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实施方案
福田小学课题组
(2002、12)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习惯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基础,是学生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内心情感等的外在表现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最应具备的人格品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谈到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时明确指出:
“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重点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
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均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习惯作为课程目标鲜明地提了出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字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在“阶段目标”中,还分别提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默读习惯”、“勤观察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凝问难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抓住了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抓住了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根本,也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良好习惯是学生科学、规范并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要使学生形成科学、规范并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必须加强养成教育。
我们认为,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课程校本化的视野,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加以研究,加以凸显,运用课程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潜在的资源优势,探索学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如何落实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形式、方法和规律,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顺应时代要求、开展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课程实施目标:
1、通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具备
自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2、运用课程理论,探索在小学阶段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校本课程的途径、形式、方法和规律,通过探索、总结、提炼,形成
独具特色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3、积累和汇集实施课程的精典案例、课例、学例、范本以及各
种多媒体课件、录像、录音、图片等信息资料,物化校本课程研究成
果,形成学校系统规范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可供借鉴
和运用的资料系列,并产生经验性思考的理论文章、评价体系和经验
总结系列文章。
三、课程内容: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文件所提出的要求,根据素质教育关于人才培养以及国家课程目标
所提要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遵循学生年龄
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按低、中、高年级及各学科教学的内容,分
别列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以下具体内容:
(一)低年段(一二年级):
1、按时作息
2、见到老师行礼问好
3、上课认真听讲
4、积极举手发言
5、遵守课堂纪律
6、作业按时完成
7、课间玩正当游戏
8、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9、轻声慢步过走廊
10、不乱丢果皮纸屑
11、养成用眼“三个一”习惯
12、养成爱卫生“六勤”习惯
(二)、中年段(三四年级):
1、认真有礼貌地听人讲话;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
3、课堂内主动学习、自觉钻研;
4、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
5、自觉预习功课;
6、认真完成作业;
7、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8、学会谦让;
9、爱护桌椅;
10、积极锻炼身体;
11、不打人,不骂人;
12、自己的事自己做
(三)、高年段(五六年级)
1、严于责已,宽于待人
2、团结同学,珍惜友谊
3、珍惜时间
4、刻苦学习
5、学会思考,大胆质疑
6、自觉预习、及时复习功课
7、学会和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8、今日事今日毕
9、做班集体的小主人
10、孝敬父母
11、遵守社会公德
12、发挥特长,成功自我
(四)、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原则:
1、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原则:
课程实施应遵循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惟
特点,注重内容的形象具体,形式的富于变化,表述语言的通俗生动、
避免空洞说教。
2、以事明理的原则:
课程实施过程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精选具体生动的事例、图片、学生生活中的故事等,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明白道理。
3、行为训练原则:
良好习惯是一种科学、规范、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要使学生具备良好习惯,就必须反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4、行为规范提示原则:
每一种良好习惯都有其相应的行为规范。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习惯的培养要求,为学生提示行为的规范以指导学生按规范去进行行为实践活动。
5、综合训练原则:
除利用班会、队会、开设专门的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外,思品、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教学都要渗透良好习惯的养
成教育。
学校大队部及行政值日检查、德育活动等也要将良好习惯养
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给予落实,形成全校对学生开展良好习惯综合训
练的良好氛围,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及形式
1、开设专门的习惯养成教育训练课,每周一次。
利用班会、队会或早读、自习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2、各学科渗透习惯的养成教育。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将学生良
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重翠的教育教学任务,落实至怕己的教学过程
中。
每个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备课、教学、检查和考评学生时,应
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安排和落实,使学科教学成
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3、专题教育活动。
班级或全校根据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实
际,开展良好习惯的专题教育活动。
活动前拟定计划,确立目标,安
排一段时间,有始有终地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务必取得良好效果。
4、良好良惯的养成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和辅导员根据学校要求具体在班集中组织实施。
要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班会、队会活动的主要内容落实。
班主任要制定相应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在班级管理中,采取多种形式,举行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学生榜样、开展“良好习惯之星”的评比活动、举办良好习惯养成的经验交流会等等,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落实。
