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291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

《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

铜川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铜川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4

1.1编制目的……………………………………………………4

1.2编制依据……………………………………………………4

1.3适用范围……………………………………………………4

1.4工作原则……………………………………………………5

2.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5

2.1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机构………………………………5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5

3.灾害预警响应…………………………………………………12

4.信息报告和发布………………………………………………13

4.1信息报告…………………………………………………13

4.2信息发布…………………………………………………14

5.应急响应………………………………………………………..16

5.1Ⅰ级响应……………………………………………………16

5.2Ⅱ级响应……………………………………………………19

5.3Ⅲ级响应……………………………………………………21

5.4Ⅳ级响应……………………………………………………22

6.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24

6.1过渡期生活救助…………………………………………24

6.2冬春救助…………………………………………………25

6.3恢复重建…………………………………………………26

7.保障措施………………………………………………………..27

7.1资金保障…………………………………………………27

7.2物资保障…………………………………………………28

7.3通信和信息保障…………………………………………29

7.4救灾装备和设施保障……………………………………29

7.5人力资源保障……………………………………………30

7.6社会动员…………………………………………………30

7.7科技保障…………………………………………………31

7.8金融保障…………………………………………………31

7.9宣传、培训和演练…………………………………………32

8.奖励与责任追究………………………………………………32

9.附则……………………………………………………………3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陕西省预案管理办法》《陕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铜川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铜川市预案管理办法》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范围内发生的洪涝、干旱、风雹、沙尘暴、雪灾、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

毗邻地市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我市境内造成重大影响时,按照本预案开展市内应急救助工作。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救助应急工作。

1.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2)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2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2.1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机构

市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减灾委)为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和铜川军分区参谋长担任。

市减灾委成员单位有:

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局、市卫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市安监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地震局、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府外事办、市应急办、市物价局、铜川军分区、武警铜川市支队、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暨扶贫协会、市气象局、铜川供电局。

市减灾委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

2.2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市减灾委职责

负责组织、领导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挥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

2.2.2市减灾委办公室职责

负责传达、贯彻落实省政府及有关厅局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抗灾救灾工作的指示,组织协调相关工作落实;负责传达和落实市减灾委指令,协调解决救灾工作相关问题;收集、汇总、报告灾害信息、灾区需求和抗灾救灾工作情况;分析灾区形势,评估灾情,提出救助应急和灾后救助工作意见建议;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灾区核查灾情,协助、指导各区县开展抗灾救灾工作;联系新闻单位对灾情、救灾工作进行报道,审查新闻宣传报道材料,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

2.2.3市减灾委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在市减灾委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开展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

具体负责全市应急物资保障的日常管理,编制和实施全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制定市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市级应急物资保障预案,负责市级物资储备数据库和应急物资保障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和运行、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监管、市级应急物资调用协调、重点应急物流园区建设工作;负责制定全市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更新、补充和区域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等;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安排重大恢复重建项目,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参与全市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负责减灾项目的审批和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工作。

市教育局:

收集、汇总学校校舍损毁情况;指导灾区学校恢复重建,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做好重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本系统社会事业损失评估工作,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负责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教育活动;协助组织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减灾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减灾活动。

市科技局:

负责提供科技方面的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灾区救援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

市工信局:

负责无线电通信频率保障工作,协调医疗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协调采购恢复重建有关建材等物资。

市公安局:

参与灾区群众紧急转移和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灾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做好灾区各级机关、新闻和金融部门等机构的安全保卫。

市民政局:

组织指导全市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负责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并组织开展预案的演练;协调组织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救助,负责查核灾情,召开灾情会商评估会议,按规定发布灾情信息;及时了解灾区需求,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管理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危险区域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农村居民损毁房屋的损失评估、恢复重建和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承担国内外对我市捐赠款物的接收和分配,并指导各区县救灾捐赠工作;做好救灾物资的采购、储备、调运;组织开展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损失评估;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市财政局:

参与灾情会商和评估;负责安排市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预算,审查救灾资金的分配投向和效益,及时拨付中、省和市级救灾资金并对救灾款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收集、汇总国家政权机关的办公用房损毁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各级机关办公用房的恢复重建工作;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

市国土资源局:

参与灾情会商和评估;负责指导地质灾害监测、预报、评价和治理工作,组织协调重特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处理。

指导灾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供地工作;做好因灾造成土地资源和矿山资源损失的评估;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环保局:

负责调查灾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时报告生态破坏情况,指导做好灾区环境污染的动态监测、预报、防治和应急处置;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负责实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工程,提供全市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环境信息等资料。

市住建局:

帮助指导灾区城乡居民灾后房屋建筑的安全应急评估和修复、重建等工作;做好因灾造成城镇居民住宅损失和城镇非住宅用房损失的评估;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负责组织和指导有关防灾减灾工程建筑规划、设计与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

参与灾情会商和评估;修复损毁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保障交通运输畅通;组织指挥受灾群众转移、疏散所需的交通工具,运送抢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设备;协助打捞工作;做好因灾造成交通设施损失的评估;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

市农业局:

参与灾情会商和评估;负责农业灾害的预测预报;做好种子等农用物资储备,指导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设施农业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报告农作物病虫害和牲畜疫情等灾害信息,指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做好因灾造成农业损失的评估;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结合农业实际提供防灾减灾对策与建议,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及牲畜疫情的监测、预测、预警、防治预案的制定和防御研究以及科普宣传。

市林业局:

参与灾情会商和评估;负责全市森林火灾、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和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因灾造成林木和自然保护区损失的评估;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组织指导植树造林、国土绿化、防沙治沙;负责沙尘暴、森林火险、重大林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防治。

市水务局:

参与灾情会商和评估;指导灾区防洪工程抢险、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应急供水工作;提供汛情、旱情信息,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做好因灾造成水利设施损失的评估;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负责提供防洪抗旱、水土流失、水利工程等防灾减灾对策与建议;监督管理城市防洪工作;对全市水利工程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市商务局:

负责组织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做好因灾造成商贸业损失的评估。

市文化广电局:

配合做好灾情发布和抗灾救灾先进事迹宣传;负责灾区新闻系统设施的恢复;做好因灾造成广播通讯设施损失的评估。

市卫计局:

参与灾情会商和评估;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指导做好医疗救护和抢救伤病员工作;实施卫生防疫和应急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扩散和蔓延。

实施饮用水卫生监督,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组织心理卫生专家赴灾区开展心理救助;做好因灾造成卫生计生系统社会事业经济损失的评估;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负责灾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负责灾区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事件)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

市质监局:

负责对紧急采购救灾物资和社会捐赠物资的质量监督。

市统计局:

协助分析、汇总灾情数据;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负责提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统计信息;协助相关部门办理市减灾办交办的其他统计工作任务。

市安监局:

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市城市管理局:

协助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帮助指导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应急评估和修复、重建等工作;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负责组织和指导有关防灾减灾工程建筑规划、设计与建设。

市地震局:

参与灾情会商和评估;对地震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测,指导地震灾害现场救援,组织开展地震现场监测,提出震情发展趋势分析会商意见;协同组织抗震救灾指挥调度和地震应急行动,参与灾区民用建筑物安全鉴定;组织开展地震现场灾害调查及烈度调查,配合开展损失评估等工作;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开展地震科学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工作。

市政府新闻办:

协助市减灾委办公室发布灾情信息;组织和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宣传报道。

市政府外事办:

协调处理抗灾救灾涉外事务。

市应急办:

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

市物价局:

加强受灾地区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监测分析,必要时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开展价格监督检查,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保持灾区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铜川军分区:

组织协调军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根据需要,协助地方政府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武警铜川市支队:

组织武警部队实施抗灾救灾,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

市红十字会:

负责组织管理与调配红十字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并组织其参加伤员的现场急救、心理疏导等工作;做好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使用,参与灾后恢复重建。

市慈善暨扶贫协会:

做好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使用,参与灾后恢复重建。

市气象局:

参与灾情会商和评估;负责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报,做好救灾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各种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监测情况及有关气象信息资料,对洪涝、干旱、雪灾和风雹等气象灾害提出防御对策与建议;参与减灾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开展大气环境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遥感、农业气象技术服务等各种应用技术、学术交流和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铜川供电局:

组织抢修因灾损毁电力设施,保障灾区电力供应;做好因灾损失电力设施的评估,开展灾后电力设施规划和恢复重建。

3灾害预警响应

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响应体系,对可能引发自然灾害的风险进行科学研判。

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等部门及时向市减灾委办公室和履行救灾职责的市减灾委成员单位通报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市测绘局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

市减灾办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可能受影响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预评估,当可能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时,启动预警响应,视情况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1)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县政府及市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通报预警信息,提出灾害救助工作要求。

(2)加强应急值守,密切跟踪灾害风险变化和发展趋势,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关措施。

(3)通知市、区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做好救灾物资准备,紧急情况下提前调拨;启动与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准备。

(4)派出预警响应工作组,实地了解研判灾害风险,检查指导各项救灾准备。

(5)向市政府、市减灾委主任报告预警响应启动情况。

(6)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和预警响应启动情况。

灾害风险解除后,市减灾办终止预警响应。

灾害风险演变为灾害后,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机制。

4信息报告和发布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规定,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发布,并及时将灾情信息通报有关部门。

4.1信息报告

4.1.1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各区县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本行政区域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本级政府和市级民政部门报告;市级民政部门在接报灾情信息2小时内审核、汇总,并向市政府和省民政厅报告。

对造成区县级行政区域内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区县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立即上报本级政府、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接报后立即报告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

市政府接报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省政府。

4.1.2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前,市、区县民政部门要严格执行灾情24小时零报告制度,逐级向上级民政部门报告;灾情发生重大变化时,市民政局立即向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报告。

灾情稳定后,区县民政局应在5日内、市民政局应在3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并向省民政厅报告。

4.1.3对干旱灾害,各区县民政局应在旱情初显、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向市民政局初报灾情;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10日续报一次灾情,直至灾情解除;灾情解除后及时核报。

