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7338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

《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docx

盐都教育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

盐都教育2011年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

盐都教育2011年度十大人物分别是:

盐都体育学校王葛林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仓书芳

盐城市楼王小学于海

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王成功

盐城市大冈小学邓云

盐城市第一中学吴涵

盐城市北龙港小学单立堂

盐城市龙冈中学张海潮

盐城市尚庄中学徐爱明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赴北龙港初中支教团队

附:

盐都教育2011年度十大人物先进事迹

 

体坛默默耕耘人(王葛林)

王葛林,男,1980年1月出生。

2000年8月被分配至盐城市楼王小学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该同志认真踏实、积极上进,始终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2003年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该同志多次带队参加各级体育比赛,成绩显著。

2005年3月被调至盐城市盐都体育学校工作,担任举重队教练员。

2007年11月起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少先队辅导员,2011年6月担任学校安保处主任。

一、艰难局面,初战告捷

王葛林到体校工作之初,面对举重队队员人数稀少、训练工作难以开展的现况,没有任何怨言,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选材和训练工作。

首先解决队员问题。

从城里到乡下,跑断腿,说破了嘴,真是费尽了心思,才挑选了一批优秀苗子,终于完成了队伍的重新组建。

其次迅速开展有效的训练工作。

因为大量的付出,在当年的市级年度比赛中就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随着训练运动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队伍的不断壮大,训练质量不断提升,在2006特奥会上海国际邀请赛中,王葛林同志带训的7名运动员共获得9枚金牌、9枚银牌的喜人成绩。

二、扎实工作,再创辉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思想是否稳定、作风是否坚强,将会影响到他们的训练质量和比赛发挥。

在平时的工作中,王葛林同志一直注意观察、了解运动员的思想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思想包袱,和他们共同寻找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使他们能够始终以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训练、学习和生活中。

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训练计划,是促进训练质量提高的基本保证。

在平时的训练工作中,王葛林同志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教学,从不轻易地改变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训练的科学性、统一性、系统性、完整性,从而为完成以后的比赛任务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

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有效提高运动水平的关键。

在平时的训练中,王葛林同志一直以“打好基础,稳步提高”为主导思想,在努力抓好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同时,着重提高其专项素质,帮助他们不继改进和完善专项技术,提高其运动水平。

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工作,也是王葛林同志一直对自己的要求。

自从该同志带队以来,始终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从来没有擅自离开过自己的工作岗位。

并且,在训练时能够与运动员同甘共苦、打成一片。

全体运动员荣誉感强、拼劲足,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在日常训练中,在王葛林同志的言传身教下,全体队员训练刻苦,意志顽强,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在举重房内外挥洒了辛勤的汗水。

正是在王葛林同志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2007年9月举行的盐城市第五届运动会中,该同志所带运动队共获金牌12枚、银牌9枚、铜牌7枚,团体总分220分,排名第一。

在2009年、2010年盐城市中小学生举重比赛中,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在2011年9月举行的盐城市第六届运动会中,该同志所带运动队共获金牌11枚、银牌15枚、铜牌9枚,团体总分298分,排名第一。

他辛勤的付出和出色的成绩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一致好评,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2002年被市体育局表彰为“优秀教练员”,2003年、2004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年度考核优秀,受区教育局嘉奖,2008年被评为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市体育局、教育局联合表彰为“体育道德风尚教练员”,2008年被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2010年被市人事局、体育局联合表彰为“全市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市体育局、教育局联合表彰优秀教练员,2011年被市第六届运动会组委会表彰为“优秀教练员”。

三、带病工作,勇挑重担

在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2009年10月,王葛林同志经医院检查确定心脏功能异常,按照医生要求应住院治疗,但他心中不忘工作,不舍与之朝夕相处的运动员,在经过非常短暂的医院治疗后,很快便重返举重训练房,以更加努力、勤奋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

除了举重工作以外,还担负起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王葛林同志能够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培养新世纪“四有”新人为目标,积极贯彻区教育局少工委、团工委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运用科学理论,探索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我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对于学校安保处工作,王葛林同志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政治的高度,以对师生负责的精神,把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盐都区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十条基本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全体运动员尤其是住校生的管理。

