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9223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

《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实词学生版.docx

文言实词学生版

第二讲 文言实词

考查的内容包括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是重点。

考查角度一:

多义词

【典题】(2012·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

“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

“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

“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考点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

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   已:

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

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

等候。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矢中左胁,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

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识见,可惜建议未被采纳。

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

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二人联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

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方法归纳

1.语境分析法。

2.结构分析法。

3.语法分析法。

4.联想推断法。

课本已学

成语

5.字形推断法。

 

对点训练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

喜爱。

B.既来之,则安之  安:

使……安。

C.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通“披”。

D.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

增加一倍。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

草木的根。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鄙陋,见识浅,庸俗。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

生病。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

兵器,军械。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礼不辞小让    辞:

推辞。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

趁着,凭借。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

实在,的确。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

占据,把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

“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举:

____________

(2)目:

____________(3)清真:

____________(4)移:

____________

2.翻译这一段文字。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过:

____________

(2)傍:

____________(3)不者:

____________(4)嘿然:

____________(5)息:

____________

(6)录:

____________(7)乡使:

____________(8)寤:

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佳,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

“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书:

____________

(2)语:

____________(3)信:

____________

(4)白:

____________(5)佳:

____________(6)咸:

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2)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考查角度二:

通假字

【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

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

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

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

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

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1.(考点题)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

外形。

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

儿童。

C.戴发含齿    戴:

顶着,(头上)长着。

D.未可几也    几:

通“冀”,希望。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

亲近。

B.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

疏远。

C.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亲:

受人亲近,被人亲近。

D.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

达到才智。

方法归纳

通假字的辨析方法

1.增加偏旁辨析法。

2.更换偏旁辨析法。

3.取消偏旁辨析法。

对点训练

一、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张良出,要项伯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题。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①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②。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节选自《史记》)

注:

①鲁哀公:

鲁国国君。

②贰过:

犯同样的错误。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______”通“______”。

②今也则亡   “______”通“______”。

2.翻译这一段文字。

考查角度三:

古今异义词

【典题】(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家有名士①

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

“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

“好骑乘不?

”曰:

“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

“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

‘叔父用此何为?

颇曾看不?

’湛笑曰:

‘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

‘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

‘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

唯当就蚁封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

既还,浑问济:

“何以暂行累日?

”济曰:

“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

“何如我?

”济曰:

“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

“卿家痴叔死未?

”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

“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

“谁比?

”济曰:

“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

“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

”】

注:

①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有删改。

1.(考点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肃:

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

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     就:

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

评价。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  )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

④唯父昶异焉

⑤浑曰:

“何如我?

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字形补充

1、“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2、“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兵器有关;3、“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

4、“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5、“禾”与五谷关;“”与丝麻关:

“贝”与金钱关;

6、“皿”与器具关;“”与房舍关;“阝”与地名关;“

7、求”与毛皮关;“”(yàn)与旌旗关;“辛”与刑具关;

8、“隹(zhuī)”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

9、“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系”与捆绑关;

10、“攴(pū)”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

11、“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

3、巩固练习:

(1)生而眇者不识日           (《日喻》)

(2)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韩非子》)

(3)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韩非子》)

(4)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指南录后序》)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记住吧很有用的!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

到,去。

    2.劝:

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

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

教育感化。

    5.按、案:

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

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

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

举报,检举,揭发。

    9.白:

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

进谗言,说坏话。

    11.害:

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

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

指斥,指责,驳斥。

    14.让:

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

偏袒,伙同,包庇。

    16.矫:

假托,假传。

    17.质:

作人质;抵押。

    18.次:

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

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

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

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

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

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

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

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

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

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

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

军事首脑。

    (8)郎中:

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

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

官庚侍卫。

    (11)校尉:

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

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

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

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

唐代谏官。

    (16)总督:

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

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

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

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

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

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荐、举:

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

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如:

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

    拜:

授予官职。

如: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

    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

“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

任命,授职。

如: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

    授:

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

“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

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封:

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起:

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察:

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

    仕:

做官。

如: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仕宦:

做官,任官职。

如:

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

    仕进:

进身为官。

如:

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

免去,解除官职。

如: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

废掉官职。

如: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

罢免。

如:

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

    夺:

削除。

如: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

升官。

如:

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

在原官上提拔。

如:

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

一般指提升。

如: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

进用。

如: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晋、进:

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

成语“加官进爵”

    加:

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

    拜:

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

如:

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

如:

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

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

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窜:

放逐,贬官。

如:

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

降职。

如:

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

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如: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

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汉书·王尊传》:

“迁东郡太守。

    徙:

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

    调:

变换官职。

如:

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

调动官职。

《张衡传》:

“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

补充空缺官职。

如: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改:

改任官职。

如: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

京官外调。

如: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

兼任。

如: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

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

代理官职。

如:

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

代理、暂任。

如:

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

暂代官职。

如: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

高位兼低职。

如: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

    假:

临时的,代理的。

如:

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记》)

    摄:

暂代官职。

如:

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

代理官职。

如: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

官员年老。

如:

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

辞去官职。

如: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

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如:

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

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

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如:

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

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

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

(《汉书·疏广传》)

    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

以刑部尚书致辞仕。

(《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耿:

光明。

    埂:

()正直。

    鲠:

()直爽,正直。

    佞:

()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

()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

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

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

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

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

称赞。

    嘉:

赞美。

    与:

()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

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

蛮、夷、戎、狄

    蛮:

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

东部少数民族。

    戎:

西部少数民族。

    狄:

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

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

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

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

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

()庄稼成熟。

    刈:

()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

米仓。

官府供给粮食。

    禀:

()给于各物。

    府:

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

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

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

丰、饶、赡、足、给、佚

    赡:

富足,充足;供给。

    给:

足,丰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