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288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docx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

县人社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就业创业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县依托水晶产业和高效农业,积极打造创业示范基地,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引领创业成效显著。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打造创业示范基地,引领就业创业

  围绕主导产业,利用互联网+创业模式,建设符合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示范园区。

2013年创建连云港市唯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东海大学生创业园;2015年创建东海水晶城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016年创建xxx县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省级创业培训基地、白塔埠镇农民创业市级创业培训基地;2017年创建双店镇鲜切花农民返乡创业基地、至善坊创业实训基地2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新增啡咖啡双创基地、中小企业园、北芹蔬菜合作社、卓越培训学校4家市级创业示范基地;2018年申报省级创业示范基地3个。

全县目前共有省级创业示范基地5个,市级创业示范基地12个,县级创业示范基地28个,引领25万人在水晶行业创业就业,推动形成“一乡一品”的创业格局,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社1602个,带动21.2万农户从事高效农业。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工业智能化推进,机器代替工人是一个必然趋势,这种形势下只有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劳动者向第三产业转移就业,才能有效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二)出台优惠政策文件,扶持就业创业

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东政发〔2016〕。

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x办发〔201x〕xx)精神,我省xx市明确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省民政厅在与省卫生计生委联合起草《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目前已上报省人民政府)中,将xx市作为省级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市,资助xx市36家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1320万元,免费培训500余名养老管理服务人员,融资1.8亿元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了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2014年11月,贵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被评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养老人才培训基地,为全市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样本。

全市4所中心敬老院建设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

培育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介组织121家,专业化养老服务中介组织逐渐发展,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始形成。

城市社区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农村社区依托农村幸福院开展服务。

目前,贵阳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各司其职、合同管理、动态监督”的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将老年教育、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项目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范围。

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老龄服务领域,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养老服务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省级财政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建设补助的基础上,按照每张床位每年300元标准,。

目前,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至71家,床位数达6920张,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的35%。

三是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

起草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xx市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xx市社会事业建设发展规划(2014—2017年)》,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社会事业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在养老设施与用地、农村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人才教育培训、税费优惠、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养老产业发展、资金保障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的制度安排,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从2014年至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共投入3508万元,对贵阳市社会福利院康复楼和贵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人安置楼改建维修。

四是强化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城镇建设、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六规合一”的要求编制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全市养老服务业,建立中心城区市场服务特色圈、城乡结合区服务供给拓展圈、远郊区县基本服务保障圈,形成养老服务机构地域布局与功能定位比较合理的区域差异性发展战略。

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养老机构130个(其中国办福利机构有8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71家,农村敬老院47家);床位数20083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3.9张,超过全省30.7张的水平。

五是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

紧紧抓住贵阳市发展大数据的契机,探索建立“民政福云”大数据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养老服务模式,着力推动服务观念、方式、技术创新。

通过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健康服务机构合作、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能力不断提升,为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丰富。

六是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

紧紧抓住贵州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思路,将乌当区打造成养老产业先行先试示范区,大力发展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食品药品开发,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养老、康复医疗等健康养老产业集群,神奇智能化生态养老综合体、乐康老年养生园、修正医药健康养生园等养老产业项目即将落户乌当区,预计投资约45亿余元。

(三)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文件要求,2015年11月,省政府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xx府发〔201x〕xx号),对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范围、救助程序、救助方式和救助标准的调整制定以及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抓紧制定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目前形成了送审稿,待报省政府审定后印发执行。

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守住社会救助最后一道防线,细化明确临时救助范围。

结合临时救助工作实践中经常遇见的造成家庭基本生活暂时严重困难的原因和情形,将临时救助家庭对象具体细分为六类困难家庭,并将因遭遇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截至今年6月,全省实施临时救助10.9万户(次),累计支出资金8767.35万元。

二是坚持有效保障群众临时困难期间基本生活,合理明确临时救助标准。

我省临时救助标准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确定,原则上保障家庭对象1个月至6个月的基本生活,保障个人对象突发特殊困难至获得家庭支持前期间的基本生活;对急难家庭或个人,救助标准酌情提高。

对个人对象获得家庭支持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按照家庭对象救助标准给予救助。

三是坚持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规范临时救助程序及方式。

首先,打破临时救助户籍壁垒,对在当地无相对固定工作和相对固定住所未达半年的流动人口也明确了救助申请受理单位,确保困难群众人求助有门。

其次,建立健全临时救助认定机制,对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作出了全面具体的规范,明确了依申请受理、主动发现受理、一般审核审批程序、紧急程序等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以及发放临时救助金、实物和提供转介服务等临时救助方式。