安全教育活动形式多种,丰富多彩,师生安全意识普遍增强,自救自护能力明显提高。

截至目前,学校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安保工作为正常的业余训练、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秩序。

对于班主任工作,王葛林同志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刻苦锻炼。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能够按照德育方法和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在对进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王葛林同志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班级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爱心撑起一片天(仓书芳)

她是辛勤的园丁,栽培祖国的花朵;她是一棵大树,架起葱郁的阴凉。

她用爱心和智慧浇铸美丽的教育之路,用忠诚与奋斗撷取杏坛的教育奇葩,为潘黄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撑起一片知识的广阔天空。

她就是潘黄实验学校优秀教师仓书芳。

爱在追求无怨无悔

1994年,仓书芳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被分配到潘黄中学。

从那开始,一直默默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她用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大爱无疆。

课前,她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过程;课堂,她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后,她耐心辅导,培优补差。

每次学生综合评估成绩均列全校前列。

她孜孜不倦,执着勤恳,全身心的扑在教学中,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同行的赞许、学生的爱戴。

2003年仓书芳老师担任英语学科教研组长,她从不在言语上要求同组教师该如何做,而是用行动感染着她同组的教师。

近年来,她致力于教学改革与探索,大胆革新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创新,用智慧和汗水,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学科的学习模式。

她上的课在2011年6月面向全区开放,她本人被评为盐都区学科带头人,2011年12月被评为盐城市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能手,她负责撰写的《英语课堂模式概述》作为课改成果在全区展示。

她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成长进步的基石,经常学习专家、学者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用他们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先后在省级报刊发表了《注重朗读和背诵》、《做好学习英语的‘四个工程’》、《如何转化英语学困生》、《classroomlanguage》、《WhatdoAustralianfamiliesdointheirfreetime?

》、《试析英语课堂用语在教学中的运用》等文章,参与了区级课题《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联系》的研究。

回顾教育生涯,尽管有辛酸,但她无怨无悔,因为这是她热爱的事业,她从中享受了无尽的欢乐。

爱在理解无边无际

仓书芳老师认为,爱不仅仅是呵护,更在于理解。

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用真情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为他们架起一座座成功的桥梁。

九1班李雯上学期情绪非常低落,英语考试不及格,仓老师得知她家庭变故后,就与她多次交流,鼓励她要面对人生的困难,在物质上帮助,在精神上鼓励,从此李雯上课积极思考,主动发问,成绩明显提高,期末考出86分的成绩。

2008年她任教的班有一个叫陶毅同学,是全校最有名的调皮学生,爱骂人,也好欺负人,上课常不听讲,甚至还和老师发生冲突。

仓老师没有歧视他,而是与他分析危害,让他明白学生的义务,还找出他身上的优点,并加以鼓励。

他从此喜欢上仓老师,英语课上发言非常积极。

有时,陶毅上课开小差,仓老师给他一个眼神,他便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有一次公开课上,校长不理解地问:

“没想到那个陶毅上课表现还不错啊!

”仓老师笑着答道:

“是啊!

他在英语课上一直都是这样啊!

”也许这就是尊重的一种回报吧。

仓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提问也好,作业也好,都能分层进行,在实际操作上她注意操作的人性化、个性化、发展化,坚持自主分层与自然分层相结合,鼓舞与肯定相辅助,让各类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喜悦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爱在奉献无我无私

“生命之精华在于奉献,奉献是一种牺牲,更是一种获得。

”这在仓书芳老师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仓书芳老师为了她热爱的事业,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在家庭,家务由老公包干;老公如果不在家,她就依靠自己的父母。

为了她心爱的学生,她很少顾及自己同样上学的女儿。

为了她热爱的学校,她连自己的身体也顾不了。

2007年,仓书芳老师从澳大利亚培训回来,本想大干一番,但事与愿违,她的身体不允许她这样做,只得请假手术。

她实在放心不下她的学生,两个月不到,她就坚持上班了。

领导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安排她任教一个班的英语,但是被她婉言拒绝了,坚持教两个班。

2010年4月,上帝又和她开了个玩笑,她被检查出乳房肿块,得做手术。

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她和老公商量能否等到暑假做手术?

