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683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

《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6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五.docx

第26讲交通运输类案例五

案例五:

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P501)

一、项目工程概况

1.项目背景

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又一条连接我国东西部、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输气管道工程。

该管道天然气供气目标定位于京、津、冀、鲁、晋5省市,其中,北京市是重点。

该管道的建设具有改善首都环境质量、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做出贡献、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工程项目的组成和建设规模

该工程管道全长约860km。

设计输量为120X108m3/a,管径1016mm,设计压力为10MPa。

该工程建设的项目组成详见表1。

3.工程地理位置和特征

该工程线路起始于陕西省榆林市以西的榆林首站,止于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的北京末站,途经陕西、山西、河北和北京三省一市,沿途跨越了39个市县。

线路走向详见图1。

二、工程分析

管道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两种情况。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种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行期的影响主要是管道沿线各站场排污、压气站压缩机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施工过程分析

管道施工一般可分为线路施工和站场施工,整个施工由具有一定施工机械设备的专业化队伍完成。

其过程概述如下:

(1)在线路施工时,首先要清理施工现场,并修建必要的施工道路(以便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管材等进入施工场地)。

在完成管沟开挖、铁路穿越、公路穿越、河流穿越、隧道穿越等基础工作以后,按照施工规范,将运到现场的管道进行焊接、补口、补伤、接口防腐等,然后下到管沟内。

(2)建设工艺站场时,首先要清理场地,然后安装工艺装置,并建设相应的辅助设施。

(3)以上建设完成以后,对管道进行试压、清扫,然后覆土回填,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恢复地表植被;对站场进行绿化。

管道建设的施工过程见图2。

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从管道施工过程可以看出,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带清理、开挖管沟、施工便道建设等施工活动中施工机械、车辆、人员践踏等对土壤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等穿跨越对地表水体的水质、功能影响;隧道穿越等产生的弃渣引起的水土流失影响等。

(1)施工作业带清理、施工便道建设和管沟开挖

管道施工的作业带清理、伴行路建设和管沟开挖总是同时进行,弃渣、土可以相互利用,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大致相同。

但由于管道建设是线型工程,沿线所经地貌和生态环境有很大区别,管线在石家庄分输站以西主要地貌为毛乌素沙漠、黄土沟壑、山区和河谷川台地地貌,以东为华北平原地貌。

因此,在不同的地貌区段施工活动产生的影响将不尽相同。

①毛乌素沙漠地段,本段为风沙草滩地貌。

地形波状起伏,地层岩性为风积沙,下伏黄土和黄土状土,风蚀作用较为强烈。

近年来,人类种植固沙植被对其进行治理,沿线大部分地段植被较好,滩地地段局部有密灌,风沙活动也得到一定控制,但生态环境仍较脆弱。

管道施工活动将破坏地表保护层,对已固定的沙丘产生扰动,在风蚀的作用下,有可能激活沙丘。

因此,施工会降低风沙区地表稳定性,加快土壤侵蚀过程,使已固定的沙丘变为半固定沙丘或产生新的流动沙丘。

②在黄土沟壑区,以水蚀型为重要特征,特点是干沟万壑、丘陵起伏、墚峁逶迤、冲沟发育。

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马兰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土状堆积物,质地均一,以粉沙为主,但其结构疏松,遇水侵蚀后极易流失,同时发生潜蚀、冲沟等现象。

在该段开挖管沟易改变地貌形态,加剧水土流失,同时也将加重黄土的湿陷和潜蚀现象,使之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

③吕梁山、太行山区段,管道在山区内敷设基本是先沿半山腰劈山修建施工道路或拓宽原有山路,再沿施工道路靠山边挖沟;岩石段则要先劈山炸石铺路,然后再炸出管沟,其施工过程将对山区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另外,山区岩石段还将产生大量的弃石渣。

这些弃石渣若处置不当,更加剧对山区植被的破坏,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管道沿线经过两个自然保护区、部分天保工程区、退耕还林区,管道中心线两侧5m范围内将不能种植根深植物。

④华北平原区段。

该区段施工作业带宽度约为20m。

在施工中,施工作业带范围内的土壤和植被都可能受到扰动和破坏,尤其是在开挖管沟2—,3n;内,植被破坏严重,开挖管沟造成的土体扰动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被的恢复。

该区段施工活动主要表现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将直接造成一季农作物的损失或减产,至于因施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带来的影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该段还将穿越部分果园和经济作物,将破坏一定量的果树和植被等。

