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865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

《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docx

临床药理学广东省住院医师规培材料

临床药理学考纲考点归纳

第一部分绪论

1、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职能;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

1、临床药理学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临床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②临床药动学:

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毒理学研究或药物不良反应(ADR)

⑤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trails)

⑥药物相互作用(druginteraction)研究:

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

3、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

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

首要任务

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4、新药临床药理学评价又称为临床药理试验

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

重复、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

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二、熟悉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三、了解临床试验方法学与道德要求.

第二部分、临床药代动力学

1、掌握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法。

1、半衰期:

其中消除半衰期(t1/2)最重要,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

2、时量曲线C-T: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3、曲线下面积AUC:

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的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应药物的吸收程度)。

4、总清除率CL: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是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ml/min。

CL=kV

假设生物利用度完全:

给药速率=CL×Css

5、表观分布容积Vd:

假设体内药物均匀分布时,由血药浓度推算得到的药物分布体液容积,单位为L或L/kg。

Vd=A(体内总药量)/C(血药浓度)

Vd意义:

①用来估算血容量及体液量

5L→分布于血液

10-20L→细胞外液

40L→全身体液

>40L→某一器官内浓集

②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性或与组织结合的程度③根据药物的分布容积调整剂量

6、生物利用度(F):

应用药物或药物制剂后所

能达到体循环的程度(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

一种度量)

影响F的因素:

①吸收前的药物降解

②吸收后的首过消除

F绝对=AUC(po)/AUC(iv)×100%

F相对=AUC(试验)/AUC(参比)×100%

7、达峰浓度Cmax:

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的血药浓度最大值

8、达峰时间tmax:

达到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

9、稳态血药浓度Css:

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在恒量恒速重复多次给药4-5个t1/2后,给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体内药物的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曲线趋向平稳,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Css意义①其高低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②其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

③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与t1/2成正比

9、负荷剂量(loadingdose,DL):

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DL=Cp×Vd/FR(给药速度)=Cp×CL

2、熟悉一、二房室模型,一级和零级动力学特征。

1、一室模型:

假设身体一个房室,给药后药物瞬间分布到全身。

2、二室模型:

假设给药后药物在体内有不同的速率分布过程(速率大的中央室,小的周旁室)

中央室:

包括血液、细胞外液以及心、肝、肾、脑腺体等血液供应充沛的组织;

周旁室:

代表脂肪、皮肤或静息状态的肌肉等血流供应较少的组织。

3、一级动力学特征(一级速率过程):

任一时刻体内药量(X)的消除速率(dX/dt)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

见于大多数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被动扩散)。

4、零级动力学特征(零级速率过程):

药物的消除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恒定,与药物浓度无关。

3、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三部分、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

1、掌握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概念、目的及其在临床中应用的临床指征。

1、概念:

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

2、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临床应用指征(7个人卫3版p27)

①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②某些药物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③具备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如苯妥因纳、茶碱、水杨酸等)

④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经肝脏代谢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经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要药物时,以及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⑤发现长期用药的患者的不依从性;或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的降低(或升高)

⑥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在药物的中毒症状和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症状有不能明确辨别时。

(如普鲁卡因胺治疗心律失常时过量可引起心律失常;苯妥因纳中毒引起的抽搐与癫痫发作不易区别)

⑦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时。

《培训课件增加三点!

⑧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很大;

⑨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中毒,以及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⑩当病人的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如苯妥英钠。

(或参考:

近年来有关TDM临床指征的一般性原则

①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②药效是否不易判断?

③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④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

⑤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它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⑥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⑦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附(了解):

目前临床常需进行TDM的药物

作用类别药物

强心苷类洋地黄毒苷地高辛

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丙吡胺利多奎尼丁胺碘酮

抗癫痫药苯妥因纳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乙琥胺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去甲替林丙咪嗪去甲丙咪嗪

抗哮喘药茶碱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

其他抗生素氯霉素万古霉素

抗肿瘤药甲氨蝶呤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

看风湿药水杨酸

2、熟悉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和毒性反应的相关性,以及给药方案设计和调整的方法。

1、对大多药物而言,药理效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与药物的受体部位的浓度呈正比。

血药浓度间接反映了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甚至持续到血药浓度与毒副反应程度相关上。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通常是指最低有效浓度MEC与最低中毒浓度MTC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临床上常将此范围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以期达到最佳疗效和避免毒副反应。

3、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首先必须明确两点:

①目标血药浓度范围

②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来源。

简易方法:

①稳态一点法

②重复一点法

③肾衰时的参数修正

3、了解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方法:

首先需要设立目标效应。

据此及病人的具体情况(生理、病理学参数等)、有关临床指征(肝肾功能等)、以往的用药反应等设定目标浓度。

然后选择合适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负荷剂量、维持量或试验剂量。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测定样品。

一般多采取血浆样品,测定其中药物的总浓度。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药效、毒副反应及其它临床指标。

 

第四部分、临床用药中的药效学问题

1、掌握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以及受体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过程。

1、量效关系:

是从量的角度阐明药物作用的规律性,药物的药理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规律性变化叫量效关系。

2、以药物的剂量或对数剂量为横坐标,以药物效应实际数值或百分率为纵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在量效关系中表达的效应有两类:

“量反应”,即在个体上反映的效应强度,并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其量效曲线称“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另一类是“质反应”,即在一群体中(大样本),某一效应(如死亡、生存、惊厥、睡眠、治愈等)的出现,以阳性反应的出现频率或%表示,其量效曲线称“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任何量效曲线都能表达以下信息:

①最小有效量/阈剂量

②最大作用强度/最大效应/最大效能:

是指药物效应达到最大,曲线形成平台,此后再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大。

③效价强度:

指药物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达到同样效应,剂量愈小者效价强度愈大。

④曲线的斜率:

反应了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越敏感斜率越大,斜率大表示剂量增加时效应增强的幅度大;通常药物量效曲线的中段斜率最大,因此,这一阶段所表示的数量(如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等)有更大的重要性。

⑤曲线数值变异程度

临床用药通常多以半数有效量(ED50)做参考来选择治疗用量(治疗量)。

3、受体学说

①概念:

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它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

药物(配体)与受体结合而引起生物效应不仅需要具有亲合力,而且必须具有内在活性。

参看网络:

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

 A高度特异性B高度的敏感性

C受体占领有饱和性D可逆性

②激活受体产生效应的过程:

受体通过不同机制将信息转导到效应细胞,改变效应细胞的功能而发生生理效应。

基本过程如下:

受体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偶联,激活后使胞内相应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

受体与G蛋白偶联,激活后进而激活某些酶(如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等),由此生成或释放出新的活性物质(即第二信使、第三信使),进而影响胞内多种蛋白激酶的活性;

有点受体本身就包含某种酶,受体激动或可直接激活这些酶而传到信息;

还有的是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影响特异活性蛋白质的生成。

③受体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

受体的反向激动药

储备受体与沉默受体

受体特异性的相对性

④受体的调节:

受体的数目(或密度)可因其配体的存在与否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调节变化。

常见调节:

向下调节(下调):

受体激动药的浓度增高时,受体的数目会适当减少;

向上调节(上调):

激动药的浓度低于正常,或者受体被拮抗药阻断或因其他原因被抑制时,受体的数目会适当增多。

 

⑤受体学说与临床用药

A受体反馈调节对药效的影响

B受体本身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C内源性配体(激动剂)对药效的影响

(以下人卫3版4点)

A受体的调节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B内源性配体对药效学的影响

C协同和拮抗的新概念(作用相同的药物可以产生拮抗;受体的异种调节现象)

D病人整体功能状态的重要性

二、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三、了解合理用药的原则。

第五部分、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

1、掌握新药临床试验的目的、分期及各期研究的主要内容;新药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1、我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Ⅰ期临床试验:

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内容:

新药的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是研究人体(健康志愿者)对新药的耐受程度,病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吸收、分布、消除规律,为新药II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

II期临床试验:

内容:

随机双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目的:

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对象:

靶疾病的患者

“四性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Ⅲ期临床试验:

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目的:

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要求:

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并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Ⅳ期临床试验:

也称上市后监察。

是新药上市后由申办者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

目的:

①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②评价在普通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

③改进药物剂量等

④根据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症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内容:

①临床扩大试验②特殊对象的临床试验

③补充临床试验④不良反应考察

2、新药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1)内容:

生物利用度试验和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

2)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的目的:

①指导药物制剂的生产

②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③寻求新药无效或中毒的原则

④为评价药物处方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3)方法:

①单剂给药的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

②多剂量双周期的生物利用度试验

③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统计方法

二、熟悉新药临床研究的实验设计原则和质量控制要求

1、原则:

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2、质量控制要求

①强化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认识

②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懂业务的技术骨干队伍参加临床试验

③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药物研究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④注重新药试验过程中遵守科学的、符合道德规范的原则