4.1.4各区县政府要建立健全灾情会商评估制度,各级减灾委或民政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灾情会商评估会,全面客观评估和核定灾情数据。

4.2信息发布

4.2.1发布原则。

信息发布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

4.2.2发布形式。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各级减灾办或民政部门要主动通过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客户端等发布信息。

4.2.3发布条件。

一次灾害过程达到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四级及四级以上启动条件的,市减灾办协调组织发布灾情信息。

其他较大和一般自然灾害信息的发布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2.4发布内容。

市减灾办与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市应急办等部门会商后,主要发布三项内容:

(1)市减灾办预警响应信息及市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受灾基本情况:

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人员伤亡、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指标。

(3)抗灾救灾的动态、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灾区抢险救灾工作进展,市委、市政府关于应对自然灾害的重大部署、重要决策,抗灾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下一步抗灾救灾工作安排。

4.2.5各区县政府和减灾办要加强本辖区自然灾害灾情会商评估和核定,做到向社会发布灾情信息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真实性。

关于灾情核定和发布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5应急响应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以地方政府为主。

灾害发生后,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做好受灾人员的紧急转移安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等因素,本预案设定Ⅰ、Ⅱ、Ⅲ、Ⅳ四个响应等级。

灾害损失达不到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Ⅳ级响应条件的一般和较大自然灾害,由各区县政府或减灾委协调组织开展各项抗灾救灾工作,市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给予指导。

5.1Ⅰ级响应

5.1.1启动条件

(1)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干旱、洪涝灾害,风雹、低温冷冻、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a.死亡20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

c.倒塌房屋(含严重损坏房屋,以下同)2万间或1万户以上;

d.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

(2)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5.1.2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市减灾办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提出启动Ⅰ级响应的建议。

市减灾委主任决定启动Ⅰ级响应,同时报告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5.1.3响应措施

(1)市减灾委召开灾情会商会,市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及有关受灾区县参加,分析、评估灾害损失情况,对灾害发展进行预测,对指导支持灾区减灾救灾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2)市减灾委负责同志率有关部门赴受灾区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及灾区需求,帮助指导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市民政局立即组织工作组赴灾区核查灾情。

(3)市减灾办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适时组织灾情会商评估,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灾区需求。

市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灾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每日8︰30前向市减灾办通报有关情况。

各区县政府或减灾办每日10︰30前向市减灾办报告一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市减灾办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11︰30前汇总灾害信息,报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

(4)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及时向省财政厅、民政厅申请救灾资金。

根据受灾区县政府或财政、民政部门申请和灾情核定情况,市民政局提出意见,经市财政局同意后及时下拨市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市民政局紧急调拨生活救助物资,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做好运力保障。

(5)市公安局加强灾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

铜川军分区、武警铜川市支队根据有关联动机制,组织协调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救灾,必要时协助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6)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市商务局保障灾区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市工信局做好无线电通信频率保障工作,协调救灾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疗等生产供应。

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指导灾区灾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应急评估等工作。

市水务局指导灾区防洪工程抢险、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应急供水等工作。

市卫计局及时组织医疗卫生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心理援助等工作。

市科技局提供科技方面的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灾区救援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

(7)市文化广电局、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做好新闻宣传等工作。

(8)市减灾办向社会发布救灾捐赠公告,由市民政局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展向灾区捐赠活动。

市民政局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

市红十字会和市慈善暨扶贫协会等慈善组织接收的捐赠资金,依法依规合理使用。

(9)灾情稳定后,根据省、市关于灾害评估工作的有关要求,市减灾办会同各区县政府及市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的综合评估,并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0)市减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1.4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市减灾委主任决定响应的终止。

5.2Ⅱ级响应

5.2.1启动条件

(1)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干旱、洪涝灾害,风雹、低温冷冻、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a.死亡10人以上、20人以下;

b.紧急转移安置2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c.倒塌房屋1万间或5000户以上、2万间或1万户以下;

d.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30万人以下。

(2)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5.2.2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市减灾办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提出启动Ⅱ级响应的建议。

市减灾委副主任决定启动Ⅱ级响应,同时报告市减灾委主任。

5.2.3响应措施

(1)市减灾办召开灾情会商会,分析、评估灾害损失情况,对灾害的发展进行预测,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

(2)市减灾委副主任率有关部门赴受灾区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救灾进展情况及灾区需求,帮助指导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市民政局立即组织工作组赴灾区查核灾情。

(3)市减灾办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适时组织灾情会商评估,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灾区需求。

市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灾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每日8︰30前向市减灾办通报有关情况。

受灾区县政府或减灾办每日10︰30前向市减灾办报告一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市减灾办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11︰30前汇总灾害信息,报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

(4)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及时向省财政厅、民政厅申请救灾资金。

根据受灾区县政府或财政、民政部门申请和对灾情的核定情况,市民政局提出意见,经市财政局同意后及时下拨市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市民政局紧急调拨生活救助物资,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做好运力保障。

(5)市公安局加强灾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

铜川军分区、武警铜川市支队根据有关联动机制,组织协调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救灾,必要时协助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6)市水务局指导灾区防洪工程抢险、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应急供水等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