⑤管道施工的弃土也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弃土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是敷设管道本身置换的土方;二是开挖造成土壤松散,回填后剩余的土方。

在平原地段这部分弃土量非常少,在满足“管沟回填土应高出地面0.3m”的要求后,基本能做到挖填平衡,但在山区和丘陵区段将有一定的弃渣量。

经对其弃渣量的预测,约为13.33万m3。

弃渣处置不当,将对山区植被造成破坏或造成水土流失。

(2)管道穿越工程本工程的穿越工程有河流、隧道以及公路、铁路穿越。

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特大型河流黄河穿越将采用隧道方式,其他大中型河流穿越将采用定向钻或开挖方式,公路、铁路穿越均采用套管方式施工。

①河流穿越各种穿(跨)越施工活动对河流和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见表2。

a.大开挖沟埋方式穿越大开挖方式穿越河流,适合于河水较浅、水流量较小、河漫滩较宽阔的河流,施工作业一般选在枯水期进行。

在河流一侧开挖导流渠,然后开挖河床管沟,采用管段上加混凝土压块进行稳管处理,管道埋深在河底稳定层中,管顶埋深约在冲刷层以下1m。

管道沿线经过的大部分河流适合于开挖方式穿越。

b.定向钻穿越定向钻施工系统主要包括钻机、动力源、泥浆系统、钻具、控向测量仪器及重型吊车、推土机等辅助设备。

其穿越施工场地要求较大;施工机具庞大,大型钻机全套设备总重量达115t;对运输车辆和道路也有一定的要求。

定向钻穿越可常年施工,不受季节限制;工期短,质量好,可保证不会受洪水冲刷,不影响河流通航和防洪,可保证埋深,安全性较高;且施工人员少,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对水生生物和河流水质均不会造成影响。

一般定向钻施工的出、入土场地距河流均有一定距离。

施工所用泥浆的主要成分是膨润土和少量(一般为5%左右)的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其成分无毒无害。

钻屑和废弃泥浆一旦进入水体会使河水中悬浮物显著升高,对周围环境和水体水质影响不大。

c.黄河隧道穿越隧道穿越技术比较成熟,西气东输工程采用隧道方式已成功地穿越了延水关黄河。

隧道穿越的主要优点是便于管理和维修检查,并可同时进行多条管道穿越;缺点是工期长,会产生大量的弃土石方。

黄河隧道施工临时占地主要为隧道进出口两端洞前的回车场,渣场占地为永久占地。

隧道洞口明洞采用平底直墙半圆拱,毛断面15m’,总长约950m。

黄河隧道弃渣量及占地情况详见表3。

d.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保护区穿越管道沿线将穿越榆林市集中生活用水水源保护区红石峡水库的二级保护区、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一级防治区(汾河);穿越河北省岗南、黄壁庄水库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冶河);穿越石家庄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滹沱河)及其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地段;穿越廊坊市城区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等。

以上这些河流和水源地的穿越均采用大开挖或定向钻方式,穿越施工期间,除表2所列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外,机械设备油污、施工中丢弃的固体废物、施工机具车辆的洗污水、冷却水、管道试压产生的废水、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都将对水源保护区的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②太行山大梁隧道穿越本管道工程将在太行山区开挖隧道1座,长1.787km,隧道断面为半圆拱的结构形式,开挖断面积为13.28m’。

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对开挖隧道产生的渣石方一部分用于隧道进、出口两端道路的路堤填方;大部分集中堆放在弃渣场。

隧道开挖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a.施工占地隧道进出口两端的回车场临时占地约8000m’;施工产生的弃土石方永久占地为11024m’,两洞口弃渣量及占地情况见表4。

b.隧道排水根据隧道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隧道位于区域地下水位之上,隧道出现大规模涌水的可能性不大。

但由于大气降水下渗,隧道开挖将可能出现滴水、淋水现象,该水量较小,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不大;但是南吊鱼栏沟源头与城西沟源头交会段,由于存在地下溶洞和古暗河,溶洞内可能有积水;有可能发生突水、涌泥现象,当缺少拦挡措施时,水和涌泥顺山坡而下,将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观象。

c.经同类工程管道开挖隧道的现场调查,各隧道施工现场还存在有土石方堆放地点不合理、堆放场未做拦挡和导水沟,遇暴雨土石顺坡而下,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另外,爆破施工过程中若大量使用硝铵炸药(TNT含量为10%~20%)或爆炸反应不完全,将可能产生TNT残余。

