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298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A课程目标: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B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

1.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

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俄国近代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政治的缓慢变革

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

了解1861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认识政治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

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

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理解为什么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难点: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

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出两个英语单词“Modernize”“Modernization”问学生这两个英语单词怎么读?

是什么意思?

从课文标题《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谈起,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化”一词并非汉语所固有,最早于近代从日本引进,这一词语是从欧洲语汇翻译过来的,Modernize(使现代化,摩登),或Modernization(使……摩登起来),也可以翻译成“现代化”。

近代化是一个科学概念,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

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讲授新课】

一、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的近代化

指导学生阅读“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思考:

(1)改革如何推动了俄国的经济近代化?

(2)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局限性?

(一)经济近代化

1、表现及原因

(1)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①原因: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

【合作探究】1:

1861年改革在哪些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b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农民——赎地农民——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成为雇佣劳动力。

富农、地主——使用雇佣劳动力,经营资本主义农业,成为农业资产阶级。

②结果:

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

【合作探究】2:

资本主义农业与封建农业相比有何不同?

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

劳动者

产品分配

封建农业

小块土地

简单农具

农奴

自给自足

资本主义农业

规模化生产

机械化生产

雇佣劳动力

进入市场

过渡:

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致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工业革命进程加快,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出现了大机器逐渐排挤手工领导的现象。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

①原因

a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销售市场;

b政府制定了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先后进行。

②结果:

a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中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的过渡

b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工业产量迅速增长

【知识链接】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c新型交通工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局限性

(1)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

19世纪末,俄国基本上还是个农业国家,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五,出口以谷物为主,进口几乎全是工业品,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41%,1913年,俄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五位

(2)对外国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知识链接】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关于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

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1887年法国借款5亿法郎给俄国,1888~1889年,俄国又在法国发行19亿法郎的公债;到1906年,俄国向法国借款已达79亿法郎之巨。

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俄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几个主要地区,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成分很少。

指导学生阅读“政治的缓慢变革”思考:

(1)在农奴制改革期间,亚历山大二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具体的措施有哪些?

(2)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俄国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

又存在哪些局限性呢?

(二)政治近代化(特点:

缓慢变革)

1、措施:

(1)政治体制上,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了富农和工商资产阶级可以进入的自治机构;

(评价:

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上,废除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局限:

在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2、结果:

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法制化的气息。

【合作探究】3:

观察p100漫画回答:

(1)“文明”是指什么?

(2)“到西伯利亚”说明了什么?

(1)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说明改革带有明显局限性,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

(三)军事近代化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四)教育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五)思想近代化

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存在问题:

改革后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

二、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一)对改革的评价

1、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合作探究】4: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有下列两种观点:

观点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观点二: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请回答: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同意观点一:

①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

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②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富农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同意观点二:

①从改革内容上看,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

其表现为:

最好的农田为地主所有;农民所得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少,而且还要交纳高出地价数倍的赎金。

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他们大多数无法独立经营,只能向地主租地、借款,失去的枷锁又重新戴上。

②从政治上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

所以说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2、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3、积极意义:

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

(1)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2)俄国人变革愿望日益强烈;

(3)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4)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4、局限性:

(1)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旧矛盾未彻底解决,新矛盾又不断产生。

(二)社会矛盾的表现

1、资产阶级:

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于地主阶级;

俄国没有发生过欧美那样的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制度顽固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前资本主义的封建制度的重重影响下进行的,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由于广大农民的贫困,社会购买力低下,大大缩小了工业品的国内市场。

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不高,不可能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原料。

封建国家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专制国家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全国1/3的土地和2/3的森林)、最大的资本家(掌握用珍贵原料在国营工厂生产的一切产品,出卖一切酒精产品,在中心银行协助下掌握全国财政和全国7/8的电讯设备),最大的铁路所有者(占有全国铁路的2/3)。

政治上,俄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统治着俄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资产阶级既没有独立地掌握过政权,也没有获得分享政权的资格。

由于长期的封建农奴制统治造成的贫穷落后,以致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准备好充足的资金,为解决资本严重缺乏的问题,除了加紧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外,还有两个办法,一是不断对外侵略掠夺,二是大量吸收外国资本,而这些都必须依仗国家的力量。

因此,俄国的资产阶级一方面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附于掌握国家政权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

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反抗不断;

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这样,农奴从法律上得到了人身自由,但是,改革后获得“自由”的农民还要受控制在地主贵族手里的村社管理。

由于改革的不彻底,获得自由的农民在经济上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放,所受的压迫仍然存在。

农村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很大优势。

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

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

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由于土地的减少,农民在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

这样,获得“解放”的农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

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农民走向破产,沦为无产者。

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农村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农民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日益高涨。

1861年俄国有1176个庄园的农民暴动,并持续到1864年;1862年、1863年分别又有400处、386处领地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

3、平民知识分子:

民粹派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1)政治主张:

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局限:

否认工人阶级的选进性;看不到农民的力量;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合作探究】5:

俄国的近代化在改革后为什么说是任重而道远?

