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353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

《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docx

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历史必修一doc

2010届高三模块各地模拟题汇编

历史(必修一)

1.(2010年合肥模拟)“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这种观点

A.力主推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行世袭制

B解析:

这段古文的意思是:

天下百姓都苦于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有赖于(秦始皇)您的祖宗保佑,天下统一了,如果又再建立诸侯国,就是树立自己的敌人,想再让它安宁,那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这种观点是反对建立诸侯国,反对分封制。

2.(2009江苏调研)《左传》记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材料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作用B.宗法制的作用C.郡县制的作用D.君主专制的作用

【解析】B提取信息:

材料前半部分指在宗法制度下,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因此形成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材料的后半部分),由此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

所以材料是直接反映了宗法制的作用。

3.(2009佛山市质检)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解析】A注意对论者语意的理解:

汉初郡国并行,时有王国叛离而郡县则听命中央,由此看出论者在论述秦创制的郡县制的好处。

4.(2010年泰兴市模拟)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B西汉的察举制既是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是以才学为主。

隋朝科举制扩大了选官范围和统治基础;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庶族地位提高,抑制门第主义;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稳固了封建君主统治。

5.(2010年杭州模拟)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独裁”。

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男性奴隶主享有的民主,妇女和奴隶是不能享有民主权利的。

故被称作“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6.(2010年合肥模拟题)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肯定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A解析:

不能因为怀疑就惩罚任何人,一定要拿出确实的证据出来;如果没有证据,那被告就应该无罪释放。

这反映了证据在民法案例中的重要作用。

7.(2010年安溪、德化联考)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

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解析:

C英王虽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首相是政府首脑,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C的表述错误。

8.(2010·浙江月考)据2008年7月1日《广州日报》报道:

6月27日,英国王室官员“哭穷”,王室缺乏足够的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

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王室要解决经费问题的正常途径是

A、向全国直接征税B、向议会申请拨款

C、向英联邦国家募集D、向联合国要求援助

9.(2010年泰兴市模拟)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A宪法存在种族歧视,②不对;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③不对。

10.(2009青浦区高三期末)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解析】C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是一种制约平衡关系。

11.(2009青浦区高三期末)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廉·李卜克内西说:

“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

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

”这句话从本质上揭示了德国

A.经济基础薄弱B.军国主义根深蒂固

C.钢铁工业发达D.普鲁士地位特殊

【解析】B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反映的是其军国主义思想。

12.(2010年泰兴市模拟)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

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

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D

A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进行的,而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朽落后

13.(2010年合肥模拟题)图2中被太平军定为国都的地点是

 

D解析:

太平军定都天京,天京就是南京,在地图上是D的位置。

史地结合,看懂地图,这也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

14.(2010年合肥模拟题)“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

该诗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解析:

诗的关键词是“割台湾”,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内容可为“辽台澎湖二亿两,苏杭重沙开工厂”。

15.(2010年安溪、德化联考)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解析:

B题干材料老农对中华民国人非常惊恐,失口否认,表明老农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故选B项。

16.(2010年杭州模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长征精神④延安精神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五四精神”出现于1919年,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诞生于1927年。

长征精神是在长征途中产生,时间是1934至1936年。

 

17.(09海南卷)“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D.1937--1945年

D【解析】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

注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1937--1945年抗日战争。

18.(2010年杭州模拟)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

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答案:

D。

解析:

①出现于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

②出现在1937年全面抗战时期。

③出现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太斗争中。

④是1919年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19.(2009·苏州调研)“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

下列

关于这个“幽灵”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是“幽灵”得以“游荡”的根本推动力

B.“幽灵”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政治纲领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践“幽灵”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举命使“幽灵”变成现实,是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

【解析】B“幽灵”是马克思主义。

20.(2010·临港月考)“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

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1.(2009·高考模拟)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

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

A.中国领土的变化B.人民地位的变化

C.思想文化的变化D.国家观念的变化

22.(2009·高考模拟)“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周恩来)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尼克松回忆录》)。

美国总统尼克松“伸手”的原因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B.认识到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D.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23.(2010年杭州模拟)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的崛起。

③以联合国的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③属于直接战争对抗,不属于“冷战”。

24.(2010·福建复习检测)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5.(2009·淮北市一模)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战争爆发,美国随即高调介入。

