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101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

《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蔡辉说书《鸦片战争》.docx

蔡辉说书《鸦片战争》

蔡辉说书:

《鸦片战争》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讲的这本书叫《鸦片战争》,作者是英国学者蓝诗玲。

关于鸦片战争,可能中国读者会有比较多的共识,因为我们从小看的是同样的历史教材,是吧?

比如我们都知道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正是因为鸦片战争,我们从传统的封建帝国走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为了掠夺东方财富而发动的一次不正义的战争。

此外,通过鸦片战争,我们从传统的天朝体制走向了今天的民族国家体制。

凡有这些,你都得背,如果你不背,那可能就中考、高考就悬了。

所以我们比较容易在鸦片战争这个方面产生一些共识。

可是我们要到英国去,绝大多数英国人就感觉很惊讶,什么叫鸦片战争。

因为在他们课本中没有这个概念,英国历史记录了第一次中英战争,第二次中英战争,但是绝大多数英国人不知道这两次战争起源是与鸦片有关。

在他们看来鸦片是过去中国人吸食的东西,跟我们英国人有什么关系呢?

可见只要大家站的立场不一样,同一事件我们所得的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完全不同的认知,这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此外,我们可以看,任何一个历史认识它是层积而成的,不是说一开始就是这样认识,而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对鸦片战争的看法。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有过三次比较大的改变,一开始我们不承认它是一场战争,称之它为边衅,什么叫边衅呢?

就是边疆地区蛮夷来挑衅,那么他们就折腾折腾,是吧?

不可能改变我们这个体制,不可能改变我们的核心。

所以那个时候人们说指责林则徐,叫轻开边衅,就是你闲着没事惹他们干嘛,对不对?

你老老实实的,不就完了嘛?

随着清政府的灭亡,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对西方世界的了解更多,逐渐意识到鸦片战争是改变东西方文明命运的一场的战争,觉得它历史的作用非常巨大。

在这个过程中,相当多的学者对林则徐持否定态度。

比如说刘半农,他写文章就说,林则徐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国际法,违背了国际法,你自然就会遭到惩罚,那说明你无知嘛。

这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国民党在大陆建立起统治地位以后,逐渐意识到鸦片战争还有另一种解读方式,那就是它可以成为凝聚民族共识,成为我们抵抗外辱的一种精神力量。

正是基于这种需要,鸦片战争又进行了重新的阐释,这种解读在我们今天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我们说每种解读,每种理解都有它其中的道理。

但是如果我们完全执着于它的解读,有可能就离真相非常远。

大家一说起鸦片战争,我也知道这个,我也知道那个。

但是可能我们所归结的很多东西是各种观点和立场,而远离了它的事实,它的事实究竟如何,其实到今天仍有许多细节不被我们所了解。

所以我们说什么是历史?

历史不是判断谁对谁错,我们把历史用逻辑的方式进行一番梳理,说这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一定导致这种现象,这些都是建构,它不是历史本身,历史的本身是它的细节真实性。

所以我们需要一本书,对这些真实性深入地去挖掘,我们也许目前所见到的这些事实还不足以让我们形成判断,那么我们就不妨等一等,先不做判断,我们先满足于对历史求知的那种兴趣,先满足于去发掘真相,那样可能反而要积极的多。

所以这本书就特别值得推荐给大家。

首先我们说,中国人为什么爱吸食鸦片,鸦片大概是唐朝传入中国,只是作为一种观赏之物,因为它的花非常漂亮,那个时候可能人们还不知道从中能提炼出这个大烟膏,能上瘾。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喜欢吸这个鸦片呢?

目前为止没有证据。

一种说法说,明朝皇宫里,皇帝就开始吸鸦片了。

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

清末这个时期,全世界对鸦片的害处认识都不是很清楚。

清政府是严禁吸食鸦片,而英国还有好多国家并不禁止吸食鸦片。

那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清政府吸食鸦片的这么多,而其他国家就不怎么吸食这个呢?