老公很恼火:

“神经病!

这是等的事吗?

”后来,她们又咨询了医生,得到的答复是:

“越快越好!

”无奈之下,她顺从了老公,去上海做了手术。

手术后,她第一时间和班主任进行了联系,了解学习的学习情况。

班主任安慰她说:

“放心,安心养病。

”但是她虽躺在病床上,心里想的还是学生。

她常唠叨:

“也不知道学生怎样了?

”她老公没好气地说:

“毛病!

学校离开你就不转了?

”两周后,她毅然地回到了课堂,回到了学生的身边。

她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早读课上,当学生看到她身影时,全班沸腾了!

是啊!

现在尽管她还未完全康复,还很虚弱,但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有同事说她傻:

“干吗?

现在都‘五严’规定了,你还那么认真?

真想不通!

”她坚持说:

“三尺讲台的每一天,奉献的是爱心,追求的是理想,对学生负责是我永恒的承诺。

”仓书芳老师无私的奉献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从教16年以来,先后获得区“优秀教师”、“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用心浇灌成才树,爱心撑起一片天,相信仓书芳老师用爱心浇灌的树苗,必将在明天成为国家的栋梁!

甘做乡村学校中跳动的音符(于海)

于海,女,1968年出生,1988年从盐城市进修学校毕业,同年八月参加工作,在盐城市楼王小学从教至今。

她虽然学的不是音乐专业,但由于当时农村小学专职老师缺少,她,这样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则成了学校唯一的专职老师。

23年的辛勤耕耘,几经奋斗,几经拼搏,她逐渐成为一名在盐都享有声誉的小学音乐老师。

1991年被评为“盐城市郊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被市教育局评为“艺术教育先进个人”,1999年盐都区音乐教师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编排的舞蹈两次参加区“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的演出,并多次参加区、市艺术节比赛获得较好的名次。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三尺讲台上,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她并非是音乐科班出身,为了上好音乐课,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音乐素质,她付出的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为了使学生有更宽广的成长空间,她发挥农村教学特有优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她的课堂充分体现“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的特点,把教学任务融入游戏中,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凭着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她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一拨又一拨孩子的心。

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弥补学校在器乐上的不足,她自掏腰包自付学费,学习古筝,她的积蓄基本上都用在拜师学艺上。

每逢周日,晕车的她不得不骑上摩托车奔赴近百里的盐城,不管酷暑严寒,不管风吹日晒,也不管雨打雪飞,从不迟到,她是老师眼中最勤奋的大龄学生,学成后,她不计报酬,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假日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古筝爱好者,让农村学生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艺术的熏陶。

每年的区、市艺术节等其他的比赛中,学生们为学校捧回了无数张荣誉证书,为学校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添砖加瓦。

打铁须得自身硬。

在她看来,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不断充电,才能把握现代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才能在课堂上找到与学生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掌握指导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

为了充实自己,她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从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到盐城,到其他兄弟学校去聆听指导。

不断的学习开阔了她的视野,她一边钻研理论,一边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她写的多篇论文和教学案例在市区教育评比中获奖。

她,就像一串跳动着的美丽音符,在乡村学校里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和朝气。

面对未来,她愿意一如既往地扎根楼小这块热土上,用这美的音符感染孩子,让爱的音符弥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实现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追求。

在春天播撒希望的种子(王成功)

在盐都区西北边陲有一所农村学校,在这偏僻普通的学校里却屡屡收获着国家、省、市、区等各级荣誉,在一块块流光溢彩的奖牌后面都有一个朴实的名字——王成功,盐城市优秀校长,一位忠实守望乡村教育二十余载的平凡教育工作者,他所走过的道路留下汗水一行行,他人生的字典里写满了“奋斗”两个字。

有一种前行叫引领,逆境需要勇气,顺境更需要智慧。

学校曾经有过一段艰难的处境,教学质量处于低谷,社会压力大,家长抱怨多,学生没信心。

他与学校其他领导层的同志痛定思痛,卧薪尝胆,在学校管理上动真碰硬;在教学上一改以往只盯住升学率的短期行为,主张降低教学起点、面向大多数。

实践证明,面向全体才是教育的真谛——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校的合格率大幅度提高,优秀率也水涨船高,2002年,学校终于再次站在领奖台上。

