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434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docx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摘要:

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阅读现状,提出并研究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精心营造读书学习氛围,多彩活动促阅读,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开设多样读书指导课,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可持续发展,让阅读课外书成为习惯。

关键词:

课外阅读多彩活动阅读方法阅读指导课

一、研究背景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新课标》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让阅读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在孩子心中播下幸福的种子,让童心永恒呢?

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当务之急。

(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存在问题:

  1、缺乏读书兴趣。

由于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看电视、玩电脑还是看书的兴趣性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前者。

可见,电视、音像、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也会营造不良的外部环境,给学生的阅读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很多学生去看书,只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教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大多选择的是作文选或是作文辅导用书,这些功利性阅读的形式使得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

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缺乏有效阅读。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或是读而不思,缺少内化过程,阅读纯粹是“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

因而,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是仍然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阅读和写作能力未见明显提高。

  3、缺乏读书氛围。

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家庭文化的缺失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生活节奏的加快,到处是忙碌着的人们的身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人们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忙于应酬……人们很少有时间去潜心阅读,甚至连一些消遣性的杂志也懒得去翻阅。

处在这么一种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孩子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养成潜心阅读的习惯。

可以说,家庭阅读文化的缺失,无论是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还是阅读积极性的调动,都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

 

 成因分析:

 

 1、虽然很多老师、家长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过于浮躁,读书意识淡薄,阅读质量低下,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学校通过调查发现:

中高年级中,25%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1%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45%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

其中29%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

究其原因,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

  3、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面窄,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而学校在5-6年级学生中的抽样调查结果也反映出这样的问题,57%的学生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78%的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内容肤浅、欣赏价值低等各方面的问题。

 4、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

我们常说:

得法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

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

学校调查表明8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89%的家长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研究目标

1、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阅读形式指导以及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的方法研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发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读起来,真正欣赏起来,真正走进阅读。

3、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喜欢上书,喜欢上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启迪生活,学会做人。

4、在实践研究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提高课题组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研究。

2、学生课外阅读形式的研究

3、学生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研究。

4、探索、研究符合各个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特点的有效指导方法。

5、探索和创新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指导策略。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

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文献法:

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

同时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中选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

购买有关语文素养和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

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模式。

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

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分析,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五、研究过程:

(一)、精心营造读书学习氛围。

学校倾力打造“读诗读书读古今读人读己读天地”文化书雕每天伴随着朝阳,欢迎着一小的每一位师生走进校园;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大量书籍;班级图书漂流及时更新读书内容,实现好书共享;每个班开设书香满园读书园地,及时展示学生的美文、好书荐读、读书卡、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资料;同时二楼书香大厅和学生阅览室也全天开放,大量的图书资源供师生们在课余时间充分阅读;开展班级内“图书漂流”,交换阅读家中的好书,动员学生将自己的书捐给班级,从而为每位师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多彩活动促阅读

1、全面推进阅读考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为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阅读,学校制定了《伊宁市第一小学阅读考级活动实施方案》。

《阅读考级方案》由“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组成,其中,“诗词诵读”的“课内古诗”吸纳了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所有古诗,并补充了一定数量优秀的课外古诗文;“课外阅读”则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这些书目均为经典著作,为学生步入文学殿堂阅读打开一扇天窗。

学校根据《伊宁市第一小学阅读考级方案》,为学生制作了“我的阅读行动”读书情况记载卡,学生考级后,教师将获得的等级记录在卡上,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后,将所读书目名称填在读书卡上,并由家长签字参与,“我的阅读行动”读书情况记载卡系统的记载了学生的读书内容、阅读等级、阅读书目等情况。

  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阅读考级测试,测试采用古诗“口头抽测”、阅读“书面考试、人人参与”的形式对学生的背诵、阅读数量和质量进行考评,检验学生读书成效。

阅读考级活动让每一位学生读书目的更加明确,促使读书方法不断改进,更让顺利通过考级的学生获得读书成就感,不断提高了读书的兴趣,这对学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利的。

