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339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docx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

论述题索引: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2.贸易的动态利益有哪些?

3.试分析大国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效应

举例说明国际贸易对各要素所有者利益的不同影响决定他们对自由贸易政策的态度。

(自P41)

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可知:

自由贸易会降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收入水平,共同要素的收入水平则不定,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水平会提高。

正因为如此,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例如:

在英国走向自由化的历史过程中,曾发生了关于《谷物法》是否应该废除的大辩论。

地主阶级极力反对废除,而新兴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废除。

原因就在于废除《谷物法》,允许廉价谷物进口,不利于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这场辩论中,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居中。

4.阐述新贸易理论的意义。

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观点及其政策

6.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怎样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优势的?

7.如何看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8.试述一国参加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

9.试述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0.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1.我国已经于2001年加入WTO,试论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2.对比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的利弊

13.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影响

14.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会带来哪些后果?

15.试述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16.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对进口国来说,国际贸易提高了进口国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进口国进口竞争生产者的福利水平,因为商品的进口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

但是国内的生产者在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减少了供应,供应小于需求的部分只能由进口加以弥补,这样就造成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即商品的进口提高了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生产者的福利水平。

但是,从进口国总体来看,增加的福利比减少的福利要多,所以国际贸易使进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

对于出国来说,则正相反,国际贸易降低了消费者剩余,提高了生产者剩余,也就是说商品的出口提高了出口国生产者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出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但是从总体上看,增加的比减少的多。

所以,国际贸易使出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

所以,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利水平。

2.贸易的动态利益有哪些?

国际贸易不仅能带来静态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动态利益。

国际贸易如同发动机,对经济的动态影响是广泛的。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增长。

根据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论,出口的扩大,将引起出口部门收入增长,由此带动非出口部门的收入增加,通过消费和投资的乘数效应,将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竞争力。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新产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来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交流。

当然,关税同盟的建立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特别是当关税同盟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时;关税同盟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3.试分析大国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效应

经济增长可分为偏向进口的经济增长和偏向出口的经济增长。

对于前者,由于该国经济增长了,进口量减少(假定仍需进口且出口国生产或出口保持不变),则世界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必然导致价格下降,从而使贸易条件有利于大国,大国的福利水平一定有较大的提高。

对于后者,由于增长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必然会抵消部分经济增长利益,以“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所享有。

特别是,当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悲惨增长”。

可用下图表示:

C经济增长前的社会福利水平,C*为经济增长后的社会福利水平。

4.阐述新贸易理论的意义。

新贸易理论的出现,使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传统贸易理论那里,无论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差异基础上的比较利益理论,还是建立的要素禀赋基础上的比较利益理论,它们都是建立的同一个经济学分析前提之上的,即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分析前提。

但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暗含这样一个基本命题,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这一命题改变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经济学命题,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新贸易理论表明,尽管各国之间有相同的生产要素禀赋,但并不构成它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条件,相反各国之间可以通过产业内部贸易形成互补的差异产品贸易关系.因而在这类国家之间,贸易的相互依赖代替了相互竞赛或冲突。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贸易有了更多的存在基础。

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观点及其政策

(1)他认为古典学派的根本缺点是推行所谓“世界主义”而忽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

他认为各国应针对自己的国情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强调了各国追求当前的最大利益,却没有考虑各国和各民族的长远利益;古典学派片面夸大了自由竞争的作用,否定国家干预经济过程的积极作用。

其理论核心是生产力理论。

他把生产力问题看成是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

他认为生产力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他说: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

(2)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的目的是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保护的重点是有重要意义的幼稚工业;保护的手段是关税壁垒;保护的程度,他主张针对工业中的不同行业采取程度不同的保护措施;保护的期限,他认为保护期限过长将会出现保护低效率的结局,因此,对工业部门的保护期限最长不应超过30年。

6.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怎样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优势的?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通过本国政府的干预,加强或改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本国产业发展的战略。

