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894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docx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的构成水空气

第25讲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化学式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梳理】

1.分子的性质包括: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3)分子之间有。

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三类,即、、。

大多数物质(如水)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少数固态非金属)由直接构成;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由构成。

3.分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或_,有带负电的是阴离子、带正电的是阳离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5、原子的构成

原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和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这三种粒子,例如原子核内无中子。

故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3).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目,但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考点二,    指认物质的组成元素

【考点梳理】

1.元素是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

原子

区别

意义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没有个数。

可以组成物质

微观概念: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角度

如水是由_氢元素__和_氧元素__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不能说水分子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类:

元素可分为、、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

4.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

、、、、Ca、Na、K、Mg。

5.元素符号的书写: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_大__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大__写,第二个字母要写。

6.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

表示一种。

(2)微观:

表示这种元素的。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种元素组成的。

考点三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化学式

【考点梳理】

1.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来表示。

通常情况下,氢元素的化合价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化合价一般标在元素符号的,化合价有正、负之分,表示时符号在前、数值在后。

3.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

离子符号

化合价

氢氧根

OH-

硝酸根

NO3-

铵根

NH4+

硫酸根

SO42-

-2

碳酸根

CO32-

-2

4.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考点四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原子的质量很小,国际上规定: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_比较__所得的比,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在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考点五   化学式

【考点梳理】

1.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

2.化学式的含义(以“H2O”为例)

(1)宏观上:

表示一种物质,“H2O”表示。

(2)微观上:

表示一个分子,“H2O”表示。

(3)组成上:

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H2O”表示。

(4)构成上:

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H2O”表示。

考点六  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组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点梳理】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如以H2SO4为例,H∶S∶O=。

2、化学式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典型例题】

【例1】.(2014·宁波)2014年5月,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

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Ununseptium”,元素符号为Uus。

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

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17   B.174   C.291   D.408

【例2】.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

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

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铬原子呈电中性

【例3】.(2012·温州)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酸钾。

3月15日,我省实施新的碘盐含碘量标准,碘盐中碘含量从每千克35毫克降至25毫克。

这里的“碘”是指()

A.碘原子  B.碘分子  C.碘元素  D.碘单质

【例4】.(2013·义乌)我国自行研制的闪烁晶体BGO,其化学式为Bi4Ge3O12,曾应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中。

其中铋(Bi)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锗(Ge)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3  C.+4  D.+5

【例5】.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B.4C.6D.10

【例6】.(2013·衢州)关于科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N2:

表示氮气分子的个数为2

B.2Al:

表示铝原子的个数为2

C.S2-:

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

O: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例7】.(2014·宁波)山梨酸钾(化学式为C5H7COOK)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在我市海产品深加工过程中广泛使用。

(1)该物质是由种元素组成的。

(2)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第26讲 物质的分类、变化和性质

考点一    常见物质的分类

【考点梳理】

1.纯净物:

由_(只有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

由__组成(分子有种)的物质。

3.单质:

由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

由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

由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元素的化合物。

6.有机物:

含有的化合物(除了CO、CO2、H2CO3及碳酸盐以外)。

考点二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考点梳理】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一般是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

如玻璃破碎、冰雪融化等。

从微观角度看,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变,只是粒子间隔可能改变。

2.化学变化:

_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发热、吸热等现象。

如铁的生锈、煤的燃烧等。

从微观角度看,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粒子。

考点三    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考点梳理】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3.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是物质的内在属性,在有关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常常会用到“能”、“会”、“是”、“具有”、“难”等字眼,而变化是一个过程,在表述时,不会用到这些字眼。

【典型例题】

【例1】.(2013·温州)根据物质的组成,小明将部分物质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

下列对分类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类别

物质

氯化钠、水

氧气、铜

A.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  B.甲为单质,乙为化合物

C.甲为氧化物,乙为金属D.甲为金属,乙为氧化物

【例2】.(2014·温州)某实验室的药品按物质分类放置,部分药品摆放如下表:

若科学老师需要NaOH,他能取到该药品的药品柜是( )

药品柜

药品

CuO、MnO2等

HCl、H2SO4等

KOH、Ca(OH)2等

NaCl、CuSO4等

A.甲    B.乙    C.丙    D.丁

【例3】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图示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例4】.(2013·台州)下面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例5】.(2013·衢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弯折 B.吹肥皂泡 C.食物霉变 D.电灯发光

第27讲 水和溶液

考点一    水的组成

【考点梳理】

1、电解水实验

(1)现象:

通电后,两个电极表面出现,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气体检验:

用检验正极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用检验负极管中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燃烧,产生色火焰,证明此气体是。

(3)实验结论: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和(化学方程式为),说明水是由和组成的。

考点二    溶液的特征

【考点梳理】

1.溶液:

一种或几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2.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水、石灰浆等。

悬浊液又称悬浮液。

3.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石油的原油、牛奶等。

4.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的比较

浊液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概念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

不均一、浑浊、不透明

不均一、浑浊、不透明

均一,一般为透明溶液(但可能有颜色),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

不稳定,久置后出现分层(沉淀)

不稳定,久置后出现分层

稳定,只要温度不变,不蒸发溶剂就不会出现沉淀或分层现象

举例

泥浆、血液

牛奶、肥皂水

糖水、汽水、饮料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考点三    溶液

【考点梳理】

1.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和组成。

2.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只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一般来说,相对较多的那种物质称为溶剂,而相对较少的物质称为溶质,如果有水那么水就是溶剂。

