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776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9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docx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

二○○七年十二月

 

插图: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新、老矿界对比图62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矿区范围资源/储量估算叠合图63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地形地质图

1:

5000

2

2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1:

2500

3

3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水、工、环地质图

1:

5000

4

4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勘探线剖面图

1:

5000

5

5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开拓巷道暨关系图

1:

5000

6

6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C1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

5000

7

7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C2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

5000

8

8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C3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

5000

9

9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C4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

5000

附件

1、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

3、《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4、承诺书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况

一、目的和任务

根据《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储量体系认证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年35号)、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储资[2002]04号)文件精神,为调查核实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资源储量的具体情况,受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的委托,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五地质大队为该煤矿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其目的是对整合前煤矿和整合后煤矿进行储量核实,查明整合前后资源量、扩界部份资源量以及重叠部份资源量对比情况,为矿山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和矿管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依据。

具体要求如下:

根据原普查及储量核实报告以及煤矿生产资料,①详细评述煤矿煤层的厚度变化情况、可采情况和稳定性情况;②评述煤矿可采煤层煤质变化及工艺性能情况;③评述煤矿开采前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④评述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变化规律;⑤估算煤矿采矿权许可范围内可采煤层保有资源储量。

二、矿权设置等情况

矿权设置:

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业权人及采矿权人为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该矿山在整合前,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矿区面积为0.872平方公里,开采标高为1729.6m-1356.6m;整合后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2)。

矿区面积由原来的0.872增至2.865平方公里。

开采标高由1729.6m至1356.6m。

表1-1原矿区拐点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2767175.00

35475750.00

2

2767620.00

35475330.00

3

2768350.00

35476130.00

4

2767720.00

35476720.00

5

2767325.00

35476290.00

矿区面积

0.872km2

开采标高

1729.6-1356.6m

表1-2现矿区拐点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2768340

35476084

2

2767723

35476672

3

2767372

35475099

4

2766486

35474213

5

2767555

35474272

6

2767753

35474878

7

2768047

35474925

矿区面积

2.865km2

开采标高

1550-1200m

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的主井及风井口位于矿区南东侧,白碗窑镇超强煤矿原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410245,矿区面积为0.872km2,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见原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开采深度标高1729.6m至1356.6m,发证日期为2004年11月9日,有效期为10年(2004年11月-2014年11月);现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711618,矿区面积为2.865km2,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图8、图9),矿区形状呈不规则七边形,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开采深度标高1550至1200m,发证日期为2007年9月3日,有效期为1年(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

原白碗窑镇超强煤矿主要开采C1、C2、C3、C4煤层。

至2006年12月止,矿山已采空(消耗)煤矿8万吨。

三、核实依据

1.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采矿许可证(付本) 证号:

5200000711618

2.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委托书

3.国土资发〔2007〕26号《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其它相关规程规范。

4.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

四、收集的主要资料

1.2002年6月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七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榔树沟(枣庄)煤矿普查评价报告》。

2.2003年7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七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补充勘查评价报告》。

3.2002年6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七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4.2006年12月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提交的《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

5.2007年5月贵州省兴义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新老矿界对照图》(1:

10000)。

6.2007年9月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提供的《采矿许可证》

五、交通、位置

超强煤矿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南西,行政区划属黔西南州兴义市白碗窑镇所辖。

地理坐标:

东经104°44′40″-104°45′47″,北纬25°00′11″-25°01′12″。

兴义市至白碗窑镇有通乡级公路,矿山距白碗窑镇6公里,距兴义市43km(直距19km),距顶效火车站50km,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

图1-1矿山交通位置图

六、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为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沟壑发育。

地势总体是南西高、北东低,地形切割较大;中部高,地势稍平缓。

最高处为中部猪山林山头,海拔标高1729.6m;矿区西北白碗窑沟谷最低,海拔标高1356.5m。

最大相对高差373.1m,地形坡度一般20°左右,局部较陡达45-55度。

基岩出露较好。

区内煤层出露标高在1356.5m以上,均分布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356.5m)。

2.矿区地表水

矿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是季节性溪流。

地下水主要是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

大气降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区内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上统关岭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岩性多为灰岩、泥岩、粉砂质泥岩,泥砂岩,有一定的隔水性,大气降水不易渗入地下,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地表水大多为“U”型冲沟水。

冲沟流程短,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大多在雨季时增大,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

一般小于2l/s。

3.气候

本区属亚热带温暖春干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最热为7月,最冷为1月,年平均气温16.1℃,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3.1℃;年平均降雨量1520.9mm,降雨多集中在5—10月。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4.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经济概况

区内工业不发达,以农业为主。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经济作物有烤烟、苡仁米、芭蕉芋等。