在隧道岩洞内有岩石裂隙水的情况下,残余的TNT有可能随裂隙水流出,进而污染下游的水源或地下水。

因此,大梁隧道的爆破过程中应引起重视,避免发生类似污染事故。

③大型冲沟穿越管道在黄土地区穿越大型黄土冲沟8次,黄土冲沟不同于一般河流,黄土具有湿陷性,很容易被侵蚀。

穿越大型冲沟不仅土方量大,而且水土保持和治理的工程量非常大。

经对其弃渣量的预测,约产生54.39X104m’。

对于该部分弃渣的处置,水保方案设计堆放在沿线的天然支沟床内,并建设挡土坝进行拦挡,施工完毕后可作为一小型淤地坝。

④公路、铁路穿越本工程穿越高速公路4次,干线公路30余次。

管线穿越高速公路、二级以上公路及交通较繁忙的三、四级公路,采用顶混凝土套管方式通过;对其他三、四级公路采用开挖管沟再下混凝土套管方式穿越。

开挖穿越将短时间阻断交通,还将产生部分弃土。

管线穿越铁路方案要报铁路主管部门或产权单位批准同意,或根据铁路主管部门或产权单位的要求进行。

(3)站场建设本工程站场建设将永久占地11.94hm2,改变了土地使用功能,主要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站场内工艺管线等施工将产生一定量剩余土方,一般可用于场地平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其他影响

①管道试压。

输气管道一般采用清洁水为试压介质。

试压管段按地区等级并结合地形分段,一般不超过32km。

管道试压后每段排放的最大水量约2.56X10‘m,,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处置方式一般是选择合适的地点或Ⅳ类、V类水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②施工机械、车辆与噪声。

目前我国管道建设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

辆及其产生的噪声情况参见表5,表中数值为陕京输气管道施工现场测试值。

由于管道属于线性工程,局部地段的施工周期较短,因此,施工产生的噪声只短时对局部环境造成影响。

本管道沿线在山西省兴县段为人口较稠密地区.沿线距管道100m左右的学校、村庄较多,因距离较近,施工噪声的影响较大,施工前要做好沟通工作,并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

③施工营地与生活排污本管道沿线社会依托条件较好,基本不需单独建设施工营地,经沿线的踏勘,较大的工程黄河隧道穿越西岸有神木县贺家川镇阎家堡村、东岸有兴县高家村镇张家湾村为依托,两岸村庄距施工现场均不远,施工期均可临时租借民房和辅助生活设施。

太行山大梁隧道穿越两洞口有又道沟和冀南沟的村庄为依托,离两洞口不远处有部分退耕还林后村民搬迁空下来的民房,均可租用。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将排入民用设施中,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④民房拆迁管道沿线建设将涉及民房拆迁量不大,共6处并包括一些宅基地。

预计拆迁民房面积约600m’,已确定的秃尾河穿越处(陕西省神木县乔岔滩乡村民)将有一户村民搬迁,将给沿线部分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该项目建设单位就征地和民房拆迁问题,已成立了对外协调办公室,将按照管道沿线各地区的不同政策和规定,对其进行协调和赔偿工作。

(二)运行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管道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分为正常和事故两种情况。

1.正常情况下的环境影响

管道运行期间采用密闭输送,正常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工艺站场的排污。

本工程沿线站场的主要工艺为增压(压气站)、除尘分离、调压、分输、应急放空和清管器收、发球等。

各站场工艺污染流程见图3。

通过对工程站场工艺系统的

分析,输气管道各工艺站场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

(1)压气站燃气轮机燃气排放的废气、压缩机组产生的噪声;

(2)各清管站清管作业收发球将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还将产生少量固体废物、少量废水;

(3)各站过滤分离系统将产生少量的粉尘和少量废水;

(4)各站场分离器、阀门、汇管、放空管(排放)和管线运行产生的噪声;

(5)系统超压、站场检修时将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检修时还将产生少量废水和固体废物;

(6)生活系统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和垃圾,供暖系统燃气排放的废气。

①废气污染源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各站场的取暖锅炉及榆林压气首站燃气轮机排放的烟气。

废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见表6。

根据《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胡名操主编)和压缩机耗气量及天然气的组分,计算出榆林压气首站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7。

②废水污染源水污染物主要来自沿线各站排放的生活污水,此外,还有不定期排放的少量清管废水和设备检修废水,上述各类污水的排放量均很小。

各场站生活污水最大排放量为2.5m’/d,各输气管理处最大排放量为6.75m’/d,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沿途各站场污水排放情况见表8。

(3)噪声污染源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站场的机械设备,各发声设备的噪声情况见表9。