5、学校教导处对全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进行全面的
管理。
在校长领导下,要切实拟定好每学期的课程计划,选定课程内
容、安排课时,开尽检查,组织考评,进行总结,搜集和整理好相关资料、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考评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
价的重要内容,进入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业水平的期未和年度的成绩
记载册,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6、学校大队部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发挥少先队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种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墙报、学生值日
检查、国旗下讲话,纪律卫生红旗评比、中队、小队主题队会等对良
好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宣传、检查、评比、表彰,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教
育校本课程的落实,也形成学校少先队工作的特色。
7、学校成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信息技术制作小组”,
自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大队部负责
人和电教教师为组员,负责制作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所需要的
Ⅲ象生动的课件、照片、图片、录音、录像等信息读物。
形成学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生动载体,以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
课程的有效开展。
8、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艺术教育有机结合,采用歌曲演
唱、舞蹈、小品、话剧表演、器乐演奏以及绘画、书法等形式,将良
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形象化,使学生受到生动具体的养成教育。
9、每位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试评价学生、开展教学总结的过程中,都要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予以落实,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三)、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黎敏成校长
为组长,苏慧贤、李志刚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
大队部负责人及学科组长为组员,加强对学校校本课程的领导,及时
研究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困难,保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2、建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教研制度。
每周二下午第
二书课后为教研活动时间。
学校每周工作安排、每学期工作计划,都
要安排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内容,安排负责研究的人员,确立研究的重点,提出研究的要求,进行研究记载,开展研究情况的
总结,以形成研究制度,提高研究水平。
3、定期召开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交流会、通
报会、专家评议会、现场会、总结会,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的实施不断深化。
4、认真选择和确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实施样本班。
加强样
本班的课程实施的研究探索工作,力争产生出良好的效果和经验,充
分发挥样本班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5、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开展指导。
聘请有
关的专家为指导教师和学术顾问,经常请导师和学术顾问来校指导校
本课程的试验研究工作,确保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沿
着健康道路发展。
6、组织好样本班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确保样本班教师的时
间,为样本班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让样本班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校本课程的研究之中,促使样本班教师多出成果。
7、及时搜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各种资料,开展
各种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收集对比数据,建立起规范的档案管理制
度,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的系列档案资料。
8、加强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工作,认真对学生良好习惯养
成情况开展日常的检查、记载、评价、公布、总结和表彰工作,将学
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到学校每日工作的常规管理之中,使校本课
程实施工作具体化。
9、注意发动家长参与到校本课程实施工作之中来,努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情况,使家长和家庭成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
10、确保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经费、购置必备的资料与设备、以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深入实施。
(四)、课程实施阶段与工作进程:
1、准备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
(1)搜集并学习有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与信息资料。
(2)严查和分析学校校情、根据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3)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会。
(4)编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重点实施阶段(2003年4月至2003年11月)
(1)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宣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宣传动员;
(2)选择和确立样本班。
每个年级一个,在样本班,按实施方
案重点开展研究探讨工作;
(3)编拟低、中、高年级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提出各年段
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5)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和年段实施要求,结合教材编拟“学期学科渗透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一览表”。
(6)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件的制作工作,
形成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件系列。
(7)召开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经验交流会,邀请专
家、学者来校开展阶段性研究和评价工作。
(8)编印“学生良好习惯行为养成水平评价标准”、开展学生良
好行为习惯养成水平的评价活动。
3、总结鉴定阶段(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
(1)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评和总结,提出关于学校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水平评价报告;
(2)编撰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系列成品;
(3)撰写“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研究报告”;
(4)布置进行重复研究的新一轮实施计划。
五、课程评价
1、根据编印的“学生良好习惯行为养成水平评价标准”,采取过程评价、自我评价、考核评价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良好习惯的行为养成水平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过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
2、对整个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研究的全过程,采
取专家、学者、同行及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几结合的形式开展认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