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

矿产资源主要有钼(已探明3202吨)、白云岩(1366万吨)、煤(2.68亿吨),还有铀、汞、锑、铜、钴、石灰岩、石英砂岩等。

近年来,由于区内煤矿、金矿的开发,地方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965~1966年,六盘水地区煤矿地勘公司、煤炭科学院西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包括本区在内的上二叠统含煤地层进行了研究,并将该地区煤层进行了分层编号。

1:

20万《罗平幅》和区内1:

5万《敬南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分别由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1976~1977年)和贵州区调院(90年代末)完成。

2002年4-5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局117地质大队对超强煤矿进行了普查并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榔树沟(枣庄)煤矿普查报告》(黔国土资储审字[2002]第47号文评审通过)。

计算了C2、C3号煤层总资源量为166.11万吨,保有资源量333+334?

为163.4万吨,其中333为123万吨,334?

为40万吨,采空量2.71万吨。

2003年7月,贵州省地质局117地质大队进行了补充勘查工作,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补充勘查评价报告》(黔国土资储审字[2002]第47号文评审通过)。

计算了C1、C4号煤层总资源量为136万吨,保有资源量333+334?

为120万吨,其中333为87万吨,334?

为33万吨,断层防水煤柱16万吨。

2006年12月,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对超强煤矿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

重新核算了矿山C2、C3累计查明的资源量为150.75万吨,矿山实际保有资源量142.75万吨(保安煤柱15.84万吨),,其中(333)105.48万吨,(334?

)21.43万吨,开采消耗资源量8万吨。

通过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历次地质工作成果,对该矿范围内煤层赋存情况、构造变化规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了一定了解;对矿区C1、C2、C3、C4号煤层的结构、构造、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查清。

第三节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超强煤矿于2003年11月申办建井,投资人民币1500万元,2005年11月以前采掘巷道,尚未形成采面;2006年12月之前,巷道底部建成的工作面上已经形成一个150米长、55米宽的采空区。

采空量8万吨。

矿井目前正在进行技改,在技改的期间能接近6万吨/年的生产规模,为达到年产量15万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统计,截止2006年12月,矿山共开采原煤8万吨,所采资源量是巷道采掘的煤量。

主要是开采C2、C3煤层。

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

一、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时间为2007年10月,由于项目时间较紧,本次工作以收集资料为主。

为了编制本核实报告,我队根据工作情况成立“报告编制小组”和报告编制指导委员会,到超强煤矿进行实地调查访问,调查了矿区水文点资料3个,地质灾害点3个,井田煤层厚度、矿井涌水量、采空区、地层产状及新揭露的地质构造等情况,矿方提供了巷道掘进、见煤、采煤及煤质资料,收集该矿历年地质资料及地质普查评价报告(2002年6月),补充勘查评价报告(2003年7月)。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2006年12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说明书(2002年6月)。

等相关资料,对超强煤矿生产地质资料进行汇总、制图、分析,编写文字报告和图件、表格处理,从而完成本次核实工作。

本次核实工作编制图件9张,文字1本。

本次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有:

1.根据已有地质勘查等资料,评述了矿井地质构造类型为中等。

2.基本查明了可采煤层的主要煤质特征,圈定了煤的风氧化带,指出了煤的利用方向。

查明了矿区煤层的煤类为无烟煤。

3.矿区属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较好。

4.重新估算了矿区内煤炭资源量。

二、核实后的各类资源储量

经估算,截至2007年9月底,核实C1、C2、C3、C4煤层总资源量为536.83万吨,保有资源量为383.02万吨(见图6、图7、图8、图9)。

其中:

1、查明的控制经济基础储量(332)72.4万吨。

2、推断的煤炭资源量(333):

205.01万吨。

3、煤炭预测资源量(334?

):

23.93万吨。

4、断层保安煤柱:

81.68万吨。

5、准采标高1550m以上资源量:

135.36万吨。

另开采消耗(即采空区的资源储量)资源储量18.45万吨。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区域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上统黄龙组、马平组;二叠系中统栖霞组、茅口组,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大冶组、安顺组,中统关岭组、杨柳井组、垄头组、许满组、边阳组;上统竹杆坡组、瓦窑组、赖石科组及老第三系石脑群,第四系。

地层区划石炭系、二叠系属华南地层区,三叠系跨杨子、右江地层区,地层相变较频繁。

从老到新简述如下:

1、黄龙组、马平组(C2h-m):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组间为整合接触。

厚0-320m。

2、栖霞组、茅口组(P2q-m):

为一套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与下伏地层马平组呈整合接触。

厚300-650m。

3、龙潭组、长兴组(p3l-c):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碳酸盐岩及含煤碎屑岩,组间为整合接触,与伏地层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厚260—460m。