为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此时的他开始考虑学校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文化引领、科研支撑、德育保障,于是他积极思索,大胆尝试创新,坚持“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理念,提倡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成功地组织了“走新长铁路,看美丽家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社会实践活动。

2005年,学校创建成“盐城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08、2010年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他被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2006年,他担任课题研究组组长,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获市“十一•五”课题立项;2007年,北京,他在教育部“十一•五”重点实验课题全国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此间,是一年一大步,岁岁登台阶,学校2009—2011连续4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位居全区第一。

有一种守望叫执着,坚持往往凭热情,常态更离不开专注。

在教学楼前的台阶上最早最晚的总是那个身影,它是一个庄重的承诺,是对学校、老师、学生、家庭、社会的承诺。

联办初中,离家远,是责任拉近距离;条件差,是奉献擦亮心田,盐都区联办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是对他五年风雨兼程最好的写照。

任分管校长五年,兼年级主任五年,其中三年是担任初三年级主任,三年就三次站在一等奖的领奖台上,其中2005年还被市教育局表彰为“促进初中教育与改革发展先进集体”。

如果说他是指挥有方,可同事们却说他是战友,年年在一线,实绩优秀;如果说他是学校校长,学生们总习惯地叫他老师,时时在身边,和蔼可亲。

也许由于他是搞体育出身,天生就有一股拼劲;也许是出于一种爱好,运动场上每次都有他的身影——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

江苏省“冬季三项”百日锻炼先进学校、盐城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先进单位、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区教育系统第四届新华杯乒乓球比赛第二名、区初中生篮球比赛(男子组)第二名、区初中生篮球比赛(女子组)第三名、市传统校初中组篮球比赛第一名……每一次荣耀都浸透着无数的汗水和泪水。

2009年8月,他被盐城市教育局、体育局表彰为优秀教练员。

有一种胸怀叫坦荡,播洒的是真情,奉献的是赤诚。

他用博爱清泉,荡涤学生的心灵。

学校地处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较多,他们更需要关爱,为此,他在2003年起,就牵头成立“爱心基金会”,每年寒假暑假期间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总有他身影匆匆,在破旧低矮的民房里总有他双手紧握;朴素的话语诉说着感激,晶莹的泪光闪烁着温馨。

德育,是无声的爱;是爱,让他们的天空不再阴霾。

多年来,学校没有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盐都电视台曾为此做过专题报道,学校被表彰为市“红十字工作示范学校”、“盐都区文明单位”。

他用民主亲和,展示人格的魅力。

身为一校之长,每位教职工的工作生活都关他的痛痒。

本着“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的管理思想,开展“问计于师”建言献策活动,每次教职工例会,安排一位教职工代表发言,让他们有牢骚发、有主意出、有建议提、有主人感。

至目前,全校教职工已经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乐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这也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的内在动力。

有一种追求叫不懈,眼界决定境界,高度决定长度。

打开盐城市中兴实验的荣誉册:

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江苏省廉政文化进校园先进集体、盐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盐城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盐城市绿色学校、盐城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优秀组织奖、盐城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盐城市农村学校两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盐都区“经典传天下”诵读比赛二等奖、盐都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在推进课改中,他一边实践,一边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获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及对策》获盐城市教育局优秀论文二等奖、《对农村初中业余训练的几点思考》获市体育科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策略》获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农村学校均衡发展的思考》发表于《教育》(2009年第10期)……

这些没有让他停止不前,相反,他面临的压力更大,动力更强,他深深地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理念,努力探索,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尽职尽力。

传递文明智慧,诠释责任理想,致力开拓创新,甘为人梯奉献,启智求真育人。

相信,他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沿着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道路勇往直前!