⑤新药临床试验进行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⑥试验用药的管理

⑦记录与报告:

保存II期临床试验中的病历报告表(CRF)

⑧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⑨新药临床试验结束后总结报告的规范性书写

3、了解新药临床研究的概念和实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意义。

1、新药临床研究:

是新药在人体进行的安全性与疗效的评价,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新药系统性研究。

2、实施GCP的意义:

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

(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第六部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一、掌握中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概要,实施GCP的重要意义。

1、GCP概要:

①药物临床试验前的准备与必要条件:

确定立项;临床试验用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准备;

研究者和申办者的协议

②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A知情同意书的意义B知情同意书的内容

C伦理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

③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资料):

1、题目和立题理由。

2、试验的目的。

3、试验设计。

4、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5、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

6、观察指标。

7、流程。

8、不良事件的评定和记录

(1、题目和立题理由。

2、试验的背景和目的。

3、申办者及主要研究者的姓名及资格。

4、试验设计类型。

5、试验用药方案。

6、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测量步骤。

7、保证受试者用药依从性的措施。

8、中止和撤销临床试验的标准以及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9、疗效评定标准。

10、病理报告表等资料的保存。

11、盲法试验中密码的建立、保存和破盲规定。

12、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及工作进度。

**参考人卫三版P75**)

④研究者的职责

⑤申办者和督察员的职责

⑥记录与报告

⑦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⑧试验用药品的管理

⑨质量保证:

制定和实施标准操作规程;

质量控制;稽查;视察

⑩多中心临床试验

2、实施GCP的重要意义

①充分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和健康

②保障民众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③提高新药研究监督管理水平

④缩小与发达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水平的差距

⑤有利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同期实施

⑥临床医疗机构承担临床试验须通过GCP认定

二、熟悉我国实施GCP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三、了解GCP的形成与发展。

 

第七部分药品审批、管理与评价

1、掌握新药、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

1、新药:

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2、国家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政府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

3、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4、非处方药:

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熟悉国家基本药物和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1、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原则:

①临床必须②安全有效③价格合理

④使用方便⑤择优选定⑥中西药并重

⑦须是:

国家药典及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正式生产的新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进口药

2、非处方药遴选原则:

应用完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

3、了解新药的分类,新药申报与审批的基本程序。

1、新药分类:

中药、天然药物的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

 

第八部分妊娠期合理用药

一、掌握孕妇和胎儿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特点;药物对胎儿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致畸药物;妊娠期合理用药原则。

1、孕妇药代动力学特点:

①药物吸收:

口服吸收延缓;吸入给药增加

②药物分布:

血药浓度偏低。

③药物与蛋白结合:

结合能力下降,游离药物增多,用药效力增高。

④药物代谢:

药物排除减慢

⑤药物排泄:

早中期肾排泄加快;晚期卧床延缓。

(妊娠高血压症孕妇药物排泄减慢减少)

2、胎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①吸收:

药物游离型为主;

羊水肠道循环(妊娠12周后)与胎盘吸收。

②药物分布:

与血循环量相关。

血浆蛋白含量较母体低;肝、脑血流量大;血脑屏障不健全

③药物代谢:

酶不完善,致某药浓度高于母体。

④药物排泄:

药物及降解物排泄延缓,易蓄积

⑤胎儿药物治疗学

3、药物对胎儿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①妊娠前期:

妊娠前母体接触致畸危险性药物,或父体应用致畸危险性药物可能引起胚胎发育异常

②妊娠早期:

着床前期——对药物高度敏感

受孕后3~12周——胚胎发育和分化速度快,是药物致畸的敏感时期

③妊娠中期和晚期:

药物对胎儿致畸的可能性减少,但神经系统在妊娠期间是持续发育的,药物致畸的影响一直存在。

4、致畸药物:

①乙醇:

早孕期日用量超过2g/kg先天致畸率增2-3倍

②抗肿瘤药: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③抗生素:

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

④性甾体激素:

氯米芬、乙烯雌酚等

⑤其他:

一氧化碳、锂制剂、汞制剂等

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参看人卫3版P93表)