4、飞仙关组、永宁镇组(T1f-yn):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间为整合接触,横向上分别相变为安顺组、大冶组。

与下地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

厚1000m左右。

5、大冶组、安顺组(T1d-a):

为一套斜坡相碳酸盐岩,组间为整合接触,横向上分别相变为飞仙关组、永宁镇组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

厚500m左右。

6、关岭组、杨柳井组、垄头组(T2g-y-l):

为一套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组间为整合接触,杨柳井组与龙头组横向上相变。

与下伏地层永宁镇组或安顺组呈假整合接触。

厚1100-1800m。

7、许满组、边阳组(T2-b):

为一套盆地相重力流碎屑岩,组间为整合接触,边阳组与横向上相变为垄头组。

与下伏地层安顺组呈整合接触。

8、竹杆坡组、瓦窑组、赖石科组(T3z-w-ls):

为一套盆地相碎屑岩,厚度800m左右。

组间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边阳组或杨柳井组呈整合接触。

厚度大于1500m。

9、老第三系石脑群(Esn):

由砾岩、含砾粘土岩、角砾状泥灰岩等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残留厚度大于100m。

10、第四系(Q):

主要由残坡积、冲洪积的砂、砾及粘土等组成。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厚0-20m。

第二节区域构造

矿区位于扬子陆块的侏罗山式褶皱带西南缘与右江造山带的南盘江造山型褶皱带结合部位。

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向。

另有北西向构造。

褶皱型式多样,包括了隔槽式、类隔槽式、隔档式,疏密波状和箱状等类型,其中以隔槽式褶皱最为发育和典型,并普遍发育有与褶轴平行的冲断层。

断层与褶皱一起构成典型的褶皱——推覆构造(图2)。

主要褶皱构造为雄武背斜。

雄武背斜:

轴向北东,轴线长30km左右。

核部地层为石碳系上统黄龙组及马坪组,翼部依次为栖霞组至垄上组,沿背斜轴部及翼部均发育有与轴向一致的正、逆断层。

第三节区域矿产

区域内主要矿产有:

金、铀、钼、汞、铜、砷、煤矿、砖瓦用粘土及粘土、水泥用石砂岩等。

其中金矿、煤矿是区内主要矿种。

 

第三章矿区地质

第一节地层

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从老至新有: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Q)(见图1、图3、图4)。

受构造影响,缺失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等地层。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龙潭组(P3l):

分布于矿区F1断层南东盘及F2断层北西盘,是本区的含煤地层。

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以下二个岩性段。

第一段(P3l1):

底部由凝灰质粉砂岩、角砾状蚀变硅质岩组成。

与下伏茅口组假整合接触,在底部岩溶界面上常有杂包硅质、粘土质岩分布。

主要为紫红、黄褐色中厚层状硅化灰岩夹少量薄层泥岩。

为区内金矿的赋矿地层。

该套地层(相当于区域上所称的大厂层)形态变化大,局部缺失(厚0—25m)。

中下部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薄层石英细砂岩及泥灰岩等。

中上部为矿区含煤岩系。

以条带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煤层、煤线呈不等厚互层,夹薄层石英细砂岩,厚28-60m左右。

区内出露不全,仅在南东榔树沟一带有出露,出露厚度30m。

第二段(P3l2):

上部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与灰、深灰色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燧石灰岩、煤层、煤线组成不等厚韵律沉积。

为区内主要含煤层位。

厚88-130m。

下部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钙质粘土岩夹煤层或煤线。

厚70-90m。

其间夹4—7层炭质泥岩及煤层,可采煤层有C1、C2、C3、C4四层,产于该组中上部。

其中C1煤层位于本段上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10-15m,煤层厚度一般在1.05-1.46m,平均1.30m。

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为单斜煤层。

煤层中无夹矸,结构简单,展布稳定。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

C2煤层:

产于上煤组上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30-36m,距C1煤层20-25m,煤层厚度一般在1.8-2.2m,平均2.02m。

全区可采。

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为单斜煤层。

煤层中无夹矸,结构简单,展布稳定。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

C3煤层:

产于上煤组中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50-60m,距C2煤层18-23m,煤层厚度一般在0.9-1.2m,平均1.01m。

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为单斜煤层。

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度,平均倾角16°。

煤层中无夹矸,结构简单,展布稳定。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

C4煤层:

产于上煤组下部,距C3煤层20-30m,煤层厚度一般在1.03-1.38m,平均1.17m。

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为单斜煤层。

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

煤层中无夹矸,结构简单,展布稳定。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

2.长兴组(P3c):

分布于矿区中部地段,岩性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团块泥晶灰岩、生物屑泥晶灰岩夹少量钙质粉砂岩,含腕足类、腹足类等化石,与下伏地层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厚约125-180m。

