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完整版.docx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完整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完整版
教学单位教育学院
学生学号201183034043
编号JY2015XQ043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学生姓名 饶劲红
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指导教师 刘海珍
2015年4月20日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摘要:
学前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无论何时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
所以儿童形成完整且正确的性格、道德、心理品质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也是目的。
而本文就是基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加以研究,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有关因素以及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途径这三个方面研究。
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进行划分,着手学校老师还有家庭的调查,具体相关因素研究,寻找恰当的培养途径等等。
总之目的是在于了解儿童在这一特定时期(学前教育时期),我们的亲社会行为对于儿童的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对待儿童在这一时期的教育,从而让儿童更加有利的成长,可以更好的学习亲社会行为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更好的融入未来的社会,建设我们的祖国。
关键词: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教育
Dearsocialbehaviorandcultivationofpreschoolchildren
Abstract:
Preschooleducationisveryimportant,nomatterwhentheyaretheflowersofthemotherland,themotherland'sfuture.Sothechildrenformacompleteandcorrect,moralcharacter,psychologicalqualityisthecoreandpurposeofoureducation.Thispaperisastudyofthesocialbehaviorandthedearchildrenbasedontheconnotation,dearchildren,fromthesocialbehavioroftheinfluencefactorsofchildrenssocialbehaviorsandwaysoftrainingthedeardearchildren'ssocialbehaviorofthesethreeaspects.Thetypesofthesocialbehaviorofchildrendear,toschoolteachersandfamilyinvestigation,studythespecificfactors,findwaystocultivatetherightandsoon.Inawordtounderstandchildreninthisparticularperiod(periodofpre-schooleducation),ourdearsocialbehaviorimpactonchildren,andhowshouldwetreatchildrenintheeducationinthisperiod,inordertoletthechildrenmorefavorablegrowth,canbetterlearningdearsocialbehavioronlyinthisway,theycanbetterintegrateintothethefutureofsociety,theconstructionofourmotherland.
Keywords:
Dearchildren;socialbehavior;education
目录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涵1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1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意义1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
(一)家庭环境因素2
(二)社会环境因素2
(三)情感因素——移情3
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途径3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3
1.丰富的物质环境3
2.宽松的心理环境3
(二)创设良好交往情境,培养幼儿认知和判断3
1.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3
2.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4
3.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4
(三)组织科学的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4
1.组织科学的教学活动4
2.组织科学的游戏活动4
3.组织科学的日常活动4
(四)运用积极的方法,巩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5
1.为幼儿树立榜样并注意对幼儿的引导5
2.利用移情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5
3.通过角色扮演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5
4.采取表扬激励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6
(五)社会应给予学前儿童绿色通道6
1.为学前儿童营造好的社会氛围6
2.加大对学前儿童关注教育6
参考文献8
谢辞9
附录
1.论文开题报告(11)
2.论文结题报告(12)
3.论文答辩报告(14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其自身的性格发展是一致相似的,与其道德行为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儿童的心理的品质也在此期间也有相对完整意义,对于道德情感的判断更加完整。
所以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儿童形成完整且正确的性格、道德、心理品质。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涵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系,是一种积极友善的与他人相处的行为方式。
一个儿童在与其他人相处时做出有益于他人的事或者有帮助他人的思想或行为上的倾向时,伴随着他们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一系列的亲社会行为就会随之产生了。
亲社会行为是维护整个社会和平友好的基础,也是人与人建立良好关键的基础。
然而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更多是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从小培养这种亲社会行为会创造出更加和谐的社会。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
亲社会的行为类型典型的主要有四种,具体如下:
第一种是帮助行为,这个是研究者通常研究紧急情况下和非紧急情况下的帮助行为,主要是指不占用时间、物质和精力的。
对于幼儿来说就是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同伴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帮助自己的同伴,学会为自己的同伴考虑。
第二种是合作行为,指的是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某一任务行为。
主要是个体相互协调的活动,为共同一个目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与同伴协商合作才能完成。
比如在幼儿园玩《吹泡泡》的游戏,就需要每个幼儿都能够紧紧的拉住左右两边同伴的手,这样这个泡泡才不会破,才有可能越变越大,一旦一个小伙伴罢工,那么整个泡泡就会破灭,这个游戏就输了。