美俄双方舰队在黑海形成对峙,有人将之称为“新冷战”。

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太平B.美国干预别国和地区事务

C.美俄关系趋向紧张D.形成了新的美俄两极格局

【解析】D从背景材料上可以得出ABC是正确的说法。

美俄在黑海对峙,但不能说“形成了新的美俄两极格局”,目前的格局暂时是“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二、非选择题:

26.(2010年泰兴市模拟)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

“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

”下列是一组有关政治建筑的材料,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它或许是英国通过建筑和特定样式来代表它自身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两排绿皮椅,坐席间距为两个半剑身……温斯·丘吉尔说:

“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

丘吉尔概括了议会下院最为重要的两大特征:

“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

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是穿过发言席的行为则需要慎重的考虑……其次,它的会议厅不用大到同时容纳所有的议员……否则十分之九的讨论将在拥挤而迫切的氛围中进行。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北京故宫英国议会大厦外观

材料三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身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

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四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建于1958年,整体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平面是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

一层座位为代表席,每个座位有电子表决器和12种语言的译意风。

主席台600平米,设座300个,有声、光、电设备,礼堂顶部有500盏满天星灯和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放出70道光芒,周围以葵花环和三层水波形暗灯槽,一层大于一层。

美国国会大厦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长期沿用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26.

(1)特点:

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2分)。

基础: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分)。

(2)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实行责任内阁制;政党通过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控制国家政权。

(3分)

(3)A国会掌握立法权;B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C司法独立,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的行为,若认为总统或国会的某些法律、条约和政策“违宪”,可宣布无效。

(3分)

(4)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分)

(5)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案;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层民主不断扩大。

(3分)

解析:

第一问,据材料信息“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和“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由于中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

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第二问近代英国在1689年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后,不断创新,实行了议会制、内阁制和两党政治,从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第三问结合材料及美国实行的三权分立政体,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可以回答;第四问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它是中国最高的权力机构;最后一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实行依法治国,健全法律体系,实行基层民主选举等,回答时注意概括。

 

27.(2008广东模拟卷)中日两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交往,五十多年的战争,跌宕起伏,观察下列三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一,1895年4月日本马关;图二,1945年9月中国南京;图三,1972年9月中国北京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试分别对图一、图二两种场景,从战争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的原因。

 

27.【解题探究】本题是图片材料题,利用图片信息创设了历史情境,对于反映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三幅图片展开,并要求分析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

【参考答案】

(1)图一为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图二为1945年9月在中国南京举行日军受降仪式;图三为1972年9月在中国北京,日本首相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3分)

(2)战争领导:

前者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推行妥协退让的反动政策;后者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共成为了中流砥柱。

民众参与:

前者未能发动和发挥民众作用;后者是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实行了人民战争路线。

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对于日本侵略的支持与默许,清政府企图依赖英美“以夷制夷”,外交上被动;而后者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互相配合与支援。

(6分)

2010届高三复习各地模拟试题汇编

历史(必修二)

一、选择题:

1.(2010·临港月考)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图一骨耜图二石犁图三六角形铁锄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2.(2010年吉水模拟)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

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A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中的人去经商不可能得到政府的奖励。

3.(2010年吉水模拟)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B、麻C、棉D、毛

B麻布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主要衣料,棉布是在明朝后期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4.(2010年吉水模拟)下图形象地说明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情景。

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B、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

C、此后,中国的造纸术、铸造铁术、井渠法等先后西传

D、使中国与欧洲开始有了直接的政治往来

D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没有与欧洲开始直接的政治往来。

5.(2010年安溪、德化联考)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解析:

B瓦解欧洲封建主义,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紧扣题干材料“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6.(2010·福州质检)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

”l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

“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

”以上材料表明的本质问题是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英法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7.(2010·湖北月考)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

“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

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

”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

“在

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

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

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

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

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2010年合肥模拟题)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A解析: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强大起来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晚清帝国走向衰弱;1864年,第一国际建立;世界市场建立,各地联系变得紧密。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展开,所以选A。

9.(2010年安溪、德化联考)“1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文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B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西方列强产生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的需求,故选B项。

10.(2010年安溪、德化联考)

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

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A.    B.      C.     D.

解析:

B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农民日益减少,工人日益增多,中产阶级增加,只有B项符合题意。

11.(2010·临港月考)当代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的书中提出,工厂、学校与部队是

对人身体规训的三个最重要的空间。

那么其中工厂对人身体的规训应该最早起源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2.(2008·汕头模拟)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主要活动,其中最能直接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天津机器制造局C.开平煤矿D.京师大学堂

13.(2008·盐城调研)右图是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唱道: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