3.关岭组(T2g):

分布于矿区中部F1与F2之间,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两个岩性段,岩性段之间为连续沉积。

与长兴组(P3c)地层为断层接触。

第一段(T2g1):

上部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下部为灰色薄层灰岩、灰黄色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夹灰绿色泥页岩及粘土岩。

受断层影响,出露不全,厚大于150m。

第二段(T2g2):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下部为灰色、灰黄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夹深灰色泥灰岩。

受断

层影响,出露不全,厚大于200m。

4.第四系(Q):

分布于缓坡地带或地形低洼处,以残坡积物为主,上部红色、黄色含少量砂砾粘土及腐植土。

下部以岩石碎块为主。

厚0—5m。

由于面积小,地质图上未表示。

第二节构造

矿区位于雄武背斜北西翼的北东。

雄武背斜为一轴向45~50°延伸约30Km。

矿区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主要有F1、F2断层。

F1、F2断层斜穿背斜核部,向北东延伸贯穿本矿区。

受区域构造影响,矿区地层产状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18°,平均倾角16°,为缓倾斜单斜岩层。

1、褶皱

雄武背斜:

轴向北东-南东,轴线长30km左右。

核部地层为石碳系上统黄龙组及马坪组,翼部依次为栖霞组至垄上组,沿背斜轴部及翼部均发育有与轴向一致的正、逆断层。

北西翼受纵向断层破坏,地层出露不全。

在断层附近,局部发育规模较小的次级褶皱。

2、断层

F1:

位于矿区中部,构成矿区煤层的北西边界线,走向46°,倾向316°,倾角50~55°,北西盘地层为关岭组第一段,南东盘为长兴组地层,正断层,断距>800米。

F2:

位于矿区北西侧,走向50°,倾向320°,倾角60°,北西盘地层为龙潭组第二段,南东盘为关岭组第一段,为压性逆断层,断距>800米。

第三节煤层

一、含煤岩系

矿区内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其上覆地层为长兴组,下伏地层为茅口组(区内未出露)。

为一套浅海-潮坪(泥坪、煤坪)交互的砂页岩、燧石灰岩与炭质页岩、煤层、煤线组成的韵律层。

按沉积旋回、岩性、含煤性分为上、中、下三个煤组,下煤层与龙潭组第一段对应,中、上煤组与龙潭组第二段对应。

区内含煤岩系主要出露于F1断层的南东盘和F2断层的北西盘,下煤组仅在榔树沟一带出露。

煤系出露厚度250m。

为便于工作,将区内煤层厚度大于0.2m,相对较稳定的9层煤自上而下编为C1-C9号煤层。

1、上煤组(P3l2):

区内主要含煤组,厚88-130m。

岩性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与灰、深灰色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燧石灰岩、煤层、煤线组成不等厚韵律沉积,夹少量泥灰岩。

底部以该质粘土岩出现与中煤组分界。

产C1、C2、C3、C4煤层(全区可采)。

煤层厚0.8-2.2m。

沿煤层露头线,民采老洞较多。

2、中煤组(P3l2):

厚70-90m。

岩性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质粘土岩夹煤层或煤线及少量钙质粘土岩。

产C5、C6、C7号煤层,煤层厚0.2-0.4m。

均属不可采煤层。

3、下煤组(P3l1):

厚28-60m。

岩性为条带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夹薄层石英细砂岩。

区内出露不全,出露厚度30m。

据区域资料,产C8、C9号煤层,煤层厚度0.2-0.5m,均属不可采煤层。

二、可采煤层

据工作成果表明,区内有较稳定的四层可采煤,从上到下编号为C1、C2、C3、C4。

现列述如下:

1、C1煤层:

产于上煤层,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10-15m,煤层

厚度一般在1.05-1.46m,平均1.30m。

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为单斜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展布稳定。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

该煤层为矿区可采煤层之一。

2、C2煤层:

产于上煤组上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30-36m,距C1煤层20-25m,煤层厚度一般在1.8-2.2m,平均2.02m。

全区可采。

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度,平均倾角16°,为单斜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展布稳定。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

该煤层为矿区可采煤层之一。

3、C3煤层:

产于上煤组中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50-60m,距C2煤层18-23m,煤层厚度一般在0.9-1.2m,平均1.01m。

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为单斜煤层。

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度,平均倾角16°。

煤层结构简单,展布稳定。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

该煤层为矿区可采煤层之一。

4、C4煤层:

产于上煤组下部,距C3煤层20-30m,煤层厚度一般在1.03-1.38m,平均1.17m。

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为单斜煤层。

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

煤层结构简单,展布稳定。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

该煤层亦为矿区可采煤层之一。

综上所述,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