所以团结合作至关重要。
第三种是分享行为,指的是个人拿出自己的东西,让他人共享。
幼儿独占甚至争抢玩具是很常见的事情,这是由于幼儿特有的“自我中心”心理所致,使幼儿不太能理解别人的需要或者痛苦,而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
而分享这种动机来源于幼儿与同伴分享玩具所体验的愉悦感,所以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鼓励,来巩固和加强幼儿这样的愉悦感。
第四种是安慰行为,指个体察觉他人的消极情绪和状态,如烦恼、哭泣等,试图用语言或行动,消除这个状态。
幼儿园里经常会有小朋友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生气、掉眼泪。
作为同伴,要有同情心,发现后要及时的帮助和安慰小伙伴,这样不紧能增进同伴之间的感情,对幼儿的情绪情感的积累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以上四种,就是我们主要研究的亲社会行为的类型。
但是除了这些典型外,我们可以说只要积极的社会行为或者友善地对待他人的行为,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儿童亲社会行为,比如谦让、感谢、关心、同情捐赠等。
同时我国学者王美芳、庞维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儿童亲社会行为中最常见的是合作行为,其次是分享以及助人行为,然而安慰和公德行为时极少数的。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
人的亲社会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时间赋予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影响和培育下形成的。
儿童时期便是最好的教育时期,从小养成的一些习惯和社会认知是可以影响其一生的。
从时代的发展需求来看,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个人道德修养还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各种知识技能。
从小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不仅仅只是智力上的重视,聪慧加上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的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孩子在步入社会以前绝大部分的行为认知都来源于家庭,从行为到语言。
他们没有错与对的概念,父母没有反对的就是可以做的,父母不让做的就是错的,因此父母的言行就是他们衡量错与对的标准。
儿童时代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是没有自我意识的。
可能性情温和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相对就比较文静;同样如果父母脾气暴躁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也会时常情绪不稳定。
时间久了,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它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多的是对事物的认知上。
所以家庭是孩子接受社会的必修课,良好家庭教育儿童未来影响深远,而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同伴、学校老师以及大众传媒(电视、动漫、报刊、杂志等)等。
现在很多幼儿一般是家中的独子,通常接受的都是来自纵向的接触,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很少有来自横向的同龄之间的接触,这样一个环境就会导致一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
所以说如果孩子有来自同伴的陪伴和成长无疑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他就会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仅仅有他一个中心。
并且幼儿在生活、劳动、学习、游戏、交际等方面互相体贴、互相模仿、共同努力、共同分享,从而唤起其利他行为的情感共鸣。
一个孩子离开父母进入校园,学校老师就承担起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的重担,幼儿园的文化空间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以及创造性、主体性的养成等,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老师要对孩子亲社会行为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当孩子打了别人之后,要让他了解,这种攻击性行为是不应该的,如果幼儿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利他观念,他们在面临分享或帮助的情境时,会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或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其他儿童。
当然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也会增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而杂乱无章的环境则会增多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如今媒体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体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一种媒体的优点可能是另一种媒体的缺点,孩子从电视上看到的事物也会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判断。
所以如果我们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加上父母在儿童媒体使用上的积极中介作用,就能使新媒体在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更大的作用。
(三)情感因素——移情
很多研究数据表明,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密切,也是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能否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变化以及能否正确理解这种变化并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是儿童能否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前兆。
也就是说移情能力越高,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做出亲社会行为之前,都应该对其他事物以及他人的情感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判断出他人是否需要帮助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帮助他人做出亲社会行为。
移情能够使人更加容易意识到他人的情感需求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推动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途径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丰富的物质环境
为幼儿挑选合适的亲社会学习媒介和工具,这样就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在与他人相处时愿意和他人分享,不会产生自私心理而产生于他人争执的情况,而阻断了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2.宽松的心理环境
建立良好地家庭氛围,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仅是在亲社会行为这一方面。
好的家庭环境就会有一个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大人之间、孩子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
好的交流沟通方式将会被孩子们学会并运用到与其他人相处中去。
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要求高质量的教师素质。
