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60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docx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①

精华版《中国文化要略》,考试必备!

不但帮助加深记忆,更值得细细品味。

语言和文化不分家,本文值得汉语老师收藏。

全文共五篇,本文是第一篇,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对外汉语北京】阅读①~⑤篇。

“中国文化要略①”第一章绪论1《周易·贲》: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

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说苑·指武》: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里的“文化”指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在历史上的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7文化的核心是人。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8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柏杨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

第二章地理状况1中国文化所处的地域环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的舞台,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文化带有封闭保守特点的环境因素;第二是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第三是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2我国“四大高原”是。

青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于此。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号称“四大盆地”。

“四大平原”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3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地在巴颜喀拉山下的卡日曲,河流从这里开始,将冰雪的融水和雨水汇入两个高原湖泊:

扎陵湖和鄂陵湖,然后流于青藏高原之上,至兰州展开一弯弓状,穿过秦晋两省的黄土高原,出孟津入平原,汇入大海。

4黄河中游的新石器文化区以关中、晋南、豫西地区为中心,西至渭水上游陕甘接壤地带,北至长城一线,南达汝水、颍水中上游。

黄河下游的新石器文化区则以泰山为中心,南至淮河以北,东至渤海,北达旅大地区。

5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山西南侧,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达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

6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新旧时代的文化遗址仅次于黄河流域地区,且主要集中在川滇地带、汉水中游和苏皖平原。

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长江中游则以江汉平原为中心。

7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

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是西藏玛旁雍错湖,海拔4588米。

8我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口,向西一直伸入亚洲大陆的腹地,东西时差达四个多小时;最南端位于南海中的增母暗沙,最北止于东北漠河县的黑龙江江心,南北纵长5500公里。

9《禹贡》: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10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沿袭至今的省制,其中新设立岭北(蒙古)、辽阳(东北)、甘肃、云南四行省。

西藏在元代正式划入中国的版图。

11明代除设置13布政使司管辖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还设立奴儿干都司来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12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郡县制”。

汉袭秦制,但郡国并存。

汉武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将全国的郡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端,十三州即凉州、并州、冀州、幽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益州、荆州、扬州、交州、朔方。

这十三刺史部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

东汉末年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

隋朝建立后,逐步改成郡(州)县二级制。

13唐宋到辽金主要实行“道路制”。

唐代设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贞观时将全国分为关内、陇右、河东、河北、河南、山南、剑南、淮南、江南、岭南十道,开元二十一年由十道增为十五道,形成道、州、县三级制,并确立了府制。

北宋改“道”为“路”,一个路常常分属几个机构管辖,既有监察的性质,又有行政的功能。

路以下为府、州、军、监和县。

“军”是有军队戍守的政区,“监”是管理矿产、畜牧的政区。

军监有的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有的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

14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行省制”。

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直辖京师附近地区,如山西、河北等地,然后将其他地区分为十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简称“行省”。

行省之下,设置道、路、州(府)、县。

明朝改称“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并将元代的军政合一改为只管民政。

明代直辖北京和南京,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三布政使司。

15辛亥革命后,大体上实行省、专、县三级制。

北洋军阀时,除清代原有23个省外,又设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四个特别区,另外还辖有青海、西藏和外蒙古三个地方。

1932年后,国民党陆续在省下设立若干专区,由行政督察专员领导,其机构称为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管理若干县。

第三章历史发展11965年5月在云南省发现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是在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接下来,有1963至1964年间在陕西发现的蓝田猿人,生活在大约八十万年以前。

1927年首次在北京市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距今也有六十万年左右。

北京猿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2广东的马坝人、陕西的大荔人、湖北的长阳人、山西的丁村人、内蒙古的河套人、广西的柳江人、北京的山顶洞人和四川的资阳人,距今约二十万到一万年左右,都属于智人。

这是由原始人群进入初期氏族公社的阶段。

3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以陕西西安市的半坡遗址最为著名,出土的陶器多为彩陶,又被称为彩陶文化。

而山东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黑陶,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

4历代王朝所崇祀的三皇五帝是:

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5历史上的“三王”指禹、汤武王、周武王。

6中国人的远祖,大体可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

7华夏集团由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组成,起于陕甘地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即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分布区。

炎黄二帝和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禹都属于这个集团。

8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及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的分布区,少昊属于这个集团。

9苗蛮集团主要活动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是该集团的历史表现,太昊伏羲氏是该集团的代表。

10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其建立者是禹的儿子启,共传十七君,其最后一个君主是桀。

夏朝已将全国领土分为九州,在每个州设立地方官,称为九牧。

此时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1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当时被任用为相的伊尹,曾以“治大国若烹小鲜”讲解治国道理。

公元前1384年盘庚迁都于殷,故商朝又称殷商,至纣王帝辛为周武王所灭。

殷墟王陵出土的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清末还于殷墟发现了商代甲骨文。

12记录商代社会情况的文字,主要是殷墟甲骨文。

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13商汤的先祖名契,周王朝的始祖为弃,即禹舜时的农官后稷,姬姓。

周文王姬昌建都丰镐,其子武王姬发伐商灭纣,建立周朝,传12王,至周平王东迁洛邑,历时二百五十余年,史称西周。

14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西周通过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其统治者还制订了礼乐刑罚,礼乐用于贵族内部,以区别尊卑等级;刑罚用于镇压人民,以迫使人民服从其统治。

著名的西周青铜器有毛公鼎和大盂鼎。

15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

其子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6“春秋无义战。

”“春秋六强”指齐、晋、楚、秦、吴、越。

“春秋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或有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17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制度,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的多少征税。

其后各国仿效,土地赋税制登上了历史舞台,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产生。

18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起点,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度基本确立。

许多诸侯国都被大国吞并,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七国,称为“战国七雄”。

19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变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灭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他创立了皇帝制度;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制订严苛刑法。

20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指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最后刘邦获胜,于公元前206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建立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后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听取了董仲舒的建议。

21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

王莽为了缓和社会危机,实行所谓“托古改制”,结果引起农民起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是湖北的绿林军,由王匡、王凤等领导;一支为山东的赤眉军,由樊崇等人领导。

22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东汉末年,于公元184年爆发了由太平道首领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领导的黄巾军大起义。

元末有红巾军大起义。

23三国时曹丕建魏,都洛阳;孙权建吴,都建业;刘备建蜀,都成都。

曹操不是三国时代的人。

司马炎取魏建晋。

24五胡十六国是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政权。

“五胡”指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十六国”则指他们建立的前赵、后赵、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秦、成汉、前秦、后秦等。

十六国中也有汉族建立的,十六国之外,还有辽西、仇池、后蜀等。

前秦强大起来,统一北方。

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军队击败,草木皆兵的典故即出自此战役。

25在南方,东晋之后为宋齐梁陈,均以建康为都,史称南朝。

北方则由东北南下的鲜卑族于公元439年建立北魏政权,初都平城,后都洛阳。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都邺城,西魏都长安,后来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史称北朝。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

26隋文帝杨坚开皇之治,唐太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