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根的阅读答案.docx
《文化之根的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之根的阅读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之根的阅读答案
文化之根的阅读答案
【篇一:
尔雅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答案】
class=txt>1
【单选题】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
a、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c、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
我的答案:
a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
?
?
?
a、语言b、心理c、地域d、文化
我的答案:
d得分:
25.0分
3
4
【判断题】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
()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的关系已完成成绩:
100.0分1
【单选题】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a、原名绛b、字忠清c、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
d、生于清末
我的答案:
d得分:
33.3分
2
【单选题】“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
a、许嘉璐
?
b、顾炎武
?
c、严复
?
d、胡适
我的答案:
a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
()
我的答案:
√
国学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
a、朱自清
?
b、严复
?
c、胡适
?
d、梁启超
我的答案:
c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
a、美国
?
b、印度
?
c、日本
?
d、德国
我的答案:
d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
?
?
?
a、高尔基b、顾炎武c、钱穆d、胡适
我的答案:
c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
()
民族文化精神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
?
?
?
?
a、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北京大学d、南开大学
我的答案:
b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世称“安定先生”的是()。
?
?
?
?
a、胡适b、胡修c、胡瑗d、胡讷
我的答案:
c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中国考古学之父是()。
?
?
?
a、李济b、梁思永c、苏秉琦
?
d、王巍
我的答案:
a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华罗庚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华文化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为己任。
()
?
?
?
?
a、自我价值观b、个人发展c、天下d、家庭
我的答案:
c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之口。
?
?
?
?
a、陆游b、范仲淹c、杜甫d、王之涣
我的答案:
b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正气歌》出自()之口。
?
?
?
?
a、李白b、文天祥c、杜牧d、王安石
我的答案:
b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西方文化冲击下传统价值观被颠覆。
()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建立中华的文化战略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是立国之本,中国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血液。
?
?
?
?
a、精神b、历史c、文化d、礼俗
我的答案:
c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湘西的典型建筑是()。
?
?
?
?
a、白墙绿瓦b、吊脚楼c、四合院d、园林
我的答案:
b得分:
25.0分
3
4
【判断题】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文化自信、民族自尊、文化自主。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夏礼、殷礼、周礼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篇二:
《知其白而守其黑:
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阅读附答案】
lass=txt>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
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
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
?
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
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
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
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
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
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
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
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
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
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
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
1.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b.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c.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d.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
国绘画的源头
2.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b.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c.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
d.王维在《山水诀》中把
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a试题分析:
a“真实再现”有误。
依据原文第一段内容。
2.d试题分析:
