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315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

古诗词曲鉴赏

1.(2014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

香红渐渐稀。

番腾妆束闹苏堤。

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

人归春也归。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有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

【1】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

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3.(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答: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4.(201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

屋。

②山溜响:

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

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3分)

 

5.(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

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

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

 

6.(201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

 

7.(2014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

女子出嫁。

②蕡(fen):

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

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8.(201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

请简要概括(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9.(201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被酒:

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

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线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翁:

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2分)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10.(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11.(2014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12.(201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

 

13.(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

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

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

 

14.(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3分)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15.(201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2分)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16.(201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

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

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

(4分)

1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

【试题答案】作品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突出她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诗中从“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描写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答案及解析

1.

(1)【试题答案】示例:

番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情;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试题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

第一,阅读诗歌,总体感知;第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或景物意象,或直接抒情,或细节描写;第三,根据分析,逐条阐述,做到与具体的意象、诗句进相结合。

本词描写的是西湖暮春时节人们游春的情景。

诗歌情感的分析要把握游春人的“番腾妆束”“闹”“寸不移”“叫船”等动作情态,不难得出这爱春、惜春和叹春之情。

(2)【试题答案】示例:

香红渐渐,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词作情感内涵。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试题解析】题干明确点明了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给考试答题点明了方向。

具体回答时,先结合诗句点明“点”“面”各是什么,后结合作者描写内容进行赏析,即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

2.【试题答案】

(1)C  

(2)BE

(3)要点一:

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出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

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

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试题考点】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试题解析】①“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春去夏来。

②B写燕子不知道高阳台的原址,E写韦曲文物已经没有了,只留下满眼坟墓,都表达了兴亡之叹。

A、C、D都是写韦曲的美景。

③“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

“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3.【试题答案】

(1)幽静。

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4分)

(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

“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4分)

【试题考点】本题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第⑴题是考查诗句的赏析,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

赏析首先要立足诗歌的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辨析其表达效果。

第⑵题考查对诗歌中具体的字的赏析形象的把握情况。

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

掌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分析。

具体赏析时,或借助创作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逐句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直接感受情思。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

(1)【试题答案】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试题解析】首先,主题赏析诗歌,把诗歌的情感点出,具有对隐逸生活的满足之情;这里还可以对隐逸生活进行分析,即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之情。

第二,从结构分析。

“山”居于文中各个部分,不具有结构作用,可以不分析。

第三,内容上,明确作者写了山居生活满眼是山,由此联想,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生活充满了自然情趣。

(2)【试题答案】(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

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意思对即可。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试题解析】第一问,根据内容回答即可。

第二问,首先理解表达技巧的内容,“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第二,阅读诗歌,明确本诗运用的反衬手法;第三,结合诗句分析,点明效果即可。

5.

(1)【试题答案】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

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试题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次为鉴赏评价D。

【试题解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氖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2)【试题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用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得韵味十足。

【试题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解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6.

(1)【试题答案】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

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经携剑登程。

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试题解析】先阅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第二,审清题干要求,把握与“早”有关的意象,如“闻鸡唱”“一点灯残”“微有路”等;第三,整合形成答案。

(2)【试题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解答时,首先,解说“背”的意思,后解说诗句的意思,再结合主人公情感进行赏析;最后,根据分析整合答案。

7.

(1)【试题答案】重章叠句

【试题考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章法结构。

从“桃之夭夭”“之子于归”的三次重复,不难看出形式上采用了“重章叠句”。

古代,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试题答案】这是一首贺婚诗,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庭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试题考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试题解析】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

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

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解答时,首先点明以“桃之夭夭”起兴;第二,结合诗句明确以桃设比是为了赞美新娘;第三,简述其效果。

8.

(1)【试题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D。

【试题解析】由“九日驱驰一日闲”中的“驱驰”可看出作者是“乘兴而往”;由“寻君不遇又空还”中的“不遇”和“空还”可看出作者是“怅惘不遇”;由“怪来诗思清人骨”中的“诗思清人骨”可看出作者是“欣赏叹慕”。

(2)【试题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

【试题解析】由“城郭休过识者稀”可知此人“城里少有人知”;由“哀猿啼处有柴扉”中的“哀猿啼处”可知此人“家住深山”,由“有柴扉”可知此人“居室简陋”;由“沧江白石渔樵路”中的“渔樵路”可知此人“与渔樵为伍”。

结合本题分值,试题答案可调整概括为三点:

①城中识者甚少,②居室偏僻简陋,③混迹渔樵行列。

(3)【试题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

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

【试题解析】第一首诗的结句,是前一句的原因,所以应结合前一句进行赏析;第二首诗的结句可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实写诗人自己,也可理解为续写所访隐者。

【评价】今年诗歌鉴赏题量仍是3道简答题,侧重考查情感和技法,这延续了以前的做法,但分值由10分增加了1分,文本由一首诗改为两首同主题的诗,这些变化还不能说是一种创新,愚以为既然用了两首诗,可设计一道比较阅读题以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9.

(1)【试题答案】《论语》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由“溪边”(水边——沂水边)“舞雩风”(风乎舞雩)可以想到典故出处是《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选读》部分曾皙描绘志向时的经典话语。

(2)【试题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

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D。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分析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题干提示了思考角度(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和答题方向(这首诗所表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一生仕途坎坷的苏轼一直都很乐观豁达,就算在被贬的最远地方海南时同样如此;而另外,海南人与作者有着和谐的关系和深厚的情感,他们也大可像曾皙志向描绘的那样。

10.

(1)【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

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