通过政府干预,本国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将外国厂商挤出该竞争行业,使本国企业能够占领市场,较多地出口商品,最终获得垄断利润。

当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时,特别是当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时候,无政府的支持将改变本国企业的竞争地位,决定企业生产的发展前途。

然而,这种战略性的贸易政策是以对市场估计比较准确为前提的。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关键在于准确的信息和正确的判断。

7.如何看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教材P126)

8.试述一国参加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

(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方面:

贸易创造:

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成员国相互贸易的利益会增加。

贸易转移:

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贸易转移带来损失,成员国贸易方向的转移意味着该成员国付出了较高的进口代价,政府也失去了关税收入。

各国参加关税同盟的基本出发点是:

权衡本国参加关税同盟后的贸易创造效应是否大于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的条件是:

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求弹性较大,本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伙伴国与第三国或非成员国同种贸易商品的价格或成本差别较小。

(2)关税同盟的动态影响:

大市场效应,引发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竞争效应,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竞争的激化;引进外资效应,有助于吸引来自第三国的直接投资;

某些负面效应:

促进了新垄断的形成;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9.试述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要求对外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特别是1986年以来,我国在贸易自由化,逐步减少政府干预和限制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

主体表现在:

(1)出口政策调整方面,取消了对出口商品的直接补贴,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出口商品中,非关税壁垒约束的领域逐渐减少;对出口商品实行保税或退税。

(2)进口政策调整方面,多次调整进口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约束的商品范围。

进入2000年,我国的关税水平已降至15%左右。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

10.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WTO的基本原则:

①非歧视原则;

②贸易自由化原则;

③可预见原则;

④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⑤鼓励发展与改革原则。

(2)“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大潮。

②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③有利于产品出口。

11.我国已经于2001年加入WTO,试论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主要表现在:

1、作为新加入成员,可以直接从世界贸易组织中获益;

2、中国的纺织业将大大获益;

3、可以享受到世界贸易组织中实行的最惠国待遇和无歧视原则,改善贸易条件;

4、有助于改变目前国内地区封锁、人为分割市场的不合理状况。

挑战:

1.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由于市场开放而受到威胁;

2.国内金融、保险、内外贸等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比货物贸易更严峻的挑战;

3.改革尚未完成的国有企业还不具备参与大规模国际竞争的基本素质,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有待提高。

12.对比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的利弊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

为弱小的民族工业的成长创造出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增强了经济成长的独立性;扭转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

该战略的消极作用:

保护完好的市场环境抑制了企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使经济发展易产生高成本和低效率;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易造成市场信号扭曲,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生结构失衡。

出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

向世界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本国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使比较成本原则得以贯彻,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既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贸的不平衡状态。

出口替代战略的消极作用: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国内经济易受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影响;过分追求比较利益,不利于本国重要工业部门的发展;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若干重要经济部门的发展;经济运行易受债务危机困扰。

13.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影响

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主要影响如下:

(一)对成员国内部经济贸易的影响:

有利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自由化;加强了一体化组织的谈判力量;有助于成员国之间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促进了区域内的相互投资;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生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不利影响:

加剧了成员国间市场的竞争,一些中小企业将遭淘汰;大企业会结成垄断组织,影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加速了国际投资的发展。

消极影响:

影响成员国与非成员国间贸易的扩大;降低集团外国家在区域经济组织成员国中的地位;不利于区域外国家吸收外部投资;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有利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成员国间贸易活动自由开展,同时也不增加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这就使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程度更高。

因此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目标是一致的。

不利影响:

区域性贸易集团的贸易政策背离了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性原则;背离了比较优势原则;背离了自由竞争原则;不利于多边贸易体制作用的发展。

14.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会带来哪些后果?