2、好书交换促交流

每学期,学校会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好书交换活动”。

校园里,孩子们手拿写有自己读书感言的好书与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交换,或交流读书感受,或询问书籍内容,或叮嘱互相爱书,活动中校园成为书籍的天堂。

“好书交换读”活动为全校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获取好书、共享阅读快乐”的渠道,既使每个家庭节省了开支,又能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读书乐,乐其中”的阅读喜悦,同时孩子们也可以以书会友,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同学间的感情,让阅读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3、亲子共读添趣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亲最大的心愿。

阅读是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经,亲子流动传阅是童年乃至少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成功的亲子流动传阅秘诀,是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以书为纽带,让孩子热爱阅读,让父母亲热爱阅读,让亲子流动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的终身。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家长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写读书笔记,填阅读记录卡,一方面家长可以从孩子阅读的书籍中窥视孩子的所思,所感,另一方面家长可以从孩子阅读的兴趣中了解更多有关孩子的最新动态。

“亲子阅读”提倡共同成长,即通过与孩子的对话,使父母检视自己的过去,加深人生的感悟,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学校开展的“亲子阅读”分为“互动式”和“感悟式”两个版块。

互动式——通过亲子的讨论来完成;感悟式——通过孩子的背诵及独立理解来完成。

此项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通过持续的“亲子共读”活动,我们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浓郁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4、阅读竞赛促发展

学校引导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自主读书习惯,落实国学经典进班级、字正品端活动,坚持开展“三读一诵”(早读晨诵、午读童书、亲子共读)。

为了使同学们提高阅读的兴趣,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分享读书的快乐,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竞赛活动。

“书香伴我成长”征文比赛、“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每学期年级组课外阅读汇报、“国学诵读”塑品德、“好书推介会”倡导与好书为伴,“读书沙龙”交流分享读书心得;“美文诵读、诗歌朗诵”激发师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情感;“课本剧”表演彰显读书心得。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好读书,让读书走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让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读书成果。

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阅读实践体验活动,不但提升了全体师生的内涵,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滋养了师生的文化底蕴。

5、假期读书勤积累

每个假期,全体师生都有计划、有目的在假期里继续吮吸知识的琼浆。

每个学生建立一本“假期读书成长册”(即平日积累词句的读书笔记本),从原有的好词积累丰富到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心得体会,新学期开学初进行“优秀读书册”的评比展示。

开学后利用一节课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所读书的内容,喜欢的人物,喜欢“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畅所欲言,谈自己对书,对句,对名言,格言,警句的理解与感想,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学校以假期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个人活动:

全校学生做好摘录、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开展全班、全校汇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二年级,学生绘本展示,执教绘本研讨课;三年级,举行演讲比赛;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测试;五年级,学生假期读书成果展示;六年级,举行学生读书沙龙活动。

书香假期,丰富了同学们的假期生活,培养了同学们的读书兴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同学们的自身修养,使同学们轻松、快乐、安全地度过一个又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学期。

6、读书节中展风采

学校在每年4月23日开展校园“携手经典德润书香”读书节。

迄今为止,学校已成功开展五届读书节活动。

每年伴随着无限美好春光,为期两周的读书节如火如荼地展开。

各个年级的“小书谜”“诵读明星”、“背诵明星”纷纷登台亮相;各有千秋的读书报、读书场景图片、读书成果册、书香家庭资料异彩纷呈,多姿多彩地展示了孩子们的书情书趣,童真童趣。

一次次读书节盛典把学校的“德润书香”读书活动推向了高潮。

读书节有精彩读书节目展示、有各类读书成果展、有原创书签展、有梦想卡展示、有好书漂流、有书香满园班队会、有百人书画大赛……校园处处溢满书香。

学校在每年读书节上表彰“书香少年”、“书香家庭”和“书香班级”。

7、着力校本阅读教材编写

目前,学校的语文教师们正在全力以赴、集思广益编写校本阅读教材,每年级一册,循环使用,学校将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校本教材持续开展阅读考级工作

