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797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津财经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撰写人

准考证号

专业

会计

完成时间

2013年9月

成绩评定

 

天津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在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资产减值现象经常发生。

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

我国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也有了长远的发展。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相关会计准则,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披露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出台了相关操作指导,讲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本文从三方面分析,首先,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了一般理论上的分析。

其次,根据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从特点、影响等方面结合实务操作深入分析并引出和确认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前文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会计 公允价值

目 录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论………………………………………1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内涵………………………………………1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特点及影响………………………………2

(三)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实施的意义…………………………3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容……………………………………………4

(一)资产减值的范围……………………………………………4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容………………………………………4

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7

(一)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7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9

四、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若干对策……………………………10

(一)完善和健全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制度………………………10

(二)加强审计的监督措施………………………………………12

(三)结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评价资产减值…………………12

(四)积极发展和健全资产信息和价格体系……………………12

(五)提高财会人员的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12

(六)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12

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目前企业执行资产减值政策的情况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未达到制度制定者的预期目的‚资产减值政策甚至成为了一些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新的手段。

有必要对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和实务作进一步探讨‚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

本文从三方面分析,首先,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了一般理论上的分析。

其次,根据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从特点、影响等方面结合实务操作深入分析并引出和确认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前文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论

为进一步深刻体会资产减值的事实内涵,准确把握其特点与影响,及其在我国实施的意义,积极研究与探索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必要的。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内涵

为了便于研究,需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即资产、资产减值、资产减值会计进行必要的阐释和理解。

1.对资产的本质的认识

提起资产,会计界对资产进行了定义: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它是会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会计的六大要素之一,几乎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或多或少与其相关。

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无论是在会计理论还是在会计实务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资产的定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资产减值会计。

可以看出,资产定义将资产的内涵真正揭示了出来,强调资产的实质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对资产定义的重大突破。

这一改进对于会计人员熟悉掌握资产与费用的界限,防止一些企业任意混淆资产与费用的界限,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具有积极作用。

2.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

首先认识“资产减值”一词,英文为imPairmentofassets,也可译为资产减损,意思是指因外部因素或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发生改变而导致资产的使用价值降低,致使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

一般这种减值的发生是非预期的、偶然的。

所谓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因外部因素或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发生改变而导致资产的使用价值降低,致使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

一般这种减值的发生是非预期的、偶然的。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的费用。

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虽然企业在资产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大于或等于其市场价格时,才会做出资产购置决策。

但在有效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互动往往会导致商品的预期收益等于商品的生产支出加合理利润,亦即等于其市场价格。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特点及影响

根据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与应用,从特点和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

1.资产减值会计的特点

⑴不能转回是最显著的特点。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是新资产减值会计的规定,从形式上看,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唯一的计量差异就是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

⑵准则明确规定了减值测试的前提的。

会计期末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如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那么,既不需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只有确实存在减值迹象的前提下,才需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⑶有可操作性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要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

并除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看两者孰高,由高者确定。

新的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去除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更便于实际操作。

2.资产减值会计的影响

⑴对利润的影响。

由于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那么,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就不得转回。

新准则实施后,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利用计提手法来调节利润将的操作实施越来越难。

但并不能误认为资产减值准则否定了减值准备转回的可能,误以为企业失去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利操控的手段。

如果企业可以在未处置资产之前,率先计提减值准备,下一年度的处置便形成了利润。

⑵对审计的影响。

由于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涉及到很多主观判断,特别是新的准则出台以后,资产组的确定,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折现率的确定等都是以一种主观上的判断去判断另一种主观上的判断是否合法公允,因其标准难以客观固定,必然增加审计风险,在审计实践中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三)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实施的意义

实施资产减值会计,对于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推行资产减值会计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

1.体现了国际趋同的趋势

在英、美等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在我国不但没有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而且散布在各个具体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规范与国际惯例有着很大的差别。

随着经济的日益国际化,会计的国际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我国发布的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是在充分借鉴国际准则的基本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新准则的颁布既推行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又使企业的会计政策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靠性

资产减值会计使资产计量接近其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资产减值会计为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过渡的资产泡沫会掩盖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误导宏观经济决策。

