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811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

《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docx

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

实验一外螺纹中径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熟悉测量外螺纹中径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2. 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1.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图1为螺纹千分尺的外形图。

它的构造与外径千分尺基本相同,只是在测量砧和测量头上装有特殊的测量头1和2,用它来直接测量外螺纹的中径。

螺纹千分尺的分度值为0.01毫米。

测量前,用尺寸样板3来调整零位。

每对测量头只能测量一定螺距范围内的螺纹,使用时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大小,按螺纹千分尺附表来选择,测量时由螺纹千分尺直接读出螺纹中径的实际尺寸。

           图1

2. 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

图2为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的原理图,这是一种间接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

测量时,将三根精度很高、直径相同的量针放在被测螺纹的牙凹中,用测量外尺寸的计量器具如千分尺、机械比较仪、光较仪、测长仪等测量出尺寸。

再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牙形半角和量针直径,计算出螺纹中径。

由图2可知:

 而     =

      

将和值代入上式,得:

对于公制螺纹,,则

图2       为了减少螺纹牙形半角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选择合适的量针直径,该量针与螺纹牙形的切点恰好位于螺纹中径处。

此时所选择的量针直径为最佳量针直径。

由图3可知:

  对于公制螺纹,,则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成套的三针中没有所需的最佳量针直径时,可选择与最佳量针直径相近的三针来测量。

 量针的精度分成0级和1级两种:

0级用于测量中径公差为4—8μm的螺纹塞规;1级用于测量中径公差大于8μm的螺纹塞规或螺纹工件。

测量M值所用的计量器具的种类很多,通常根据工件的精度要求来选择。

本实验采用杠千分尺来测量(见图4)。

杠杆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25,25—50,50—75,75—100mm

    图 3      图4

四种,分度值为0.002mm。

它有一个活动量砧1,其移动量由指示表7读出。

测量前将尺体5装在尺座上,然后校对千分尺的零位,使刻度套筒管3、微分筒4和指示表7的示值都分别对准零位。

测量时,当被测螺纹放入或退出两个量砧之间时,必须按下右侧的按钮8使量砧离开,以减少量砧的磨损。

在指示表7上装有两个指标6,用来确定被测螺纹中径上、下偏差的位置,以提高测量效率。

四、测量步骤

 1.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1)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选取一对测量头。

   

(2)擦净仪器和被测螺纹,校正螺纹千分尺零位。

(3)将被测螺纹放入两测量头之间,找正中径部位。

  (4)分别在同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量螺纹中径。

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螺纹的实际中径,然后判断被测螺纹中径的适用性。

 2.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

(1) 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计算并选择最佳量针直径dm。

 (2) 在尺座上安装好杠杆千分尺和三针。

  (3)擦净仪器和被测螺纹,校正仪器零位。

(4)将三针放入螺纹牙凹中,旋转杠杆千分尺的微分筒4,使两端测量头1、2与三针接触,然后读出尺寸M的数值。

 (5)在同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出尺寸M,并按平均值用公式计算螺纹中径,然后判断螺纹中径的适用性。

思 考题

1.用三针测量螺纹中径时,有哪些测量误差?

 2. 用三针测得的中径是否作用中径?

 3.用三针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属于哪一种测量方法?

为什么要选用最佳量针直径?

  4.用杠杆千分尺能否进行相对测量?

相对测量法和绝对测量法比较,哪种测量方法精度较高?

为什么?

ﻬ实验一  外螺纹中径测量

仪 器

名 称

分度值

测 量范围

基 本 尺寸

 

中径 公差

牙型半角公差

牙 型  角

螺距公差

=

大径 公差

中 径

牙 型 半 角

螺    距

测 量

结果

合格性

结 论

理 由

审阅

实验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2.加深理解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偏差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

用公法线指示卡规/公法线千分尺等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公法线长度偏差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实际公法线长度Wa与公称公法线长度W之差,见 图1。

公法线长度偏差是齿厚偏差的函数,能反映齿轮副侧隙的大小,可规定极限偏差(上偏差Ebns、下偏差Ebni)来控制公法线长度偏差。

对外齿轮

W+Ebni≤Wα≤W+Ebns

对内齿轮

W-Ebni≤Wα≤W-Ebns

图1

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方法与前面所介绍的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注意的是,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时,需先计算被测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然后按W值组合量块,用以调整两量爪之间的距离。

沿齿圈进行测量,所测公法线长度与公称值之差,即为公法线长度偏差。

公法线即基圆的切线。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是指跨越k个齿的两异侧齿廓的平行切线间的距离,理想状态下公法线应与基圆相切。