这其中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我们传统的中医药中缺乏镇痛剂。

你看像古希腊文献中,把杨树皮剥下来,然后制药,这个就是所谓的水杨酸,我们一般称之为阿司匹林。

比如说你头疼,骨头疼、关节疼,感冒发烧,吃一片阿司匹林发发热就好了。

但是这个阿司匹林这个提炼技术,我们过去古人一直没有掌握,只能用鸦片,不论拉肚子了,头疼了,关节疼了,都是来点鸦片。

这样就鸦片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阿司匹林,在生活中处处需要,甚至说壮阳什么这些需求也都用鸦片,它成了一种万应灵药。

此外鸦片在不同人身上作用不明显。

过去中国人吸鸦片是用火一点,让那个烟起来,吸这个烟,这种方法其实很不科学,因为80%到90%的成分就被蒸发掉了,真正吸进去的可能就是10%左右,有的人就会成瘾,有的人可能没有成瘾。

所以这也就是当时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充分的去禁鸦片的一个原因。

当然了,我们今天都知道说这个鸦片,你不论抽多少,它对人体都是有害的,都有可能上瘾。

但古人没有科学的记录手段,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有成瘾性,会给人身体带来长期的伤害。

还有一点就是,清末的时候,中国人吸烟比较多,大概70%的人吸烟,包括妇女,基本都掉烟袋。

清朝几个皇帝,什么康熙、乾隆,那是非常讨厌抽烟的。

可是到后来,光绪皇帝也抽烟,吃完饭也抽一袋,包括这个慈禧太后,全民吸烟,这个也给吸食鸦片带来一定方便,因为基本的方式差不太多,也是过一把瘾,这个也是中国人当时鸦片比较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我们来看第二点,就是中国人当时吸鸦片多,应该说从清代中期就已经开始了。

为什么到道光时期,吸鸦片突然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甚至不惜要为此打一仗。

过去我们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就是,白银外流,因为这个市场上白银不够了,结果导致物价腾贵,最后整个国家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情况我们需要具体解释一下,中国古代贵金属产量较少,所以我们一般用铜钱做通货。

可是从唐代、宋代到很多朝代都是这样,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铜钱数量不够了。

出现了钱重物轻的现象,钱很少,但是经济发展很快,那怎么办?

那只好钱很值钱,而生产多少产品就不值钱,这样就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宋代开始尝试使用纸币,其实唐代末期已经开始,用纸币来替代这个铜钱,铜钱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运输不便。

你想一吊铜钱,得要十六七斤,如果你做一单说五百吊的生意,你光拉这个铜钱你就得多大力气,你根本走不远嘛,所以你很难去从事长途贩运,所以这就是宋代纸币比较流行一个原因。

但是纸币都是由中央控制的,就是皇帝来控制,从来没有一个专制帝王能够克制诱惑,我多印钞票,我等于白赚便宜。

所以从宋代到元代,以及到明代,纸币流行一段时候,马上就出现通货膨胀。

因为你想这个印纸币多么容易,只要皇帝一授权,玩命印,印完了以后乱花,一乱花以后这个市场就通胀,然后纸币价格跌得很厉害。

南宋的时期因为它有一个准备金制度,就是说我有一百两白银,我才能印一百块钱纸币,所以南宋的时候一度货币还是维持了稳定。

但是到了元代、明朝,那不像话,几乎就是几年之后纸币贬了上千倍,上万倍,这个印刷纸币已成盗窃人民财富的一种公开的手段了。

所以纸币在中国虽然流行了大概七八百年,我们是最早实行纸币的国家,但是由于我们制度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纸币没有真正的长期有效的运行开来。

那么这就涉及一个问题,那你商业就很难运转,你没有好的货币呀。

幸亏元代把这个亚洲贯通,然后一直打到欧洲,这样就开辟了一个就所谓的蒙古走廊,在这个走廊上,世界各地的贸易可以自由往来,税收很低,这个就大大地刺激了全球化。

很多人说,忽必烈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

经过这次全球化,西亚那边主要通行的银币大量流入中国,中国民间发现,哎哟,这个白银很好使,方便,好储存。

此外交易起来也容易,一剪就可以剪开,大大方便了生意人的经商,刺激了贸易的发展。

所以明清两代,中国民间贸易基本上就是以白银为主。

明代和清代其实从来没有承认白银是官方货币,为什么?

中国产银太少,只能大量去出口,瓷器、丝绸、茶叶换取海外的白银。

一个是美洲,当时西班牙人到了美洲,发现了大银矿,然后开采出来。

那有的学者统计,其中四分之三的白银都给送到中国来,这样从中国买走茶叶、丝绸,然后他们到欧洲去卖去。

还有一个重要的白银来源国就是日本。

正是因为这些国家不断的给中国输入白银,就导致白银在市场上非常流行,非常普遍,足以支撑我们市场贸易。

但是这里边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你的货币政府控制不了,等于你的央行是别人在控制。

那么如果一旦外部世界出现风吹草动,国家就很危险。

比如说明代末期这十几年,欧洲因为打仗,中国的茶叶、丝绸它都不要了,白银进不来了。

白银进不来了,政府就没有钱发给士兵,政府没钱发给士兵,士兵就不去打仗,那么很快就亡国了。

所以如果白银输入一旦存在问题,像我们这种完全依赖外来货币的这么一个经济体,很容易陷入困境。

清末可能就是存在这个问题,你看清代到乾隆的时候,因为外贸非常发达,各国都是到中国人这儿买东西,那么白银大量进来以后,农民就获利了。

为什么?