3.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溶剂通常是水)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4.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溶剂通常是水)里,还能继续溶解该溶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考点四    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梳理】

1.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下,某物质在克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气体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增大而增大。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质量与质量之比。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5.溶液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常用的仪器: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等。

(2).实验步骤:

a.;b.;c.;d.装瓶。

(3).玻璃棒的作用

考点五    混合物分离

【考点梳理】

1.分离方法

方法名称

适用范围

举例

过滤

互不反应和溶解的某一固体与液体

粗盐精制

蒸馏

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_沸点__不同

海水制成淡水

结晶

蒸发溶剂:

(主要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冷却热饱和溶液:

(主要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

夏天晒盐

冬天捞碱

2.过滤

适用范围:

将_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

操作要点: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3、粗盐提纯的过程

(1)步骤:

a、b.、c.、d.计算产率。

(2).粗盐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

a.溶解时:

b.过滤时:

c.蒸发时:

d.计算产率称量时:

转移药品。

4、自来水的净化

(1).沉淀:

加入凝聚剂,如明矾、活性炭等。

(2).过滤: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

(3).消毒杀菌:

加漂白粉或者通氯气。

【典型例题】

【例1】.(2012·杭州)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

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例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用NaCl固体(含有杂质CaO)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1)写出适量HCl加入到溶液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2的名称是,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碳酸钠的目的是。

(3)若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除了用到天平、烧杯、量筒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其作用是。

【例3】.(2014·丽水)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

请回答:

(1)图中“?

”是指__;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

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_。

【例4】(2013·福州)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

(1)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2014·宁波)宁波有较长的海岸线,每年能生产大量的食用盐。

从海水中结晶的食盐一般混有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上述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1)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杂质。

(3)以上方案不够完善,应在过滤后增加一个步骤:

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

第28讲 空气

考点一    空气的组成

【考点梳理】

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成分

含量

性质与用途

氮气

78%

(1)制硝酸和氮肥的原料;

(2)常用作保护气,用于食品防腐和延长灯泡寿命;(3)液氮作制冷剂,用于超导材料。

氧气

21%

(1)供给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2)支持燃烧,如燃烧、炼钢、气焊等。

二氧化碳

0.04%

(1)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固态CO2(俗称干冰)作制冷剂;(3)工业上用于制碱、尿素、汽水等。

稀有气体

0.93%

(1)包括氦、氖、氩、氪、氙等;

(2)性质很稳定,常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3)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考点二    氧气

【考点梳理】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3)溶于水;

(4)降温可以变成液态,液态氧呈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较活泼,常温下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氧气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O2

CO2(氧气充足)

氧气充足时,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

2CO(氧气不足)

S+O2

SO2

_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

4P+5O2

2P2O5

__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__

氧气与金属发生反应

3Fe+2O2

Fe3O4

__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__

2Mg+O2

2MgO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放出热量

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

CH4+2O2

CO2+2H2O

C2H5OH+3O2

2CO2+3H2O

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考点梳理】

1.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

(1)实验室制法: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2)原理:

2KMnO4

K2MnO4+MnO2+O2↑

2KClO3

KCl+3O2↑

2H2O2

2H2O+O2↑

(3)收集方法:

法或法。

(4)验满方法:

,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气体已经集满。

2.检验方法:

用_,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气体是氧气。

考点四    二氧化碳

【考点梳理】

1、CO2的物理性质包括:

(1)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

(3)溶于水;(4)降温可以变成液体甚至固体,固体CO2叫。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既不能,也不,也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红);

碳酸不稳定:

(化学方程式)(加热时_红_色变回_紫_色)。

(3).与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CO2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考点梳理】

1.药品:

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方程式:

_。

3.发生装置:

固液常温型。

4.收集方法:

法。

5.检验: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观察其是否。

6.验满:

用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则集满。

考点六    温室效应

【考点梳理】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着保温_作用。

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较快,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平衡,适于动植物的生存。

但温室效应加剧会导致全球,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3.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相关措施:

改变燃料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来代替化石燃料;增加地表的绿化面积,有效地增强光合作用。

考点七,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考点梳理】

1.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2.目前量多且危害严重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3.酸雨:

pH小于_5.6__的雨、雪、雾、雹和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统称为酸雨。

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4.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制定环境保护法;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气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5.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首要污染物等。

6.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SO2、CO、NO2、O3、可吸入颗粒物等。

【典型例题】

【例1】

.(2014·湖州)2013年冬季的雾霾天气给我们的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

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即PM2.5。

PM2.5的形状因含不同种类的工业污染物、微生物等而有很大差异,能被肺吸入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

PM2.5(  )

A.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

B.因悬浮在空气中而不受重力作用

C.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

D.是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

【例2】.(2014·丽水)小科用如图所示的科学仪器装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装配一套该实验装置,除选用序号为FGHI的仪器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2)装配该气体发生装置时,小科在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放置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固定试管时应做到。

【例3】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

(2)乙同学:

用炭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例4】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

请结合下图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仪器a中需加入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若选择B装置来完成该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2013·广东)下面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固定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图中仪器①名称为。

(2)乙图中的微型装置H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此微型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

;在甲图中可选择(填序号)装配与装置H功能相同的装置。

(3)装配KClO3制备O2的发生装置,甲图中除固定装置外还差的仪器是_(写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铁片和稀硫酸在微型装置H中制取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I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做微型洗气装置,则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其中所装洗气的液体不能装满的原因是。

【例6】(2014·温州)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

查阅资料得知:

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

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