幼儿踏入校园,老师就是他们第一任启蒙老师,一些不好的事物出现造成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二)创设良好交往情境,培养幼儿认知和判断
1.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当孩子与同伴相处之前就应该设立一些可能出现的场景和突发情况,比如在家里可能家长和亲戚都会有意无意的迁就这孩子,但在孩子与他人相处时发生一些问题使孩子将会不适应并无法做出正确的行为。
这便要求在平时也要注重孩子行为意识上的培养。
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并要求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告诉孩子某些问题出现了该怎么办,这样会在问题来临时,最起码孩子心理不会出现太大的落差。
这是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与他人相处。
多为他们创造与同伴相处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示好,在相处中互相学习、模仿、沟通。
让他们感受到这种亲社会行为带来的良好氛围。
2.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老师对于学前儿童是个陌生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要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如何与老师相处,见面应该和老师问好,应该听从老师的话等等。
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良好的态度会让人更加喜欢,也会影响到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建立一个好的师幼关系后,孩子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指导和要求甚至是盲目的跟从,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3.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幼儿建立其他人际关系的标杆,孩子会在亲子关系中逐渐形成对一些事物的认知,这些认知就是孩子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所采取应对方式的依据。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不仅影响到孩子的为人处事,同时也会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态度也会在面临一些问题时产生积极一面的影响。
这会让幼儿更加容易产生亲社会行为。
(三)组织科学的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组织科学的教学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多涉及一些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和正确的行为方式,让孩子有所了解。
比如说在课堂上提问,用奖惩的方式让孩子进行问答,一方面利用孩子爱表现这一点促使孩子表达观点,利用奖惩的方式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直观深刻的知道自己想法的错与对,并告知孩子正确做法是什么。
让孩子们具备这样一个理论基础。
2.组织科学的游戏活动
经常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模拟一些社会现象,让他们自主做出反应,同伴之间相互讨论作出决定,不仅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相互影响的一个过程。
在游戏中要制造出一些常见的困难,让孩子们有机会去自我判断独立思考,在困境中突破自己。
老师也要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使外界影响最大化更加深远化。
3.组织科学的日常活动
除了简单的游戏模拟之外也应该组织一些日常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悟,也算是对前期一系列教育培养的一个检测。
在实际情况中,孩子通常变现出胆怯和慌乱,此时孩子是否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都是难以预料的,也许某些亲社会行为是后期人为强制灌输给孩子的,只有当这种亲社会行为变成一种本能反应时才能算是具有这样的能力。
适当的进行一些实践性日常活动对孩子形成亲社会行为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
(四)运用积极的方法,巩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为幼儿树立榜样并注意对幼儿的引导
幼儿的日常行为都是由学习和模仿形成的,因此榜样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占有最重要地位。
幼儿可以从身边任何事物上模仿学习,然而老师和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影响自然也是最大的。
老师之间的关系、帮助以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带头作用。
与此同时也要建立好幼儿榜样,比如有哪位同学做了一些亲社会行为,老师应该当众表扬,将这种行为树立成榜样。
用这样的方式来带动其他儿童。
2.利用移情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提高移情能力是巩固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捷径之一,之前提到了移情能力越高促使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几率就越大。
注重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进行一些角色类互动游戏,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情感变化。
这样从自我意识到他人感官;然后了解了他人情感之后再进一步对他人情感的变化作出反应,理解、关心、包容。
循序渐进地作出亲社会行为。
3.通过角色扮演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角色扮演法其实就是做的游戏活动,具体的就是给孩子们创想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而这个角色游戏则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手段,从而引导儿童在实践中表现合作、谦让、共享等良好行为。
我们要知道游戏本身就是孩子们愿意参加的一种活动,其多样化的特点更是能使幼儿们开心快乐。
同时我们又可以通过幼儿的模仿、想象、使用的玩具,来了解他们对现实生活认识。
此外这个发现能体现他们在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如不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时就需要向儿童提供一些正常交往的策略,通过榜样的示范,并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他们掌握减少人际冲突的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行为。
我们要利用游戏这一有效的手段让儿童反复练习、反复实践,让他们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4.采取表扬激励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儿童的成长是不自觉的,所以需要鼓励和表扬。
其中的好处就是能让儿童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表扬和奖励中就会让儿童获得积极反馈,达到逐渐巩固的目的,反之对于他认为错误的行为,就会因为这个而消退。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做过一项研究,采用创设需要谦让的实际情境和假设情景,并施以精神奖励法,对儿童进行谦让观念、行为的训练和教育。
结果表明,精神奖励在巩固儿童谦让行为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五)社会应给予学前儿童绿色通道
1.为学前儿童营造好的社会氛围
儿童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儿童在效仿环境中的行为,然后形成自我的意识与行为方式,所以说环境对于一个儿童的成长是十分的重要的。