(三)、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方法,使得课内、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校教师在实验研究中不断总结、提炼出以下课外阅读方法,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开展学生课外阅读:

1、自觉运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如:

用含义不同的符号涂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

2、抱着研究的目的读

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研究性阅读,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研究专题,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并写出研究论文。

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不是以囤积知识为目的,而是围绕某个问题去阅读相关材料,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

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教师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

3、变“眼读”为“心读”

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地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

4、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

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

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

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读解就可能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

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

5、带着明确的任务读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

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

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

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四)、开设多样读书指导课

有的小学生课外读物读得并不少,阅读能力却未见提高,究其原因大多是阅读方法不对,他们往往是一味追求书中惊险、离奇的故事情节,一门心思看“热闹”,从不认真去想“门道”。

结果是书读了不少,收效却不大。

因此,当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一定兴趣后,学校组织教师有意识地给班上学生上一些读书指导课,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状况,采取个别辅导,努力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读书指导课的形式主要有:

1、读前推荐课

   “读前推荐课”,以推荐课外阅读作品(整本书或整套书)为主要目的的课。

    一、推荐课的内容选择

   “不管大人或小孩,看书是因为喜欢阅读,不是因为看书对我们有好处;乐趣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如果我们要为孩子推荐作品,相信我们应该基于阅读的层面而推荐读者想要阅读的喜欢阅读的作品。

”(【加拿大】培利·诺得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与“基于阅读层面”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基于功利层面”,为了让学生能应付考试,或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所进行的灌输性阅读,这往往成为阻碍儿童阅读的最大障碍。

笔者认为“基于阅读层面”的阅读是阅读能够持续的根本保证,它与“读好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好书”之所以好,首先在于要让人能读下去,“能够让人思考与感受”。

对于儿童来说,“好书”是能让他们“快乐”并且能获得“思考与感受”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能够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是能够成为儿童的朋友的。

   那些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优秀作品应该是阅读推荐的首选。

中国的《小猪唏哩呼噜》《乌丢丢奇遇》《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外国的《窗边的小豆豆》《浪漫鼠德佩罗》《喜乐和我》《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不胜枚举,这些好书,从儿童的视角呈现儿童的生活,于是儿童的生命里多了许多“爱、承担、理解、包容、勇敢”等丰富和积极的情感,有了更多“想象、幽默、理性、规则”等感性、具体的生活智慧,儿童的生命因此生动起来。

   课外阅读是个性行为,儿童生活背景、知识背景、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差异。

课外阅读指导推荐不能也不应该要求学生读相同的书。

课外阅读推荐就是把儿童带进浩大的宝库,打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宝盒,带学生经历一段段神奇的感受,最终还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

   二、阅读推荐的基本策略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儿童天生就充满好奇心,所以设置悬念是很有效的阅读推荐策略。

通常有几个设置悬念的切入点。

  

(1)片断阅读设悬念

   用书中的片断设置悬念是最常用的手段。

教师可以抓关键情节,也可以抓一些有趣情节出示原文让学生阅读后戛然而止,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如果在阅读片段前教师做适当铺垫,不仅会让学生对书中情节发展的探究欲罢不能,还会增进情感互动。

   南京的马莉老师推荐童话《吹小号的天鹅》。

书中的路易斯是一只哑巴天鹅,但它非常善良、勇敢、好学、执著,童话故事曲折、动人。

老师先介绍了路易斯经历,让学生对这只天鹅产生了同情、敬佩的情感,接着出示了这样一段话:

“有一次,路易斯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游到它心爱的塞蕾娜面前,鞠了躬。

它的石板照旧挂在它的脖子上。

它用嘴叼起石笔,在石板上写上‘我爱你’,把石板给塞蕾娜看。

塞蕾娜看了看石板,游过去了。

它不会读,虽然它也很喜欢这只脖子上挂着个什么玩意儿的天鹅小伙子的长相,可是它不能对一只不能说句话的天鹅产生兴趣。

一只吹号天鹅而不能吹号,依它看来是毫无价值的。

”学生阅读这个片断后,立即产生强烈的兴趣。

由于孩子对路易斯的同情、敬佩、喜爱,都希望塞蕾娜能爱上路易斯,但它们最后到底是否相爱了呢?

