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094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docx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专题17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精析版2

(2013·新课标I卷)26.(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

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填正确答案标)。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

A.圆底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

A.41%B.50%C.61%D.70%

(2013·新课标II卷)26.(15分)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

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

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

a.润湿b.干燥c.检漏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7)设正丁醛的产率为x%,根据关系式C4H10O----C4H8O

7472

4x2

解得:

x=51

【考点定位】有机化学实验、反应原理、基本操作、化学计算

(2013·新课标II卷)27.(14分)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

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提示:

在本实验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取干操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g.则x等于。

【考点定位】工艺流程、化学实验、化学计算

(2013·四川卷)9.(15分)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

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可选用第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⑴请完成下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存在Fe3+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②,振荡

存在Fe2+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存在Fe2+和Fe3+

Ⅱ.AgNO3的热稳定性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⑵装置B的作用是。

⑶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

⑷【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

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

操作

现象

a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黑色固体不溶解

b

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①(填实验编)。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的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②。

(2013·大纲卷)28、(15分)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a的名称是,b的名称是;

(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3)C的作用是,D的作用是,是否可以把C和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

(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

象。

(2013·天津卷)9.(18分)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经查阅资料得知:

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

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

……

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第

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的右端。

要使沉积得FeCl3进入收集器,第

步操作是。

(3)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

(4)装置B中的冷水作用为;装置C的名称为;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完后,因为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FeCl2是否失效的试剂:

(5)在虚线框内画出尾气吸收装置E并注明试剂

.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6)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电解池中H+在阴极放电产生H2,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8)综合分析实验

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

H2S的原子利用率100%;

易升华来看,

即可将其转化为气态,再在气流作用下,带入B中凝华;(3)装置干

(2013·江苏卷)18.硫酸镍铵【(NH4)xNiy(SO4)m·nH2O]可用于电镀、印刷等领域。

某同学为测定硫酸镍铵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2.3350g样品,配制成100.00mL溶液A;

准确量取25.00mL溶液A,用0.04000mol·L-1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Ni2+(离子方程式为Ni2++H2Y2-=NiY2-+2H+),消耗EDTA标准溶液31.25mL;

另取25.00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56.00mL(标准状况)。

(1)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EDTA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Ni2+含量将(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2)氨气常用检验,现象是。

(3)通过计算确定银硫酸镍铵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2013·江苏卷)19.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绿矾(FeSO4·7H2O)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FeSO4+Na2CO3===FeCO3↓+Na2SO4FeCO3+C6H8O7===FeC6H6O7+CO2↑+H2O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3+

1.1

3.2

Al3+

3.0

5.0

Fe2+

5.8

8.8

(1)制备FeCO3时,选用的加料方式是(填字母),原因是。

a.将Fe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b.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c.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2)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柠檬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80℃下搅拌反应。

铁粉的作用是。

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

(4)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

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出发,先制备绿矾,再合成柠檬酸亚铁。

请结合右图的绿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由硫铁矿烧渣制备Fe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

铁粉、稀硫酸和NaOH溶液):

向一定量烧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得到FeSO4溶液,,得到FeSO4·7H2O晶体。

力。

中档题难度偏大。

(2013·重庆卷)⒐(15分)某研究小组利用题9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⑴MgCO3的分解产物为

⑵装置C的作用是,处理尾气的方法为

⑶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题9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溶解,无气泡

溶解,有气泡

2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蓝色沉淀

蓝色沉淀

3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4

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红色褪去

先变红,后褪色

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

④从实验安全考虑,题9图装置还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2013·安徽卷)28.(14分)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

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

转化为Cr3+。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C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

初始pH

废水样品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4

60

10

30

5

60

10

30

5

60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实验①中0~t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3+)=mol·L-1·min-1

(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队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

Fe2+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

假设三: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2SO4、FeSO4、Al2Fe(SO4)4·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2O

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5)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用等物质的量的代替实验①中的铁明矾,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①相同,进行对比实验

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若溶液中c(Cr2O

)大于实验①中的c(Cr2O

),则假设一成立;若量溶液的c(Cr2O

)相同,则假设一不成立。

(2013·北京卷)28.(15分)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iii.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

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2013·上海卷)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二氧化硫有毒,并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无论是实验室制备还是工业生产,二氧化硫尾气吸收或烟气脱硫都非常重要。

完成下列填空:

40.实验室可用铜和浓硫酸加热或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如果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上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写字母)。

41.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至少需要称取亚硫酸钠

g(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已有4.0%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g(保留一位小数)。

42.实验室二氧化硫尾气吸收与工业烟气脱硫的化学原理相通。

石灰-石膏法和碱法是常用的烟气脱硫法。

石灰-石膏法的吸收反应为SO2+Ca(OH)2→CaSO3↓+H2O。

吸收产物亚硫酸钙由管道输送至氧化塔氧化,反应为2CaSO3+O2+4H2O→2CaSO4·2H2O。

其流程如下图:

碱法的吸收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

碱法的特点是氢氧化钠碱性强、吸收快、效率高。

其流程如下图:

已知:

试剂

Ca(OH)2

NaOH

价格(元/kg)

0.36

2.9

吸收SO2的成本(元/mol)

0.027

0.232

石灰-石膏法和碱法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原理相同之处是。

和碱法相比,石灰-石膏法的优点是,缺点是。

43.在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改进的、能实现物料循环的烟气脱硫方案(用流程图表示)。

(2013·广东卷)33.(17分)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1)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

②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③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

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

(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

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1完成原电池甲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5),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

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其原因是。

(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

(2)的材料中应选

作阳极。

(2013·福建卷)25.(15分)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

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

Mg(NO3)2、NO2、O2乙:

MgO、NO2、O2丙:

Mg3N2、O2丁:

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__

②称取Mg(NO3)2固体3.79g置于A中,加热前通人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