(1)俄国仍然是封建君主制国家

(2)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落后于欧美;

(3)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三)沙皇遇刺

【知识链接】从1866年到1880年,亚历山大二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

1879年,激进组织民意党判处亚历山大二世死刑,组成了刺杀组织训练专门的刺杀人员。

在经过两次未遂刺杀之后,民意党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1881年3月1日,埋伏冬宫拐角的刺客将炸弹投降经过的沙皇马车,将沙皇的卫兵炸成重伤。

沙皇以为自己又逃过一次刺杀,他从马车里出来,想察看伤者的伤情并说几句安慰的话,这时又一颗炸弹飞了过来,沙皇倒在血泊中,终因流血过多而死。

他的改革成了他被杀的重要诱因,这也许是他始料不及的。

【合作探究】6:

改革没有成功改造腐朽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原因是什么?

(1)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2)改革没有使旧矛盾得到解决,新矛盾又不断出现,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遭到沙皇政府镇压后发生分化,其中一部分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展开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暗杀行动。

(4)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后,新沙皇终止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

所以改革后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反封建

【合作探究】7:

P102【学思之窗】列宁说:

“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列宁这段话的理解。

(1)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壮大,成为最具革命性的阶级),从而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2)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留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直接反对的目标

【知识链接】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

(1)英法通过革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的途径较早地走上近代化道路

(2)德、意通过统一战争,日本通过改革的途径走上近代化。

这些国家内部资源、市场有限,走上对外扩张的发展之路,军国主义特征十分明显

(3)中国:

改革与革命并举的近代化道路

【本课小结】

材料一:

“……这场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1)这场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它直接催动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

克里米亚战争,1861年农奴制改革。

材料二: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

(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定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吗?

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不是,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材料三: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解放农奴宣言》

(3)历山大二世改革的首要举措是什么?

废除农奴制。

材料四:

1861年改革草案终于在国务会议上通过。

在这次会议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再三强调说:

“诸位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4)改革是在维护哪些人的利益?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材料五:

他们反对农奴制度,痛恨沙皇制度,也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号召在知识分子的领导下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5)这是俄国社会哪一派别的观点?

他们属于哪一社会阶层?

民粹派,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

材料六: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6)对于沙皇的解放,农民似乎并不领情,为什么?

改革具有掠夺性:

农民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材料七:

“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恩格斯

(7)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什么道路?

俄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材料八:

“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拉津斯基《最后一位伟大的沙皇》

(8)评价:

1861年改革的两重性。

积极意义:

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

(1)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2)俄国人变革愿望日益强烈;

(3)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4)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局限性:

(1)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旧矛盾未彻底解决,新矛盾又不断产生。

E布置作业:

《导与练》演练广场

【本课测评】1.民粹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请作一简要评价。

答案提示:

政治主张:

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评价一:

民粹派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民粹派认为资本主义在俄国只是“偶然”现象,发展不起来,因此无产阶级也不会成长壮大;否认工人阶级是革命中的先进阶级,妄想不要无产阶级而达到社会主义;认为俄国革命主要是知识分子领导的“具有共产主义本能的农民”,民粹派希望由知识分子领导农民运动,推翻沙皇政府,然后依靠农民通过农民村社就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无需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认为历史不是人民群众所创造,而是个别杰出人物,英雄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群氓”只是盲目跟着“英雄”跑。

民粹派在70年代有进步性,但民粹派运动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阻碍了工农革命运动发展,使许多革命者遭逮捕和杀害。

评价二:

从反对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以及解除人民痛苦的主观愿望来看,民粹主义者具有一定的进步和革命性,但是他们的悲剧在于从历史唯心主义出发,不顾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抱住俄国遗留下来的落后的村社经济不放,美化这种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状况,甚至把村社和农民自治看成是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特殊道路”。

他们不加分析地把资本主义和大规模商品经济视为衰落和祸害,对在俄国刚刚兴起的资本主义深恶痛绝。

同样,他们对代表着未来的工人阶级也采取了错误的态度,不是把工人阶级看作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力量,而是看成是俄国历史的不幸。

出于阶级与时代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懂得马克思关于“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其余的一切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衰落和灭亡”的科学论述。

【合作探究】8:

结合俄国近代化改革的成败经验,你对中国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有何建议?

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

从目的看,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

从过程看,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从结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须是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

F板书设计:

G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