这个悬念一定会让孩子们自觉去翻书的。

   南京的潘宁老师推荐《外公是棵樱桃树》,出示了我和外公“学爬树采樱桃”“潜泳抓鱼引来救援队”等有趣故事后,出示这样一个片断: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外公心中竟然有一根刺!

这根刺深深刺痛了外公,这根刺也彻底断送了我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

”这根刺是什么?

孩子们自然去书中找答案。

这根刺穿起小说情感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体验到复杂的人生、珍贵的情感,产生“思考与感受”。

在推荐作品时,有时往往因为小说情节发展慢,或文字多而导致课堂出示片断比较困难,教师则可以通过叙述设置悬念。

这种叙述可以是通过片断阅读的串联,也可以是教师组织语言串联。

(2)图片想象激悬念

   在儿童作品推荐中运用书中插图激发悬念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在低年段儿童刚刚进入整本书阅读时,往往会一边看文字一边寻找图画的支持,图画能帮助儿童进入阅读情境,帮助儿童理解文字。

   图

(一)是《淘气包埃米尔》的插图。

南京的杨树亚老师推荐这本书时,请学生猜测“小女孩怎么会升上了旗杆?

”能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会引发学生多少奇思妙想,又会产生多少阅读渴望。

(二)是《佐贺的超级阿嬷》的插图,南京的孙艳老师请学生猜这位阿嬷腰上拴的绳子后拖着的是什么?

他为什么这做?

这超出儿童生活经验的奇特画面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

当学生真的去阅读这本书时,这条线索带着学生走进“二战”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感受苦难中的智慧,体会到爱的伟大,还懂得抗日战争给日本人民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一个画面一定会久久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画面所附载的思考和感受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上。

推荐一本书,有时只用一个画面可能就成功了。

除了用片断阅读、图片想象设置悬念,还可以利用目录引发悬念。

目录是一本书的阅读线索,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资源。

有些教师利用目录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也收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效果。

   2.品味情趣,引发阅读期待

   儿童是感性的,具体形象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最能激发他的思考。

儿童是需要有想象力,有趣味的东西的。

   寻找能够引发儿童情感共鸣的切入点:

如学校生活场景、温馨的家庭生活。

南京的张静老师在执教《那个可爱的小香咕》时,出示了书中这么一段话:

“一天,香咕梦见把小饭丢了,找不到了,她急得吸溜吸溜哭起来。

香咕哭醒了,一看小饭就在枕头边。

她不打算再哭下去,可心里却还是难过:

虽然是梦,可小饭总归是丢过一次了,她不想失去它,它老陪着她,已经像她的小妹妹了。

香咕把小饭抱紧了,闭上眼睛。

她要再做一个梦,如果梦见找到小饭,该多好!

”这段话呈现的情景是儿童的生活中常有的,那么简单,那么可爱,自然会引发儿童对香咕和小饭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寻找容易引起儿童愉快情绪的内容作切入点。

如杨老师在推荐《淘气包埃米尔》时,从埃米尔的典型方言“我要‘俄的猫子(帽子)’!

我要‘俄的墙(枪)’!

”入手,学生一边听一边说,乐不可支,一下子就爱上这位淘气、可爱的埃米尔。

   3.感受影响,产生阅读向往

   阅读期待除了来自于作品本身,有时还源于对作者喜爱,或者对作者、对作品影响力的好奇心。

《淘气包埃米尔》是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林格伦的作品,当老师出示了这样几个数字:

“译成88种文字印了130000000册摞起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