d“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错。
原文为“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3.b试题分析:
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
c项“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错误。
d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
【篇三: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lass=txt>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
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
“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
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
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
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我国古代以中药名连缀拟就的对联、诗歌多不胜数,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精通医药知识。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从数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出九味创作了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九味中药。
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巧妙地紧扣小说的情节,与全诗内容浑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本草的哲学
从药的得名看,本草从天地间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人天地自然的结果,本草的名称因此拥有了韵味悠长的人文之美,甚至某种意义上的情意和。
但是本草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更在于“理”,这在药名中亦有体现。
中医常以“本草”来统称中药。
通常的理解是因为草本药物占了中药的绝大多数,而明朝的文人谢肇制却认为是因为“神农尝百草以治病”。
“本草”的名称含有“以草为本”之意。
是指草药的数量大,是指中药采制以及行医疗病的整个过程都贴近自然、取法自然。
中药“五味子”的名称,就体现了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五味子是一种木兰科植物的果实,古医书记载,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可别小看这“五味”,中药学将药物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味
不同,则作用不同。
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和缓滋补,苦味能泻火清热,咸味能软坚润下。
《黄帝内经》中将五味与五脏相联,并与五行相类:
辛入肺,类金;酸入肝,类木;苦入心,类火;咸入肾,类水;甘入脾,类土。
中医讲求慎察五脏的变化,了解其顺逆情况,处理好阴阳、表里的对应和联系。
五味子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正好能对人体五脏发挥平衡作用,所以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王公贵族和中药名师普遍采用,当作强身妙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中国人不但将目光放之四野,将生长于自然的药草用于人的药补食疗,同时也将人的身体看作一个自然之体,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相生相制的和谐整体,是天地之气蓄之、养之的自然机体。
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然草木的茁壮生灵相呼应,人与自然中的生命息息相通,顺应自然法则而得养生大道。
这就是以五味调五脏、以本草调人身、以人之小宇宙适应自然之大宇宙的道理。
(取材于《中华遗产》)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下面说法不属于“百合”一名的意趣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朵娇艳,亭亭玉立,被文艺作品歌咏。
b.百合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
c.“百合”喻指“百年好合”,被古人视为吉兆。
d.百合有镇静安神的功效,能治情致不调之病。
3.下面是唐三藏抒怀诗中提到的四味草药,请你从中任选一种,简述《西游记》中与药名相关的内容。
(可参考例句)(2分)
三棱子马兜铃竹沥茴香
例:
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城外
阅读“本草的哲学”部分,完成4-5题。
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参悟灵动不仅更b.参悟灵性不仅更
c.参看灵动不而d.参看灵性不而
5.分析“五味子”这一药名怎样体现了中医学的哲思。
(4分)
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8题。
6.在②—⑤段的横线处填入适当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分)
7.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诚恳b.招待c.样式d.轻缓
8.听了大臣的话,谢安为什么会感到惭愧?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材料二】
①本草的命名有一套规律。
最常见的以药物的自然形态来取名,听其名,知其貌。
比如“七叶一枝花”,它只有一根独茎,茎上生有一轮叶子,共七片,花也只有一朵,就生在这七片叶子围护的植株顶端,越发显得娇俏艳丽——药名与药草甚是合拍。
还有半边莲、猫爪草,它们不仅是药名,也是采药的识别特征。
②其次是考虑。
譬如以根入药得名的板蓝根,以叶入药得名的枇杷叶,以皮入药得名的陈皮,以花入药得名的藏红花等等。
③还有很多是以来命名的。
如白芨、黄芩、红花、青黛、麝香、乳香等。
④命名的药物也不少:
决明子、千里光,听其名,用以明目一定疗效不错;续断、骨碎补,治骨折有奇效;伸筋草,顾名思义,当然是舒筋通络的。
还有治风通用的防风、乌须黑发的何首乌?
?
诸如此类的药名会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慰藉和鼓励,有益于疗病。
⑤每到严冬时节,在四川、青海等地的冰天雪地之中,有一种小草会开出黄艳艳的小花。
它
虽然没有腊梅那清雅、高洁,却能润心肺、益五脏,是化痰止咳的良药。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款冬花”。
款,在此本为古意“至”,然而却因为它的另一个常用意“□□”,令人对花儿有了动态美感的联想。
命名的,除了款冬花,还有仲夏成熟的半夏、夏至成熟的夏枯草、经霜采收的冬桑叶等等。
⑧要说本草药名之玄妙,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例子。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味主治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的药草——“远志”。
此药乃用其根,而地上之苗则称“小草”,药效不如根部强。
相传东晋名相谢安早年曾立志在东山隐居,后来不得已出山当了权臣桓温的司马。
一次有人送给桓温一些草药,其中就有“远志”。
桓温拿起它问谢安:
“这味药又叫‘小草’。
为什么一种东西有两个名称呢?
”另一位大臣看了谢安一眼,答到:
“这很容易解释:
在山里叫远志,出了山就是小草。
”谢安听后甚为惭愧。
“远志”,这药名中蕴含的意趣,又岂止是中医药学的哲理呢?