你看原来市场上比如说有一万两白银,一两白银可能能换十担谷子,是吧?

政府说我收一两白银的税就可以了。

那么现在白银多了,市场上可能有两万两白银了,那么一两白银只能买五担谷子了,这个时候政府还是收一两白银的税。

清朝是定税,就是皇朝盛世,永不加税。

这一下,农民很高兴啊,我原来要交十担谷子的税,现在我只用交五担谷子,所以那个时代农民日子过得是比较好的。

但是如果你市场白银不够,这个情况就变了,原来我要交十担谷子,可能现在我要交二十担谷子,甚至更多。

所以白银外流对于中国这个国家是非常非常凶险的事情。

恰恰是道光的时期,白银外流非常严重,因为这个英国大量地贩卖鸦片到中国,这个数量是非常惊人。

当时中国对外口岸只有一个,其他口岸都给封了,只允许从广州口岸。

可是广州口岸贪污腐化到了极点,这么多鸦片居然就从这么一个口岸进来了,这个走私量有多么惊人,简直是令人拙舌的数字。

对于这个说法,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譬如说比较代表性的就是林满红,她认为晚清并没有白银外流,到1856年,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又过了16年。

中国白银又入超了,一直维持到1886年,这就维持了大概将近三十年,美国白银又进入中国。

这就说明,鸦片并不是导致中国白银外流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什么导致中国白银外流的主要原因呢?

就是1810年到1820年,正好是鸦片战争前二十年。

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个独立的运动,其中墨西哥,就是世界当时最大的产银国,它要求独立,向西方限制出口白银,导致世界白银减产了将近60%。

所以不是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外流,而是墨西哥白银无法进入中国,这个才是导致道光时期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

我们看看第三点,为什么清政府早不严禁,晚不严禁,非到1839年到1840年的时候才想起严禁鸦片。

对于鸦片,清朝长期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是所谓的驰禁派,就是慢慢禁,另一种是所谓的严禁派。

驰禁派的观点认为,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如果中国大量种植鸦片,那老百姓就不用到英国人那儿去买,这样白银就不会外流了,那些人应该说他们当时还没有意识到鸦片对人体有长期的伤害。

直到1833年,这个就离1840年也就不远了,林则徐都是一个标准的驰禁派。

为什么严禁派的思路最后压倒了驰禁派呢?

这就与当时清朝社会存在重大危机息息相关。

清朝经康雍乾三代长期和平,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此外,美洲的食物大量地传入中国,譬如玉米、红薯,红薯的单位产量特别大,玉米可以在山区种植。

过去山区种不了粮食,因为冷,生产期还没到呢,这个气温就降下来了。

玉米生产期短,此外它耐寒。

随着食物增加,人口大量地增加。

康雍乾三代,这一百多年,中国人口增加了多少?

将近三倍。

这就带来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是环境压力问题。

为了养活多余人口,大量地征用山区去种玉米。

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一把火这个山全烧了,种玉米,种了这么几年,地薄了。

不管了,我去那个山头,把那边的树全烧,然后再去种玉米,这样就留下了大量的环境欠账。

所以到康雍乾之后,中国重大的环境灾难明显的数量增加,平均每五六年就会发生一次。

此外,清政府考虑历朝历代灭亡的教训,那就是因为苛捐杂税,民不堪命,所以最后农民起义,把这个王朝推翻。

所以清政府在乾隆的时候提出皇朝盛世,永不加赋,农民的税我不增加了。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你比如说原来一个县有一百万人,三十名官员。

现在人口变三百万了,可是你税赋没增加,官员增加不了啊,没有养官的钱,这样你还是用三十个官员去管三百万老百姓,那你怎么管得了,这样就导致公共品质量下降,譬如说这个赈灾,救济,包括必要的公共工程没有人管。

这就带来很大的社会危机,一旦遭遇饥荒,人民相当痛苦。

只好迁移,可是你迁到哪儿,当地人也不干,你占了我的田,那谁干,这就导致了所谓的土客纠纷,就是外来户和当地人之间的冲突。

我们看天平天国之所以爆发,就是土客纠纷激化,可见当时清朝社会矛盾激化,危机四伏。

在这种背景下,那儒家知识分子有什么解决方案?

