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340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复习】:

(出示课件)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

3、NaOH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是否发生反应,请设计进一步实验来证明。

2NaOH+CO2==Na2CO3+H2O

【提问】:

对于问题3,同学们方法虽不同,但都验证了同一物质的存在来证明了反应的发生,这种物质是什么?

在反应中属什么物?

由此可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

你还能想起别的方法吗?

【引导】:

大家看这幅衅也能证明反应发生了,你能看出来吗:

说说如何证明的?

【总结】:

想要验证一个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验证呢?

利用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可以通过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来验证一个反应是否发生。

 

学生回答:

反应物CO2消失证明反应发生。

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和反应物是否消失来证明。

 

通过旧知识,总结出验证无明显现象的方法,为后面验证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作好方法上的指引。

演示魔术引发思考

【演示】:

小魔术:

(边说边操作)这是一朵白色的小花,喷上一种液体(花变红),再喷上另一液体(花又变成了白色)。

谁能解释其中奥秘呢?

【提问】:

谁能解释其中奥秘呢?

【演示实验】:

同学都说是酸与碱发生了反应的原故,那酸与碱真的会发生反应吗?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边说边演示)我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振荡后,举给学生看)。

【提问】:

谁能告诉我NaOH溶液与稀HCl发生反应了没有?

你能说说你是通过哪些现象看出发生反应了?

那如何证明你的猜想:

反应发生呢?

观看

回答。

观察。

 

学生回答:

反应了。

没有看出明显现

小魔术引起学生兴趣和探究欲。

通过小实验引起原先魔术猜想与现实的碰撞。

引导探究

【引导】前面同学们总结过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要想证明其反应发生了,我们可以借助间接现象来证明,从哪两方面入手呢?

这个反应到底能否发生我们现在还不确定,那生成物就更不确定了,所以现在最可靠的验证方法是从哪方面入手呢?

【探究】那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每组派代表交流你们的方案,其他组注意点评方案合理与否。

(教师在学生说的同时,在黑板上用事先画好图的纸片和文字图示此方案。

【提升】没想到咱们同学个个都那么聪明,不但小组内方案设计很出色,点评同学也是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看来这个问题难不住咱们。

现在有个情况:

别的班的同学在学这节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帮他们看看去。

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1、小明提出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PH值变小是由于水把NaOH溶液给稀释了,你觉得对吗?

怎样证明你的想法正确?

2、小颖设计了方案:

(1)取NaOH溶液于烧杯中,

(2)向里面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3)再向里滴加CuCl2溶液;

现象:

没有看到蓝色沉淀;

结论:

小颖说NaOH与稀HCl反应了。

问题:

她的方案及结论对吗?

说说理由。

【实验】方案已明确,问题也已解决,下面大家可利用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选择你喜欢的方案进行验证。

【屏幕出示】“温馨提示”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问题。

要么证明反应物的消失,要么证明生成物的存在。

验证反应物的消失。

小组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方案,其他学生聆听并对方案进行点评。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运用前面总结方法来解决问题,并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反思发现问题,生长新知识

【引导发现问题】同学们,实验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有用PH试纸来做这个实验的吗?

你能说你测得稀HCl和NaOH溶液的PH分别是多少吗?

通过咱们同学测得PH值你发现什么问题吗?

这是为什么呢?

【引出新知识】咱们用的广泛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PH值,要想精确,还有一种仪器叫PH计。

(屏幕出示曲线图)大家看,这就用PH计测出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很精确。

请同学们思考: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值是如何变化的?

说出曲线上坐标(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

(1)当滴入稀盐酸溶液量较少时,有剩余,溶液显性,PH。

(2)当滴入稀盐酸溶液量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性,PH。

(3)当滴入稀盐酸溶液量过量时,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性,PH。

学生分别说出各自测得稀HCl和NaOH溶液的PH。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使学生通过结果差异产生好奇。

 

使学生了解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

提出新的问题

【提问】为什么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成了中性,使溶液呈酸性的H+和碱性的OH-都哪去了呢?