9.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两篇材料都表现了中药的命名既包含自然之美、又富有文化意蕴的特点。
b.《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都是古代药学著作。
c.中药“玉竹”的得名是因为它的外形长得像竹子,光莹有节,华美如玉。
d.按中药命名规律判断,“胡荽”“海桐皮”“番泻叶”很可能是外域传入的药草。
e.以“本草”称中药,突出了中药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
10.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动物、矿物都可入药。
请从下面的三种中药中任选一种,结合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展开联想,谈谈这个药名的妙处。
(4分)
刘寄奴:
一种菊科植物。
刘寄奴即南北朝时的宋武帝刘裕。
此药草具有破血通经、敛疮消肿的功效。
外伤出血局部肿胀可用其煎汤淋洗疮口,能消炎止痛,防止感染。
凤凰衣:
鸡蛋壳的内膜。
别名鸡子白皮、凤凰蜕等。
干燥后多为褶皱的纸样薄膜,呈浅黄色或黄白色,略有光泽,具棕色线样条纹。
有化痰止痛、护疮生肌的功效。
云母:
一种呈晶体状、有玻璃光泽的矿物,古人认为“此石乃云之根”《神农本草经》:
“安五脏,明目,久服轻身延年。
”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5题。
屈原塔
苏轼
自注:
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
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
②南宾:
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
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
(4分)
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
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
a.楚人b.奉佛人c.古人d.大夫
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
a.屈原赴死之决绝b.富贵之短暂
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
c.沧江之投饭d.屈原持志之高洁
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
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
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
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
(6分)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1题。
(一)
客问魏子曰:
“或曰:
‘子房弟死不葬,以求报韩。
’既击始皇博浪沙中,终辅汉灭秦,似矣。
韩王成既杀,郦生说汉立六国后,而子房沮之,何也?
故以为子房忠韩者,非也。
”
魏子曰:
“噫,是乌足知子房哉!
人有力能为人报父仇者,助之以灭其仇,其子父事之,岂得为非孝子哉?
子房知韩必不能兴也,则报韩之仇而已矣。
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
汉既灭秦,而羽杀韩王,是子房之仇,昔在秦而今又在楚也。
六国立则汉不兴,汉不兴则楚不灭,楚不灭则六国终灭于楚。
夫立六国,损于汉,无益于韩。
不立六国,则汉可兴,楚可灭,而韩之仇以报。
故子房之心决矣。
“子房之说项梁立横阳君①也,意固亦欲得韩之主而事之,然韩卒以夷灭。
韩之为国与汉之为天下,子房辨之明矣。
范增以沛公有天子气,劝羽急击之,非不忠于所事,而人或笑以为愚。
且夫天下非一人一姓之私也,天为民而立君,故能救生民于水火,则天以为子,而天下戴之以为父。
子房欲遂其报韩之志,而得能定天下祸乱之君,故汉必不可以不辅。
夫孟子,学孔子者也。
孔子尊周,而孟子游说列国,拳拳于齐梁之君,教之以王。
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
周卒不能,而天下之生民,不可以不救。
天生子房以为天下也,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为范增之所为乎?
亦已过矣!
”
(取材于魏禧《留侯论》)
【注】①横阳君:
韩国公子成。
(二)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取材于苏轼《留侯论》)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子房沮之沮:
阻止
b.然韩卒以夷灭夷:
平坦
c.拳拳于齐梁之君拳拳:
弯曲
d.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谅:
原谅
17.对下列两句中“既”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①既击始皇博浪沙中②韩王成既杀
a.①②中的“既”都是副词b.①中的“既”是副词,②中的“既”是连词
c.①②中的“既”都是连词d.①中的“既”是连词,②中的“既”是副词
18.下列对文本一、二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禧的《留侯论》指出,张良是韩国人,却先是投靠项羽,后来又做了刘邦的谋臣,毫无忠贞之心,更不要谈报韩国之恩、替韩国报仇的事情了。
b.魏禧写《留侯论》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劝说朋友选对所依靠的集团,抓住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改变历史。
c.魏禧所举孟子学孔子的事例,与张良为报韩国之仇而事二主相似,更加充分地证明张良事二主是时势所趋,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d.苏轼的《留侯论》把项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能“忍”,正是张良时时提醒,才使得百战百胜、刚强勇武的项羽不断获得胜利。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
(2分)
②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
(3分)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21.请在方格里填写《鸿门宴》中相关的文句,然后在横线上填空。
(5分)
①项伯得知项羽准备攻打刘邦以后,连夜到刘邦的军营中想叫张良和自己一同离开,张良认为沛公有了危难,“□□□□,□□□□”,于是把消息告诉了刘邦,从而为扭转局势打下了伏笔。
(2分)
②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
从座次可以看出,张良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