通过确认资产减值,使资产能够真实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将长期累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有助于化解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风险,同时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指企业利用科学的方法,使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持续进行的日常管理活动,当然资产的有效管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和质量,使资产潜在的风险得以降低,防范和化解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从而有助于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进一步有效地发挥会计信息预警的作用。

4.有助于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会计信息失真己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报告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我国新准则的资产减值规定,是一项重大的变革,“迫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质量。

虽然不得转回的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但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现状。

新准则禁止资产减值准备的恢复,对那些倾向采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上市公司将有较大影响。

新准则的制定推行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规范了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可以使资产的减损与报告期间相一致,减少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空间。

同时也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公司财务报告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容

研究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问题就不得不探讨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

本部分结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相关内容,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资产减值的范围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资产除特别说明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减值涉及的资产范围包括:

 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商誉。

以上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有在处置时才能转出。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容

根据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结合实际操作深入分析并引出和确认存在的问题。

  1.存货的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减值准备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根据《存货》的规定,我国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这里的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不同类型的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公司,其发生存货跌价的情况不尽相同;各公司存货管理技术、存货余额、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准备,而有的上市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余额的比例非常高。

由于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企业很难获得当前真实、合理的市场价格,从而很难以客观的计量依据来确认存货可变现净值,这就使得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仍然缺乏可靠性,依旧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存货减值的会计处理也遵循的会计准则《存货》规范了存货减值的会计处理。

在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这里所讲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具体案例如下:

2007年12月31日,吉林省晟志运输有限公司W7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为500万元,但由于W7型机器的市场价格下跌,预计可变现净值为400万元,由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

(1)2008年6月30日,W7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仍为500万元,但由于W7型机器市场价格有所上升,使得W7型机器的预计可变现净值变为475万元。

(2)2008年12月31日,W7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仍为500万元,由于W7型机器的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预计W7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为555万元。

经过分析可知:

(1)2008年6月30日,由于W7型机器市场价格上升,W7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5(500-475)万元,则当期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75(100-25)万元,且小于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因此,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75万元。

(2)2008年12月31日,借故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又有所恢复,应冲减存货跌价准备为55(500-555)万元,但是对W7型机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25万元,因此,当期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5万元而不是55万元(即以将对W7型机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借方记存货跌价准备,贷方记为“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金额为250000元。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一般应以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估计售价为基础加以确定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这里所讲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一般应以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估计售价为基础加以确定。

2.应收款项的减值

坏账准备的计提是所有减值准备中提取历史最长的一项。

由于我国的信用制度不发达,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拖欠款项的情况比较常见,所以几乎全部的上市公司都提取了坏账准备。

会计准则将应收款项列为金融资产,对其统一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虽然应收款项的计量方法和计量属性统一了,但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的执行,可能还是无法克服目前上市公司坏账准备计提的随意性。

首先,会计准则要求,必须有客观证据(包括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债务重组等)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时,才能计提减值损失。

这改变了以往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及其任意组合计提或转回坏账准备的做法,由上市公司自己判断减值迹象是否发生和决定计提或转回减值损失的时间。

这样,上市公司只有在减值迹象发生时才计提减值损失,不必在每年年末进行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但是这在客观上要求上市公司对减值迹象的判断要适时准确,否则,上市公司可能会提前或延迟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提的时间,借此来操纵盈余。

当减值迹象出现时,上市公司需要将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3.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减值

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适用资产减值准则规范,同样需要计量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计算和原准则规定基本相符,计提减值损失后,即使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项固定资产价值已经恢复,也不得转回已计提的减值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对于单项资产,如果难以估计它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按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估计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再进行资产组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提,根据资产组内各资产的帐面价值比重分摊到各资产进行各项资产的减值损失确认。

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会计是具有反映性的,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随着企业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不同而不断变革。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行为,加快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39项会计准则,其中第8项就是针对资产减值的准则。

新准则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结合了我国的具体情况,它的实施对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准则中的规定在资产减值的实务运用中是否简单易行是个大问题。

本文就对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会计制度使得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范围有关方面扩大了‚也明确了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规范也得到了加强‚为我国企业进一步贯彻谨慎性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新制度的执行有利于挤出企业资产水分‚清除劣质资产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使会计报表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分析和加以解决。