【播放动画】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的微观过程。

 

教师肯定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写反应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学生观看后,分析原因:

溶液呈酸性的H+和呈碱性的OH-反应生成了水,所以溶液呈中性。

通过动画播放让学生明白使溶液呈中性的原因。

归纳总结

【提问】那其它的酸与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如果能,大家试着写出以下反应的方程式:

(课本45页活动天地)

(学生板书)KOH+HCl=KCl+H2O

Ba(OH)2+2HCl=B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提问】这些反应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酸+碱——>盐+水

【点拨】:

象这样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出示图片】:

氢氧化与稀盐酸反应前后微粒的图片。

【提问】:

在这个反应中真正被反应掉的微粒是哪些?

生成又是什么?

【点拨】中和反应实质:

H+和OH-结合生成水。

 

一学生黑板上书写方程式,其他本上写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学以致用

【出示问题:

】你能帮帮他们吗?

1、小红近期胃不舒服,医生诊断为胃酸过多,开了药品氢氧化铝,你能说出道理吗?

饮食上还要注意什么?

2、酸性土地不适合种蔬菜,农民伯伯犯了愁,怎么办?

3、化工厂排放的酸性或碱性污水,水中生物遭了殃。

【总结】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的原理都属于中和反应。

【图片展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看书讨论、交流。

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总是,并让学生感到学生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谈收获

大家谈谈在本节探究过程中,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谈学到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等。

巩固知识点

布置作业

寻找发现生活中中和反应的应用。

学生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也知道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但对于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学生不能从理论加以说明,只处于猜想阶段,所以本节从无明显反应: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开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急于证明自己猜想的欲望。

对于证明一个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学生之前也接触过,所以具备完成这探究活动的能力。

效果分析

新课程的理念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效果和科学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及严谨性。

通过温习旧知识,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学生去自己设计自己的实验,分析自己的实验,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百家争鸣”的效果,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认真观察比较,方案设计合理,方法运用得当,通过本节课学习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的检验方法。

从当堂检测来看,学生能够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能写出一些酸与碱反应的方程式,50%的学生能够做到全对,另有40%的学生错了1——2个题,学生整体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从学生实验情况看,学生动手能比较强能够按照前期设计的方案准确做好该实验,并观察到相应的现象。

情感方面,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探究精神,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化学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中和反应位于第二单元最后一节,是对酸和碱的性质探究的延续,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它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下一单元进一步认识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探究溶液酸和碱的性质以及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之后,再来提出“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的问题,继续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究,顺应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当堂检测

1.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________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向此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试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__________性,pH______________;继续滴入稀HCl,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pH______________,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了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B、CuO+H2SO4====CuSO4+H2O

C、KOH+HNO3====KNO3+H2OD、Fe+2HCl====FeCl2+H2↑

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露的浓硫酸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这是因为制作松花蛋的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

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松花蛋时添加某种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A、食盐B、食醋C、香油D、味精

6、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铁锈B、大理石C、石灰水D、锌粒

7、写出下列方程式: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用熟石灰中和含硫酸废水:

课后反思

本课题主要是探究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通过验证稀盐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来认识什么是中和反应,并进一步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会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产生活的的问题。

现对本课反思如下:

一、注重引导,授人以“渔”

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是本节课一个重点,如果抛出问题后直接就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这就需要老师作方法上的指引,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一开始就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

对于一个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要想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是验证生成物的存在,二是验证反应物的消失。

有了这个思路的指引,学生在后面设计方案时方向就很明确了,并且还可以根据这个思路来评判一个方案合理与否,整个探究过程可以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精心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小魔术“花由白——红——白的颜色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出猜想“酸与碱能反应”;再通过老师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引发学生求知欲与探究欲,“到底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

”在欲望作用下一路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再通过询问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PH测得是否都相同,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发新的思考。

整个课堂老师通过抛出问题引出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三、生活事例,引发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几个生活中困难问题抛出,学生都跃跃欲试,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体现于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身边化物质中”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里,标准规定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

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主要性质中的重要一条,它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

在另一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中”中的二级主题“认识几种化学反应”中又明确提出了活动与探究建议:

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所以本节重点是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课标中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险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至少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