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完人曾国藩书法欣赏.docx
《千古完人曾国藩书法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古完人曾国藩书法欣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古完人曾国藩书法欣赏
[转载]“千古完人”曾国藩书法欣赏
(2015-07-2610:
57:
46)
曾国藩行书绕屋疏林浓荫绿。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行书七言联。
主要成就政治上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
“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
”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
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
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
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军事
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之处。
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
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
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
曾国藩治军把选将作为第一要务,他说,“行军之道,择将为先。
”他的选将标准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而把德放在首位,并把德的内涵概括为“忠义血性”。
他提出,“带勇之人,该求我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
”又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大抵有忠义血性,则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曾国藩认为,“忠义血性”的将领主要应从既受封建礼教熏陶又少官场恶习的儒生士子中去选择。
罗尔纲在《湘军兵制》中统计,凡姓名、籍贯、出身、职务可查的湘军将领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
以如此众多的儒生为将,这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曾国藩行书独汲静听联。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书法源于深厚的传统帖学基础,习字极其勤奋,不管是驰骋战场,还是赋闲在家,俱不忘事翰弄墨,其对于子女临习碑帖也极其严格,这在他的家书中屡屡可以见到这类记载。
曾国藩毕生信奉程朱理学,书法讲究笔笔有法,从不逾规矩。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1852年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曾国藩不仅是中国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有成就的文学家、书法家。
他开创的“湘乡派”散文,既讲求文采,又注重实用,被梁启超誉为“桐城派之大成”。
他的书法圆润秀劲,自成一家。
清符铸曰:
“曾文正公平生用力至深,唐宋各家皆有尝习,其书瘦劲挺拔,欧,黄为多,而风格端整”。
曾国藩行书古镜露叶联。
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均有一定影响。
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反映了曾“修身、齐家”的封建道学思想。
所为古文,卓然成家。
文秉桐城派之衣钵,为一时所宗。
其家书、日记,人颇称道。
其著述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计128卷;今辑有《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楷书竹亭老人长联。
文学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曾国藩楷书佳山养气联。
思想学术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
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
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
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楷书赠显庭参军扇面。
治家方略
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
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
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
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
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
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
曾国潘说的这些,他自己就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
比如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
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父亲。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曾国藩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书法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
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
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
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
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
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
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
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
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
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人格修炼
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
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认为: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
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26]
早年修身十三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
)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个善书的塾师,他在曾国藩的学书道路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曾国藩自己所说“我先大夫竹亭公于学赵书,秀骨天成,我兄弟五人于字皆下苦功”(《家书:
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谕纪泽》)。
曾国藩十分推崇赵孟睿衔氖榉ā凹沤裰蟪伞保夂推涓盖紫舶允椴晃薰叵怠4送猓约阂舶严白值背杀夭豢扇钡娜湛卫醋鳎白饶庾越褚院螅咳赵缙穑按绱笞忠话伲肿饔Τ曜稚傩怼保ā度占恰さ拦舛十年六月初七日》);近来每日习字,不多看书”(《家书: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呈父母》)。
即使在和太平军作战期间也不曾间断,“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家书:
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谕纪泽》),“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日记:
咸丰十一年二月廿五日》)。
历史上评价:
《清史稿》: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师。
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
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
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於军礼庶几近之。
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
老儒宿学,群归依之。
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
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
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国藩事功本於学问,善以礼运。
公诚之心,尤足格众。
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
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
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於此。
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
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
呜呼!
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胡林翼:
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李瀚章:
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达开:
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
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
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
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
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
尝闻曾国藩目送江忠源曰:
“此人必名立天下,然当以节烈称。
”后乃专疏保荐,以应求贤之诏。
胡林翼以臬司统兵,隶曾国藩部下,即奏称其才胜己十倍。
二人皆不次擢用,卓著忠勤。
曾国藩经营军事,亦赖其助。
其在籍办团之始,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彭玉麟,或聘自诸生,或拔自陇亩,或招自营伍,均以至诚相与,俾获各尽所长。
[28]
左宗棠: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30]
李鸿章: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31]
朱孔彰:
中兴景运,群公辈出,十年之间,削平大难,非天生圣相而振兴之,乌能若是邪?
然履危濒死屡矣,有百折不饶之志,宏济艰难,虽曰成功者天,抑亦人谋也。
赵衰之言曰:
“说礼乐,熟诗书,为元帅。
”孙叔豹之言曰:
“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谓为三不朽。
”公独兼之。
至天津之役,攘垢忍尤,以安邦国,老成至计,谋出万全,可谓至忠矣。
[32]
梁启超:
①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②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33]
杨昌济:
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王闿运:
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容闳:
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
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称旧教之特产人物。
章太炎:
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蔡锷:
①曾、胡两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
②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
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34]
蔡东藩:
若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赖有此耳。
[35]
毛泽东:
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36]
蒋介石:
①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②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陈公笃:
国藩素拘谨,其才不如胡左,而功倍之,独知人善用,是其特长。
[37]
胡哲敷:
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
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38]
萧一山:
国藩以严谨胜,宗棠以豪迈胜。
[39]
徐中约:
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
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其时,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咸丰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
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
创办以“忠义之气为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
曾国藩致儿子曾纪泽信札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
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平民之情事,而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
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坐落在位于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总占地面帜四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
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
从远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
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后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
门前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东流去,平地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
曾国藩书法作品欣赏
曾国藩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