(4)固体废物站场排放的固体废物详见表10。

榆林首站、岚县分输压气站在压缩机定期保养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润滑油。

2.事故状况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通过类比调查管道潜在的各种灾害(事故隐患)大体可分为三类:

(1)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包括洪水、地震及地质方面(如滑坡、崩塌、沉陷、泥石流等)灾害;

(2)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如建造水库、水坝,劈山修路,开矿,山体或河床开采建筑材料,毁林开荒,误操作等;

(3)人为破坏,偷气、偷盗设备材料;设备老化,管道腐蚀穿孔等。

本管道输送的介质属甲类易燃气体,且管道输送压力较高,潜在着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管道运行期间若管道破裂发生天然气泄漏,遇明火将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天然气的爆炸是在一瞬间(数千分之一秒)产生高压、高温(达3000~C)的燃烧过程,爆炸波速可达3000m/s,造成很大的破坏力,对周围的环境将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在短期内这种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为减少管道泄漏的事故风险,沿线考虑设置48座紧急截断阀室,最大间距不大于32km。

一旦管道破裂发生天然气泄漏,由于压力的变化,截断阀室会自动关闭。

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最大放空的管段距离按32km,最大压力按10MPa计,则最大放空量约为254.2万m,。

天然气中主要成分为甲烷(95%),无其他特征污染物。

三、沿线地区环境概况

(一)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1.地形地貌和区域生态情况

管道线路由西向东经过毛乌素沙漠东南缘、晋陕黄土丘陵、吕梁山地、忻定断陷盆地南缘、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等大的地貌单元。

地形总的来说是中间高、西部略低、东部最低。

风沙草滩区和华北平原地段较为平坦开阔,而吕梁、太行山地地形起伏大,高差悬殊。

沿线地貌分类长度统计见表11。

根据管道沿线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壤、植被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沿线可划分为四个生态区:

毛乌素沙漠区,黄土丘陵区,吕梁、太行山地山间盆地区,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

各生态区地貌特征和植被土壤概况见表12。

2.气象气候

线路所经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西伯利亚冷风和海洋热带暖气团、蒙古冷高压的共同控制。

大致以太行lU、军都山一线为界,西北一带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冬长夏短、寒暑变化剧烈,气温日差较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灾害性天气频繁。

东南一带则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较前者为多,具有春季风大沙多,甚至出现沙尘暴,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少云,冬季严寒干燥的特点。

3.地表水系

管道线路横贯陕、晋、冀、京,经过的地区河流流域大致以芦芽山、云中山地表分水岭为界,分为两大水系,以西属黄河水系,以东属海河水系。

管道通过黄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汾河、窟野河、秃尾河;通过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冶河、滹沱河、木刀沟、赵王新渠、大清河、中亭河、永定河等。

4.区域地质灾害情况

管道沿线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有活动断裂带、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黄土湿陷和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冲沟发育等。

沿线自然灾害分布情况见表14。

(二)社会环境概况

陕西省历史遗迹丰富,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管道苣站位干陕西省榆林市西,管线在榆阳区及神木县境内敷设。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榆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已形成煤炭、皮革皮毛、建材、食品和医药五大优势产业。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黄土民俗风情特别浓厚。

管道在山西省境内由西向东先后经过兴县、岚县、静乐县、忻州市、阳曲县、盂县。

所经各县、市矿藏资源丰富,工业有采矿、采煤、电力、机械、炼焦、化肥、纺织、建筑材料、印刷、陶瓷、农副产品加工等。

管道在河北省境内从东向西依次经过了18个县市。

各县市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形成了以粮食、花生、瓜菜、林果、瘦肉型猪、禽蛋、奶牛七大生产基地,工业也初步形成了以轻工、酿造、食品、机械等12个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管道末站设在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风河营乡。

采育镇位于北京市的东南,京津冀的交汇处,是北京市的中心镇。

这里交通便捷,通讯、供电、学校、医疗等基础设施完备,特别是1333hm’的葡萄观光园,使采育有了“京南吐鲁番”的美誉。

综上所述,管道沿途社会依托条件较好;大中城市广泛分布,为经济较发达地区。

沿线大部分地区公路交通发达,运输条件较好,有利于管道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三)环境敏感点及环境特征

管道沿线经过的主要环境敏感区域有:

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及文物古迹等。

管道沿线的环境敏感点及环境特征见表13、表14。

四、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工程分析和管道沿线的环境状况,将管道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情况汇总于表15和表16。

根据表15和表16对环境影响因子的筛选,确定评价因子为: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因子为:

二氧化氮、非甲烷总烃(总烃入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

COD、氨氮;

环境噪声评价的因子为:

厂界噪声、施工期噪声;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

植被种类和生物多样性、农作物产量。

五、专题设置

1.评价指导思想及路线

由于本工程为线路工程,评价按点段结合、以点为重、突出重点的方法开展工作。

评价结合工程沿线各城镇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论证分析管线路由走向和站场选址的环境可行性;结合本工程各评价区段的环境敏感特征和各评价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有针对、有侧重地对环境要素进行监测与评价;通过对陕京一线、西气东输管道施工期的类比调查,选择适当的模式和参数,定量或定性地分析项目施工期间和投产运行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非正常、事故状态下的影响,针对评价结论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现有方法捉出预防、减缓和补偿措施。

最后,综合分析各章节评价结论,给出该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

2.专题设置和评价重点

本项目评价的专题设置主要包括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及声环境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扩和预测(生态环境、环境空气、水及噪声等)、施工期环境保护、环境风险评价、路由评价、管道清洁生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等。

针对本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沿线的敏感保护目标,确定管道设计期评价重点是路由评价;施工期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环境保护及其减缓和补偿措施;管线运行期的评价重点是环境风险评价和提出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

各期评价重点的工作内容详见表17。

3.设置理由

长输管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属于线性影响,一般涉及沿线的环境敏感目标复杂多样。

而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工程正常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沿线各站场,对环境影响较小。

因此,评价应分期进行。

(1)施工期对土壤、植被、地表形态和地表径流的改变,将造成水土流失的加剧;施工道路的建设,有可能阻隔了生物迁徙的天然通道;管道沿线穿越了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保护区,将对保护区中的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均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此,确定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重点;施工期对河流和水源地的穿越,表现为对河流水质、地下水质的影响,本工程穿越多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地,因此,确定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是重点。

(2)国家要求对13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施工期环境监理试点,是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一项开创性和探索性的工作,是将环境污染从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的本质转变。

本评价设置了施工期环境保护专章,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管理体系。

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提出环境工程师职责和管理范围、对分承包方的管理程序等。

②施工期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

对施工期不同点段的环境特征,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

特别是对沿线经过的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段,根据沿线的施工活动提出环保要求和缓解措施。

③施工期环境监理方案和监督计划。

对监理队伍和人员提出具体要求,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内容,编制施工期环境监理方案和重点点段的监控计划,明确所需费用、人员及人员培训内容等。

以上内容的编制,明确了业主、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职责和环境责任,将进一步推动工程的环境监理工作。

(3)管道正常运行期输气站场的各种排污可采取成熟、可靠的工艺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

但事故状态下将对环境影响较大。

由于管道输送的介质属甲类易燃气体,存在一定的事故风险。

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外,还有各种因素造成的管道破裂和天然气泄漏事故,遇明火将发生火灾爆炸,在不同的地段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管道在运行期应以可能对环境造成潜社危害的风险事故为评价重点。

六、环境影响预测

1.生态环境影响主要预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1)对生态敏感区域和敏感生态问题的影响预测,主要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或类比法,分析生存环境的变化对动植物个体和群落的影响,并按照表18对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分析对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的整体影响;对植物生长分布及动物活动规律、栖息环境的影响;根据预测及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述影响范围、深度、形式和持续时间等。

(2)对一般区段进行生态环境损失预测。

管道工程环境间接损失的确定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和参考依据,因此,仅通过计算直接损失——生物损失来确定环境损失。

①人工生态系统农业、林业损失量的预测

a.农业生产损失按下式计算:

Y1=S1·W1

(1)

Y2=J2(W1—W2)(n+1)/2/2

式中,Y1——永久性农业损失;

SI——每一农业区每一土地类型管道永久占用面积;

W1——每一农业区每一土地类型单位面积产量;

Y2——管沟施工区域暂时性损失;

S2——管沟施工区域面积;

W2——管沟施工后单位面积作物产量;

n——土地产量恢复至施工前状态所需时间,a。

b.林业损失的预测将根据实际林业损失面积,按照林木平均蓄积量进行估算。

②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的样方调查,按照不同植物类型对生物量进行估算:

a.乔木样方计算方法(各实测值取平均数作为参数计算):

生物量的计算:

木材蓄积量X比重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

∑GXHXf

式中,G——胸径断面积;

H——平均高度;

f——形数。

b.灌木样方计算以每株灌木满1m高按1k8作为基本值推算,对丛生灌木,株数按一半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