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590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

《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

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

2016浙江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

【篇一:

2016年高考试题(语文)浙江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c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

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

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

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

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答案】d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

【技巧点拨】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③义辨法。

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

如本题a项浮燥——浮躁(“躁”的意思是:

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浮”的意思是“漂流”,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到处飘荡不得安心”)。

④联想法。

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

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

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

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再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

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

是望文

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

记忆用

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

的内涵,

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a项甘之如饴,用于修饰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能接受,适用对象不

当。

同风格的音乐,不属于艰难、苦难。

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

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

年6.6%,近五年来戒毒三年以上人员已迂120万。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

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

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a项成分残缺,“打击”后面缺少宾语,应加“的行为”;c项语序

不当,

应该把“自从”放到“在线教师”前面;d项表意不明,“赞美昆曲”应该改为“赞美《牡丹亭》”。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要认真

细致审

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

他成分

搭配,验证其当否。

如本题a项成分残缺,“打击”后面缺少宾语,应加“的行为”。

对于句式杂

糅的句

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

先也

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如本题c项语序不当,应该

把“自

从”放到“在线教师”前面。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

含义,

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

是有语

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问她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

“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__________。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

“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

那笼子里是黑老鸽子,怎么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呢。

”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傻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傻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傻了

【答案】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如本题根据后文“众人不解”可知,刘姥姥肯定说了什么不合逻辑的话,结合刘姥姥自己的解释“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众人笑了”可知,强调鸟会说话了,句子的主语是鸟儿,然后根据逻辑关系,判断“傻了”在“会说话”前面,故判断c项符合语境。

6.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来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世纪藐视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答案】引力波,首次(或“美国”),发现,影响(或“意义”)。

【篇二:

2016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学.科网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博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跋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学科.网鲜有人会再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6.6%,近五年来戒毒三年以上人员已迂120万。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问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

“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__________。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

“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

那笼子里是黑老鸽子,怎么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呢。

”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傻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6.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来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5分)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

众所周知,□□□□□□□□□□□□□□□□□□□□□□□□□□□□□□□□□□□□□□□□。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生倡议:

□□□□□□□□□□□□□□□□□□□□□□□□□□□□□□□□□□□□□□□□。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xx中学学生会

x年x月x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

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

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

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

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

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

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所选文段有删改)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b.“小说语言的政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但客观上仍然起到了推动小说形式发展的作用。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色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d.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文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9.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

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

c.语言变革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d.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深受语言变迁的影响

10.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母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谁阻止。

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

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

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说话了。

“那末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

“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

这究竟是怎样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苏,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1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2分)

12.简析“催,催,催,催;催,催,?

?

”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分)

1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4分)

1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5分)

15.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①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

“君读书几何?

”茂先曰:

“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

“何书?

”曰:

“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

“何书?

”老人曰:

“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

“何地?

”曰:

“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

“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

“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

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肃茂先入肃:

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

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

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乘:

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茂先坐与论说/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毕礼而归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

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

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

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

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