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258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docx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下,各学段目标不明确。

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遭到破坏,本应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寻求个性发展的“课堂”成了教师独挥教鞭、强力灌输、传道布施的“教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

五年级部分学生及全校语文教师

调查方法:

问卷法、课堂诊断法、访谈法

三、深入调查,追根溯源,揭示低效学习之现状

(一)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1.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表1:

学生课堂练习时间

10-15(分钟)

5-8(分钟)

5(分钟)以内

不给

课堂练习时间

9%

21%

42%

28%

从表1反映出:

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课堂中,出现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本应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课堂练习(《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明确指出:

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寻求个性发展的“课堂”成了教师独挥教鞭、强力灌输、传道布施的“教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做到“学、导、练”相结合,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和权利还给学生,做到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通过生生互助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最大限度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练的时间。

表2:

课堂学习方式调查情况

模仿、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

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25%

45%

19%

11%

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

46%

27%

20%

5%

从表2可以明显看出: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差距。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教师采用的往往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与现存使用的以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及讲授式综合的教学方式相差甚远,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不明显,且学生们期望在课堂上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能自主学习,这一方面还应有所改善。

表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

一般

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吗

60.6%

19.5%

19.9%

你会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吗

70%

15.1%

14.9%

你认为老师的提问表达清楚吗

70.6%

22.9%

6.5%

老师给予思考的时间合理吗

64.3%

30.4%

5.3%

从表3可见: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够强烈。

分析其原因,一是觉得教师提的问题没意思,每篇课文的问题都差不多;二是问题太难时没有把握,生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再说老师给予思考的时间也不充分;三是,老师的提问过多,提问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有时候还没有听不明白老师提的问题,老师又开始提下一个问题;四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了,越不说,越不想说,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变了。

课堂提问设计得越是精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高,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语文素养随之得到提高;反之,则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

2.课堂观察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现状,我们随机听取一至六年级语文课各1节,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对上课教师的课堂行为及学生的学情进行分类、量化、统计。

表4:

一堂语文课“课堂提问”基本情况

教学阶段

导入课文

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

巩固深化

教师问题个数

7

13

15

8

表5:

对“课堂提问”情况分析

教师提问类别

问题个数

所占比例

有效问题比例

机械性问题

12

27.9%

41.6%

记忆性问题

19

44.2%

57.9%

理解性问题

10

23.2%

70%

运用性问题

2

4.7%

50%

从调查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课堂提问效率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教师提问的总数过多,但核心问题并不多,只是交流时分解成了很多小问题,显得很琐碎。

教师提问的有效度不够理想,有效问题基本上只有一半,其中以记忆型、提醒型问题为多。

而且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问题的安排不太合理。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随意性较大,没有针对性,大部分提问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问题浅、偏、散的现象较为突出。

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问在数据比较中处于弱势。

提问质量造成课堂教学中的“效率浪费”现象是较为严重的。

3.访谈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现有水平和质量,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让全校语文教师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内容做了一次调查。

通过走访这些语文教师,综合他们反映的情况为:

(1)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都表示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观,急切想掌握一套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2)学生课余负担较重,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3)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

(4)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会出现设计问题梯度不明显,提问面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的现象,理答水平有待提高。

(二)造成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分析

1.教学预设过单一

一些老师在预设教学时,往往关注的是每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然后是写作方法、写作特点等,使应该充满鲜活生命色彩的语文课演变成繁琐的条分缕析课。

语文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情感”的课堂、“互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设法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在学生的思维断裂处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适度的紧张心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2.课堂提问失精炼

课堂中,教师说得最多的话语是“说得真好!

”、“是的”、“还有吗?

”素不知,这种简单的鼓励的话语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失去答对问题的成就感,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教师没有围绕文本的关键设计问题,在一节课中提问过多、过碎,使课堂变成了满堂问,可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导致学生不能深入思考问题,反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这类提问,对深化课堂,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毫无益处。

3.课堂调控欠协调。

语文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情感”的课堂、“互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设法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在学生的思维断裂处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适度的紧张心理,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能够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促进其认知发展,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然而,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师总是抱着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我行我素。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言语过于理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师生交流过于机械。

四、对症下药,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着眼灵动而扎实的课堂调控——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1.科学分配课堂时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必须控制教师授课时间,这也是体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的必然选择。

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提出“5+25+10”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控制教师的授课时间,通过教师教的转变促进学生学的转变。

每堂课课前5分钟是学生自主预习反馈时间,教师及时调整预案,精心组织教学。

25分钟为教师讲课、学生讨论时间,最后10分钟务必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自主性及所设的练习题与所学知识的相关性,要提高课堂作业的完成效度,提倡“面批”,在“面批”中强化个别辅导。

2.构建生态、平等的对话过程。

(1)营造和谐化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基决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

(2)关注生态化的教学过程

钟启泉教授说: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

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注重课堂上即时生成的东西,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管多么的正确或多么的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料,我们教师要利用并开发好这些资源,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围绕“生本”这一理念前行,努力追求教学过程的生态化。

(3)建立平等化教学地位

我们的教师就是心太软,面对一篇篇意蕴丰富,情感灵动的课文,恨不得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和感受一古脑儿地传递、输送给学生,殊不知,教师却忽视了儿童的思想和情感,忽视了儿童是活生生的有着丰富情感的独立的个体。

我们的做法,禁锢了多少鲜活的思想,泯灭了多少创造的火花,学生只会成为学习的“工具”,而非学习的主人。

真正的对话首先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要蹲下身子细心地聆听学生的声音,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而心与心的对话又必然从真诚的倾听开始。