在对于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做到让儿童避免接触到社会,那么只有去改变我们社会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营造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营造好的社会氛围,从而让儿童在这种氛围下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是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认知与行为意识。
学前儿童的社会环境并非特别宽广,而大部分的生活时间集中于家庭之中,所以家庭这种小的社会环境对于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家庭环境的建设与创造,这体现了家庭环境的更进一步的重要性。
但是儿童也有外出的时候,那么社会之中的环境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孩子从小在整个社会中接触到良好的氛围,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
2.加大对学前儿童关注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并没有收到特别的关注但是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与希望,我们应该给予儿童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对于学前教育的监管与机制的建立,关注儿童教育,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将教育兴国落在实处,其次,在社会中应该呼吁人们从自身做起,为儿童树立一个正确的模范,给予儿童积极正能量的影响,并且鼓励专业人士对学前教育进行系统性的探索,从未完善学前教育的机制;最后,鼓励家庭的教育,对于儿童的家庭环境的建立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支持。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儿童的心理品质、情感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在于儿童的后续的成长过程中受到这一环境的影响也是颇大的,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鼓励社会的各个阶层加大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来完成对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探索,所以我们对于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儿童的发展,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当给予儿童更多的关注,让我们的花朵可以更健康的成长,用教育来推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与教育[J];山东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2、马娥;丁继兰;3—6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性别差异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05.
3、张敏;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
4、宗爱东;3—5岁幼儿在合作与助人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5、王美芳,董会芹,庞维国,武建芬,丁芳,储东升;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06.
6、李丹;程赟;学前儿童在家在园亲社会行为的比较观察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版);2006.02
7、王福兰;任玮;幼儿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
8、曾红媛;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4.
9、张娟;关系与利他[D];华中科技大学;2004.
10、王青松;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11、赵景欣,张文新,纪林芹;幼儿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06.
12、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孙丹;学前儿童攻击和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信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4、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15、李福芹;;通过移情训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J];上海教育科研;1994.10.
谢辞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虽然大学四年的生活多半时间还是呆在学校里,但是论文致谢语写的那一刻也真正标志着我与这所学校就此别离了,没有伤感,更多的是遗憾,但是总归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过去的不能挽回,人应该大胆向前看,所以这段文字应该像它的标题一样充满感恩和致谢,感谢三年来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扶持过我,指点过我的人。
论文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
首先要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老师,您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思维,循循善诱的指导一直给我很大的帮助。
当我对论文的思路感到迷茫时,您为我理清思路,指导我往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上进行修改。
在论文的不断修改中,我也努力做到及时积极地跟余老师交流,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使得我的论文更加完善。
在这里还要深深的对您说上一句抱歉,因为我的懒散和懈怠,令您费尽苦心并且几近失望。
论文的最终完成,也是一波三折。
在不断完善和修改的过程中,也让我更加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
再次对您表示感谢,师恩伟大,无以回报。
四年的时光犹如流星,一转眼就消失在天空的末端,有时想想四年里的快乐,谢谢有你们的陪伴。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一、立项(选题)依据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帮助、安慰,捐赠、谦让关心、同情等。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新的教育观指出:
幼儿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终生获益的品质。
人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人的某些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相反却在减少。
所以我们应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普遍的的社会现象,亲社会行为已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将有助于儿童更好的适应社会,也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
我们在了解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同时,要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含义、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和培养的途径。
因此此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
首先,解释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涵,主要从它的类型和意义这两方面着手。
加大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这方面的关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