发展中国家钉住汇率制度既有积极效果也有消极影响。

其积极方面有:

首先,钉住汇率制可以帮助本国对外贸易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于企业成长;其次,在发展中国家外汇缺乏情况下实行钉住汇率制可以防止出现汇率听凭市场摆布的困难局面;第三,钉住汇率有助于稳定与主要贸易伙伴正常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发展中国家采取钉住汇率制度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首先,钉住汇率制度的维持要求该国经济要与所钉住货币的国家经济运行保持同步,从而两国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也要相同,当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不同时,其各自的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都有将发生变动,影响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产生外汇黑市或外汇投机;其次,汇率的认为高估或低估不利于甚至可能破坏该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正常条件。

一些国家为避免上述局限性也采取了一些折衷措施,如采取可调整的汇率制度,使汇率能够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运行。

试述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自考P181)

16.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贸易自由化必须建立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

因为随着本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必然有大量的商品流入本国市场,如果在进口不断增加的同时,没有出口的增加,进口国为支付进口所需要的资金差额会不断增加,造成入不敷出。

在此情况下,该国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从而断送贸易自由化的连续性。

另一方面,商品的大量进口可能挤垮国内竞争力比较弱的企业或产业,结果失业人数可能增加,当这些失业人口不能被出口行业的扩展所吸收时,退回到保护贸易的呼声或社会压力就会增高。

为了使贸易自由化能够成为一个持久的政策选择,政府应该在实施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减缓自由化带来的冲击,因此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要配合一些其他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

在这种措施中,最简便的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

分析题

假定日本原本出口制造品,进口原材料如石油、粮食。

判断以下情况下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改善或恶化)

1.中东战争使石油供应紧缺。

2.韩国扩展了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销售。

3.美国的工程师建立了核反应堆以代替石油燃料发电厂。

4.俄罗斯农业歉收。

5.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桔的进口关税。

贸易条件即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如果出口商品价格不变,而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则贸易条件恶化。

反之亦然。

1.石油供应紧缺,油价上涨,日本贸易条件恶化。

2.韩国扩展汽车生产能力,会导致国际市场上汽车价格下降,日本贸易条件恶化。

3.会使油价下跌,日本贸易条件改善。

4.农产品价格上涨,日本贸易条件恶化。

5.日本降低进口品价格,主要是影响国内市场的价格,对国际贸易条件一般不会产生影响。

即贸易条件不变。

(日本降低进口关税,必然导致进口量增加,如果进口量的增加能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则日本的贸易条件将会恶化。

南美美洲的贸易转移——1991年4月,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四个南美洲国家组成南方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

对该区的贸易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巨大影响.四年之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增加了两倍。

特别是,巴西的汽车替代了来自其他地区的进口而独霸阿根廷市场。

请分析区内国家的福利变化。

在本例中,巴西获得的收益比较明显。

增加了出口,特别是汽车产业作为规模效益非常明显的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降低成本。

但是,对阿根廷获得的收益却有可能是负的。

对阿根廷的消费者而言,在成立共同市场之前,高价购买巴西以外国家生产的汽车,但政府获得了关税收入。

在成立共同市场之后,阿根廷消费者可以获得相对便宜的汽车(即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但政府的关税收入也没有了。

所以,就整个国家而言,整体的福利是下降的。

总之,国家的福利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比较。

当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则国家的福利往往可以得到改善。

反之,国家的福利则受到损害。

卡玛计算机公司决定在巴西开设一家子公司。

巴西的进口限制一直使该公司的产品无法打入巴西市场,但它也一直不愿意把自己的专利出售或转让给巴西的公司,因为这可能会最终会损害它在美国市场的技术优势。

运用跨国公司理论,分析卡玛公司的决定。

跨国公司认为各种专利只有在跨国公司内部使用才能达到最大效用,当它转让或出售时候,由于贸易泄露和被他方模仿,因而使用减少,所以决定卡玛公司不愿意出售其专利。

“资本密集型工业产品的进口配额和资本设备的进口补贴,被许多发展中国家用来创造制造业的工作机会。

不幸的是,这些措施可能会造成城市的失业问题”。

试对上面这句话进行解释。

发展中国家为了走进口替代道路,进口设备和限制进口,企图自己生产自己可以使用的产品。

但是这使得发展中国家过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资本在一定的程度上,替代了一部分劳动从而使就业更加艰难,而使城市失业问题进一步严重。

