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965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

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

【篇一: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次鸦片战争过程,识记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以及中方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运动,英国会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的问题,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不平等条约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阐释“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不屈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并从这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中,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难点:

对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理解,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把握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开始形成。

三、【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辅以问题探究法教学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

(6月26日)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世界各国都要大规模销毁缴获的毒品,作禁毒宣传,而我们中国政府却早在6月3日就开始大规模的禁毒宣传,大家知道这是为纪念什么事件吗?

生:

?

?

(虎门销烟)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把收缴的2376254斤鸦片在广东虎门镇口海滩当众销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虎门销烟,找出销烟的背景、禁烟的概况、禁烟的意义【新课讲授】

一、虎门销烟

?

1、背景

?

(1)工业革命(18c中期)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却闭关自守。

?

(2

?

(3)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

(4)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道光皇帝决心禁烟。

?

2、销烟概况

?

(1)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

(2)虎门销烟:

1839.6.3----6.25?

国际禁毒日:

6.26?

3、销烟意义

?

(1)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

(2)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走私大量掠夺中国财富的阴谋。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原因:

思考:

有人说: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为什么?

(点评学生观点在总结强调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当时英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而国内市场狭小、原料缺乏,无法满足需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掠夺市场的工业原料,即使没有虎门销烟,也会找其他借口来发动战争。

这就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而虎门销烟只是借口或称导火线,他们借口为自由贸易而战。

1)原因

直接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与中国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和市场

经过(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①广州——厦门——定海——天津

②广州——东南沿海地区(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乍浦、上海、镇江)——南京战争经历了两个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6月是第一阶段,英军封锁珠江口,进犯厦门、定海直至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以“措置不当”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1841年6月——1842年8月为第二阶段,英军侵占香港岛后,进攻厦门、鸡笼、定海、吴淞、镇江、南京,清军战败求和,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

3、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

请同学们阅读《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这一目的小字内容,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

中国是一个日趋衰落、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而英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武器更先进。

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派往前线的将领对这次战争既不重视,也不懂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缺乏战斗力,最终中国战败。

1、战败原因:

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军备落后2、根本原因:

制度的腐败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同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开、割、税、权、赔。

1、2、3、4、5、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使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大开,但也迫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岛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

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大大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

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思考:

哪些条款反应了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社会性质变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惊醒迷梦中的清政府,虽然道光帝感到屈辱,但大部分官员仍旧没有觉醒。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市场,并没有满足西方各国的胃口。

他们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提出了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于是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中英贸易状况

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本)②英法美等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借口)2、经过(1856年~1860年)

广州——大沽——天津——北京

1856年至1860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首先挑起战争,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与英国联合发动战争。

战争经历两个阶段:

1856年10月——1858年6月占领天津为第一阶段;1859年英法再度挑起战争——1860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为第二阶段,最后清政府被迫战败求和。

3、结果:

1858.6----《天津条约》1860.10----《北京条约》

4、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加深

(1)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a、政治上: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b、经济上: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也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对清政府的影响?

a、权力结构的变化:

?

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b、思想的变化:

洋务运动的兴起

思考: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①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是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侵略性的殖民掠夺战争;

——扩大

㈠从战争的进程看

①侵略力量扩大: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帮凶;②侵略时间增长:

两年多——四年;

③侵略范围扩大:

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一直到清都城;④签约国和条约增多:

英法美三国五个条约——英法美俄四国八个条约。

㈡从战争的影响看

①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五处通商、割占香港岛——十一处口岸、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并丧失北方大片领土。

②主权:

领土、司法、关税——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内河航运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③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程度加深

【篇二: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4课】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岳麓版教案2009版点击数:

212【字体:

小大】【收藏】

【查看评论】接收回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

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

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

力。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

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

平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冷战”的成因及形成过程;“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祖国统一的历史意义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三副图片,认识他们吗?

(希特勒、墨索里尼、裕仁天皇)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

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

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

伤亡总数达9000万。

参战国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为了消灭法西斯世界主要国家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同学们知道核心国家有哪些吗?

(美、英、苏联、中国等)这场战争最终以法西斯国家战败而宣告结束。

战争结束了,人类

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

昔日盟友将何去何从?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大变化,。

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战友反目成仇,形

成两极对峙的格局。

同学们知道是哪两极吗?

(美国、苏联)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

敌人?

他们的对立给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今天这节课学习主要内容。

【进入新课】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

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

在二战胜利前夕,美英苏等国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后和平和战后遗

留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决议,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

建立在美苏政治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

欧洲为中心→美苏两极格局

a、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传统强国在二战中实力大为削弱;

b、战后美苏国力优势明显;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句话: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

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战后美苏关系:

战时盟友→关系恶化→冷战

一、“冷战”的兴起

设问:

什么是冷战?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背景——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

(1)、客观原因:

二战胜利后,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

(2)根本原因:

国家利益冲突

a、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b、苏联为确保东西边界安全,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重要原因:

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4)、英国对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国际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国家利益

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

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关系的原则吗?

