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9657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

《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

学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精编

《向卫星求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教学具准备:

救援卫星的图示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

课前老师让你们查找了有关卫星的资料,咱们一起来交流。

    生:

相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卫星”,领略一下它的奥秘与神奇(板书课题)

    师: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生1:

谁向卫星求救?

为什么求救?

    生2:

卫星为什么能就人?

    师:

让我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课前资料,并引入课题,不仅拓宽了学生对“卫星”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能力,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梗概。

   1、交流读懂了什么?

     师:

通过读,课文奖励一件什么事?

     生1:

讲的是西姆救儿子,自己的飞机也失事,结果通过卫星找到她们的故事。

     生2:

我知道了是西姆向卫星求救。

     生3:

我知道了卫星之所以能救人的原因是它能收到地球各个角落的信息。

     (设计意图:

交流读懂了什么,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交流不懂的问题。

     师:

你还有没有不懂得问题?

     生1:

提出本课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如:

失事,一些科技术语等。

     生2:

老师我不懂“卫星”救人的原理是什么?

     师:

将“卫星”接受信号的一系列过程课件放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课件感受“卫星”接受信号的神奇,增强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三、总结及作业。

   1、总结: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卫星”的神奇,下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向卫星求救”的故事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为学生能很好的将这个故事打下基础。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并提出读的要求:

看一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表达内容的?

   2、读完讨论交流课文表达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尤其是读出使学生身临其境感觉,体味西姆的情感,救援队员的情感,作者的情感以及周围人们情感变化,从中感悟到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对现代科技为人类服务的慨叹。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及其中的情感,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一个升华,为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基础。

  三、具体生动地讲故事。

   1、师提出叙讲故事的要求。

   2、生在同组内联、交流。

   3、指名叙述并共同评价。

   4、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更深刻,不仅内画了对文中的各种情感,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及作业。

   1、总结。

   2、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1、向卫星求救

               西姆飞机失踪---无线电设备信号—航空队搜寻不到

                ------求救卫星----传来微弱信号---找到受伤者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

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师出示“太空吃饭讲究多的”材料,提出要求:

仔细读读,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

自读并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

想不想再多了解点呢?

(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太空,去那里看一看,感受一下它的奥秘奥妙与神奇。

板书课题。

   2、师: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

交流疑问:

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

在太空会发生哪些奇妙有趣的事情?

     师:

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通过相关的太空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的探索产生足够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自读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把握课文整体,理清课文思路;勾出不懂得问题等待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说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班上来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科学问题。

如:

宇宙、蕴涵、青藏高原等。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读、交流不懂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将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三、书写生字。

    在写字书上书写生字。

    (设计题图:

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指名读课文,提出要求:

本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太空趣事?

   2、学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学习重点打基础。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提问:

宇航员的生活与我们的平时生活有什么不同?

   2、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如:

描述太空睡觉与地球上的不同是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太空舱的周围设计成地球的景色,仿佛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4、师生将宇航员生活的密封舱内的设施、行走姿态和睡眠状况等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写出,与地球进行对比。

   5、将学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相互介绍。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及口语表达方法。

  三、学习课文5-8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

从太空看上去,喜玛拉雅山清晰可见,甚至分的清哪里是森林、湖泊、哪里是平原、溪流。

并理解“甚至”一词的用法。

   2、借助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合作者一起感受热爱自己的家乡----地球的情感。

  四、拓展。

   1、积累文中的好词句。

   2、用自己的话介绍妙趣的太空生活。

  板书:

        22、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太空舱内的特点:

设施、行走、睡觉。

     在太空舱观察到的景物:

星星、月亮、太阳、妙趣横生

             地球:

最美丽。

  反思: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博士”、“硕士”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释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想象力十分丰富的诗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释题:

移植的意思是:

①把播种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

②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

   3读了标题后,你对标题所揭示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二、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标示出诗节,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之意。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用“”勾出起过渡作用的诗节。

   3按照“幻想—启迪”的顺序,理解诗歌内容。

   4从生活中的启迪到大胆假设,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

  三、检查自学效果,交流讨论

   1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等词之意。

   2起过渡作用的诗节是哪一诗节?

体会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哪些诗节描写的是作者的想象?

哪些诗节描写的是生活给予的启迪?

   4有感情地朗读作者的想象部分,体会想象部分末尾省略号的作用,思考:

记忆可以移植,好吗?

为什么?

   5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去做些什么呢?

说一说。

     过渡:

记忆移植能实现吗?

能。

这来自于生活的启迪。

   6有感情地朗读5~7诗节。

思考:

怎样才能实现记忆移植,让这种神奇的想象成为现实。

   7谈谈你读了这首诗歌后,受到了什么启迪?