公法线长度变动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如图2所示。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一般可用公法线千分尺或万能测齿仪上进行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是用相互平行的圆盘测头,插入齿槽中进行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图3),ΔFw=Wmax-Wmin。

若被测齿轮轮齿分布疏密不均,则实际公法线的长度就会有变动。

但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不是以齿轮基准孔轴线为基准,它反映齿轮加工时的切向误差,不能反映齿轮的径向误差,可作为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指标中属于切向性质的单项性指标。

图2

图3

必须注意,测量时应使量具的量爪测量面与轮齿的齿高中部接触。

为此,测量所跨的齿数k应按下式计算:

k=+0.5

四、测量步骤

1.按下式计算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

式中——被测齿轮的模数();

——齿形角;

Z——被测齿轮齿数;

n——跨齿数(≈,取整数)。

当=200,变位系数ξ=0时,则

其中

和n值也可以从表1查出。

2. 按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尺寸组合量块。

3. 调整仪器。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时,先用校对量块检查其零位。

然后直接测量。

用组合好的量块组调节固定卡脚3与活动卡脚6之间的距离,使指示表10的指针压缩一圈后再对零。

然后压紧按钮8,使活动卡脚退开,取下量块组。

图4

4. 在公法线卡规的两个卡脚中卡入齿轮,沿齿圈的不同方位测量4—5个以上的值(最好测量全齿圈值)。

测量时应轻轻摆动卡规,按指针移动的转折点(最小值)进行读数。

读数的值就是公法线长度偏差。

5.将所有的读数值平均,它们的平均值即为公法线长度偏差Ew。

按齿轮图样标注的技术要求,确定公法线长度上偏差Ebns、和下偏差Ebni,并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6.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

将公法线千分尺粗调到计算出的公称值后,在齿宽中部截面上,依次沿整个圆周进行测量,从中选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即可。

思考 题

1. 测量公法线长度是否需要先用量块组将公法线卡规的指示表调整零位。

   2.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取平均值的原因何在?

表1=1、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齿轮齿数

Z

跨齿数

n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齿轮齿数

Z

跨齿数

公法线

公称长度

齿轮齿数

Z

跨齿数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15

2

4.6383

27

4

10.7106

39

5

 13.8308

16

2

6523

28

4

7246

40

5

 8448

17

2

4.6663

29

4

  7386

 41

5

8588

18

3

7.6324

30

4

7526

42

5

  8728

19

3

6464

31

 7666

43

8868

20

3

6604

32

4

 7806

 44

5

13.9008

21

3

6744

33

4

 7946

45

6

16.8670

22

3

6884

34

4

 8086

 46

6

8881

23

3

7024

35

4

10.8226

47

   8950

24

3

7165

36

5

13.7888

48

6

9090

25

3

7305

37

 8028

 49

6

 9230

26

3

7.7445

38

5

8168

 50

6

  16.9370

注:

对于其它模数的齿轮,则将表中的数值乘以模数。

ﻬ实验二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测量

仪器

名   称

分 度 值(mm)

测量范围(mm)

 

齿

模 数m

齿数 z

压力 角α

精度等 级

跨齿数==

公法线公称长度

W=    (mm)

齿厚上偏差Esns=              (mm)

齿厚下偏差Esni=      (mm)

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上偏差Ebns=Esns·conαn-0.72Frsinαn=  (mm)

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下偏差Ebni=Esni·conαn+0.72Frsinαn=  (mm)

测量

记录

序号(均匀测量)

1

2

3

4

5

公法线长度(mm)

公法线平均长度=        (mm)

              

公法线长度偏差Ew=-W=        (mm)

合格 性结论

理  由

审 阅

实验三齿厚偏差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齿轮齿厚的方法。

2.加深理解齿轮齿厚偏差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

 用齿轮游标尺测量齿轮的齿厚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齿厚偏差△Es是指在分度圆柱面上,法向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图1为测量齿厚偏差的齿轮游标尺。

它是由两套相互垂直的游标尺组成。

垂直游标尺用于控制测量部位(分度圆至齿顶圆)的弦齿高hf,水平游标尺用于测量所测部位(分度圆)的弦齿厚。

齿轮游标尺的分度值为0.02mm,其原理和读数方法与普通游标尺相同。

 图1          图2

 用齿轮游标尺测量齿厚偏差,是以齿顶圆为基础。

当齿顶圆直径为公称值时,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处的弦齿高和弦齿厚由图2可得:

=+=

=Z

式中m——齿轮模数(mm);

 Z——齿轮齿数。

 当齿轮为变位齿轮且齿顶圆直径有误差时,分度圆处的弦齿高和弦齿厚应按下式计算:

=

式中  ——移距系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