四是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有效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

2015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制发了《xx省救急难工作方案》,率先在全国全面开展急难救助工作。

各地认真落实省级要求,全面建立起以发现、认定、快速响应、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检查为主要内容的救急难工作机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面临生存危机、心理危机且无力自救的家庭和个人给予急难救助,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对678例急难家庭实施急难救助,共支出救助资金1026.24万元。

五是着力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五保)供养水平。

2015年以来,省级财政连续两年预算安排农村特困人员(五保)供养资金6010万元,较2014年增长71%。

市县两级切实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作为民生必保项目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今年7月,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平均水平分别达663.25元/月、445.678元/月,分别比2014年增长50%、53%。

全省共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0.9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4.8万人、分散供养对象6.1万人。

六是着力提高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新建或改扩建农村敬老院683所,新增床位6.8万张,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能力显著增强。

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省政府与各地政府签订的《养老服务目标责任书》中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三项指标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截至目前,全省农村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达85.4%;农村敬老院法人登记率达88.2%,较2010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养老设施用地难。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虽然明确了养老土地供应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很少规划养老用地,对于养老用地的性质和使用也缺乏明确的规定。

二是养老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需求日益增长,加之贵阳市财力有限,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农村养老的资金仍显不足,养老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贵阳市国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共328人,民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共760人。

由于养老护理人员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少,部分养老护理员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专业化程度低,难以满足入住老人的服务需求。

(二)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临时救助资金筹集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各级地方财政尚未建立临时救助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部分市县政府甚至未按规定履行临时救助资金投入主体责任,与保障临时救助家庭基本生活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

二是市县两级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缓慢。

截至8月底,全省9个市州中,仅有4个市州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市级临时救助实施办法。

虽然县乡两级均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但部分地方的社会救助申请办理、分办、转办等“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还有待完善,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格局尚未形成。

三是普遍存在农村五保对象同时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和农村低保待遇双重保障的“碎片化”救助做法。

长期以来,由于中央财政在五保供养资金上一直未给予地方适当补助,加之我省多数市县财政困难,五保供养资金投入不足,普遍采取将五保对象纳入农村低保进行双重保障。

四是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集中照料护理较为滞后。

由于目前我省农村敬老院设施较为落后,管理人员照料护理能力不足,无法为需要特殊护理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提供有效的集中供养服务。

三、提出的整改措施

(一)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一是以社会参与为重点,激活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

抓紧制定出台全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专项规划,加强政策衔接,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扶持政策和具体配套措施,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从事养老服务。

二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着力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壮大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坚持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统筹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三是以规范发展为重点,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管理。

坚持分层分类推进,积极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重点保障特困群体及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切实履行政府“兜底”职能。

强化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制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发展医养型、护理型、康复型等突出床位功能的养老机构,适应不同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

四是以专业培训为抓手,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制定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计划,统筹落实培训资金,依托省会城市高等职业院校集聚优势,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健康管理、护理专业、康复治疗、康复辅助器械运用于服务等养老服务专业。

通过“储蓄型”、“把志愿服务纳入在读学生学分体系”等多种形式,逐步壮大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五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养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贵阳生态、气候、旅游、交通等资源优势,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事业”和“产业”大力推动,建立贵阳与全国省市养老产业服务联盟。

抓住贵州省大力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机遇,重点开发老年保健品,加快推动以苗药为主的中药民族药的研发,繁荣养老消费品市场。

(二)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临时救助制度文件精神,督促市县两级政府将临时救助资金作为民生必保项目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着力提高临时救助标准,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

二是督促尚未出台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的市州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于9月底前出台,并督促县级抓好落实,确保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临时救助政策落实生根、惠及民众。

三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文件关于“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不再适用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和“完全或者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优先为其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的要求,抓紧出台我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配套政策文件,着力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救助供养标准、完善救助供养内容,将所有城乡特困人员统一归口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保障。

督促指导各地改造提升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设施,切实满足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

切实加强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管理服务能力,为满足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创造条件。

四、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的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养老专项资金及福彩公益金向贵阳市养老服务加大投入,用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等养老服务业发展。

二是建议国家继续对财政困难西部省份的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给予倾斜补助,进一步织牢织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托底安全网。

三是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整合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资金和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切实增强各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合力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