武汉两江旅游带。

武汉湖泊密布,水面宽阔。

目前除东湖、月湖、莲花湖、木兰湖等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外,后湖、东西湖、郎官湖、墨水湖、南湖、紫阳湖、沙湖、水果湖、北湖、严东湖、青菱湖、梁子湖、汤逊湖、鲁湖等旅游开发利用程度低。

有的还未开发。

武汉湖泊旅游开发,应从湖泊水系整体着眼,根据不同湖泊的水面水质状况、仄位条件、人文环境氛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工与整合实施专项旅游开发,形成各具特色的武汉湖泊旅游。

可分别开发为以湖滨度假休闲为主的旅游;以湖光赏景、渔业观光、垂钓为主的修心养性旅游;湖滨体育竞技旅游;以水上快艇冲浪、水上飞机、水上跳伞、花样滑水、水上拔河比赛、手划船比赛、帆船赛、龙舟赛、彩船大游行、水上秋千、游泳比赛、水上热气球等水上娱乐、水上参与性、表演性强的湖泊旅游。

可利用节庆活动,或邀请有国内外优秀水上运动员参加的水上比赛、竞技活动通过颁发证书、奖金等形式吸引境内外游客。

武汉山丘纵列、岗岭起伏。

市区内两列山系,其地层走向和山势作东西展布,一列从汉阳汤家山、赫山、龟山至武昌紫金山、凤凰山、小龟山、猴山、凤斗山、团山、太渔山、吹笛山、黄家山;另一列从汉阳米粮山、仙戈山、锅顶山、扁担山、凤栖山到武昌蛇山、洪山、珞珈山、南望山、喻家山、磨山、马鞍山、石门峰、宝盖山。

另外,市区周边外围还有马龙山、大军山、小军山、神山、铁锦山、公子山、龟尾山、龙泉山、木兰山等。

武汉山丘旅游资源丰富目前龟山、蛇山、磨山、龙泉山、木兰山旅游开发有一定规模。

其它山丘旅游资源基本上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武汉山丘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森林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对呼吸道疾病有独特的疗效;森林内春季遍布的鲜花对人的心理、生理大有裨益;山地有夏季凉爽、春秋季节长的气候条件;有的山丘还是药材基地利用山丘旅游资源可发展观光旅游,开发山丘疗养度假旅游,建立绿色会议中心,发展会议旅游,根据山丘生态的多样性,针对学生客源市场开发生态科普修学旅游。

针对学生消费水平不高,建立学生度假公寓,提供完善的低价位的配套服务,发展自助式旅游。

根据山地旅游资源特点。

开发远足、登山、攀崖、野营、野炊、骑马、生存训练等项目,并与高校系统、中教系统联营、通过政府或学校合作建立大中学生夏令营基地.利用山区山地采种、育苗、营林、加工木材生产工艺木制家具、工艺品等木制品的生产工艺;根雕盆景工艺;山野菜、野果、食用菌加工等森林绿色食品加工工艺等,开发产业旅游.山水相依,林中藏寺,往往是山丘旅游资源的组合特征在开发山丘观光旅游、会议旅游、度假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的同时可结合节日庆典、宗教法事活动,组织大型庙会,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高旅游行为层次。

2、深度开发要塑首义之城

武汉辛亥首义革命,为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史上的光辉篇章。

首义文化也是武汉独一无二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旅游资源。

是武汉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内容,也是在海内外宣传武汉形象的重要载体。

首义文化旅游资源本体丰富。

主要分布在武昌。

这里有起义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黄兴拜将台旧址纪念碑、二烈士亭、总理孙中山纪念碑、孙中1U铜像、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日知会旧址、武昌首义发难处工程营旧址、楚望台军械库遗址等、通过对首义文物、遗址、遗迹的修复、整体营造首义文化氛围,开发首义文化旅游资源,发展首义文化修学、观光旅游产品。

创建首义文化旅游产品,可利用辛亥首义的深远影响、号召力和吸引向性,激发海内外华人爱国主义精神,拓展武汉海内外旅游客源市场。

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不断创造出自身发展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

抢抓“辛亥革命百年庆典”的历史机遇,促进武汉旅游业快速发展。

使“辛亥首义”这张武汉“最靓丽的世界名片”,成为提升武昌知名度的最佳无形资产。

根据2006年元月武汉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关于全面启动辛亥革命l00周年庆典纪念活动的建议》和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关于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等两篇发言稿中关于全面启动辛亥革命l00周年庆典纪念活动的建议,武汉要在接下来5年,也就是2011年,辛亥革命爆发l00周年时,打造“辛亥首义文化区”文化精品工程,进一步确立武汉“首义之城”现代文明之都的文化地位,使其具有鲜明的世界意识。

对照国际上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的类似做法,谋划纪念方式,修建纪念建筑,开展纪念活动。

从而使辛亥革命纪念方式与国际接轨,纪念建筑与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塑像媲美,纪念活动充满时代感和现代气息。

为了全面启动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纪念活动并且全面地打造辛亥首义之城,结合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关于首义建设问题的精神,笔者提出如下5点建议:

(1)整合纪念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成立筹备机构。

当前,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文化文物资源分属省市区甚至企业等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利于文物资源统一保护,利用、开发以及纪念活动的筹划和展开。

省市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协调立场,同心同德,举全力投入。

建议像筹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一样成立常设的、具有权威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纪念活动筹委会,整合纪念资源,统一规划和建设纪念设施,策划纪念活动方案,开展对外宣传和联络活动,以扩大影响,形成声势。

(2)加快辛亥首义文化区的建设。

目前辛亥首义文化区建设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首义广场地下通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并有可能阻断蛇山地下水向紫阳湖的渗流,造成紫阳湖水源断绝。

对此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拿出解决办法。

二是文化区建设项目中缺少标志性纪念建筑。

为此,我们建议建设既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又有现代气息的景观标志一一“首义门”。

“首义门”的设计可采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