假定英、法、美三个国家,其生产小麦的单位成本分别是8美元、6美元和4美元。

(1)英国进口小麦,每单位征收5美元的关税。

(2)英国进口小麦,每单位征收3美元的关税。

请分析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对比英国和法国结成关税同盟前后英国的福利变化。

(1)同盟前,由于英国征收的关税较高,法、美两国的小麦均不能进入英国市场,英国自己生产,造成比较大的扭曲。

同盟后,英国取消对法国征收关税,对美仍征收关税。

显然,法国的小麦进入英国市场,英国不再生产小麦,减少了扭曲,从而增加了英国的社会福利。

(形成了贸易创造效应)。

(2)同盟前,由于征收的关税不够高,美国的小麦仍然能够进入英国的市场,英国不生产小麦,尽管造成消费扭曲,但不会造成生产扭曲,同时英国政府获得税收。

若将获得的税收返还给消费者,则可降低消费扭曲。

同盟后,英国仍然是从法国进口小麦,英国政府不能获得税收,英国消费者必须消费来自法国的生产成本较高的小麦,实际上是降低了福利。

(形成了贸易转移效应)。

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说明,结成关税同盟,并不一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假定某一国能源部门(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能源价格上涨,必然会使劳动从制造业部门流向能源部门,对于制造业部门的特定要素(假设为资本)而言,只能用于该部门,故资本——劳动比例上升,则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将下降,即MPK是下降的。

即使该部门产品的价格不变,但相对于能源部门,制造业部门的实际购买力更是下降了。

假设有两个部门——X与Y,其中X是资本密集型部门,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核,Y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核;要素市场仍假设为完全竞争结核。

另外,假设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外,其他一切条件相同,其中,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试问两国的贸易如何进行?

首先,由于B国是劳动丰富的国家,且Y是劳动密集型部门,所以B国在生产Y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开放后,B国出口Y产品,进口X产品。

(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

其次,由于X部门存在规模经济,两个国家不必生产所有产品,通过相互进出口,满足消费者需要。

最终贸易模式如下图,行业间和行业内贸易同时存在。

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要素禀赋与规模经济的对比。

两国的差异小,那么贸易应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贸易形式以行业内贸易为主。

反之,以行业间贸易为主。

46.试论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答:

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由汇率的变化,或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加以自动调整,不需要国际间的货币或国际储备的流动。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在外汇市场上会表现为外汇的供给小于需求,从而使外汇的价格相对于本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这一方面可以起到鼓励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外汇需求方获得外汇的成本,当这种成本较大时,同样会抑制市场上对外汇的需求,同时鼓励外汇的供应。

这一过程直到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时才能停止。

其基本过程是:

国际收支逆差-货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进而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回复平衡。

    相反,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外汇的价格相对于本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本国货币的升值会起到抑制外汇供给,增加外汇需求的作用,结果外汇相对于本国货币又会恢复平衡。

其过程是:

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然而,由于各国希望自己的币值保持相对稳定,并非所有的外汇市场上与本国货币有关的不平衡都要通过货币的上浮或下浮来恢复平衡,有时也采取某种程度的干预。

在此情况下,汇率就不是完全浮动的汇率了。

浮动汇率制的一个重要的负面效应就是国际性通货膨胀。

如果一国因刺激经济导致本国货币供应过多,造成国际收支逆差,该国货币的自动贬值会修正这种国际收支逆差,不需要动用国际储备,也无须停止对经济的刺激活动。

但是如果每个国家都这样,就会出现全球性的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