   8总结。

让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四、指导朗读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诗的特点。

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不能读破诗句,还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读出诗的韵味。

这首诗押的是“i”韵。

    如第一、二诗节的朗读: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生活/该是/多么有趣——

    把爷爷的记忆/移植给我,

    我/就能看到/爷爷的爷爷/

    长的/是什么模样,

    把我的记忆/移植给爷爷,

    爷爷/也会看到我/

    在操场上/是多么顽皮。

  五、作业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还会想些什么?

试着用笔写下来,写成诗的形式也可以。

  板书设计

            27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幻想 记忆可移植生活   多有趣

          启迪 树木的嫁接     创造出奇迹

          实现 不懈探索 努力移植 成为现实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本课时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文本点击

   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重难点预设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以读为主,读、思、议结合,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之情,感受文中之境、感受散文的韵味,实现教学目标。

   •媒体预设

   图片及部分文字的幻灯片。

   •导学路径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师:

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

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生说。

   2、师:

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板书:

24蝴蝶的家

   【美丽的图片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蝴蝶看似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的家却不为人所熟知。

“蝴蝶的家在哪里?

”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幻灯片)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

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板画:

下雨板书:

着急

   师:

下面我们就从细读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勾勾、画画、写写,然后首先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

(好)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开始!

   3、生自由读文,读后结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倾听、点拨引导,也发表个人见解,随时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并随时作出调控。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引情入境,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问题的提出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又使他们对课文的探究目标更为明晰;教师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和引导者,陌生的师生关系因交流而不再陌生,在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流中,智慧的火花得以闪现,师生融为一体,易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全班交流,解疑释难,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汇报重点作以下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

“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

这里是谁在喧嚷呢?

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②震撼:

“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

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

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1)理解素洁、玷污。

(指导本段朗读:

   素洁:

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

弄脏。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

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

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

“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

作者作出的种种假设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板书:

猜想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生说。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

“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

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

“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

”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说出善于观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爱怜。

   板书:

关爱生命心系自然

   【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难以言说的意境;读与交流中发挥想象,形成意境,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表达与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分享学习成果的愉悦过程中,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四、小诗作结,总结升华。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生畅谈感受。

预设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为雨天的蝴蝶着急的心情。

   

(2)我也为蝴蝶着急,下雨的时候,它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呀!

   (3)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

   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在读文的时候内心也产生了深深的感慨,昨天老师刚刚写下了一首小诗,同学们想看吗?

(出示幻灯片,指名读、教师读和齐读相结合)

   蝴蝶的家

   蜜蜂的家在蜂巢里,

   蚂蚁的家在地底下,

   蝴蝶呀蝴蝶,下雨的时候,你去了哪儿?

   麦田、松林、老树干寻不见你的踪迹,

   花朵、石桥、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

   你轻盈的身体怎么禁得住狂风的肆虐,

   你素洁的双翅怎么受得了雨水的冲刷!

   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

   你是那么让人担心,叫人牵挂……

   阳光里,你翕动纤细的触角,

   与绽放的花儿亲密地对话;

   微风中,你舞动美丽的薄翅,

   花朵因你更生机勃发!

   亲爱的蝴蝶,其实,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关爱生命的孩子,用爱心为你编织成温馨的家,

   不管电闪雷鸣,任凭风吹雨打,

   自然的精灵啊,不要害怕,快快回家!

   【最后的环节,畅谈学习感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全课以师生齐读作结,实现了对文本的整体回顾,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想法和一些粗浅认识,不足之处,诚望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谢谢!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课前准备

1、两袋重量相差悬殊的牙膏。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一个重要发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我发现今天咱们班的每位同学都特别的精神,眼睛里都焕发着光彩,这是怎么回事?

哦,我明白了,因为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给每位听课老师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吗?

那好,咱们今天就比一比,看谁听讲最认真,看谁发言最精彩,看谁最善于思考,好不好?

二、引出问题,交流探讨

1、出示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段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指名读。

2、提问:

这段话是谁说的?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同桌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这段话到底说的对不对?

4、引出伽利略,指名读他的资料。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通过多次反复试验研究,他推翻了被当时人们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

他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他还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他发现月球表面凸凹不平、木星有4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地动说。

后因发表文章反对地心体系,支持和发展地动说,而遭到罗马教廷异端裁判所判罪管制。

最终,罗马教廷宣布取消对伽利略的审判,伽利略得到平反。

5、提问:

伽利略是怎样想的,你觉得他分析的有没有道理?

6、课件演示分析的过程。

7、出示试验的结果,指名读。

8、教师用两袋牙膏做同时着地的试验。

三、熟读全文,深悟领会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指名回答。

3、预设:

a、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b、伽利略是一个执着追求真理的人。

c、伽利略是一个勇敢,具有献身精神的人。

4、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相机指导课文朗读。

5、伽利略为什么要进行公开试验?

(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的确有错误。

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的发展。

伽利略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

6、当伽利略走下斜塔时,围观的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知道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了吗?

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五、拓展延伸

通过试验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物体下落的速度和他的轻重没有关系,那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

这个问题同学们课下进行思考,老师相信,凭借同学们的聪明智慧,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