药物对胎儿的危害

乙醇头骨畸形、智力障碍

碘剂甲低

烷化剂多发畸形

药物对胎儿的危害

抗代谢药多发畸形

四环素骨骼发育障碍

氯霉素灰婴综合症

卡那霉素听力、肾损害

一氧化碳智力障碍

氯喹视网膜损害

可的松腭裂

甲睾酮男性化

抗雄性激素女性化

乙烯雌酚宫颈癌

丙硫氧嘧啶甲肿

地西泮/巴比妥药物依赖性

碳酸锂心血管畸形

苯妥英钠唇裂、腭裂

双香豆素类多发畸形

三环类抗抑郁药血细胞损伤

卡那霉素听力、肾损害

甲氨蝶呤多发畸形

环凭酰胺多发畸形

 

5、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美国FDA标准)

A类:

证实对胎儿无不良反应的药物

B类:

动物实验证明对胎畜无损害,但对人胎是否有害尚无研究报道

C类:

对动物胎畜有影响,但尚无对人类有影响的报道

D类:

对胎儿有危害性,但对治疗孕妇疾病又属必须,需要超过危害时可考虑应用

X类:

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孕妇应禁用

6、妊娠合理用药原则

①提倡单剂,减少联合用药

②提倡使用老药,避免使用新药

③提倡使用小剂量,避免使用大剂量

④提倡使用A、B类药物,避免使用C、D类药物

⑤应用明确对胎儿有害的药物时,应先终止妊娠

二、熟悉药物在胎盘转运和药物在母乳转运的特点。

三、了解分娩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第九部分新生儿的临床用药

1、掌握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以及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1、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

①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

(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②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

(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改变)

③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大

④病理状态下,各功能均减弱

2、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1)药物吸收:

①经口给药的吸收(不可靠):

胃粘膜发育不全;胃酸分泌少;胆汁分泌少;胃肠蠕动缓慢;主动转运机制弱。

②胃肠道外给药:

A皮下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容量小、吸收少;肌肉注射不宜较大剂量和多次注射)

B静脉给药(刺激性药物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药物渗出引起组织损伤;药物高渗引起的颅内出血和坏死性肠炎)

2)药物分布:

①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②脂肪含量低

③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④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

⑤水盐代谢调解功能弱

3)药物代谢:

①新生儿肝脏的酶活性低,药物代谢减慢

②低血浆蛋白结合+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加速代谢

I相反应酶(氧化、还原或水解)

出生一周后达成人水平

II相反应酶(甲基化、乙酰化)

乙酰化酶出生后4周达成人水平;

葡萄糖醛酸结合酶在出生后8周达成人水平

4)药物排泄:

①肾小球数量少

②肾血流量少

③肾小球滤过率低

④尿液pH值低

⑤对水盐调解能力差

⑥以原形排泄的药物排出速度下降

 

2、熟悉母乳哺养的新生儿用药和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1、母乳哺养的新生儿用药

①禁用药

②慎用药

③暂停授乳药

2、新生儿用药特有反应

①对药物有超敏反应

②药物所致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

 

3、了解新生儿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和常用药物,以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1、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

①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和尼克刹米

②减少胆红素的吸收:

活性炭;琼脂

③抑制溶血:

泼尼松、氢化可的松

④减少胆红素形成:

锡-原卟啉

⑤降低游离胆红素水平:

输入白蛋白

2、新生儿窒息的药物治疗

①纠正酸中毒:

5%碳酸氢钠3~5ml/kg加25%葡萄糖10ml,5min内脐静脉缓慢注入

②强心剂:

1‰肾上腺素心内注射纠正心跳暂停

吸氧、抗感染

3、新生儿惊厥

①纠正生化代谢失调

②抗惊厥药:

苯巴比妥、苯妥因纳、地西泮、水合氯醛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①保暖、给氧

②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③抗生素预防感染

④伴水肿者予降压:

20%甘露醇5-10ml/kg快速静滴,

 

第十部分老年人的用药问题

1、掌握老年人的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方面的改变;老年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

1、药效学改变(课件-徐州)

①多种药物合并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

②合并用药的耐受性降低

③具镇静作用的药物可引起中枢抑制

④抗胆碱药物可引起记忆力损害

⑤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精神失常

(**人卫3版p120**三点改变:

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2、药代动力学改变

A吸收:

①胃酸减少②胃动力减弱

③小肠吸收面积减少④肠道血流量减少

⑤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

B分布:

①人体构成的改变影响分布(脂肪——水分)

②增龄后,血红蛋白量减少

C代谢:

①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

②肝血流量减小

③肝脏功能及营养状况下降

D排泄:

肾小球清除率降低——血清肌酐无明显改变

3、老年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

①选药合理

②合理的剂型和恰当的剂量

③掌握用药最佳时间

④控制嗜好和饮食

⑤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