他没有什么解决方案,你说去做一个调研,弄一个经济改革方案,这个祖宗没教他这个。

一旦遇到问题,唯一办法就是砥砺道德。

确实清代末期的时候,基层相当腐败,中高层人浮于事,很多满洲官员尸位素餐,啥事也不干。

所以确确实实很多人认为,强调道德可以提高政府的效率。

这中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黄爵兹,龚自珍,林则徐都是非常认同他的思想的。

他就认为,你看,多少官员在吸鸦片,这么多老百姓也在吸鸦片,这是使社会道德败坏的一个根苗啊。

应该对它斩草除根,清流坚决要求严禁,不仅仅说是经济利益什么,他不考虑这些,只认为它在道德上不合法,拯救当时中国只能靠道德。

当时清朝的皇帝道光是一个敢于任事的人,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想做点事。

此外在皇族中间,查出有几个人也在吸鸦片,令他震怒,他也意识到这个国家管理空前涣散,急需找一件事把大家整合起来。

正是因为皇帝和大臣都产生了这种需求,使严禁变成了一种急切的需要。

所以道光就把这个林则徐叫到紫禁城,林则徐说,我有办法,能把吸毒的人马上断瘾,然后提交了几个配方。

今天看这些配方没什么道理,但是道光皇帝很相信,觉得这个林则徐这个人做事干练,比较果断,肯得罪人,是所谓的能员,所以对他非常信任,双方就约定要进行严格的禁烟。

但是不论是道光还是林则徐都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会不会引起边衅,都没想。

我们来看看第四点,虎门销烟。

林则徐到了广州,采取了一系列空前严厉的措施。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清政府的对外贸易策略。

清军当年入关,占据了中原以后,台湾长期被郑氏集团所把持,郑氏集团能生存,很重要的是依靠海外贸易,和日本,和琉球,和西班牙,和内陆。

为了绞杀郑氏集团,清政府要求大陆沿海居民后撤三十里,片帆不得入海。

郑氏集团被消灭以后,第二年清政府就宣布,沿海居民可以再对外贸易,开放了海禁。

但是有一个规定,不得造两桅以上的大船,两根桅杆以上的船不行,只能造小船,那么你就远洋能力就不行,也不能载很重的炮。

西洋商人来到中国,都是半商半盗,能做买卖,他就做买卖,做不了买卖,抢。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几十艘荷兰商船围攻澳门。

澳门是中国领土,当时租给了葡萄牙人,葡萄牙在那儿驻军不多,差点被荷兰人给打败了,最后不得已,连传教士都派到炮台上去开炮,勉强把荷兰人轰走。

晚明政府管理能力比较弱,东南沿海出现了很多华人的海盗部队,比如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拥有几万海盗,上千条战船,大的载的火炮比西洋商船还多,所以他不怕西洋人。

料罗湾一战,他曾经打败了荷兰商船。

可是到了清代中期以后,因为经过多年的海禁,海禁以后,你又不允许造大船,中国商船就无法再跟西洋商船抗衡,由此就出现了很多治安事故。

清政府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乾隆的时候就宣布,所有这些对外口岸全部关闭,只留广州一地,为什么选在广州?

一看地图就明白,因为广州入海口进来以后很多河岔,如果没有当地人给你指路,很容易迷路或搁浅,这样广州易守难攻。

西洋商人觉得非常不方便,也曾经绕到宁波,绕到其他的港口,统统拒绝。

为了在广州把中国人和西洋人隔开,就在广州专门画了几条街,允许西洋人在这儿设馆,但是西洋人不准跨出这条街去。

西洋商人凡是在这里边驻扎,不允许带女眷,只能在广州居留五个月,如果时间更长了呢,你就得回到澳门去,不允许到广州来。

此外,西洋商船来了以后,只能跟所谓的十三行做生意。

什么叫十三行啊?