虽然我国现行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得到了真实反映,对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相对于企业信息使用者来说,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分析和加以解决。

主要表现在:

1.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

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也就是资产发生减值时,就予以确认。

然而,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

因为:

一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和价格体系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可靠的依据。

二是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快、市价不稳定等原因,会发生价值损耗。

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合作。

不仅难度较大,而且会计信息的披露时间往往滞后很多。

三是应收款和对外投资的减值要根据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认定。

对于我国来说还是很难做到的。

2.执行的企业范围过小

到现在为止,我国目前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仅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执行,对其他的企业没有强制要求。

但是,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存在资产减值情况。

这类企业的数量很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也不容小窥,它们的资产减值会计执行没有强制执行,就很难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也将受到不好的影响。

因此,应大力扩大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企业范围,最终将所有企业都涵盖在内。

3.计提过于随意性

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新的手段。

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经营状况恶化的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的时机‚计提了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借以缓解经营压力‚为未来财务状况迅速好转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只作了原则规定‚计提标准及比例则很宽松,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在以前年度虚增了收入、隐瞒了费用‚从而形成了较严重的“资产泡沫”‚为了降低风险而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

⑵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执行得不彻底。

因为不同企业‚在不同的资产项目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差别很大。

‚有的企业则进行全额计提。

而有的企业在某些资产项目上计提为零,这虽然是因为企业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资产减值准则确实给企业留下了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为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利用减值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外部监管难度大

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公允性难以衡量。

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包括:

短期投资市价、存货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应收款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

其中有些资料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如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

依据相关的估计数据确定可变现净值‚存在的主观性较大‚其结果会有所不同。

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和制约手段。

⑵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力度。

可以说‚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形态、使用价值知道的太少,所以‚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确认的减值进行再确认缺乏力度。

5.披露时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是对重要资产减值的金额和原因予以披露,而对于资产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所依据的假设条件、折现率的计算方法、销售净价的计算依据等往往不进行相关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未能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重要的资产减值情况,。

而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要么在披露时过于概括,要么缺乏实质性内容,使得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和判断。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所列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拟在本部分作些原因分析。

具体如下:

1.会计政策本身的局限性

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的规定相对来说比较模糊,在计提标准、计提范围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给企业留出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在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和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实务中执行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随意性。

企业资产的项目多,每一项种类很多,又要对这么多资产的可变或可回收金额一一进行计量和确认,难度超出想象。

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的不完善给资产减值增加了难度和深度。

2.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缺乏相关的法规支持

我国的税法、公司法等并没有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给予相应的支持,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利润操纵空间,而对企业的纳税金额、现金流量等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要想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打击会计造假,就需要财政审计等监管部门联合对企业进行检查。

对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从而提高法规的严肃性,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3.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不足

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重要的资产减值事宜予以披露,但是规定披露的具体内容过于简单,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有的企业对资产减值的具体原因分析不够详细,而减值准备的具体数额确定不了,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现象总发生。

4.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部分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太高,缺少一定的职业判断力和认知力,还是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虽然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资产减值问题,一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仍然是力不从心,有时甚至在会计处理上容易发生错误,比如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回转、核销等方面,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这说明他们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受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会计人员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足,进而影响了投资者和决策者的决断。

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基础薄弱,有规律的市场价格体系并未形成,给会计人员进行现金流量的预计带来很大的局限,从而影响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正确执行。

四、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若干对策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过程存在的问题。

但是,通过本文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资产减值准则在实际的运用中仍然存在问题,为使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能够健康的发展,资产减值准则体系能更加有效地实施并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和健全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制度

由于企业的治理结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的不完善,所以在确认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时要谨慎。

虽然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弹性,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时间毕竟很短,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才起步不久,在这样的市场中,实施一种成熟市场的会计制度,必然会付出一定的成本。

并且部分企业会滥用会计准则进而操纵企业利润。

因此,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是非常必要性。

 

(二)加强审计的监督措施

要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从而弱化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利的动机。

有的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为了有效的遏制这种现象.应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并制定出相关的独立的审计准则。

明确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的步骤,在审计过程中,为了保证资产减值准则的合理运用和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