(二)开展丰富而有效的教研活动——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以研带教、以教促研、提质增效”这是我们学校提出的教研口号,丰富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教师们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使出浑身解数,孜孜不倦地研究教材,研读文本,向优秀的教师请教,甚至一课多磨,挑灯夜战,为的是能展现自己的水平,呈现出一堂尽善尽美的展示课。

开展一课多教、同课异构、展示课、常态课等形式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以学校开展的主题性教研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1.同课异构,在“异”处碰撞智慧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是对同课异构的最好诠释。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同课异构不是追求花哨、热闹,而是通过竞争、比较,激励教师创新,启迪教师思维,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不断的交流、探索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一课多教,在“磨”中快速成长

随堂课养人,磨课练人。

“洗尽铅华方显真”,的确,好课是磨出来的,这个“磨”应该是磨目标、磨细节、磨语言、磨前后左右的贯通照应。

在一次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

3.专题教研——在“思”中提升自己

专题教研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富有共性的,又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教研活动来解决问题,促进自我提高和发展的一种教研活动。

(三)最优化设计课堂提问——有效课堂的核心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作为一名教师,能较好地掌握这门艺术,并很好地运用它,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我们老师的思考、分析、优化,课堂的“问”能问来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为了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更高的认识,我们课题组从提问方式的有效性、提问内容的有效性、教师理答的有效性和提问效果的有效性这四个方面对课堂提问进行考核、量化,让教师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1.抓住问点,精心设计。

语文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课堂提问,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可以在课题处,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

也可以在矛盾处,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会促使学生思维兴奋,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诱发学生思维的亮点。

2.讲究技巧,提高实效。

在选择了合适的问点后,问法就变成了需要讲究的问题了。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

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

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

要达到这些要求,使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

3.创设情境,把握火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

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

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或感兴趣的时候,当学生并不认为有而恰恰是问题的时候。

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时捕捉提问的机会,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四)多元化巧用课堂评价——有效课堂的润滑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1.教学评价煽情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

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

同时教师语言也要又幽默风趣,评在关键处,煽在动情点,这种煽情性的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升温,有利于更好的学习语文,增强实效性。

2.教学心情快乐化。

快乐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那种“活跃”,快乐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

而语文课上的“快乐”追求的是一种语言的诗意,思维的灵动,个性的张扬。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向快乐。

(二)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倡导合作观

我们以学校课改为契机,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我们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形成“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与点拨”课堂教学模式。

1.创建最优合作小组——争做学习小主人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我们把班级学生按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一组,尽可能使小组的组成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

采用ABBC的模式(即由于在每个小组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个小组之间组成了一个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

组内异质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和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小组学习成绩的优劣与个人是否尽责密切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将小组的学习任务分解到个人,或者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了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一个人完不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而且也会给整个小组或全班的任务完成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小组的学习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

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3)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个学生往往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有的善于倾听,有的善于捕捉信息,有的善于澄清事实,有的善于分析问题,有的善于组外外交。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安排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

这样,既保证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2.贯穿生本主题——我的课堂我做主

(1)在明确的主问题处设置合作学习

可以是课后的问题,也可以是目标中的重点或难点。

在此处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能引导学生开展任务驱动式的学习,并保证学习的有序性,避免线性零散的讲授与问答。

(2)在课伊始时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起始,先进行小组合作,从小组合作之中摄取教学的切入点,引出问题的产生,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教学依据,这样小组合作会效果更好。

(1)在课题处,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仿佛是文章的眼睛。

围绕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在难点处,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

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难点进行设问,能化难为易,点要害,通关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在关键处,设计富有统领性的问题。

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教师若抓住教材的关键,在关键处提问,设计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则教学事半功倍。

(3)小组合作学习要发挥时空的拓展效应

在小组内开展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例如:

讲故事比、口语竞赛、读书活动、公益性活动……

深化“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按照“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进”原则,大胆尝试,加强研讨,努力完善;要重视平时实验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逐步推进。

在学习外地经验时,既要增强信心,虚心学习,也要事实求是,把握实质,不机械模仿,不做表面文章。

(四)多形式呈现课堂作业——有效教学的助推剂

1.阶梯式设计,让学生在个性差异中享受作业的魅力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作为老师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

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多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设计几款由易到难的作业,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作业,其乐无穷。

2.自选式设计,在自主选择中享受作业的魅力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群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作业的主人,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倡导下,快乐地完成作业。

(1)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内容,并不是让教师学当甩手掌柜,让学生放任自流。

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目的,有方法地选择作业内容。

如某一周的周末,我布置学生复习第五单元,我就规定了如下作业:

1.巩固词语。

(有词语有多音字组词。

)2.巩固句子。

(选择本单元中的一两个四字短语写一个句子。

)3.巩固段落。

(选择本单元中的一个课文片段,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回答。

)4.小练笔。

(用你喜欢的方式了解你身边的传统文化,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样用一段话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精彩纷呈:

有的设计成手抄报;有的把作业设计成试卷互相交换考;有的学生把作业写到了“采蜜本”上,积累好词好句……这样做,改变了传统作业死板、机械的完成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自主选择作业时间

作业真的得天天布置吗?

不是的,某些常规的定时定量的作业,可以在周一之时,将一周的任务告诉学生,请孩子们统筹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明天有事,今天提前完成作业;今天任务重,允许延迟到明天;不喜欢在晚上做作业的学生,允许他们在中午做……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受作业的束缚,自由完成作业。

(3)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

《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如:

低段学生作业离不开生字的巩固,难免要抄抄写写。

我就鼓励学生将抄抄写写的作业变成俩人合出“小小手抄报”;或俩人互相当当“小考官”,变抄写为你出题考我,我出题考你,让学生在合作中享受作业的乐趣。

3、差异作业,发挥各自潜能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