它并不是十三个,而是一般俗称叫十三行,就是政府指定了一些行商。

那么如果西洋船来了,你要卸货,做买卖,好,你只能从我这些家中挑一下,你不能说就地在这里卖货,跟谁都做生意。

这个就有点像我们今天买房子,我要装修,那么开发商就说,我给你推荐五家装修企业,你从中间挑。

说我挑名单外边的,不行,你就挑这名单里边的。

这样比较方便管理,也能够把中国人和西方人隔开。

当时不允许中国人教西洋人中文,谁要教西洋人中文,杀。

清政府用这种方式就试图把西洋人拒之于国门之外,同时又继续做生意。

十三行制度比较方便,你西洋船来了,从这十三家中间随便找一家,然后双方进行长期合作,我把货卸给他,然后我就也不用管后期销售了,你把钱给我,我就开船回去,再拉下一趟货。

但是长期这么合作以后,双方就形成一种勾兑,因为西洋人又不懂中文,相关手续和官方交割,由十三行指定人员去代理。

双方都想挣钱,就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西洋人把鸦片送过来,那么行商就报,这药材,这个是水泥,十三行本来就是官家指定的商人,跟官家的关系比较熟,所以很容易就通关了,只要把钱给够。

十三行中间出过说当时世界首富,什么潘启官。

但他跟西洋人虽然很了解,同时他也是鸦片走私中间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清政府到后期皇朝盛世,永不加赋,政府没钱了,养不起这么多的官员,养不起这么多士兵。

那怎么办?

你就靠陋规,什么叫陋规啊?

就是说你到衙门去办事,好,进门得交进门费;审案交审案费,调查交调查费,批条子交批条子费,写个公文都得交公文费,这就是所谓的陋规,就是法律没有规定,但是你要想让他办事,你就掏钱吧。

当时西洋船来到中国,关税是很便宜的,当时中国的关税可以说是世界最低。

但那么多士兵,那么多的水军,包括官员怎么养啊?

西洋人来了交陋规,你这船,一看大船,好,来两千两银子。

你这个船上装的什么货呀,你这个货如果是特别稀缺的,好,先交10%,把这些加起来,其实仍然不算高。

但是西洋人觉得很贵,这个我凭什么呀,是吧?

陋规实际上就看你熟不熟,如果我跟你脸熟,少收点;跟你脸不熟,多收点,所以西洋商人必须依靠十三行,这个大家就觉得简直是在跟一个腐败制度在打交道,所以他们觉得非常难受。

广州官场,包括十三行,基本和西洋商人达成了紧密的联系。

林则徐是钦差大臣,外来户,他来了以后,他就采取了霹雳手段,他不相信本地官员,也不相信十三行的人。

其实十三行这些人,他完全了解西洋人的法则,比如像潘启官,他本身的英语还是很不错的,虽然说的中国式英语,但是他对西洋人的情况很了解。

但是林则徐他就是霹雳手段,来了以后把十三行的人都给我逮来,你给我跪在这儿,然后一个一个给我交代,你们谁卖鸦片。

这个人家吓一跳,过去他们跟官家之间都有很深的联系,现在皇帝派一个空降兵来,他也不知道什么由头,一跪跪一天。

这样大家就都服软了。

林则徐就以为,我能把十三行收服了,我就能把西洋人收服了。

那么就要求西洋人把鸦片都给交出来,然后签所谓的甘结。

什么叫甘结呢?

就是说保证书,保证你下回不再来卖鸦片,否则的话,人即正法,货尽没官。

就是发现你这儿有鸦片,人杀头,所有的货没收。

当时英国这个义律在广州负责英国贸易,他的地位很晦涩。

因为政府给他授权很低,但是名义上他又是商务主管,此外这个人他有一点正义感,非常讨厌鸦片贸易,主张严禁。

但是林则徐的手段过于严厉了,另一方面,对甘结,他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东西方当时法律不同,有西洋水手,就是美国水手来到中国,这个因为放礼炮,结果没放好,把一个中国人打死了。

当时西方人的法律,误伤可能就赔一点钱就算了。

但是中国不干,因为按清朝的法律,不管你是故意不故意,杀人偿命,双方就产生了冲突。

最后美国人无可奈何说,行,先把人交给你,你们审判,然后他们就回去准备后续的辩护方式,找律师等等等等,结果没想到,他们把这些资料整回去,来到中国衙门。

说,人呢?

那人已经被吊死了。

这件事以后西洋人基本是有罪犯不愿意交给中国。

如果签了这个甘结,这个事就大了,对吧?