用爱描绘最美“夕阳红”(邓云)

当别的老人围着儿孙,尽享天伦之乐时,她正耐心地教社区的孩子读书看报;当别的老人在散步谈心享受晚年的悠闲与快乐时,她正在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社区、在学校来回奔波。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退休教师,24年来,她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对党的不懈追求上,投入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用执着和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事迹。

她就是大冈小学孩子们心目中最亲最敬的“邓奶奶”——邓云。

现年81岁的邓云,是盐城市大冈小学退休教师。

她从教38年,无论是在解放初期艰苦的办学条件下,还是在“十年动乱”中受到批斗的不公平待遇面前,始终把教书育人当作神圣职责,坚持不懈,一直是大冈小学的骨干教师,也是大冈教育界的元老,深受学生家长和同行的尊敬和好评。

1987年,邓云老师光荣退休,安度晚年。

但多年养成的关心社会形势,关心孩子的习惯,使她的退休生活依然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连。

一、矢志不渝,终圆入党梦

邓云老师从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到成为中共正式党员经历了近半个世纪。

1951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她怀着满腔热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因家庭成分不好,没有获得批准。

以后她又陆续递交过几份申请书,表明自己入党的决心,都未能如愿,这也成了她大半生的遗憾。

退休后,邓云老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了,她认为退休不是为人民服务的终止,对党的事业和信念的终止,而是又作为新的奋斗历程的开始,她始终坚信只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党的大门总有一天一定会向她敞开。

多年来,她通过收看电视、阅读党报党刊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时事方针政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让自己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

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71岁的她又一次向大冈小学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

亲戚朋友得知她要入党的事后,都很不解:

“入党要交党费,你都70多岁了,图个啥?

”“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时,我才20多岁,那时候生活困难,是党带领我们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所以任何时候,我都没有动摇过入党的信念,成为一名党员是我毕生的追求。

”邓云老师郑重地说。

就这样,从2001年起,她年年打入党申请,她的坚强信念与执著追求深深地打动了学校领导和同事,2009年6月29日党支部终于批准她为中共预备党员。

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后,邓云更加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用新观念、新知识充实完善自己。

每次的支部学习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风雨无阻,为其他党员同志做好了表率。

2010年7月13日,对邓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日子,这一天八十高龄的她正式加入梦寐以求的党组织,也成为盐城市年龄最长的新党员。

二、扶贫助学,倾情关心下一代

世界上有一种爱最无私,最圣洁,最崇高。

它不同于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更多地出于天性;它不同于医生对于患者的爱,这种爱往往会过于严厉;它也不同于园丁对花朵的爱,这种爱是在辛勤中包含着收获的渴望。

它是上述爱的综合、净化和升华,这就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爱。

邓云老师就是具有这种爱心的代表。

她和老伴都出身贫寒,他们非常理解无钱读书的难处,欣赏面对困难不折不挠刻苦求学的精神,所以只要听说哪里有上不起学的孤残儿童和严重疾病的困难学生,他们都会想方设法予以帮助。

2004年9月,孙娟和丁鑫鑫两位同学分别从灌南中学和唐洋中学考入盐城师范学院,她俩一个是孤儿,一个是随爷爷奶奶生活,家境都十分贫寒。

邓云从电视里看到了关于她们的报道,认为这两个孩子在那么困难的家境下能刻苦学习,考上大学,很值得赞扬和培养。

她当即和老伴商议,决定每月按时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200元来,帮助她们完成学业。

他们坐上公交车来到盐城师范学院,找到学生处的领导,表达了上述愿望。

从此,每月初老夫妻俩就来到盐都新区工商银行,向两位大学生的银行卡上汇款。

四年里风雨无阻,从不间断,银行的工作人员因此都认识了两位老人。

有一次,邓云老师的老伴因病在家休息,只好由邓云一人前往银行汇款,一位工作人员问她怎么一个人来啦?

得知情况后,不由感叹道:

“真难为你们两位老人了,自己省吃俭用,每月却从不忘给大学生汇款。

”邓云笑着回答:

“我们答应过资助她们上完大学,说到就要做到啊。

”每次两个姑娘去看望他们,老两口都不允许花钱买礼物。

有一次,两位姑娘给二老织了帽子和围巾聊表心意,但老人们坚持让她们自己留着用。

2008年,孙娟和丁鑫鑫都以优秀的成绩从盐城师范学院毕业。

现在,孙娟已在无锡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还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丁鑫鑫已经是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也即将毕业。

谈到邓老师,她们都满怀感激。

多年来,邓云老师像这样扶贫助学的事例不胜枚举:

盐城师范学院、大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