不应该。

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都有权利选择适

合自己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不但应该,而且可以和平共处。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应遵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总理)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

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简单介绍希腊和土耳其问题的由来。

苏联: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

教师归纳:

美国已公开放弃和苏联的合作政策,正式决定对抗苏联,“冷战”正式开始。

二、冷战的主要表现

1、“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经济对峙

①“马歇尔计划”

学生思考:

“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美国是慈善家吗?

它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

“马

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它有没有进步作用?

针对“马歇尔计划”

的实施,苏联有什么反应?

②经互会

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经互会成立的原因:

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

说明:

双方开始在经济上对峙。

2、“北约”和“华约”建立——政治军事对峙

(1)柏林危机

讲解柏林危机的简单经过,为学生说明柏林危机是“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过渡:

美国利用“柏林危机”造成的紧张局势,渲染战争气氛,1949年建立起针对苏联的

军事集团——北约。

而苏联也毫不示弱,为了对抗“北约”,于1955年建立起华沙条约组织,

简称“华约”。

(2)“北约”的建立

(3)“华约”的建立

学生思考“北约”和“华约”各自包含哪些国家?

所处地理位置?

希腊、土耳其并非北大

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也被吸纳进北约组织?

华约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

它为什么在1991

年解散?

教师补充说明:

“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阵营。

因此“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的影响:

(1)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面对两极对峙格局,亚非拉国家结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

2、消极的影响:

(1)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

(4)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

四、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中国抗美援朝,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2、越南战争-----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事实力大体赶上美国。

【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两极格局的确立。

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

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

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以对相关问题展开进一

步思考与探讨,最后将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表列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板书设计】

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背景——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二、冷战的主要表现

1、“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经济对峙

2、“北约”和“华约”建立——政治对峙

(1)柏林危机

(2)“北约”的建立

(3)“华约”的建立

三.“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冷战中的热战

【篇三: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6课】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教案2009版点击数:

247【字体:

小大】【收藏】【查看评论】接收回传【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⑵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⑶我国外交战线人才济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都是外交领域的“天之骄子”。

新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与旧中国外交有天渊之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截至2005年2月,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多少个?

是168个,世界上大约有200个主权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就有168个。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7个。

那么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国际形势?

新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呢?

我们来学习27课新中国的外交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综合实力

线索:

由于这一课内容比较多,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我把教材整理了一下。

学习的时候,我们分成三大部分来学习: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一、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

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主要是反美

[设问]:

建国之初,我们的毛主席就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是哪三大外交政策。

[提示]: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

[联系]:

至于这三大政策各有什么含义,请同学们翻开p119页的阅读与思考,顺便做一下,这个思考题

1、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补充]: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下,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提示]:

这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的。

当时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包括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包围,使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

在这用情况下,中国只能依靠老大哥苏联。

[补充]:

当时,苏联也确实发挥了老大哥的作用,不仅第一个承认中国,还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贷给中国3亿美元。

在苏联的帮助之下,在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经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并开始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我们的周总理在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巩固]:

这里我们要注意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和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的保证和前提,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则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给同学15秒时间,看有没同学可以背五项原则的内容

(2)意义: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包容性开放性基本准则)

[设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那么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提示]: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指什么?

包容性是指:

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是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过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它在两次国际会议上的运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3、日内瓦会议:

1954年;五大国身份

4、亚非会议:

1955年,“求同存异”

[引导]: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这两个会议。

日内瓦会议,我们要注意这是中国首次作为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这次会议上中国“求同存异”的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要注意“求同存异”的方针并不是最先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早在与印度发表联合声明的时候就提出来了。

[过渡]:

从前面所讲的内容来看,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最大的成就是是什么?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

而到了70年代,中国外交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我们来看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三大成果

二、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三大成果

1、一大成果: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26届联大

[设问]:

为何要说是恢复?

[提示]: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其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该席位一直由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权控制,新中国政权建立后一直没能恢复。

[设问]:

那么在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提示]:

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找:

美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即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中国①70年代,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

这时期,除了西欧、日本等力量迅速兴起外,在美苏对峙格局中,双方力量对比,苏联略占优势,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②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使许多国家认识到:

只有中国参加,许多国际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所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过渡]: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仅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同时也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已经不可能维持下去了,那怎么办呢?

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与此同时,中苏联不断恶化,中国也开始改变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改善与美国的外交政策,这就有了70年代中国外交的第二大成果

毛主席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历史背景

(2)尼克松访华

(3)中美建交

[讲解]:

两个原本对立的国家要改善关系,期间的过程当然会比较曲折。

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