你已经同意人即正法,货尽没官。

那么人逮着了杀头,你自己都签了保证书了,那你将来就没法说了。

所以义律主要是对这个问题表示不满。

但是双方在沟通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林则徐手下的这些人英语也不好,而义律手下的人汉语又不行,双方沟通来沟通去,林则徐始终就认为,我压力没给够,压力给够了你就得服气。

当时中英之间贸易高达中国对外贸易的90%,英国占的这个分量非常大,所以林则徐就认为,你反正是要跟我做生意,那么我就不怕。

那个时候又有一个传说,说西方人天天吃肉,需要吃中国的茶叶和大麻,否则就会大便干燥,导致肠子破裂,然后痛苦而死。

这个林则徐经过一番实地调查,他发现英国人大量买茶叶,所以他认为茶叶可以治疗英国人大便不通的问题。

所以他就采取了非常高压的政策,总是像教训孙子一样的口吻跟他说,你就得这样,你就得那样。

这个义律就非常不高兴。

双方争执一段时候,林则徐干脆就把你这几条街给封闭了,所有在这里边服务的中国人都撤离,让你吃不上饭,喝不上水。

其实西洋人在此之前也做了足够的准备,有足够的食物,有足够的水,饿不死,这个林则徐暗中他也知道。

双方僵持了几十天,最后这个义律突然抽风,说,咱们就把这鸦片交了,我以大英帝国的名义保证,我们政府来给你赔偿这笔钱,大概值二百万英镑。

这下,底下这些这个鸦片贩子一想,那反正英国给我们掏钱,那行了,就把这个鸦片交了上来。

交了上来以后,这就有了虎门销烟。

无巧不巧,正好几个英国水手和一个美国水手喝醉了,跑到一个农村去,闲着没事撒酒疯,结果打死一个人。

这一下这个林则徐不干了,要求必须把人逮来,按清朝的法律去处理。

林则徐还特地找人翻了一下当时的国际法,国际法规定,外国人到你本地犯案,就应该依据本土法律处理,这一下林则徐有理由了。

义律显然也不愿意把这个人给出来,而且当时喝醉了好几个人,谁也不知道是谁下的狠手嘛。

义律干脆自己私设一个法庭,一人给判个一年徒刑,全给轰走,送到印度去了。

这样林则徐就大怒,把义律他们统统给轰出广州,乃至轰出了澳门。

给他们轰到海上去了。

直到这个时候,这个林则徐都坚信不会有战争,他觉得这就是个小事。

其实这个时候十三行的潘启官这些人都知道,这么做必然要引发战争,但是林则徐不觉得。

他高高兴兴的就把自己这个办事的成绩写成表交给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也很高兴,不错,你们办得很好,赶快回来吧。

帮我到江苏那一带去治河漕,因为林则徐最大的才华是在治理河漕。

因为当时的运河随着运营时间长,底下个淤泥垫高,导致漕运不通畅了。

清政府历年拨钱去疏通漕运,漕运不通,北方没粮食了。

但是疏通漕运有个很大问题,因为清政府拨的钱太多,中间贪污很厉害,所以河工一直是清朝一个无底洞。

而林则徐是廉,而且能,而且干,颇得道光的信任,所以道光的意思就是,你赶快回来,给我去治理江苏一带的河槽,连调令都发了。

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不论是林则徐还是这个道光皇帝,其实都没把这个虎门销烟当成一件大事,因为古代帝国最大问题都是因为它内部出现了问题,导致视野完全往内部去看,解决内部纠纷还不够呢,哪有时间去看世界,这个是古代所有大帝国灭亡的一个根本原因。

经济问题,内部的这个政权合法性问题,人民之间纠纷问题,腐败问题等等等等,最后耗干了一个大帝国的雄心与视野。

所以清政府这个时候非但没有把鸦片战争看成一件事,甚至认为这就是癣疥之患,所以从上到下都采取了一种忽视的方式。

虽然林则徐做了一点点备战,但是这个备战准备是完全不够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第五点,为什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打得这么差。

我们可以看,八旗军当年也可以说是纵横天下了,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达到一万以上,基本就没法打了。

但是清朝中期以后,八旗军的战斗力大大下降,到平三藩之乱,就是在康熙的时候,也才入关几十年,打吴三桂,经常出现这种可笑的情况,就是一人受伤,几十人扶回。

说白了,就是大家想趁着这个机会,赶快都逃呗。

乾隆、康熙这两任皇帝都非常严格,所以在军队进行了很多整顿,包括搞国语骑射。

在中南海立了下马必亡碑,就是马上得的天下,下马你就必亡,以教训后世子孙,千万不能下马。

但是乾隆后期的时候,这个八旗又再度衰落了。

最重要的有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清政府的武器在刚刚开始入关的时候,火炮力量还是不错的,不比西洋水准差。

也请了一些西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