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745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docx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试题12章

高二生物检测试题

选择性必修二(1、2章)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蚜虫常聚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蚜虫的天敌。

对于蚜虫的防治,重在预防,避免虫害的发生。

关于蚜虫的调查与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取样时应选择蚜虫较为集中的地块

C.样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

D.引入七星瓢虫,可以彻底消灭蚜虫

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C.该种群年龄组成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密度

3.(2019·福州质检)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种群最好没有迁入和迁出

B.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必须一致

C.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D.对湖泊中水禽的数量进行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水草丰富的区域

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5.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6.下图中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时,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

7.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

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

8.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份时最大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

9.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关系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10.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11.(2020·山东高考模拟)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

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2.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值

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

D.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t=N0λt,λ为1.015

13.(2019·山东青岛期初调研)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物与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降低

14.(2019·河南洛阳尖子生联考)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

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

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

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

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

15.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1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17.下表为调查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结果,根据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甲胺磷浓mol/L

动物指标   

0

0.04

0.09

0.16

0.30

0.54

种类数(S)

56

36

29

22

18

18

总个体数(N)

612

419

212

133

121

92

A.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

B.在农田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D.长期过量施用甲胺磷,会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18.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农用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

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19.2020年4月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有关部门相继采取了多种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期待几年后这里会自然成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珠山低、中、高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小珠山南坡与北坡植被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影响该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C.群落演替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种群取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D.新形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以前有所不同,物种丰富度与种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0.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根据月龄画成锥体,如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月龄结构的影响。

苔草的幼枝具有更大的营养价值,它将吸引更多的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各月龄枝的百分比

A.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月龄较大的分枝成为优势

B.若在理想状态下,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呈“S”形

C.养殖或释放五趾跳鼠的天敌或减少它们食物的来源等措施都可控制五趾跳鼠的数量

D.施肥有利于苔草幼枝的发生,且对苔草施肥后,一段时间内五趾跳鼠的年龄结构类型最接近于稳定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少选得1分,错选、多选均得0分)

21.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

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

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

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

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它们种大小

22.(2020山东潍坊高二期末)右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3时刻A、B种群增长率可能不同

B.t3时刻A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t2与t5时刻B种群密度相同

D.在t2→t3时间段内A、B种群密度均上升

23.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4.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不定项)(  )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比第2年末小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25.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

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

26.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

株/平方米)。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a

5

10

2

0

0

物种b

1

2

5

3

3

物种c

0

1

3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不定项)(  )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27.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

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预防新冠病毒措施之一是居家隔离,原因之一是病毒在密度大

人群中更容易传播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说明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两种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移率来起着控制种群数量的作用

三、填空题(56分)

28(12分)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特征,___(填“能”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___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___,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3)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填“增大”、“减小”、“基本不变”)。

(4)提高种群的K值,可采用___的措施,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5)研究还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调查统计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研究者通常采用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这种数量增长形式称作___型增长。

而实际上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家鼠的数量增长往往呈现出___型曲线。

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___,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29(14分)请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演替的问题:

(1)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方法进行酵母菌计数。

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常用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__________方法来统计丰富度。

(2)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

(3)在生物群落内,各种动植物通过营养关系形成了____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30.(16分)Ⅰ.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①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型。

③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图示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不同种群的生长情况,其中种群丁是一种自养生物。

请据图回答:

(1)图中_______________种群同别的种群好像没有相互联系,或不受别的种群影响。

(2)种群_______________最可能是肉食动物。

(3)种群丁最可能作为_______________种群的食物供应。

31.(14分)为了控制某牧场的野兔数量,科学家对野兔数量进行了调查,其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个体数

191

180

91

68

56

60

65

50

51

(“n+”表示野兔的年龄大于等于n、小于n+1)

(1)调查牧场中野兔的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________(填序号)等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①被捕获的个体不易再次被捕获②标记物脱落③重捕时将未标记的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④2次捕获之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

(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三种类型,通常野兔在2岁左右达到性成熟,7+时丧失繁殖能力,根据表中该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可推测其种群数量可能会_______。

(3)当数量稳定在K值时,通常野兔的死亡率___________出生率,要降低该收场野兔种群的数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周末检测题答案12月6日

一选择题

答案:

单选题1A2B3A4D5C6D7B8C9D10C

11C12D13B14A15C16D17B18D19C20C

不定项21BCD22AD23AC24CD25ACD26BD27ABCD

28(12分)【答案】

(1).数量

(2).不能(3).数学(4).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5).增长(6).减小(7).就地保护(8).标志重捕(9).理想条件(或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10).J(11).S(12).检验或修正

29(14分)【答案】

(1).样方的多少、大小和取样方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法记名计算法.

(2).变快未发生改变(3).食物链和食物网

30()【答案】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

1/2N种群增长量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丙甲乙

31【答案】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③

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逐渐增多

等于引入野兔的天敌、引入竞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